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魁北克戰役 (1775年)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46°48′54.36″N 71°12′8.3″W / 46.8151000°N 71.202306°W / 46.8151000; -71.202306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魁北克戰役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魁北克戰役期間,阿諾德的民兵與加拿大守軍爆發巷戰。繪於1916年
日期圍城:1775年12月6日至1776年5月6日
攻城戰:1775年12月31日
地點46°48′54.36″N 71°12′8.3″W / 46.8151000°N 71.202306°W / 46.8151000; -71.202306
結果 英軍勝利
參戰方
美國 大陸軍
第1加拿大步兵軍團英語1st Canadian Regiment
英國 英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理察·蒙哥馬利 
美國 班奈狄克·阿諾德
詹姆士·利文斯頓英語James Livingston (American Revolution)
約翰·湯馬士英語John Thomas (General)
美國 丹尼爾·摩根(被俘)
英國 蓋伊·卡爾頓
英國 阿蘭·麥克林英語Allan Maclean of Torloisk
兵力
1200名正規軍及民兵 1,800名正規軍及民兵
傷亡與損失
約50人死
431人被俘
部分民兵染上天花而死
英軍報告:
5人死
14人傷

魁北克戰役(英語:Battle of Quebec;法語: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陸軍圍攻英國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的一場戰役。

1775年12月,大陸軍東西兩路軍隊會合,於同月6日開始圍城。不過,由於大地因寒冬結冰,使到圍城陣地難以設立。再者,大陸軍欠缺重型火砲,無法擊毀魁北克市的城牆,令到大陸軍一直未能夠發動進攻。隨著民兵的服役期限將在年底屆滿,而英國軍隊在春天後必然將會獲得海路增援,大陸軍的情況日漸危急。12月31日,理察·蒙哥馬利以暴風雪為掩護,終於兵分兩路強行攻城。結果大陸軍大敗而歸,蒙哥馬利身亡,班奈狄克·阿諾德受傷,而丹尼爾·摩根的數百名民兵更在城內被俘。

1776年年初,城外殘餘的大陸軍未有撤退,但是魁北克省總督英語Governor of Quebec蓋伊·卡爾頓沒有出城攻擊,大陸軍仍然可以勉強保持圍城。直到5月6日,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帶同援兵抵達,卡爾頓即時領兵出城攻擊,大陸軍及民兵即時潰逃。魁北克戰役以英國軍隊勝利告終,而大陸軍的征伐加拿大計劃也因此失敗。

背景及雙方部署

[編輯]
1777年的法文魁北克市地圖。圖中描繪了當時魁北克市的地勢,以及魁北克戰役的進程

1775年6月,第二次大陸會議英語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開始籌備進攻加拿大,並以英屬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為終極目標。大陸軍在9月兵分兩路,西路軍由提康德羅加堡出發,途經尚普蘭湖聖讓恩堡英語Fort Saint-Jean (Quebec)蒙特婁,再沿聖勞倫斯河順流而下,直達魁北克市西郊的亞伯拉罕平原。至於東路軍則由班奈狄克·阿諾德上校指揮,翻越今日緬因州的荒野及阿帕拉契山脈分水嶺,最後橫越聖勞倫斯河,由東南面發動進攻。西路軍在9月至11月期間發動聖讓恩堡圍城戰,不但取得勝利,更幾乎俘獲魁北克省總督英語Governor of Quebec蓋伊·卡爾頓。至於阿諾德遠征魁北克的過程,則遠較預計中艱鉅。

1775年11月13日,阿諾德約600人的遠征軍率先到達魁北克市郊,卻無力發動進攻,只好撤到亞伯拉罕平原以西的白楊岬英語Neuville, Quebec(Pointe-aux-Trembles),等待西路軍隊前來會合。12月1日,西路軍的指揮官理察·蒙哥馬利亦告抵達。雖然阿諾德的軍隊每人只有五發子彈,兼且因遠征之故而欠缺衣物糧食補給,幸好蒙哥馬利從聖讓恩堡奪取部分英軍補給,以及圍城必需的冬裝衣物,才使圍城可以開始。[1]

