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
高斌(1683年—1755年),字右文,號東軒,先祖原為內務府鑲黃旗漢姓包衣(屬內務府鑲黃旗漢姓滿洲旗人),後入滿洲鑲黃旗,玉牒內改書高佳氏,清高宗慧賢皇貴妃的父親。清朝大臣,清朝吏部尚書、河道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為清朝的治河名臣。通易學、理學,有詩、書作品存世。侄子文華殿大學士高晉。
生平
[編輯]世居遼陽。本為內務府鑲黃旗包衣,曾任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四參領第一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授內務府寢陵總管、掌儀司主事。雍正元年正月,由內務府主事遷員外郎兼佐領;四月,遷廣儲司郎中、護軍參領。雍正四年(1726年)以內務府郎中出任蘇州織造兼理滸墅關稅務,熱河總管(前任董殿邦),後歷任廣東(雍正六年,未上任)、浙江(雍正六年)、江蘇(雍正七年)、河南布政史(雍正九年)。雍正九年九月,任河東副總河。雍正十年(1732年)調任兩淮鹽運使(兩淮鹽政)同時署理江寧織造一職(載曾國荃督修光緒版《兩淮鹽法志:職名表》卷131)。十一年,辦理江南副總河事務,署江南河道總督[1]。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任兩淮鹽政,以兵部右侍郎出任江南河道總督。乾隆二年(1737年),回京入覲,建議開挖碭山毛城鋪引河,開新運口,堵塞舊口,防止黃河水倒灌入京杭運河,受採納。乾隆五年八月,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奏請陛見(載繆荃孫《江蘇省通志稿大事志》)。
乾隆六年(1741年)轉任直隸總督(駐保定,繼任為鑲黃旗滿洲那蘇圖)兼總河印務、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治理永定河,興修畿輔水利(此前雍正朝由怡賢親王胤祥總理畿輔水利營田,前後歷史詳情均載潘錫恩《畿輔水利四案》)。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辛卯,接替訥親,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十二月任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處,仍管直隸河道總督印務。十一年,充玉牒館副總裁。乾隆十二年(1747年)遷議政大臣,由來保接任吏部尚書,三月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授內大臣。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再管江南河道總督。十六年,上南巡,暫管江南總督印務。十七年,年七十,受賜御製詩。十八年(1753年),運河決口,寶應、高郵被淹,高斌被革職留任。乾隆十年至二十年,兼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協辦大學士充經筵講官、玉牒館副總裁。乾隆二十年(1755年),高斌在任上去世,追授內務府侍衛內大臣銜,諡號文定。二十二年,乾隆帝南巡,上諭祭於清江浦江南河臣合祠(又稱「四公祠」,載李奉翰《南工廟祠祀典》),入祀京師賢良祠[2]。被恩賜墓地,陪葬清東陵(與三夫人合葬於清東陵東南隅之中峪),錢陳群撰墓誌銘。《欽定八旗通志:大臣傳八》卷142、《清史稿:列傳九十七》卷310有傳。長女高佳氏封清高宗乾隆帝之慧賢皇貴妃,獨子高恆,侄子文華殿大學士高晉。1763年,兩江總督尹繼善作悼念長詩《余與高文定公共事南邦最久……依[高]鹺使截句韻奉題》(載尹繼善《尹文端公詩集》卷7)。
乾隆帝先後賜詩「賜總河高斌」、「賜總督高斌之任」、「閱河示總督高斌」、「大學士高斌七十壽辰詩」、「故大學士兼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等。乾隆四十四年,與胞侄高晉同入乾隆帝「五督臣」御製懷舊組詩,乾隆帝在御製文中評論道:「高斌存心忠厚,且以理學自居,人頗方正。其辦河務,實能體國抒誠,不涉虛偽」(載《欽定八旗通志》卷首)。乾隆二十二年上諭:「[高斌]在本朝河臣中即不能如靳輔,而較齊蘇勒、嵇曾筠,朕以為有過之無不及也」(載李奉翰《南工廟祠祀典》)。今淮安市清江浦區內運河旁邊,有一個御碑亭,裡面有乾隆帝賜給河道總督高斌的一塊御製功德石碑,上書「績奏安瀾」。
