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福戰役
貝爾福戰役 | |||||||
---|---|---|---|---|---|---|---|
普法戰爭的一部分 | |||||||
1871年2月18日,法軍被下令離開貝爾福市 | |||||||
| |||||||
參戰方 | |||||||
北德意志邦聯 普魯士王國 德意志帝國 [註 1] | 國防政府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利奧波德·卡爾·奧古斯特·威廉·馮·布萊梅 烏多·馮·崔斯考(Udo von Tresckow) | 皮埃爾·菲利浦·登費特·羅謝爾奧 | ||||||
兵力 | |||||||
40,000 |
3,500名士兵 14,500名平民 |
貝爾福戰役(法語:Siège de Belfort),是1870年11月3日至1871年2月18日普法戰爭期間,普魯士軍隊對法國貝爾福市進行的為期104天的軍事攻擊和封鎖。法國駐軍一直堅持到1871年1月,直到法國和德意志帝國之間簽署了停戰協定,迫使法軍在1871年2月18日放棄這個據點。
戰役背景
[編輯]貝爾福是位於阿爾薩斯和法國中部之間的一個戰略城市,位於孚日山和汝拉山之間。普法戰爭開始時,法國駐守在萊茵河的軍隊在阿爾薩斯北部被擊潰。1870年9月28日,斯特拉斯堡圍困戰淪陷,使得利奧波德·卡爾·奧古斯特·威廉·馮·布萊梅領導的普魯士軍隊得以向南攻打貝爾福,而貝爾福是普魯士入侵法國中部之前的最後一道防線。貝爾福的指揮官皮埃爾·菲利浦·登費特·羅謝爾奧在聽到普魯士軍隊逼近的消息後,開始在城市周圍修建防禦工事,並擴建從前由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修建的原有防禦工事。
戰役開始
[編輯]在奧古斯特·威廉·馮·布萊梅和他的副手烏多·馮·崔斯考(Udo von Tresckow)的指揮下,普軍的部隊於11月3日抵達貝爾福地區,並占領了附近的村莊。但是,法軍的頑強抵抗阻止了德國人對這座城市的有效包圍。駐守在貝爾福的法國將領菲利浦·登費特·羅謝爾奧並沒有採取堅守地市的戰略,反而率領1萬5000名法軍在普軍的前進道路上進行伏擊。在這一個月內,法軍設法利用火炮的射程優勢,在城外與普軍進行游擊戰,導致普軍一再要求後退,離開他們以前占領的村莊。而面對嚴酷的冬天氣候,普軍在準備攻城的後勤工作也進展緩慢。
直到12月3日,普軍才能夠用小口徑火炮轟炸城鎮,隨後由於法軍的強力反擊,導致轟炸行動被中斷。但是,從12月13日起,普軍也開始向前推進,並占領了一些法軍的據點和堡壘,使得普軍能夠對貝爾福進行密集的持續轟炸。當普軍得到了新的炮彈增援時,轟炸城市的攻勢更加猛烈,而且自1月初以來,駐守貝爾福的法軍因為傷寒和疾病的流行而受到削弱。[1]
解救貝爾福
[編輯]1871年1月15日,法軍將領查爾斯·丹尼斯·鮑巴基在布爾日組建了法國東方軍團,打算解救貝爾福。丹尼斯·鮑巴基在率領軍隊沿著利薩因河進攻普軍部隊的同時,企圖切斷駐紮在法國東北部的普魯士軍隊的後方補給線。但是,由於丹尼斯·鮑巴基的行動緩慢,使得威廉·馮·布萊梅有足夠的時間在法軍的進攻方向建立一條有效的防線。1月16日,法軍在貝爾福附近對普軍展開了攻勢,導致了埃里庫爾戰役,在經過一天的互相炮擊中,貝爾福內的駐軍聽到了充滿解放希望的炮擊聲。儘管法軍在指揮上並不完善,但還是成功擊退了德軍的部隊。但是,與六個月前普法戰爭一樣,法軍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卻低估了普軍的實力。丹尼斯·鮑巴基因為陷入各種補給上的問題,導致法軍退回到原來的位置,無法追求進一步的優勢。到1月18日,丹尼斯·鮑巴基的部隊被普軍擊退,被迫撤退到瑞士邊境,貝爾福的解放希望也到此為止。
由於普軍得到了新的增援部隊和額外的設備,威廉·馮·布萊梅於是加緊攻城的準備工作。但是,威廉·馮·布萊梅對圍攻的時間感到越來越不耐煩,1871年1月27日,他發動了一次不成熟的進攻,在沒有充分的準備下,法軍的強力反擊使得這次進攻行動奪走了普軍500人的生命,導致圍攻行動被迫重新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威廉·馮·布萊梅變的更加謹慎,開始以塹壕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適應其持續的劣勢。2月8日,他成功地奪取了法軍一個據點後,結束了繼續圍困的局勢,為直接進攻城市鋪平了道路。
普軍連續83天動用200支大炮,每天發射5000多發炮彈,總共發射400000多發炮彈,這對當時來說是非常巨大攻勢。但是,貝爾福內的駐軍的抵抗力量並沒有遭到嚴重削弱。[2]
2月15日,法國和德意志帝國簽署了停戰協定,法國國防政府首相阿道夫·梯也爾向駐守在貝爾福的菲利浦·登費特·羅謝爾奧發出緊急信息,命令他交出堡壘。在經過104天的封鎖期間,貝爾福的法國駐軍和人民表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貝爾福的軍民對此感到非常驕傲。2月18日,停戰協定生效後,法軍與普軍結束之間的敵對狀態,貝爾福的衛戍部隊帶著通行證和他們的行李,並攜帶著武器大步出城向普軍投降。
該城市最初由17,700名士兵和平民組成,其中4,750人傷亡,336名平民直接死於戰鬥,而該城鎮幾乎所有建築物都受到轟炸的破壞。德國在圍攻期間損失了大約2,000人[3]。
結果
[編輯]貝爾福原本是阿爾薩斯的一部分,在普法戰役結束後,要求法國將阿爾薩斯地區割讓給德意志帝國,但是,貝爾福的抵抗運動為阿道夫·梯也爾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能夠在談判中保住貝爾福地區。根據《法蘭克福條約》的條款,為了承認法國對貝爾福的保護,不同阿爾薩斯的其餘地區,貝爾福及其周邊地區沒有移交給德意志帝國。
紀念
[編輯]為了表達對貝爾福的軍民堅強抵抗的敬意,法國著名雕刻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為該城市雕刻一座俯瞰城市的「貝爾福獅子」紀念碑,1880年,「貝爾福獅子」雕塑舉行了落成典禮,向保衛城市的人們致敬。
另一個記念貝爾福戰役的紀念碑是布里薩赫郊區的莫比斯公墓的巨石。[4]
備註
[編輯]- ^ 自1871年1月18日始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retro|bib - Seite aus Meyers Konversationslexikon: Belfort. www.retrobibliothek.de. [202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2).
- ^ Der Krieg bis Paris. deutsche-schutzgebiete.de. 2017-08-10 [202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德語).
- ^ Souvenirs du siège de belfort. www.siegedebelfort.info. [202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Howard, Michael The Franco Prussian War ISBN 0-415-26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