蒙哥馬利共有300名紐約州的步兵軍團、約翰·蘭姆英語John Lamb (General)的一隊砲兵連、詹姆士·利文斯頓英語James Livingston (American Revolution)招募的第1加拿大步兵軍團英語1st Canadian Regiment大衞·伍斯特英語David Wooster蒙特婁派出的少量援軍、以及160名散兵。這些散兵原屬的軍團,因服役期滿而自行解散。蒙哥馬利共有四門普通火砲及六門臼砲。圍城的總兵力約在1,200人左右。[2][3]

至於英軍方面,總督卡爾頓在9月時駐紮於蒙特婁,並將大部分正規軍部署於聖讓恩堡。魁北克市交由副總督克倫希英語Hector Theophilus de Cramahé管理。縱然克倫希對形勢時常感到悲觀,但他卻成功招募到更多民兵。卡爾頓早在7月就曾招募民兵,但成效強差人意,部分居民更附和大陸軍的宣傳,而在鄉郊鼓吹反抗英國政府。這使卡爾頓一直對本地民兵抱有懷疑,而大陸軍又誤以為可在魁北克省一呼百應。不過,魁北克省的居民雖對英國政府抱有不滿,卻又未至於要加入南方殖民地的公然叛亂,亦對大陸軍在鄉郊引起的治安問題感到厭煩。結果時至9月,愈來愈多魁北克市的居民志願為英國政府充當民兵。[4]另外,雖然駐波士頓的海軍中將塞繆爾·格雷夫斯英語Samuel Graves以聖勞倫斯河將會結冰為由,拒絕派出軍艦支援,但到11月初仍有少量軍艦及平民船隻,運載民兵前來防守。[5]

11月3日,聖讓恩堡失陷,魁北克省大部分的英國正規軍亦隨之被俘,令兵力更形緊絀。克倫希隨即在魁北克市設置欄柵障礙,預備可能出現的攻城戰。同日克倫希亦得悉阿諾德的遠征已經成功,即時下令徵用所有聖勞倫斯海南岸的艦艇。此時魁北克的民兵人數已增至1,200人以上。[6]11月10日,阿蘭·麥克林英語Allan Maclean of Torloisk帶同第84步兵軍團英語84th Regiment of Foot (Royal Highland Emigrants)的200名蘇格蘭高地步兵,由三河市趕抵魁北克市增援。這批步兵大部分為七年戰爭中的正規軍,不但增強了守軍力量,亦激勵了民兵士氣。[7]

麥克林在11月10日開始接掌魁北克市的佈防,直到卡爾頓僥倖避過俘虜,而在19日返抵魁北克市為止。卡爾頓在三日後宣佈徵召全市男丁入伍,拒絕者將視為叛軍間諜處置,並可在四日內離開城市。[8]這項措施令守軍人數額外增加500人,而圍城總兵力也增至近1,800人。[9]卡爾頓同時在魁北克市東南面的河岸築起木造壁壘,並佈置防兵及火砲。[10]

圍城砲戰與攻城計劃

[編輯]

12月6日,大陸軍開始圍城,切斷所有對外道路。蒙哥馬利也循例向卡爾頓下達降書,但明知卡爾頓不會答應,故此只派一個當地老婦轉達信件;而卡爾頓也將降書焚毀不讀。[11]12月9日,蒙哥馬利開始調配火砲,轟擊魁北克市的城牆,雙方爆發砲戰。起初魁北克市的居民一度陷入恐慌:僅僅在16年前,詹姆斯·沃爾夫就曾在聖勞倫斯河南岸架設大砲,幾乎將整個魁北克市下城區夷為平地。然而大陸軍只有9磅及12磅的輕型火砲,面對魁北克市的城牆幾乎完全無效,很快便淪為魁北克市居民的笑柄。相比之下,魁北克市的城防砲不但口徑較大,而且射程更遠。阿諾德的指揮總部因此被城防砲擊毀,而蒙哥馬利的戰馬及雪撬更被「炸成碎片」。[12]

蒙哥馬利很快察覺,圍城戰幾乎全無勝算。站在戰術層面,大陸軍無法截斷魁北克市的水路補給;無法摧毀敵軍城牆;無法用砲戰威懾對方投降;也無法在雪地建造戰壕。更有甚者,天氣日趨嚴寒,限制士兵活動;天花及各種呼吸道疾病流行,削弱兵力;後方補給逐漸不繼;而民兵的服役期限又在年底屆滿。各種原因使士兵已經無心作戰。至於戰略層面,英國援軍將會在春天抵達,而大陸議會卻仍未有派兵增援的打算。[13]