高斌十歲時,父早逝。少年時跟隨母親讀書。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19歲時開始學作詩。二十歲時,入侍內務府。供職內廷時,其最初的詩歌唱和者有科舉人陳思相(字勷天,號憩庵,雲南籍,供職武英殿,仿米芾書法可亂真;奉恩輔國公永璥曾書《憩庵臨英光帖後》,內務府唐英 (清朝督陶官)作《陳勷天詩序並小傳》)。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侍值暢春園;為逝去的原配妻陳佳氏、繼妻祁氏作悼亡詩,有「腸斷新恩憶舊恩,……幾番血淚葬雙魂」句。次年(1709),娶再繼妻馬氏。三十歲之後,「晨夕常誦周程張朱五子之書」。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遣祀恆岳(恆山)。
在江南河道總督兼兵部侍郎任上時,乾隆二年出任《江南通志》(1737)纂修協裁併作序;三年,重建清江浦張將軍廟。十四年,擴建清江浦風神廟(載李奉翰《南工廟祠祀典》);十五年(1750年),為迎接乾隆帝南巡,在淮安的官署園林清晏園中修建荷芳書院。雍正十二年(1734),重建揚州安定書院;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作《重建安定書院碑記》。蔣衡書《十三經》冊,凡十二年始成,經半在揚州所寫,總督高斌費數千金裝潢以進,蔣衡受賜國子監學正(載《揚州畫舫錄》卷2)。為進士張伯行的《正誼堂文集》作序,為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唐英的《陶人心語》作序(據高斌序,兩人年齡差一歲,長相酷似,常被旁人誤認),為自己的易學老師馮廉(字周溪,系明崇禎年間刑部尚書馮英之元孫)撰寫墓誌銘;為朱澤澐(號止泉)的《朱子聖學考略》訂定,為其《 朱止泉先生文集》題詩序「止泉先生贊」;為老友翁照(字朗夫,號霽堂)的《賜書堂文集》作序,為沈鳳的《沈凡民印譜》(又名《謙齋印譜》)作序(沈鳳與袁枚、鄭板橋交友,袁枚有詩《謙齋印譜歌》),為鑲黃旗滿洲顧八代的《敬一堂詩鈔》作序(高斌與顧八代之孫顧琮交友,稱其名「混同」,因為顧氏家族伊爾根覺羅氏世居混同江畔(今松花江)),為《粵東錫將軍太翁遺草》作跋(廣州將軍錫特庫,又席特庫,號璞庵,晚年貧困;根據此跋,高斌與錫將軍璞庵於乾隆六年(1741)初次相遇於朝廷,兩人一見如故,乾隆十八年(1753)璞翁拜訪高斌時出示自己的詩草,高斌讀後評論璞翁的詩作「節操罕比」、「有德者之言」;鑲紅旗宗室敦誠曾為忘年交璞翁寫過一首長詩,題為《璞翁將軍年八十三,賣棺度日,詩以詠之》)。乾隆十八年(1753),進士、畫家鄭燮(鄭板橋)為高斌作《石竹蘭圖》(又名《三友圖》),同年,高斌為鄭燮的《板橋先生冊印》寫序。爲老友圍棋國手程蘭如的《晚香亭弈譜》作序。為乾隆版淮安府《桃源縣誌》作序並鑑定。在直隸總督任上,持續為保定蓮池書院(又名直隸書院,今古蓮花池)奏請辦學經費。
與姻戚、大學士鄂爾泰、來保、尹繼善和友漕運總督、浙江巡撫納蘭常安以及福州將軍、山東巡撫白準泰均有詩歌唱和(白氏準泰,字健齋,號雪村,賜姓他塔喇氏,內務府正黃旗滿洲高麗旗人,乾隆五年至十一年曾任兩淮鹽政,袁枚作《山東巡撫白公墓誌銘》;乾隆十七年(1752),因事發海淀香山監工,以老病卒;高斌在雍正元年(1723)癸卯的詩歌唱和中,稱讚白健齋的詩才為「香山白樂天」(比擬白居易),無意中說中了其最後的歸屬地海淀香山)。在兩淮鹽政任上,與時任揚州府知府、進士尹會一探討理學。與畫家黃鼎、宮廷畫師張宗蒼師徒交往。與小說家夏敬渠交友(夏敬渠曾入高斌江南河道總督幕府,講論理學;乾隆六年高斌時任直隸總督時,親書「金石同堅」匾額贈夏母;高斌卒後,夏敬渠曾親謁其墓並作悼亡詩「中峪賜地謁高東軒相國墓」[3];之後,夏敬渠又入高斌之子高恆幕府),除夏敬渠外,曾入高斌幕府的學者還有錢大昕等。書畫家程兆熊 (清朝)作紀念高斌的詩集《固齋亭集》(載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二)。高斌在其組詩「哭亡友三首」中表達了對三位青年時期好友的哀悼:內務府慎刑司筆帖式陳氏蘇赫(字德輝,二十年的鄰居兼書友,病卒)、內務府正黃旗滿洲理藩院侍郎永國(字纘侯,巴岳特氏,漢姓伊氏,工書法,雍正九年辛亥陣亡於和通泊之戰,授騎都尉,入祀功臣廟)、內務府慎刑司郎中魯氏阿麟(號松岩,內務府才子,病卒)。
