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端(515年—558年),本名沙陀,字仁直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出自河東薛氏西祖第二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薛端是北魏雍州刺史、汾陰侯薛辯的六世孫,家族世代為河東有聲望的族姓,高祖薛謹是泰州刺史、內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薛洪隆是河東郡太守,因為薛洪隆的哥哥薛初古拔娶了魏文成帝的女兒西河公主,獲賜馮翊的田地,薛洪隆的兒子薛麟駒遷居到賜田,因此在馮翊郡夏陽縣安家。薛麟駒獲舉薦為秀才,出任中書博士兼主客郎中,死後贈予河東郡太守。薛端的父親薛英集是通直散騎常侍[1]

薛端年少時有志向節操,父親去世時守喪符合禮制,與弟弟薛裕勤奮學習,不與外人來往。薛端虛齡十七時,受到司空高乾徵辟出任參軍,獲賜爵汾陰縣男。薛端因為天下擾亂,於是放棄官職回歸故鄉[2][3]

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關中時,宇文泰命令大都督薛崇禮據守龍門,薛崇禮帶領薛端一起前往。薛崇禮不久失守,於是向東魏投降。東魏派遣行台薛修義、都督乙干貴率領數千軍隊西渡黃河,占據楊氏壁。薛端與族人以及家僮等人原先在等先在楊氏壁中,薛修義於是命令部下逼迫薛端等人東渡黃河。正要渡河時天色已晚,薛端秘密的與族人以及家僮叛逃。薛修義派遣騎兵追趕,薛端邊戰邊退,於是進入石城柵,得以倖免。石城柵中原先有數百家人口,薛端與他們合力堅守。乙干貴等人數次來寬慰勸喻,知道薛端無意投降,於是將軍隊撤回到河東。東魏又派遣將領賀蘭懿、南汾州刺史薛琰達守衛楊氏壁。薛端率領部屬,並招喻村民等,設置奇兵來防守。賀蘭懿等人懷疑有大部隊,因此向東撤退,爭奪船隻溺水而死的有數千人。薛端收繳東魏軍隊的軍械,再度回到楊氏壁。宇文泰派遣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守楊氏壁[4],下文書慰勞薛端,徵召薛端回朝,任命為大丞相府戶曹參軍[5][6]華州大中正[7]

薛端之後跟隨擒獲竇泰,收復弘農,參與沙苑之戰,都有軍功,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又轉任丞相東閣祭酒,升任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子[7],加持節平南將軍帥都督吏部郎中,不久升任撫軍將軍大都督[7]。薛端性格耿直,每次奏請,都不避權貴。宇文泰讚賞他,所以賜名為,想讓他名實相符。薛端自從擔任吏部郎中的選拔工作,先選擇賢才,即便是高貴家族的子弟,才能低下品行不端的,也不加任用。薛端經常上奏宇文泰說:「設置官位分別職守,就是為了治理當世大事,如果所用非人,不如空著職守。」宇文泰非常同意。大統十六年(550年),西魏大軍東征,柱國李弼出任別道元帥,精心挑選屬官,過了幾天也沒確定。宇文泰對李弼說:「為您考慮到了一位長史,沒有人能超過薛端。」李弼回答說:「確實是位人才。」於是就派遣薛端前往。薛端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任尚書左丞[7],仍掌管選拔人才的事務[8][9]

西梁皇帝蕭察曾經向西魏進獻瑪瑙鍾,宇文泰拿著瑪瑙鍾對尚書左右丞、六部侍郎說:「能夠擲骰子到五子全黑為『盧』的,就給他這個鐘。」之後幾個人試過都沒成功,過了一會輪到薛端,薛端抓起骰子說:「不是為了這個瑪瑙鐘的珍貴,只是顯示我的誠心。」說完薛端就擲,五子都是黑色。宇文泰非常高興,就將瑪瑙鍾賜給薛端[10]