攻城戰

[編輯]
魁北克攻城戰的軍隊行動圖。12月31日凌晨4時,利文斯頓及布朗分別佯聖約翰門及鑽石棱堡,吸引兩地火力。蒙哥馬利則乘機領兵,由鑽石棱堡山下的河岸小道潛行,意欲突襲東面的下城區。然而蒙哥馬利未及抵達,就在一座房屋前遭到英軍近距射殺,突襲軍隊也即時潰逃。另一方面,阿諾德由西北面市郊出發,起初未獲發現。軍隊行至魁北克市北面的皇宮門前,遭到守軍猛烈射擊。別無選擇下,阿諾德繞行河岸的街道,向下城區前往。稍後阿諾德派兵攻佔了街道末端的第一座街壘,自己卻受傷而要撤走。接替指揮的摩根稍作整備後,向南面第二座街壘前住。然而英國首批援軍剛好抵達,使大陸軍死傷慘重。英軍司令卡爾頓見狀,即派皇宮門的守軍出征,從後包抄摩根,最終迫使大陸軍投降。其時為早上10時

12月23日,蒙哥馬利與阿諾德商討後,決定出奇制勝。兩人先等待冬季的暴風雪來臨,以惡劣天氣作掩護:阿諾德等人分成四隊,其中三隊發動佯攻,分散卡爾頓兵力,而阿諾德則集中攻擊南面一座城門,由特訓部隊搭建雲梯,再翻越城牆。蒙哥馬利會帶軍由聖勞倫斯河岸的小路潛行,突襲魁北克市下城區。當阿諾德與蒙哥馬利在下城區會合後,便可迫使上城區的卡爾頓駐軍前來巷戰,然後一決勝負。[14]

不過,卡爾頓即日便得悉蒙哥馬利的計劃。當日一名被俘英國軍官,藉詞酒醉,乘機逃回魁北克市報告;而這消息與另一名叛逃的大陸軍士兵完全一致。卡爾頓下令修補城防,設置更多障礙物及火砲平台,並等待大陸軍發動攻擊。[15]

12月27日颳起風雪,但不足以掩護大陸軍發動進攻。當日蒙哥馬利稍為修正攻擊計劃,派利文斯頓佯攻聖約翰門(St. John's Gate);布朗(Jacob Brown)佯攻鑽石棱堡(Cape Diamond bastion);阿諾德改由西北面的聖洛克市郊(St. Roch Subrub)入手,穿過皇宮市郊(Palais Suburb)入手及皇宮門(Palace Gate),再突進下城區;蒙哥馬利的行軍則不變,但只由小規模部隊組成,預備與阿諾德作南北夾攻。計劃只有高級軍官獲得告知。這改動使奇襲計劃幾乎成功。[10]

12月30日,大風雪終於來臨,而蒙哥馬利決定在31日凌晨進攻。凌晨四時,利文斯頓與布朗發動佯攻,成功引開聖約翰門及鑽石棱堡的火力。[10]蒙哥馬利看到訊號後,就在鑽石棱堡下方的狹窄河岸小路行軍。[10]

由於大風雪很快演變成暴風雪,蒙哥馬利的士兵舉步維艱,行軍多有延誤。抵達下城區時,蒙哥馬利與士兵先在第一道柵欄鋸開缺口。雖然一切仍然非常平靜,但軍隊已經嚴重超時,英軍在日出後隨時可從高處攻擊。情急之下,蒙哥馬利未等柵欄完全打開,便與隨同軍官趕往第二道柵欄。此時,蒙哥馬利與軍官終於看到房屋,一切似乎極為順利。蒙哥馬利登時高呼突擊,然後與軍官率先衝鋒,豈知該座房屋旋即傳出槍砲聲,大量子彈及葡萄彈齊射而來。首數輪齊射後,蒙哥馬利及多名軍官即時陣亡,其他率先衝鋒的軍官亦多受重傷,只有阿龍·伯爾奇蹟地完好無事。後方的一名軍官稍為定驚後,即捉住伯爾向後逃走,而其他士兵亦即時潰退。[16]

