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磁鐵路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磁鐵路
馬磁支線馬磁聯絡線
57127次列車通過南響堂山石窟
概覽
營運國家/地區 中國
營運範圍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復興區峰峰礦區武安市
服務類型客貨兩用
起點站馬頭
終點站磁山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
  • 45.7公里(28.4英里)(馬磁線)
  • 7.9公里(4.9英里)(新峰線)[1]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
電氣化方式馬頭至新坡間電車線供電[註 1]
閉塞方式單線半自動閉塞[2]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20年(前身追溯)
營運者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

馬磁鐵路,又稱馬磁聯絡線[3]馬磁支線[4],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邯鄲市的一條支線鐵路,自京廣鐵路馬頭站起,至邯長鐵路磁山站止,全長45.7公里(28.4英里),共計8座車站及1座招呼站;另有在新坡站岔出終到峰峰站的新峰支線,全長7.9公里(4.9英里),共計2座車站。該路線的歷史可追溯至怡立公司在民國9年(1920年)建成的一條輕便鐵路,起初用作該公司專運其廠礦出產煤炭的專用鐵路,後在歷史發展中幾度改建、拆除又幾度延長,自1961年起方形成現時格局。該路線兼辦客、貨運,在貨運方面,有20餘條廠礦專用線與路線沿途各站接軌,主要外運峰峰礦區及武安市沿線各煤礦的煤產品,另負責將坑木、日雜等物資運送至礦區;在客運方面,早年間開行有峰峰至馬頭、峰峰至永定門的旅客列車,峰峰始發的旅客列車在2008年後中止營運,另開行有57125/6、57127/8兩對旅客列車往返磁山與邯鄲市區。

路線情況

[編輯]

馬磁鐵路全線地處河北省西南隅的太行山脈東麓,自京廣鐵路馬頭站向西出發,經過新坡、臨水、彭城、義井,最終到達邯長鐵路磁山站。新峰鐵路自新坡站岔出,終到西佐村東南。號誌站經過的地區主要為邯鄲的煤產區,其中彭城一帶也產出陶瓷及耐火材料[5][4]

歷史

[編輯]

背景

[編輯]

磁縣是中國一處產煤縣,煤炭的開採、煉焦歷史悠久,早在三國時期便有開採記錄。逮至近代鴉片戰爭後,一批國內民族資本注意到磁縣豐富的礦藏,便來到磁縣境內開辦企業進行煤炭開採。[6]怡立公司股東收購西佐村(今峰峰礦區峰峰鎮西佐村)的一處民間煤窯後,於光緒34年(1908年)開始組織成立怡立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用於開發煤炭產業[7]

怡立公司運煤專線

[編輯]
位於紙坊村附近鼓山南麓的南響堂山石窟,怡立、中和、官礦的礦井皆在該山東麓[8],畫面右側稍遠處即通順井(一礦)舊址

怡立公司剛成立時的資本不多,此後得益於招股增資,廠礦購置了一些機械,因此開採規模逐漸擴大,煤炭產量逐漸上升[9][7]。為方便運輸,怡立公司決定為廠礦修建運煤鐵路與京漢鐵路相聯絡。民國6年(1917年)4月,怡立公司便有修建運煤路線的請示,但交通部表示此處已有支線敷設計劃[註 2]因而一度否決,但此後由於資金不足支線計劃擱淺,交通部又決定將這段鐵路交由民營,遂在民國8年(1919年)10月許可怡立公司自行修建路線,當年12月路線開始動工[10]

民國9年(1920年)11月(一說7月[4][7]),自馬頭鎮至西佐村的一段路線完工,此時的路線僅為軌距29.5英寸(750公釐)的窄軌輕便鐵路(一說756毫米[4])。這條鐵路在當時被稱作(磁縣)怡立鐵路[10][11]西馬鐵路[5][12]等。民國10年(1921年),公司申請將路線延長至紙坊村[註 3],交通部同意該請求,但附上4個條件:[10]

  1. 應改軌距為標準軌;
  2. 交通部有權隨時贖回路線;
  3. 不得以外資抵押;
  4. 不得運輸旅客及貨物(即僅用於運煤)。

但此後怡立公司與當地其他廠礦發生爭議糾葛[13],工程一度停滯。經過數年交涉,終在民國14年(1925年)復工[14][7]

北伐戰爭影響,廠礦在民國15年(1926年)荒蕪[15],旋即又在民國16年(1927年)先後被兩個當地群眾幫會占領。諸類機械設備此後全毀。[7]直至1930年代,廠礦才略有復工[15]

中和公司運煤專線

[編輯]