高佳氏家族一門三代出了五位總管內務府大臣:高斌、其子高恆、侄西寧、侄孫廣興、孫高杞。
著作
[編輯]- 雍正八年(1730年),將「理學五子」的著作及自己的讀書體會編成《初學切要》並序(敬信齋精刻本,載恩華《八旗藝文編目》),供子、侄學習。
- 奉敕撰《直隸五道成規》5卷(乾隆八年(1743)直隸總督衙門、工部刻本),係由直隸河道總督主持制定的河工用料的規格和單價。
- 奉敕總校閱四庫全書本《御製律呂正義後編》(莊親王允祿主修;相關四庫全書本康熙帝敕撰《御製律呂正義》,質郡王永瑢、禮部尚書德保、禮部侍郎鄒奕孝主修《欽定詩經樂譜全書》)。
- 著《固哉草亭文集》4卷(乾隆24年(1759)刻本)、《固哉草亭集:文集二卷,補遺一卷,詩集四卷》(子高恆乾隆27年(1762)校刻, 友錢陳群、唐英、蔣衡、桐城左廉(又左文廉,字策頑)等序,程嗣立、左廉、鮑皋(子鮑之鍾)等題辭;現藏哈佛大學圖書館)、《固哉草亭詩集》4卷(嘉慶12年刻本)。錢陳群在其序中引用同事鄂爾泰對高斌詩格的評價:「得溫柔敦厚之旨」、「高君器度,吾輩不及也」。友鑲紅旗滿洲、浙江巡撫納蘭常安在給高斌的信中評論其詩道:「讀其詩,如接其人,溫厚和平流溢紙上,所謂仁人之言藹如」(載納蘭常安《受宜堂駐淮集》)。此《固哉草亭集》曾進呈御覽(載《欽定八旗通志:藝文志》卷120)。
- 詩歌載沈德潛《 國朝詩別裁集》卷30、伊福納《白山詩鈔》卷5。沈德潛評論道:「東軒相公研窮易理,居己廉靜,待人以誠,……詩多說理而不腐,別於白沙定山一派」[4]。
家庭
[編輯]先祖
[編輯]- 始祖高名選,世居遼陽地方,國初來歸,原隸內務府鑲黃旗包衣(屬內務府鑲黃旗漢姓滿洲旗人),後入隸滿洲鑲黃旗。「髙名選,鑲黃旗人,世居遼陽地方,國初來歸,原隸包衣,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奉旨貴妃之外戚,著出包衣,入於原隸滿洲旗分,欽此」(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祖父高登永(又高登庸,字知遇,c.1620s-?),順治朝初期順天府昌平州知州、直隸順廣兵備道(載《畿輔通志:職官》卷60),贈光祿大夫。
父母、妻
[編輯]- 父:高衍中(又高言忠,字承一,1654-1692),內務府郎中兼參領佐領,贈光祿大夫,曾任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卒於任上,繼任鑲黃旗滿洲阿林,據《欽定八旗通志》;阿林之女陳佳氏原配嫁高衍中二子高斌),負責監修康熙帝之暢春園。
- 母:李氏(1652-1733),受雍正帝封一品誥命夫人,福建布政使司督糧參政李應昌(家族系奉天望族)的第三女。李家與高家系世交。信佛,深通內典,以高齡遊覽江南名勝,喜登高,逝於揚州(據高斌《先太夫人李太君家傳》)。李氏的母親(高斌之外祖母),亦信佛。
- 妻:
- 元配陳佳氏,誥封一品夫人。其父鑲黃旗滿洲、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阿麟(又阿林、阿琳)(據《欽定八旗通志》),堂姊陳佳氏封康熙帝之純裕勤太妃(勤妃,即果毅親王允禮之生母);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陳佳氏始祖陳善道,「鑲黃旗人,世居海州地方,國初率族人來歸,原隸包衣,雍正十二年九月奉㫖勤妃母之外戚著出包衣入於本旗。……曾孫阿琳原任雲麾使兼佐領。……」,其子原任蘇常道陳撫遠,孫原任浙江巡撫陳秉直(康熙二年任江蘇按察使)。又據《欽定八旗通志》卷3,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第十六佐領,係雍正十二年將陳鏷合族人等由包衣撥出編一佐領,令陳鏷管理……此佐領原係隨太祖高皇帝來京,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奉㫖以純裕勤太妃本氏子孫由包衣撥出,編立世管佐領,著太妃之兄晉觀之子陳鏷管理」。
- 繼妻祁氏,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原內務府司庫祁士傑之女,誥封一品夫人。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7,祁氏始祖「祁天福,正黃旗包衣旗鼓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子鶴善原任郎中。……孫祁士傑原任司庫。……曾孫祁進原任佐領」。