蒙哥馬利遇上的房屋,只駐守了50名民兵。他們並不知道大陸軍將會偷襲,而且訓練不佳。然而這批民兵卻一直謹守崗位,一聽到聲響,便向外恣意開火。不過英軍要到數小時後,才找到大陸軍的俘虜前來認屍,並得悉遠征軍的指揮官蒙哥馬利已經死去。[17]

另一方面,阿諾德在30日的晚上10時,便開始召集軍隊,到聖洛克市郊集合。但由於風雪阻礙,到凌晨四時軍隊仍未全數抵達。其時聖約翰門的信號已經響起,阿諾德只好帶領數百人先行發動進攻。軍隊順利進入皇宮市郊,卻在爬坡前往皇宮門時遭到高處守軍猛烈射擊。雖然大陸軍無法還擊,但又不能中途撤退,扔下蒙哥馬利軍隊不顧。故此,阿諾德決定繞過城門,沿著河岸的街道前進。進入魁北克市後,阿諾德輾轉穿過狹窄街道,直至遇上第一座英軍街壘。別無選擇之下,阿諾德下令全軍衝鋒,但隨即被子彈擊中膝蓋倒地。大陸軍佔據街壘後,受傷的阿諾德只好將指揮權交給丹尼爾·摩根[18]

接過指揮後,摩根被迫停下稍為整備。大陸軍在衝過城門後已大多負傷,又因街道狹窄而迷路走散,連輕型火砲亦告遺失。火槍彈藥又因風雪潮濕而陸續失靈。更重要的是,當負傷的阿諾德被抬離戰場時,沿途的民兵感到阿諾德是要全部人跟從送死,士氣更形低落。但就在這一小段關鍵時間,英國的援軍抵達。早在凌晨時分,麥克林就曾派一隊民兵增援鑽石棱堡。該隊部隊抵達棱堡時,發現該處無需援軍,故此又順序前往中央的聖路易門(St. Louis Gate)及西北面的聖約翰門,但各處均只聞槍聲,不見戰鬥。結果該隊部隊轉為到北面皇宮門巡視。另一方面,卡爾頓從麥克林得悉皇宮門有戰事後,又派出200名蘇格蘭步兵前往增援。這些步兵剛好在摩根停下之時到達,隨即填補第二座街壘各處空缺,並設置輕型火砲開火。[19]

整備後摩根向第二座街壘衝鋒。大陸軍多次嘗試在街壘架起木梯不果,更遭到英軍迎頭痛擊。更有甚者,其中一張木梯竟反遭英國守軍奪去。英軍將木梯架設到街壘側面的平房,然後爬上屋內,從高處向大陸軍射擊,使大陸軍死傷加劇。看到摩根陷入困境後,卡爾頓下令另一支蘇格蘭部隊出發,由皇宮門外殺入下城區,以成包圍之局。別無選擇下,大陸軍陸續向英軍投降,或者乘小道逃離魁北克市。摩根為免遭到英軍羞辱,只向一名教士交出配劍投降。其時已為早上10時,攻城戰以英軍勝利告終。[20]

圍城僵局與大陸軍撤退

[編輯]
著名油畫作《蒙哥馬利將軍之死》,繪於1786年。事實上蒙哥馬利與隨同軍官遭到突然射擊,並且即時死亡

攻城戰後,卡爾頓派人點算死傷,共計431名俘虜及30具大陸軍屍體,但當未計算沿河逃走時死亡的民兵。春季時麥克林在河岸找到另外20具屍體。至於僥倖逃出城外的阿諾德,則向大陸議會匯報,稱有60人死亡,超過300人被俘。[21]卡爾頓指英軍傷亡為5死14人傷,但實際數字可能更高。[22]

隨著1776年到來,不少殘餘的民兵以服役期滿為由,開始自行解散返鄉。不過阿諾德仍拒絕離開,決定以少數兵力繼續圍城,只是對魁北克市的補給幾無阻礙。雖然卡爾頓手上的兵力遠較阿諾德為多,但他決定繼續守城,等待援軍。早在攻城戰之前,蒙哥馬利便推算卡爾頓不會出城,因為16年前法軍就曾出城迎擊英軍,結果在亞伯拉罕平原戰役遭到慘敗,進而喪失整個魁北克省以至北美殖民地。[23]