中和煤礦亦為磁縣地區的民營煤礦,由怡立公司經理李翰章另行開辦,該礦在民國13年(1924年)修築了一條峰峰至京漢鐵路光祿站的輕便鐵路[15][16]。這條鐵路在當時被稱作中和礦路[12]峰光鐵路[17]峰光罐車鐵路[5]等。這條路線使用輕便罐車由人力推動運輸[5]

日軍改修

[編輯]

民國28年(1939年)8月,怡立、中和兩礦交由興中公司管理。民國29年(1940年),興中公司、北支那開發株式會社明治礦業株式會社日語明治鉱業株式会社及怡立中和兩礦股份統合成立(軍管)磁縣煤礦礦業所。[7]在日本企業管理時期,管理方也在促進著對既有煤炭運輸鐵路進行軌距標準軌化改造[18]。民國29年初,管理方針對該路線表達了工程「迅速完成」的希望[19]。當年10月31日路線竣工通車[4],並於次日在西佐站舉行通車典禮,時稱「磁縣運炭線[4](日語:磁縣炭礦運炭線[20])。在民國32年(1943年)9月至次年9月間,路線自馬頭站18千米處進行了改線與降低坡度的工程,並遷建[註 4]西佐站(今峰峰站[註 5]),同時修建了通往通順井(後峰峰一礦)、太安(後峰峰二礦)的路線以代替原有的輕便鐵路[3],此後中和公司運煤專線被拆除[註 6][5]

拆建幾度

[編輯]

民國34年(1945年)夏日軍投降,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接管路線,但旋即為防備國共內戰將邯鄲、邢臺境內鐵道路線路拆除,該路線亦在其列[3]雙十協定訂立後,邊區政府為防止國民政府控制煤礦,在民國35年(1946年)將磁縣境內煤礦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著手恢復運輸交通[3][21]。公司方成立「峰馬鐵路管理所」,將原有路線修復,路線修復後為軌距610毫米的窄軌輕便鐵路,不過在當年11月,路線又一次被拆除。民國36年(1947年),解放軍占領磁縣一帶後,又將路線重建為準軌鐵路,並將其改稱馬峰支線[22]

聯絡諸礦

[編輯]
列車通過原南北大峪礦專用線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峰峰礦務局在大峪修建南、北大峪兩座煤礦,為解決煤產品運輸問題,決定修建鐵路專用線接入馬峰支線。1957年專用線開始施工,並於次年10月竣工、11月通車營運。該專用線在原有大藩村站(又潘村站[4])西接入馬峰支線,並在半坡(又坂坡,今新坡村)修建車站(今新坡站)同時拆除大藩村站。此後路線正線延長至泉頭站(今臨水站)。[22]

在南、北大峪煤礦專用線規劃的同時,邯鄲礦務局為解決新建的王鳳礦運輸問題,也決定修建自泉頭經彭城終到王鳳的鐵路專用線。該專用線於1957年以Ⅰ級專用線標準開始施工,1959年建成。該專用線與既有的南、北大峪專用線在泉頭站接軌。建成後,路線正線延長至彭城站[22]

除以上路線延長工程,峰峰礦務局同時對既有峰峰站進行改造,改造後車站向西遷移了1公里[5]

今貌形成

[編輯]

1959年,鐵道部及北京鐵路局提出將路線自彭城進一步延長,比對4個方案後最終選擇彭城至和村一線。北京鐵路局在1960年2月4日下達意見書,要求路線按國鐵Ⅲ級幹線標準設計,但不低於Ⅰ級專用線標準。當年8月開工,1961年5月竣工,新設義井、和村兩座車站並在年底部分開通營運。另一方面,1959年鐵三院也將和村至磁山的路線勘測設計完成並開始交由施工方施工。1961年與彭城—和村段同時開通營運。馬磁支線的格局就此形成,該路線與後來的邯長鐵路邯鄲至磁山段構成了一條經由邯鄲—馬頭—磁山—武安—邯鄲的鐵路環線,該環線又稱邯鄲環形鐵路。1962年5月,邯鄲環形鐵路全線通車。[23][22]

1961年[註 7],為便於運輸管理,鐵路部門將既有馬峰支線縮為自新坡站至峰峰站的新峰支線(新峰鐵路[24])。[22]

後續營運

[編輯]
已停用的峰峰站站房

1971年,鐵路部門在馬頭至新坡間增設了交會站七公里站,用以加強馬頭、新坡兩站間的通過能力[22]。1977年,峰峰站再次遷建,搬至舊址南1.5公里處[17]。此後路線上部分車站進行了股道延長工程,路線軌枕、鋼軌等設備也有更新升級作業[22],與此同時峰峰礦務局的礦井與峰峰礦區的部分廠礦也相繼修建專用線與馬磁、新峰兩線接軌[25]。至1990年左右,歷經多年不斷改修的馬磁鐵路在設施、橋涵上已具有國鐵Ⅱ級幹線水平,唯最大坡度與曲線半徑不足[22],共有27條專用線與馬磁鐵路沿線各站接軌,總延長達80餘千米[4]

