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街 (蕪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长街
西 CHANG JIE
道路長度1.783公里(1.108英里)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

長街,是中國安徽省蕪湖市歷史上的一條著名街道,位於市中心的鏡湖區,介於中二街和沿江路之間,東起魚市街,西至中江塔,長1783米。號稱十里長街。

歷史

[編輯]

蕪湖長街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開始建築蕪湖縣城牆之時,而成型於明朝中葉。在宋城毀於戰亂後,到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重建縣城,城牆的範圍有所收縮,原西門大街被截斷為城內的西內街和城外的長街兩部分。太平府知府錢立曾「畫長街於(弼賦門)城外」。由弼賦門(西門)向西,街道沿著青弋江延伸,一直到江口的中江塔(寶塔根),實測長1440米,連同西門內的西內街(魚市街)343米,合計實測1783米,合3.65里,東接薪市街,號稱「十里長街」。由於這條街擁有青弋江和長江水運之便,迅速成為繁榮的商業區。「百貨咸集,殷實商鋪,盡萃於此。」「闤闠之盛,甲於江左,城中外市廛鱗次,百物翔集」,「市聲若潮,至夜不休」[1]路面採用青灰色的條石長短條縱橫鑲砌,整齊美觀。沿線有徽州碼頭、寺碼頭等眾多碼頭,兩側則有眾多支巷。

咸豐年間,蕪湖城市毀於湘軍與太平天國之爭奪戰,長街淪為廢墟。光緒三年(1877年)蕪湖開設通商口岸後,西門外緊鄰青弋江邊的長街商業區迅速恢復起來,清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奏請將米市從鎮江遷來蕪湖,因而長街的市面比起舊時更趨繁盛,出現一批百年老店老字號。永春藥店、胡開文墨莊、張恆春國藥店、顧順興醬園。李鴻章家族先後來蕪湖定居,大量投資房地產,興建房屋,開闢新街道,包括二街、大馬路(中山路),以及二馬路(今新蕪路),在長街也有大量店房屬於「李府」修建。這些新式馬路在抗戰以後逐漸取代長街,成為全市最繁華的商業區[2]

晚清時,蕪湖警察廳為便於編制戶口,將長街自東而西分為上、中、下三段,東段自西門口至狀元坊稱為「上長街」,自狀元坊至寧淵觀(中山路)稱為「中長街」,自寧淵觀至寶塔根腳(寺碼頭)稱為「下長街」。[3]

1950年代以後,長街市場日漸衰落,於1964年關閉。沿街門面多改為住宅,或小型生產企業。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為「滅資街」,1977年恢復舊名。

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長街商業逐漸恢復。1985年,市政府仿效武漢漢正街,鼓勵重新恢復長街市場。到1990年代,長街已成為皖南的小商品批發中心,經營者大多為來自浙江的商人。1992年,市政府新建長街小商品批發市場,將室外攤點移入室內,集中經營。1993年,市政府規劃改造舊城,長街首先拆遷改造,將傳統街區全部拆除,改為統一式樣的商品樓。此後,長街失去原有的歷史風貌,老字號店鋪和文化古蹟大量遭破壞,甚至蕪湖張恆春藥號、中長街20號蕪湖科學圖書社等均遭拆除。2005年,鏡湖區政府又對長街道路進行改造整治,解決道路寬窄不一,以及占道經營的問題。路面拓寬後,路幅中間保留3.2米寬的石板路面。[4]。改造和拆除後,長街已不復從前熱鬧的景象,下長街則完全消失。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蕪湖縣誌
  2. ^ 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3年: 395頁. 
  3. ^ 十里长街:失落的清明上河图. 大江晚報. 2019-02-12 [2021-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 
  4. ^ 何黨生. 芜湖长街改造纪实. 管理 價值中國網. 2006-11-21 [2021-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