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海關大鮑島分卡
膠海關大鮑島分卡 | |
---|---|
別名 | 膠海關小港分關 小港海關樓 |
概要 | |
地點 | 青島市 |
地址 | 小港一路1號 |
起造 | 1901年 |
拆除日 | 2008年8月28日 |
技術細節 | |
層數 | 2層 |
36°04′29.5″N 120°18′44.3″E / 36.074861°N 120.312306°E 膠海關大鮑島分卡,後改稱膠海關小港分關,為膠海關的分支機構,原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小港一路1號,建於1901年,俗稱「小港海關樓」、「小海關」(與「大海關」相對)[1],曾是青島小港一帶的地標性建築,2008年8月28日拆除[2]。
歷史
[編輯]1901年10月,膠海關在小港附近設立大鮑島分卡,後改稱小港分關[1][3]。關址設於小港東北岸的一處俯瞰整個小港的高地上,為一棟規模不大的兩層辦公樓,可能為時任膠海關稅務司阿理文所設計[2]。1900年代中期,分關關址附近修築了小港路(德語:Kleiner-Hafen-Weg,今小港一路)與萊希特恩街(德語:Rechternstraße,今冠縣路)。1910年代後,分關北側逐漸形成城市街區,被稱為「海關後」,小港海關樓因此成為地標性建築[2]。後來為了方便監管,分關遷入小港碼頭上的海關查驗房(建於1926年)辦公,原小港海關樓改為海關緝查員宿舍[2]。1946年1月14日改名膠海關小港支所[3]。
1951年12月26日,因中國海關停止對國內沿海運輸船舶的檢查,小港海關(時稱青島海關小港支關)撤銷。1953年青島海關與山東省對外貿易管理局合併後,小港海關樓劃歸漁業水產部門,後來緊靠其東南側建起了青島海洋漁業公司辦公樓[2]。青島文史學界及周邊部分居民曾長期將小港分關舊址對面帶有瞭望塔的小港一路2號青島船舶檢驗局辦公樓(約建於第一次日占時期,2004年2月拆除)誤認為「小港海關樓」[4],直至當地學者在2006年2月25日對海關后街區的考察中從當地居民口中了解到小港一路1號才是小港分關原址,並結合歷史文獻排除了小港一路2號為小港分關原址的可能性、確定小港一路1號為小港分關舊址。
2007年4月,因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參與投資的小港灣改造工程,海關后里院街區開始被拆除[5][6],但包括小港海關樓與海洋漁業公司辦公樓在內的數座房屋因釘子戶而保留至2008年。2008年8月28日,小港海關樓最終與海洋漁業公司辦公樓一併被拆除[2][3]。
建築特色
[編輯]小港海關樓位於小港一路邱縣路路口東側,鄰近小港一路冠縣路路口。辦公樓及驗貨場占地面積2.43畝[2]。因建築基址地勢較高,臨小港一路和邱縣路兩面築有花崗岩擋土牆[2]。辦公樓高兩層,四坡屋頂,主入口位於東南面,內設主要房間4間。正立面朝西南,面向小港一路與小港灣,開有六扇大窗,造型平淡而視野良好,且帶有公共建築的色彩[1][3]。如此地勢較高而規模較小的兩層單體建築在以里院建築為主的海關后街區乃至整個小港周邊均比較少見[2]。除二樓窗飾有所改變、牆面長滿爬牆虎外,其建築外貌自建成起變化不大[3]。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中國海關博物館編著. 《中国近代海关建筑图释》. 北京: 中國海關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1750224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棟. 胶海关小港分关. 青島新聞網. 2008-09-07.[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3.2 3.3 3.4 袁賓久. 《青岛德式建筑》. 青島: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12109050.
- ^ 塔楼:屋顶好风光. 青島早報 青島新聞網 新浪新聞中心. 2004-02-02 [2018-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2-04).
- ^ 於順 馬聚勇. 小港湾改造命名晓港名城 新街里挖第一铲. 青島早報 青島新聞網. 2010-06-18.
- ^ 高一靖. 小港湾改造“第一铲” 首批六个老楼院下周拆完. 半島都市報 半島網. 200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