客貨運輸

[編輯]
列車通過新市區一段馬磁鐵路

貨運

[編輯]

馬磁、新峰兩條支線鐵路主要擔負沿線原峰峰礦務局與邯鄲礦務局所屬煤井的煤炭外運任務。其中,馬磁鐵路也兼顧著彭城的陶瓷與耐火材料等貨物的運輸任務;另外兩條支線也有峰峰當地電廠以及其他種類冶煉廠礦的產品外運任務。[25]除了產品外運,兩條支線也自外界往峰峰礦區輸送坑木、雜品等貨物[22]。在1985年全年,僅馬磁支線的貨物運輸量便達到了1017.6萬噸[4]

客運

[編輯]

1950年,馬峰支線對外正式開辦客運,每天有1對列車在峰峰至馬頭站間走行,該客車起初為峰峰礦務局的自辦列車,使用的是貨物列車,因此起初車廂內沒有座位[17]。至1959年夏季,峰峰至馬頭的旅客列車已編入國鐵旅客列車序列[26];1960年代後,峰峰也開行了終到永定門站的列車[17]。2008年後峰峰站的客運業務終止[17]。另在馬磁鐵路上開行有邯鄲至磁山間走行的57125/6、57127/8兩對旅客列車(由邯鄲車務段邯鄲客運乘務車間負責乘務[2]),因票價與時刻適宜,峰峰礦區居民常乘坐該車往返邯鄲市區[27][28]

車站列表

[編輯]
馬磁鐵路
站名 圖片 車站等級 營運者
馬頭
二等站[29] 北京局集團邯鄲車站[30]
七公里
五等站[29] 北京局集團邯鄲車務段[31]
新坡
二等站[29]
臨水
四等站[29]
新市區
招呼站[28]
彭城
二等站[29]
義井
三等站[29]
和村
三等站[29]
磁山
二等站[29]
新峰鐵路
站名 圖片 車站等級 營運者
新坡 二等站[29] 北京局集團邯鄲車務段
峰峰
三等站[29]

事故

[編輯]

1971年4月22日拂曉,因3716次貨物列車發生故障,3705次貨物列車被迫新坡站內停留,此時新坡站3條股道已經全滿。車站計劃需要進站的3746次貨物列車在站外停車,而3746次列車機車乘務員未能注意瞭望號誌,因而直接開進站內與停留在站內的3746次列車正面相撞,構成列車衝突重大事故。[32]

注釋

[編輯]
  1. ^ 車站列表章節圖片。
  2. ^ 彼時京漢鐵路局在同處擁有路屬煤礦[7]
  3. ^ 彭城鎮東西紙坊村一帶
  4. ^ 原書記載為「增設西佐站」,上載文獻、《峰峰志》[5]及中共峰峰礦區宣傳部資料[17]表明西佐站在改線之前便存在(但《峰峰志》托為1940年標準軌改造時遷建)。
  5. ^ 《峰峰志》記載遷建時即改名峰峰站,此後路線改稱峰馬鐵路[5],但與同頁上文名稱仍稱「西馬鐵路」有矛盾。
  6. ^ 《峰峰志》托為1940年標準軌改造時拆除,另有七七事變後路線就被拆除的說法[12]
  7. ^ 一說1962年邯鄲環形鐵路全通後[5]