- 再繼妻馬氏,內務府正白旗漢軍、驍騎校馬維藩(又馬維范)之長女,即乾隆帝慧賢皇貴妃之生母,誥封一品夫人。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馬維藩之祖父、馬氏始祖「馬偏額,正白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原任郎中兼佐領。其子桑格原任吏部尚書,費雅逹原任陝西潼關總兵官,馬二格原任佐領。孫馬維品原任副將,薩齊庫原任郎中兼佐領,馬維翰原任佐領,馬維范原任驍騎校。……元孫永泰現任二等侍衛」。其中:
- 馬偏額(又馬偏俄)於順治十三年、順治十五年至十八年、康熙二年至四年三任蘇州織造(載乾隆版《江南通志:職官志》卷105)。
- 馬桑格(又桑格、桑額,?-1713),內務府郎中、康熙二年杭州織造(前任有高斌原配妻陳佳氏家族的陳秉正、陳秉倫,載《浙江通志:織造府》)、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總共八年的江寧織造(其前任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曹璽,繼任曹寅,據《江南通志:職官志》卷105)、三十一年湖北巡撫、三十四年至四十七年任漕運總督達十三年,四十七年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同年轉吏部尚書。
- 費雅逹(?-1680),陝西總兵,康熙十九年陣亡,贈左都督、太子少保,賜祭葬,諡忠勇,予騎都尉世職,雍正七年入祀昭忠祠,子馬維翰襲世職,《欽定八旗通志:大臣傳六十四》卷198有傳,世職世襲載《欽定八旗通志:正白旗滿洲世職》卷283。
- 費雅逹、桑格、馬二格、薩齊庫、馬維翰先後繼任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二旗鼓佐領(該佐領系國初編立),且馬二格曾任首任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該佐領系康熙三十四年(1695)編立),馬維翰又任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㕘領第五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
兄妹
[編輯]- 兄:高述明(字東瞻,c.1671-c.1723)。歷任青海西寧游擊(c.1705)、湖南副將、陝西興漢鎮總兵、甘肅涼州鎮總兵;「兩征西藏,孤軍出塞數千里,大小百餘戰」(高斌語),受康熙帝嘉獎,卒於軍中,賜御祭,蔭一子(高晉)入監。有《積翠軒詩集》(長白高氏家刊本,1739),弟高斌、高鈺編,子高晉等校,唐英(字俊公,內務府漢軍正白旗人)序,高斌、高晉跋;其1753年重刊本中,文學家袁枚作序並為詩歌加詳註。妻朱氏(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內務府員外郎兼佐領朱國善,曾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
- 弟:高鈺(字其相,1691-1750),19歲考選內務府筆帖式,受康熙帝之命在粘竿處(尚虞備用處)行走侍從十三年;雍正朝授乾清門藍翎侍衛、蘇州參將;乾隆朝歷任四川川北總兵、山東兗州鎮總兵、江南壽春鎮總兵署理江南提督,誥授驃騎將軍、榮祿大夫。妻鍾氏(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員外郎鍾國鼎(又桑格);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8,鍾氏始祖「鍾成管,正黃旗包衣人,世居遼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原任員外郎」)。其子高謙,高觀,高益,高節。
- 胞妹高氏(長女),嫁內務府鑲黃旗漢軍、內務府郎中鄧之琮(又鄧智宗,父內務府郎中鄧廣乾)。鄧氏始祖「鄧安明,鑲黃旗包衣旗鼓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原任驍騎校,其孫鄧廣乾原任郎中」(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7)
