跳至內容

瀛州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瀛州之戰
宋遼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000年一月
地點
結果 遼軍獲勝
參戰方
北宋
指揮官與領導者
范廷召
康保裔
傅潛
李重貴
張凝
耶律隆慶
蕭柳
兵力
不詳 不詳

瀛州之戰,是宋遼河北之戰當中的一場遭遇戰,也是關鍵一戰。戰役發生在北宋境內的瀛州,由於宋軍主帥傅潛的懦弱無能,以及前線將領的溝通不暢,導致這場戰役以宋軍的失敗而告終。[1]

戰役背景

[編輯]

這場戰役的宋軍主帥忠武軍節度使、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傅潛在此之前曾被祠部郎中、河北轉運使裴莊多次彈劾,聲稱傅潛毫無軍事才能可言,恐怕會貽誤戰機,但是所有的彈劾奏章全部被樞密使、橫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師王顯壓了下來。[注 1]傅潛在定州屯兵,邊境的要塞頻頻告急,但是傅潛膽小怕事,不敢出兵援救,只要有下屬聲稱要出兵,就立刻惡言相向。[注 2]遼軍攻陷狼山寨之後,在北宋領土上驅趕寧邊軍,大肆搶掠,並且派出小股部隊在邢州洺州等地來回移動,當地百姓不堪驚擾紛紛湧向州城,鎮州定州之間的主要道路堵了一個多月。[注 3]

朝廷多次派使者催促傅潛出兵,和其他宋軍部隊協同作戰,傅潛的部下洛苑使、鎮,定,高陽關排陣都監秦翰和河西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定州行營都部署范廷召也多次催促傅潛,但是傅潛就是不予理睬。[注 4]被激怒的范廷召氣得大罵傅潛,傅潛於是分給了范廷召八千騎兵、兩千步兵,讓范廷召在高陽關展開反擊,而且許諾予以支援。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套毫無意義的方案最終也沒有實行。[注 5]

戰役準備

[編輯]

[編輯]

遼軍方面,依舊是之前攻陷了狼山寨的那批騎兵部隊,由遼梁王耶律隆慶率領。

[編輯]

宋軍方面,除去范廷召所部之外,彰國軍節度使,高陽關都部署康保裔、衛州防禦使,高陽關行營副都部署李重貴、北作坊使,高陽關行營鈐轄張凝等率部在高陽關駐紮。

戰役經過

[編輯]

1000年正月,遼軍抵達瀛州之後,范廷召率部從中山府(即定州)出發迎擊,抵達之後,部隊隨即列成方陣。[注 6]耶律隆慶詢問部下有誰願意做先鋒,蕭柳自告奮勇接下先鋒位置,並囑咐其餘將領,稱如果宋軍陣型有所變化,就立刻全軍衝鋒。[注 7]戰鬥中,宋軍陣型稍有變化,立即被遼軍抓住機會衝散了陣型。范廷召部大亂。[注 8] 在此之前,范廷召曾經向高陽關求援,康保裔隨即率部出發。[注 9]當康保裔部抵達戰場的時候,范廷召部已經被擊潰,化整為零逃出戰場,而康保裔完全沒有察覺。[注 10]第二天早晨,康保裔部已經被遼軍包圍,康保裔於是下令死戰到底等待援軍,但是援軍遲遲不來,康保裔和部下宋順一起被俘。[注 11]不久後趕到的張凝和李重貴也被遼軍包圍了,在全力突圍之後才得以逃脫。[注 12]

戰役影響

[編輯]

遼軍在此役獲勝之後,從德州棣州渡過黃河,大掠淄州齊州之後原路返回。[注 13] 宋真宗在得知康保裔被俘虜之後,向西頭供奉官、寄班祗候、駕前走馬承受夏守贇詢問了相關情況,得知康保裔必死之後,給康保裔的家人以撫恤,並授予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官位。[注 14] 而嚴重貽誤戰機的傅潛和西上閣門使、鎮,定,高陽關行營馬步都鈐轄張昭允一併被削去官爵,傅潛被流放到了房州,張昭允則流放到了通州。傅潛的兒子傅從政、傅從范也被削去官職,跟著他們的父親一起被流放。[注 15]而工部侍郎錢若水等人原本提議的是將傅潛等人處死,如今卻僅僅是流放,使得朝野內外充斥著憤慨和惋惜。[注 16]

注釋

[編輯]
  1.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初,河北轉運使裴莊屢條奏傅潛無將略,恐失機會;樞密使王顯庇之,奏至,輒不報。
  2.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潛屯於定州,緣邊城堡悉飛書告急,潛畏懦,閉門自守,將校請戰者輒醜言詈之。
  3.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遼師既破狼山寨,遂引兵趨寧邊軍及祁、趙,大縱鈔劫,游騎出邢、洺間,百姓驚擾,攜挈老幼爭入城郭,鎮、定路不通者逾月。
  4.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朝廷屢間道遣使督潛會諸路兵合擊,其都監秦翰及定州行營都部署范廷召等屢促之,皆不聽。
  5.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廷召怒,因詬潛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嫗耳!」促之不已,潛乃分騎八千、步二千付廷召,令於高陽關逆擊,仍許出軍為援;卒逗留不發。
  6.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遼師至瀛州,范廷召自中山分兵禦敵,結方陣以出……
  7.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遼梁王隆慶問諸將誰敢當者,蕭柳曰:「若得駿馬,則願為之先。」隆慶授以中騎,柳攬轡謂諸將曰:「陣若動,諸君急攻。」
  8.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遂馳而前。陣少移,隆慶乘勢攻之,廷召軍遂亂。柳中流矢,裹創而戰,眾皆披靡。
  9.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先是廷召乞援於高陽關,都部署洛陽康保裔即選精銳赴之。壬午,至瀛州西南裴村,廷召約以詰朝合戰。
  10.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及夕,廷召潛師遁,保裔不之覺。
  11.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遲明,遼師圍之數重。左右請易甲突圍出,保裔曰:「臨難無苟免,此吾效死之日矣!」遂大呼決戰,凡數十合,兵盡矢窮,士卒以勁弩擊敵,殺傷甚眾,而援兵不至,與部將宋順俱被執。
  12.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高陽關鈐轄張凝,高陽關副部署李重貴,率援兵從後至,亦為遼師所圍,力戰,乃得出。
  13.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遼師遂自德、棣濟河,掠淄、齊而去。
  14.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帝初聞保裔被擒,密詔走馬承受太原夏守贇廉問,守贇遽言保裔定死。於是優詔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餘子孫悉加秩,又遣使存問其母。繼英奉告命,泣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免罪及孥,幸矣,顧蒙非常之恩!」帝慰勞之。
  15.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乙酉,鎮、定、高陽關路行營都部署傅潛、都鈐轄張昭允並削奪官爵,潛流房州,昭允通州。潛子內殿崇班從政、從范亦除名,隨父流所,仍籍其家。
  16.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錢若水等議潛等罪當斬,詔特貸其死,中外無不憤惋。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該條目整理並翻譯自《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