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行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行珪(9世紀?—930年6月4日),五代十國燕國後唐將領,媯州人。

高行珪家中世代出身勇悍之將,李克用劉仁恭守幽州,以高行珪之父為先鋒都指揮使,叔叔高思繼為中軍都指揮使,另一個叔叔為後軍都指揮使,高氏兄弟分掌燕兵。晉兵多犯法,高思繼等將其誅殺。李克用以責備劉仁恭,劉仁恭把責任推給高氏兄弟,於是晉國盡誅高思繼兄弟。劉仁恭以高行珪為牙將,高思繼之子高行周當時年紀十餘歲,收於帳下。高行珪有武藝,為騎將,驍果出諸將之上。劉仁恭被囚,劉守光以高行珪為武州刺史。周德威統率晉兵攻打劉守光。李嗣源率兵助周德威平燕,勸說高行珪逆順之理,高行珪降晉。劉守光部將元行欽牧馬山後,聽說劉守光被圍,率牧馬赴援。聽說高行珪有變,即率部下軍眾攻打高行珪。當時,高行周跟隨高行珪在武州,於是高行周夜縋出城奔馬去見周德威,周德威於是派遣李嗣源、李嗣本安金全率軍救武州。到達後,李嗣源在廣邊軍擊敗元行欽,元行欽解圍而去,元行欽也歸降晉國。

《新五代史》記載高行珪堅守多時,元行欽攻打武州是部下譁變,而不是為劉守光收復武州。元行欽麾下兵將在途中譁變,推舉元行欽為幽州留後,元行欽說:「我害怕的就是高行珪。」於是派人到懷戎,抓住高行珪的兒子。兵過武州,招降高行珪:「劉守光可取而代之。當從我行,不然,就殺你的兒子。」高行珪說:「與君都是劉公部將,怎忍心相叛?我當為劉氏盡忠,怎會顧得上兒子。」元行欽於是率兵圍高行珪。一月後,高行珪城中糧盡,告其州人:「我不是不為父老守城,現在劉公救兵不至,怎麼辦?可殺我歸降。」父老表示願意死守。隨後,城不能守,降晉以擊敗元行欽。

高行珪在唐莊宗時,歷任朔州忻州嵐州三州刺史,轉任雲州留後、大同軍節度使。唐明宗天成初年,轉任鄧州威勝軍節度使、安州安遠軍節度使。他為人貪鄙,在安州時,所為不法,副使幽州人范延策,為人剛直,多次規諫,高行珪不聽。後范延策上奏封事三條:一是請不禁豬羊過淮河,而禁絲綿匹帛,以充實中原;二請在山林要害置軍鎮,以絕寇盜;三述藩侯之弊,請讓從事公開諫諍,節帥不從,令諸軍校列班當廷勸諍。高行珪於是更討厭他。安州戍兵計劃謀叛,高行珪事先察覺,暗中把武庫里的兵器移到他處。戍兵作亂,到武庫奪兵器無所得,於是潰去,高行珪追上殺死。誣奏范延策同謀,於是范家父子都在汴州被冤殺。長興元年五月初五戊辰日,高行珪在安州去世,贈太尉[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舊五代史》卷65 唐書四十一 列傳十七
  2. ^ 新五代史》卷48 雜傳第三十六 高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