- 胞妹高氏(次女),嫁內務府正黃旗漢軍佐領、總管內務府大臣兼副都統文恪公丁皂保(父科舉人丁應元,初在御書房效力,後成玄燁(康熙帝)的伴讀,累官至內務府郎中,去世後,康熙帝賜京城北清河地塊安葬);丁氏始祖丁崇徳,「正黃旗包衣人,世居遼陽地方」(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其:
子女
[編輯]- 長女:慧賢皇貴妃(1711-1745),清高宗乾隆帝之皇貴妃。
- 次女:高佳氏,嫁鑲藍旗滿洲、大學士鄂爾泰二子鄂實為繼室(副都統,陣亡於大小和卓之戰,授騎都尉又一雲騎尉世職;原配妻佟佳氏,鑲黃旗滿洲、理藩院尚書溫僖公補熙之女,曾祖一等公佟國綱)。
- 三女:高佳氏,繼配嫁內務府正黃旗漢軍、護軍驍騎校韓錦(字靜存,號野雲)。其女兒韓寂(字譁,號端靜閒人),是內務府正黃旗蒙古詩人法式善的養母(法式善伯父圓明園副庫掌和順之妻),著有《帶綠草堂詩集》。韓錦之祖父韓玉仁,原任三等侍衞;曾祖韓定國,「正黃旗包衣人,世居遼陽地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7)。
- 四女:高佳氏。
- 獨子:高恆(1717-1768),兩淮鹽政、總管內務府大臣、外戚。因侵吞鹽引被處以死刑,盧見曾因曾長期任兩淮鹽運使,亦牽連入案。妻那拉氏(父鑲黃旗滿洲、光祿寺少卿兼佐領德爾弼;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2,其家族始祖「賴都,鑲黃旗人,世居葉赫地方,天聰時來歸,其子常喀原任上駟院大臣,布顔原任佐領。……四世孫徳爾弼現任光祿寺少卿兼佐領。」)。高恆的舊宅邸位於北京寶鈔胡同,在乾隆三十四年被改建為乾隆帝第七女固倫和靜公主府(後末期蒙古親王那彥圖居此,俗稱那王府)。
孫
[編輯]- 長孫:高樸,高恆之長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因貪墨遭誅。
- 次孫:高枋,高恆之次子,藍翎侍衛。
- 三孫:高栻,高恆之三子。
- 四孫:瑪尚阿巴圖魯高杞,高恆之四子,一等輕車都尉,河南與湖南巡撫、陝甘總督、刑部左侍郎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娶順貴人之姐鈕祜祿氏(父鑲黃旗滿洲、雲貴與湖廣總督愛必達)。曾孫嘉慶十三年(1808)戊辰科舉人高焯,著有《蓉波詩草》(嘉慶25年刻本)。
- 孫女高佳氏,原配嫁鑲白旗滿洲烏拉納喇氏蘇第察(父兵部、工部尚書誠毅公三和;胞姊納喇氏嫁鑲黃旗滿洲、一等果毅繼勇公鈕祜祿氏豐昇額)。
侄
[編輯]- 侄子: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高晉,總兵高述明之四子,歷任安徽巡撫、南河總督、兩江總督。
- 侄子:西寧,高述明之三子,江寧、杭州織造、內務府總管大臣。
- 侄子:高誠,湖北按察使、長蘆鹽政。
- 侄女:高佳氏,高述明之長女,嫁正藍旗漢軍、二等侍衛胡照,其父頭等侍衛、副都統永慶(家族多位成員出任胤祥怡親王府正藍旗包衣佐領;後代有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進士吉惠、光緒二年丙子(1876)恩科進士胡俊章、道光丁未進士增祿、同治癸亥進士守忠(世襲雲騎尉)、咸豐丙辰進士守正)。胡氏始祖胡起龍(又添龍),「正藍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6)。
- 侄女:高佳氏,高述明之次女,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內務府佐領參領李維屏(又黑達塞),其祖父雍正朝總管內務府大臣李延禧(後代有道光己丑科進士舒貴、光緒丙子恩科進士景瀛)。李氏始祖李成賢,「正白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後代
[編輯]- 高瑛,1970年出生於北京,2014年移民香港,育有一個孩子。
影視形象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
[編輯]官銜 | ||
---|---|---|
前任: 訥親 |
清朝吏部滿尚書 乾隆十年五月辛卯 - 乾隆十二年三月丙午 1745年6月19日 - 1747年4月25日 |
繼任: 來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