引用

[編輯]
  1. ^ 北京鐵路局志 上冊(1995年),第239,241頁
  2. ^ 2.0 2.1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2022年),第264頁
  3. ^ 3.0 3.1 3.2 3.3 北京鐵路局志 上冊(1995年),第239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石家莊鐵路分局志(1897-1990)(1997年),第109頁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峰峰志(1996年),第545頁
  6. ^ 磁縣誌(2001年),第239-240頁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峰峰礦區煤炭志(1989年),第34頁
  8. ^ 燃料研究所彙報 第13號(1944年),第93頁
  9. ^ 支那の石炭と炭礦業(1944年),第112頁
  10. ^ 10.0 10.1 10.2 支那本土鐵道概觀(1930年),第222頁
  11. ^ 支那鐵道概論(1927年),第316頁
  12. ^ 12.0 12.1 12.2 印證·峰峰煤礦100年(2009年),第44頁
  13. ^ 大公報(1923年07月12日)
  14. ^ 益世報(1925年03月04日)
  15. ^ 15.0 15.1 15.2 北支石炭界の現況(1937年),第36頁
  16. ^ 峰峰礦區煤炭志(1989年),第40頁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微觀峰峰. 知乎峰峰 | 峰峰最早的火车站,在这里!. 中共邯鄲市峰峰礦區委員會宣傳部. [2025-01-25] –透過微信公眾號 (中文(中國大陸)). 
  18. ^ 燃料研究所彙報 第13號(1944年),第92頁
  19. ^ 北支石炭增產懇談會議事錄附屬資料 別冊(1940年),第21頁
  20. ^ 外交時報(1940年12月01日),第101頁
  21. ^ 峰峰礦區煤炭志(1989年),第43頁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北京鐵路局志 上冊(1995年),第240頁
  23. ^ 石家莊鐵路分局志(1897-1990)(1997年),第110頁
  24. ^ 中國煤炭志 河北卷(1997年),第557頁
  25. ^ 25.0 25.1 峰峰志(1996年),第546頁
  26. ^ 全國鐵路旅客列車時刻表-1959年夏季實行(1959年),第67頁
  27. ^ 河北新聞網. 新列车运行图2019年1月5日启用 邯郸火车站部分列车有变化. 大邯網. [201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中文(中國大陸)). 
  28. ^ 28.0 28.1 邯鄲車務段. 莹莹之光,温暖旅客回家之路. 邯鄲車務段. [2025-01-25] –透過微信公眾號 (中文(中國大陸)). 
  29. ^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2022年),第422頁
  30. ^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2022年),第258頁
  31. ^ 邯郸车务段加紧备战2020年“春运”. 河北新聞網. 2019-12-16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 (中文(中國大陸)). 該段管轄京廣線竇嫗站至小康莊站、邯長線林村站至北舍站、馬磁線七公里站至磁山站及沙午線各站 
  32. ^ 鐵路車輛溜逸事故案例(2006年),第43-44頁

參考文獻

[編輯]
方志
  • 河北省磁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磁县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01. ISBN 7-5011-4776-0 (中文(中國大陸)). 
  • 峰峰礦區煤炭工業管理局 (編). 峰峰矿区煤炭志. 北京: 北京日報出版社. 1989. ISBN 7-80502-293-3 (中文(中國大陸)). 
  • 《石家莊鐵路分局志》編輯委員會 (編). 石家庄铁路分局志(1897-1990).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7. ISBN 7-80502-293-3 (中文(中國大陸)). 
  • 北京鐵路局志編纂委員會 (編). 北京铁路局志 上冊.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5. ISBN 7-113-02100-X (中文(中國大陸)). 
  • 峰峰礦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峰峰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6. ISBN 7-5011-3261-5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煤炭志》編纂委員會 (編). 中国煤炭志 河北卷. 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 1997. ISBN 7-5020-1456-X (中文(中國大陸)). 
年鑑
  •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年鉴. 北京: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編輯部. 2022. ISSN 1006-2734 (中文(中國大陸)). 
圖書
  •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1959年夏季实行. 北京: 人民鐵道出版社. 1959 (中文(中國大陸)). 
  • 杜玉生 (編). 印证·峰峰煤矿100年.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11-8873-4 (中文(中國大陸)). 
  • 北京鐵路局 (編). 铁路车辆溜逸事故案例.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 CSBN 15113·2298 (中文(中國大陸)). 
  • 東亜研究所 (編). 支那の石炭と炭礦業. 東京: 東亞研究所. 1944. doi:10.11501/1905300 (日語). 
  • 鉄道省運輸局 (編). 支那本土鐵道概觀. 東京: 鐵道省運輸局. 1930. doi:10.11501/1189338 (日語). 
  • 日満商事株式會社 (編). 北支石炭界の現況. 東京: 日滿商事株式會社. 1937. doi:10.11501/1879108 (日語). 
  • 軍需省燃料研究所 (編). 燃料研究所彙報 第13號. 東京: 軍需省燃料研究所. 1944. doi:10.11501/1142578 (日語). 
  • 小島憲市. 支那鐵道概論. 大連: 中日文化協會. 1927. doi:10.11501/1142578 (日語). 
  • 興亞院華北聯絡部 (編). 北支石炭增產懇談會議事錄附屬資料 別册. 北京: 興亞院華北聯絡部. 1940. doi:10.11501/3457744 (日語). 
報刊
  • 大公报 1923年7月12日刊. 大公報. 1923-07-12 (中文(繁體)). 
  • 益世報 1925年3月4日刊. 益世報. 1925-03-04 (中文(繁體)). 
  • 外交時報 1940年12月1日刊. 外交時報. 1940-12-01 (日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