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鷹
外觀
馴鷹是西域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與阿拉伯世界的文化習俗。維吾爾族與阿拉伯人馴養獵隼(Falco cherrug milvipes),而哈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馴養金雕(Aquila chrysaetos daphanea)——差別是:哈薩克族馴養的金雕更加兇猛,其雙翅前有白毛。
維吾爾馴鷹
[編輯]維吾爾族中的刀朗人以鷹獵作為補助農業的生計。
柯爾克孜馴鷹
[編輯]柯爾克孜族獵鷹馴化分捉鷹、熬鷹、馴鷹三步。獵鷹馴養五六年後,有放鷹的習俗,讓鷹自然求偶,在自然界度過餘下的數十年。
哈薩克馴鷹
[編輯]與柯爾克孜族不同的是,哈薩克族馴鷹不僅不是一件「成本較大」的事,反而是他們至今的謀生手段。
現狀
[編輯]金雕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對獵鷹飼養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極其不利的。
- 柯爾克孜族的獵鷹飼養已被列為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柯爾克孜族來說,一方面馴鷹需報批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州政府及區野生動物保護辦公室並獲得「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另一方面,自2006年起,政府為馴鷹戶提供每月每戶380元的補助(對「非物質遺產傳承人」,每月500元)。目前,阿合奇縣共馴鷹戶87戶(其中「非物質遺產傳承人」10人)、被馴鷹100隻。[1]
- 哈薩克族的獵鷹飼養則比較悲觀,馴鷹人多為老人,且多已過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