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玉瀾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玉瀾堂位於北京頤和園內。光緒皇帝居住過的地方。玉瀾堂西臨昆明湖,可觀水波。昆明湖的水源來自玉泉山晉朝陸機詩曰「玉泉涌微瀾」,與玉瀾堂的命名十分貼切。進入玉瀾門,有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正殿玉瀾堂。堂後一小院,西建一樓名夕佳樓。向北可進入光緒皇后隆裕居住過的宜芸館。

歷史

[編輯]

乾隆曾在玉瀾堂召見大臣飲宴賦詩,嘉慶也曾在此召見群臣,並舉行過老人宴。慈禧重建頤和園後,她讓光緒皇帝住玉瀾堂。隆裕皇后住宜芸館,這兩個院相通,且與她所住的樂壽堂相近。光緒皇帝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隆裕皇后又是慈禧親兄弟的女兒,如此住宿的安排,似乎很近人情。

玉瀾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堂內設寶座、圍屏、掌扇等。與慈禧在樂壽堂、排雲殿的寶座相比,玉瀾堂的寶座要文雅得多:紫檀木沉香、靠背上浮雕著山水畫的寶座與御案陳設在繪有山水畫的玻璃圍屏前。沉香是名貴的藥材,牙黃色的沉香木嵌在深紫色的紫檀木中,色調和諧高雅;堂內東西相對擺著一對紫檀木邊上嵌螺鈿的玻璃大立鏡,站在堂中央,向東西兩鏡觀看,反覆對照,景深無限;光緒皇帝的臥室在北邊西間,布置簡潔古樸;東耳房原是光緒皇帝的書房,梁上原掛有由太監拉動的大布風扇,可為皇帝消暑。現在堂內仍保持原狀陳列。

同治皇帝駕崩之後,慈禧為了能繼續掌握政權,於是就讓當時只有4歲的光緒繼承皇位,由她再度「垂簾聽政」,直至光緒長到19歲,慈禧才表面上同意「撤簾歸政」,但仍操縱實權不放。後來事物的發展並不盡如慈禧之意。1894年「甲午之戰」中國戰敗,列強陰謀瓜分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一些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看到沙俄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就,倡議在中國實行變法維新。光緒的老師翁同龢向光緒推薦了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傳播了維新思想。年輕的光緒看到祖傳的基業有崩潰的危險,也想振作圖強,毅然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下詔變法。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和以光緒為首的維新派之間的鬥爭日益尖銳,已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維新派譚嗣同倡議爭取新軍袁世凱。9月16日光緒在玉瀾堂召見了袁世凱,18日晚譚嗣同法華寺袁世凱住處勸說袁世凱殺榮祿,發動政變保光緒。袁世凱陰險狡猾,當時表示殺榮祿如同殺一條狗,但後來又趕到天津向榮祿告密,出賣了維新派。榮祿連忙進京,深夜到頤和園向慈禧報告。9月21日慈禧用光緒的名義發布上諭,請慈禧「訓政」,慈禧再次直接掌握政權。康有為和梁啓超逃往國外,譚嗣同等「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殺,變法維新徹底失敗。這一事件發生在戊戌年,歷史上稱為「戊戌政變」,又因為變法維新只進行了三個多月,也叫做「百日維新」。

慈禧再來頤和園時,將光緒囚禁在玉瀾堂,通往宜芸館的通道也封堵了,原來可以通往仁壽殿的霞芬室和原來可通往湖岸的藕香榭室內均砌起磚牆,這室內磚牆至今尚在。可憐的光緒帝只好在這座囚籠里來回走動,以杖擊地發洩心中的積怨。現在地上仍凹凸不平,傳說就是光緒杖擊的遺蹟。玉瀾堂由慈禧親信太監看守,光緒完全失去自由。當慈禧回紫禁城時,將光緒移到中南海的瀛台,一直囚禁到死。光緒被整整關了10年,終年38歲(卒於1908年),死後葬於清西陵。[參1]

慈禧逝世前後,載灃為了讓光緒帝重獲自由,派人拆毀玉瀾堂磚牆,但最後沒有做到。

[註1]

注釋

[編輯]

    註:

  1. ^ 頤和園牌匾題字頤和園內的古建築室外的匾額和楹聯均經過精工裝潢製作,黑底凸出金字。隆起雕花的金邊,與建築彩畫一樣。其實這些需用真金鑲貼而成。匾額上有「皇帝御筆之寶」印章或「皇太后御筆之寶」印章兩種。凡是「皇帝御筆之寶」,都是光緒書寫的,字體比較娟秀。但是「皇太后御筆寶」,有的是由大臣代筆。有的則是先由如意館暗作字體間架,再由慈禧像小孩描紅模子那樣描成.而後由如意館加工。

參考資料

[編輯]

    參:

  1. ^ 頤和園,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