蕗之台車站
蕗之台 | |||||||||||
---|---|---|---|---|---|---|---|---|---|---|---|
日語名稱 | |||||||||||
蕗ノ台 – ふきのだい – Fukinodai | |||||||||||
車站概覽 | |||||||||||
位置 | 日本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町字蕗之台 | ||||||||||
地理座標 | 44°22′11″N 142°8′58″E / 44.36972°N 142.14944°E | ||||||||||
車站構造 | |||||||||||
站體類型 | 地面車站 | ||||||||||
月台 | 1面1線 | ||||||||||
其他資訊 | |||||||||||
電報碼 | フキ | ||||||||||
歷史 | |||||||||||
啟用日期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 ||||||||||
關閉日期 | 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 | ||||||||||
鄰近車站 | |||||||||||
| |||||||||||
|
蕗之台車站(日語:蕗ノ台駅/ふきのだいえき Fukinodai eki */?)是位於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町字蕗之台,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深名線車站(廢站)。由於使用人次減少,車站在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廢除。
歷史
[編輯]車站位於北海道大學農學部演習林和國有森林的邊界中,靠近國有林一方[1]。原本該地方不是北海道廳指定的殖民地區,在1929年(昭和4年)起,只有林業職員才可進出[2]。鄰站白樺站也是同樣情況[2]。在開啟車站,只有居住在該處的林業相關人士才可於此站上下車[2]。該處的殖民開拓於戰後的1946年(昭和21年)才開始,隨著終戰實施了緊急開拓,原本從事軍需產業的成員與其家眷遷移至幌加內村[2]。在1950年(昭和25年)的統計中,此地區居住了167人[2]。後來由於氣候條件惡劣,加上人們不習慣農業,因此農業收穫較差。在1955年(昭和30年),開始有居民離開村落,使人口減少[2]。在一段時期,駐守當地的林業相關人士會在此站或鄰站白樺站搬運木材。在幌加內村內,此站僅次於朱鞠內站,貨物裝載量很跨張。後來,隨著使用人次一直減少,車站1964年(昭和39年)無人化[2]。在1972年(昭和47年)夏天,最後一戶也離開了村落,自此無人居住[2]。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 鐵道省深名線朱鞠內站至初茶志內站(後來名為天鹽彌生站)之間開通(深名線全線開通)[3][4]。當時為一般車站[5]。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國有鐵道成立,成為日本國有鐵道車站。
- 1964年(昭和39年)4月1日 - 結束處理貨物和行李[4]。同時成為無人車站[4]。
- 1977年(昭和52年)12月1日 - 當年起,車站於冬季暫停服務[5]。暫停期間為當日至翌年3月31日。
- 1987年(昭和62年)
- 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 - 在冬季停業期間廢除[5]。
站名的由來
[編輯]原本車站名稱取自附近地名,地名取自附近由於有許多蜂斗菜(日文又名「蕗之臺」)而得名[3][6]。
車站構造
[編輯]截至車站廢除前,車站是一座地面車站,設有1面1線的單式月台。月台位於路軌西邊(名寄方向會開啟左邊車門),站內沒有轉轍器[7]。原本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和貨物月台(貨物側線),當時可進行列車交會。截至1983年(昭和58年),站內只使用一邊的島式月台。另一邊的月台路軌變成側線,在兩方設有連接了本線,但轉轍器已撤走[7]。月台前後的路軌均設有彎位,這是分支留下來的走線[7]。
此站是無人車站,在有人車站時代,車站大樓被撤走,並以預製構件方式建造候車室。月台曾經以泥土升高而成,月台地面使用木板搭建,與臨時乘降場的月台相同規格。後來在冬季停業期間會把月台一度撤走[7]。在深川一方(南邊)設有斜道[6]。
車站周邊
[編輯]開拓團遷入車站周邊區域時,分別設有地方名為「蕗之台第1區」,該處設有木工場、木倉庫和日通營業所,距離1公里處設有蕗之台小學和中學[2]。也有地方名為「蕗之台第2區」,該處主要是住宅和農地[2]。
- 北海道道528號蕗之台朱鞠內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688號名寄遠別線
- 朱鞠內湖(雨龍第一水壩)
- 瀧之澤[8]
- 釜淵 - 車站西南方[8]。
- 二重瀧 - 車站西南方[8]。
- 夫婦石 - 車站西南方[8]。
現況
[編輯]在車站廢除後,可確認路軌是彎曲的,這可推側月台的位置[6]。
在深名線廢除後一段時期,遺址成為了路軌撤走作業基地。截至1999年(平成11年)9月,正在進行路軌撤走作業,軌道工程車牽引貨車運走路軌和枕木[9]。撤走作業用的路軌會向名寄一方延伸,在越過「宇都內川橋梁」後會到達「第二雨龍隧道」[9]。截至2010年(平成22年),撒走工程大致完成[10]。
另外,「第二雨龍隧道」在2010年(平成22年)還存在[10]。
其他
[編輯]在太平洋戰爭時間,當時設有臨時列車運送食用蜂斗菜前往戰場[9]。
在站名牌方面,會以「蕗の台」標記,而車站日文名為「蕗ノ台」。
相鄰車站
[編輯]-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 深名線
注腳
[編輯]- ^ 《旭川営林局史 第一巻》 1960年12月發行,P476。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新幌加內町史 2008年3月發行,P225-228。
- ^ 3.0 3.1 北海道 駅名の起源 第1版. 札幌市: 日本國有鉄道北海道総局. 1973-03-25: 115. ASIN B000J9RBUY (日語).
- ^ 4.0 4.1 4.2 《北海道鉄道百年史 下巻》1981年3月 日本國有鐵道北海道總局 編集、發行。
- ^ 5.0 5.1 5.2 5.3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國鉄・JR編 II》1998年10月 JTB編集發行。
- ^ 6.0 6.1 6.2 書籍《JR・私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30駅》(小學館,1993年6月發行)77頁。
- ^ 7.0 7.1 7.2 7.3 7.4 書籍《國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90駅》(小學館,1983年7月發行)206頁。
- ^ 8.0 8.1 8.2 8.3 書籍《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訂版》(地勢堂,1980年3月發行)15頁。
- ^ 9.0 9.1 9.2 書籍《鉄道廃線跡を歩くVII》(JTB出版,2000年1月発行)36 - 37頁。
- ^ 10.0 10.1 書籍《新 鉄道廃線跡を歩く1 北海道・北東北編》(JTB出版,2010年4月發行)4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