西魏廢帝元欽被廢,宇文泰身邊的大臣有人勸說宇文泰登基為皇帝,宇文泰召見薛端告訴他此事。薛端認為天下三分還沒有統一,匆忙登基稱帝,就向天下顯示了自己的狹隘,請求等到平定四方,剪除了割據一方的僭偽政權,然後讓所有人俯首歸順,心悅誠服的推崇。宇文泰撫摸著薛端的後背說:「成就我的人是你啊,你與我的看法一樣,行動難道會和我不同?」宇文泰於是脫下自己的衣帽袍服一併賜給薛端。薛端之後升任吏部尚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姓宇文氏,進爵為文城縣伯,食邑五百戶[7]。薛端長期擔任選拔官吏的職務,選拔人才的名聲很好,選用的官吏都是稱職的人才。北周六官建立後,薛端出任軍司馬[8][11]

周孝閔帝宇文覺登基後,薛端出任工部中大夫,轉任民部中大夫,進爵為文城縣公,增加封邑總計一千八百戶。晉公宇文護將要廢掉周孝閔帝,召集群臣商議,薛端很是有不同意見。宇文護不高興,將薛端外任為蔡州刺史。薛端行政寬容仁惠,百姓官吏都敬愛他。很快薛端轉任基州刺史,基州與西梁南陳交界,要加以鎮守安撫,總管史寧派遣司馬梁榮催促薛端去上任。蔡州父老向梁榮請求留下薛端,前去請求的有一千多人。薛端到了基州,很快因病於閏六月五日去世,時年虛歲四十四[7],遺言喪葬從簡,府州贈送的助喪財物不要接受。朝廷贈予薛端原本的官職,加大將軍,追封文城郡公,諡號[7]。薛端先是權葬於穰城,於武成元年十月廿五日(559年12月10日)遷葬於夏陽縣梁山[7],兒子薛胄繼承了爵位[12][13]

家庭

[編輯]

兄弟

[編輯]
  • 薛裕,西魏丞相參軍事

夫人

[編輯]

