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道事件
金丹道事件 | |
---|---|
位置 | 內蒙古 |
日期 | 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11月–12月下旬) |
目標 | 割據 |
類型 | 叛亂 |
死亡 | 150,000 – 500,000 |
主謀 | 金丹道 |
動機 |
|
金丹道事件,又稱金丹道暴亂[1]或金丹道起義[2][3],是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冬十月(公曆11月),發生於內蒙古東南部並波及遼寧、吉林、河北三省的「金丹道」教徒武裝起事(因金丹道暴徒頭裹紅巾為記,故而蒙古族稱「紅帽子事件」,當地受害漢民則罵之為「紅頭蛆」)事件。參加金丹道事件的還有武聖門和在理教。[2]
由來
[編輯]清末的內蒙古卓索圖盟和昭烏達盟,關內漢族民人闖關東不斷湧入,初到蒙地的漢族人受到蒙古人中的「桀驁者,時復出而相擾。糾合三五,持刀騎馬,闖入漢族人家,坐索酒肉錢財,笞打婦男,搶驚牲畜,盡而後已。」令不少漢人向會道門之類的民間組織尋求庇護;而清朝的蒙漢分治政策,加上文化習俗令蒙古人與漢人的經濟交往處於下風,另外,王公貴族大量放墾旗內土地,原有的游牧區域不斷縮小,[4]令蒙古牧民產生怨恨情緒,一些漢人佃戶交不起地租,經濟糾紛和雙方文化和法律的差異加大了原有矛盾。[5]此外,敖漢旗貝子達克沁的橫徵暴斂等仆對漢族民人的欺壓也是原因之一,如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六月,達克沁一家人外出聽戲,「勒令開道,其有鄉間愚魯農人,迴避稍遲者,無論男女老幼,鞭笞立至,幾至釀成巨變。」,令該地的矛盾激化。
金丹道的大首領楊悅春,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生於直隸屬下承德府建昌縣楊家彎子(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溝梁鎮設力虎村),原為敖漢旗貝子(閒散王公)達克沁的佃戶,據楊悅春本人事後供稱,其開始使用道教的一些元素進行行騙,後將總壇設立在偏僻的深山老林大黑山中,借林木為掩護,開始以行醫為名招收信徒。又利用周邊的一些會道門「在理教」的教義等進行雜糅[1],起兵是因為受到蒙古王公長期的欺壓[5]。
經過
[編輯]事件發生在1891年11月,當時起事分子襲擊了敖漢旗的衙門,殺了該旗的達克沁,其孫德色賴托布僥倖逃脫,並破壞他的祖先墳墓,貝子府及附近的1000多名蒙古人被殺,而楊悅春當晚即在貝子府內登極稱帝,改貝子府為「開國府」,隨後金丹道教徒進入翁牛特旗、土默特的左右兩旗、喀喇沁的三個旗,宣稱:「相從入教,則從此不受蒙古欺侮。」,事態迅速波及到奈曼旗、朝陽縣和建昌縣等地,公開使用「平清掃胡」和「仇殺蒙古」等口號。[6] 清政府得知後,直隸總督李鴻章派遣葉志超等率清軍鎮壓反叛分子。直隸部隊越過長城,從南部和西南部進軍。 在東部戰線上,與奉天分離的部隊在圍攻行動中發揮了作用。現代化的軍隊通過電報進行通信,從鐵路調運派遣士兵並裝備現代槍枝,於12月迅速粉碎了叛亂分子。叛軍領袖楊悅春在天津被處決。[1]
死亡人數
[編輯]據《朝陽縣誌》記載,僅朝陽縣蒙古人、漢人死亡人數就高達10萬人[1]。葉志超在奏摺中則稱,兩個月的叛亂中約有2萬金丹道信徒死亡。
影響
[編輯]該事件影響了該地原有的社會結構,令一部分的蒙古人北遷,[4]參與平定叛亂的伯顏帖木林·海山成為外蒙古獨立的推動者。[7]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金丹道密谋暴乱. 凌源市人民政府.[失效連結]
- ^ 2.0 2.1 湯開建; 張彧. 1891年热河金丹道起义中的蒙、汉民族冲突.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2005, (6).
- ^ 金丹道起义. [2021-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 ^ 4.0 4.1 Антимонголизм как политика геноцида. ARD. [2021-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俄語).
- ^ 5.0 5.1 佐藤公彥 Sato Kimihiko. 一八九一年、熱河金丹道蜂起 (PDF). 東洋史研究. 東洋史研究會 43巻2號. 1984 [2021-0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14).
そのため口外移住の禁令をおかす移住者が次第に増加し「康熙年間、喀喇沁扎薩克などの地方は寛廣にして、民人を招募する毎に、春にはロを出て地を種させ、冬には則ち遣回せしむ(これを"雁行人というㄧㄧ筆者注)も、ここにおいて蒙古は得租の利を貪り、外來の民人を容留す。今まで多く數萬に至る」......事實、蜂起指導者の楊悅春は、自分は「向に敖漢貝子の旗地を種していたが、該貝子(達木林達爾達克:筆者注)が昭烏達十一旗の盟長になってからは、租課がしばしば増し、またその子の色二爺と喇嘛四爺をはなち、勢を籍にきて橫行し、訛索姦淫、拷打殺害するなど、あらんかぎりの悪をやった。その纍を受けた者は敢て官にうったえて理をあきらかにしようとはせず、恨みを懐くこと甚だ深く、報復して忿を泄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たのだ」、とその反逆の動機を述べており、頭目の一人の齊保山(齊洛道)も、去年(光緒十六年)の十一月と今年五月に自分の「胞弟と胞姪が黒山で私かに柴草を砍ったところ、前後して蒙古旗に拏獲られ、懲辦されて身死んだ。(だから)心に忿怨を懐い
- ^ Borjigin Burensa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Ethnic Conflict in the Frontier: Through the Debates around the 『Jindandao Incident』 in 1891, Inner Asia, Vol. 6, No.1, pp. 41-60, 2004."
- ^ Cecily McCaffrey. From Chaos to a New Order: Rebellion and Ethnic Regulation in Late Qing Inner Mongolia. Modern China, Sage Publications, Inc. September 2011: 52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