兒子

[編輯]
  • 薛胄,隋朝開府、檢校相州刺史、內陽文公
  • 薛弘敏,隋朝銀青光祿大夫、通渠蓬萬開鄰南石八州諸軍事、通州大總管、汾陰縣開國男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5》,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薛端字仁直,河東汾陰人也,本名沙陀。魏雍州刺史、汾陰侯辨之六世孫。代為河東著姓。高祖謹,泰州刺史、內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洪隆,河東太守。以隆兄洪阼尚魏文〔成〕帝女西河公主,有賜田在馮翊,洪隆子麟駒徙居之,遂家於馮翊之夏陽焉。麟駒舉秀才,拜中書博士,兼主客郎中,贈河東太守。父英集,通直散騎常侍。
  2.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端少有志操。遭父憂,居喪合禮。與弟裕,勵精篤學,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闢為參軍,賜爵汾陰縣男。端以天下擾亂,遂棄官歸鄉里。
  3.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憂,居喪合禮。與弟裕勵精篤學,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闢為參軍,賜爵汾陰男。端以天下擾亂,遂棄官歸鄉里。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東魏行台薛修義等度河據楊氏壁,魏司空參軍河東薛端糾帥村民擊卻東魏兵,復取楊氏,丞相泰遣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之。
  5.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魏孝武西遷,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禮據龍門,引端同行。崇禮尋失守,遂降東魏。東魏遣行台薛循義、都督乙干貴率眾數千西度,據楊氏壁。端與宗親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義乃令其兵逼端等東度。方欲濟河,會日暮,端密與宗室及家僮等叛之。循義遣騎追,端且戰且馳,遂入石城柵,得免。柵中先有百家,端與併力固守。貴等數來慰喻,知端無降意,遂拔還河東。東魏又遣其將賀蘭懿、南汾州刺史薛琰達守楊氏壁。端率其屬,並招喻村民等,多設奇以臨之。懿等疑有大軍,便即東遁,爭船溺死者數千人。端收其器械,復還楊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之。降書勞問,征端赴闕,以為大丞相府戶曹參軍。
  6.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魏孝武西遷,周文令大都督薛崇禮據龍門,引端同行。崇禮尋失守,降東魏。東魏遣行台薛脩義督乙干貴西度,據楊氏壁。端與宗親及家僮等先在壁中,脩義乃令其兵逼端等東度。方欲濟河,會日暮,端密與宗室及家僮等叛之。脩義亦遣騎追,端且戰且馳,遂入石城柵,得免。柵中先有百家,端與併力固守。貴等數來慰喻,知端無降意,遂拔還河東。東魏又遣其將賀蘭懿、南汾州刺史薛琰達守楊氏壁。端率其屬,並招喻村人,多設奇兵以臨之。懿等疑有大軍,便東遁,赴船溺死者數千人。端收其器械,復還楊氏壁。周文遣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之。降書勞問,征端赴闕,以為大丞相府戶曹參軍。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中國文物研究所,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3 上》. 北京市: 文物出版社. 2015年12月: 6–7. ISBN 978-7-5010-4480-1 (中文(繁體)). 
  8. ^ 8.0 8.1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並有功。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進爵為伯。轉丞相東閣祭酒,加本州大中正,遷兵部郎中,改封文城縣伯,加使持節、平東將軍、吏部郎中。端性彊直,每有奏請,不避權貴。太祖嘉之,故賜名端,欲令名質相副。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遊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每啟太祖云:「設官分職,本康時務,苟非其人,不如曠職。」太祖深然之。大統十六年,大軍東討。柱國李弼為別道元帥,妙簡首僚,數日不定。太祖謂弼曰:「為公思得一長史,無過薛端。」弼對曰:「真其才也。」乃遣之。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尚書左丞,仍掌選事。進授吏部尚書,賜姓宇文氏。端久處選曹,雅有人倫之鑑,其所擢用,鹹得其才。六官建,拜軍司馬,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9.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從禽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並有功,進爵為伯。後改封文城縣伯,累遷吏部郎中。端性強直,每有奏請,不避權貴。周文嘉之,故賜名端,欲令名質相副。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遊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每啟周文云:「設官分職,本康時務,苟非其人,不如曠職。」周文深然之。大統十六年,大軍東討,柱國李弼為別道元帥,妙簡英僚,數日不定。周文謂弼曰:「為公思得一長史,無過薛端。」弼對曰:「真才也。」乃遣之。轉尚書右丞,仍掌選事。
  10.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梁主蕭察曾獻馬瑙鍾,周文帝執之顧丞郎曰:「能擲摴蒱頭得盧者,便與鍾。」已經數人不得。頃至端,乃執摴蒱頭而言曰:「非為此鍾可貴,但思露其誠耳。」便擲之,五子皆黑。文帝大悅,即以賜之。
  11.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魏帝廢,近臣有勸文帝踐極,文帝召端告之。端以為三方未一,遽正名號,示天下以不廣。請待龕翦僭偽,然後俯順樂推。文帝撫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與我同,身豈與我異。」遂脫所著冠帶袍袴並以賜之。進授吏部尚書,賜姓宇文氏。端久處選曹,雅有人倫之鑑,其所擢用,鹹得其才。六官建,拜軍司馬,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12.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孝閔帝踐阼,除工部中大夫,轉民部中大夫,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戶。晉公護將廢帝,召群官議之,端頗有同異。護不悅,出為蔡州刺史。為政寬惠,民吏愛之。尋轉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陳,事藉鎮撫,總管史寧遣司馬梁榮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訴榮,請留端者千餘人。至基州,未幾卒,時年四十三。遺誡薄葬,府州贈遺,勿有所受。贈本官,加大將軍,追封文城郡公。諡曰質。
  13.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周孝閔帝踐阼,再遷戶部中大夫,進爵為公。晉公護將廢帝,召群臣議之。端頗具同異,護不悅,出為蔡州刺史。為政寬惠,人吏愛之。轉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陳,事藉鎮撫,總管史寧遣司馬梁榮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訴榮,請留端者千餘人。至基州未幾,卒。遺誡薄葬,府州贈遺,勿有所受。贈本官,加大將軍,進封文城郡公,諡曰質。子胄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