1776年1月至3月期間,受傷的阿諾德繼續向後方要求增援,派人到郊區招募民兵,以及要求任命另一將軍接替指揮。3月31日阿諾德因墮馬再次受傷,終於獲准到蒙特婁養傷,由約翰·湯馬士英語John Thomas (General)准將接替。[24]另外,雙方在鄉郊招募的民兵,曾在3月25日引發聖皮耶之戰,但除此以外就別無戰事。

湯馬士接掌指揮後,發現圍城戰已不能繼續下去。大陸軍不但士氣低落,而且飽受天花威脅(湯馬士在6月也因天花而死)。5月3日反叛一方曾派一艘火船攻擊魁北克市港口,但未有成功。到5月6日,英國一支小型艦隊抵達,並帶同200名正規軍增援。卡爾頓即時派守軍出擊,而大陸軍則開始潰散而逃,圍城就此結束。[25]

後續影響

[編輯]
蒙哥馬利戰死之處,現為一幅石牆,上方有兩塊牌匾,紀念當時駐守的50名魁北克守軍

魁北克戰役後,大陸軍撤回蒙特婁;而卡爾頓則因戰功而在7月獲封爵士。在1776年5月6日至6月1日期間,約翰·伯戈因的增援部隊陸續乘坐軍艦抵達魁北克市,並接管加拿大方的軍隊指揮。這批部隊有超過9,000名英國正規軍,以及約4,000名黑森傭兵,對只有80,000人口的魁北克省構成沉重經濟壓力。[26]伯戈因最終在1777年帶同這批軍隊,發動薩拉托加戰役

另一方面,大陸軍在6月8日的三河市之戰再次落敗,而在17日向提康德羅加堡撤走。蒙特婁復歸英國統治。10月11日,英國派兵南進尚普蘭湖,與宣佈獨立的美國爆發瓦庫爾島之戰,當中美國的湖泊軍艦幾乎全軍覆沒。當時美國遠征加拿大大致以此場戰事為終結。

魁北克戰役後,卡爾頓即派人偵查所有曾經協過大陸軍的加拿大住民。起初卡爾頓寬恕部分輕犯人士,但隨著大陸軍被逐出魁北克省,卡爾頓開始加重懲罰,強迫該等人士復修因戰火受損的建築。[27]這使魁北克省居民在餘下的獨立戰爭,再也不敢公開支持叛軍。[28]

相關條目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Wood 2003,第46-47頁
  2. ^ Gabriel 2002,第143頁,Wood 2003,第47頁
  3. ^ Smith 1907,第86頁,v.2。
  4. ^ Stanley 1977,第81-82頁
  5. ^ Smith 1907,第10-12, 14-16頁,v.2。
  6. ^ Smith 1907,第9-10頁,v.2。
  7. ^ Smith 1907,第21頁,v.2。
  8. ^ Smith 1907,第95頁,v.2。
  9. ^ Shelton 1996,第130頁
  10. ^ 10.0 10.1 10.2 10.3 Wood 2003,第49頁
  11. ^ Stanley 1977,第88-89頁
  12. ^ Stanley 1977,第90頁
  13. ^ Stanley 1977,第89-90頁
  14. ^ Stanley 1977,第92-94頁
  15. ^ Stanley 1977,第94-95頁
  16. ^ Stanley 1977,第96-97頁
  17. ^ Stanley 1977,第98頁
  18. ^ Stanley 1977,第99-101頁
  19. ^ Stanley 1977,第101-102頁
  20. ^ Gabriel 2002,第164頁,Stanley 1977,第102-103頁
  21. ^ Smith 1907,第581頁,v.2。
  22. ^ Gabriel 2002,第164頁,Smith 1907,第582頁,v.2。
  23. ^ Smith 1907,第248-249頁,v.2。
  24. ^ Stanley 1977,第107頁
  25. ^ Stanley 1977,第107-108頁
  26. ^ Lanctot 1967,第31, 144, 154-155頁
  27. ^ Lanctot 1967,第151頁
  28. ^ Lacoursière 1995,第433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Fraser, Alexander, Fourth Report of the Bureau of Archives, 1906, Ontario Bureau of Archives, Dept. of Public Records and Archives, 1907, ISBN 0-306-80366-6 (英語) 
  • Gabriel, Michael P, Major General Richard Montgomery: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Hero, Madison, NJ: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 Press, 2002, ISBN 978-0-8386-3931-3 (英語) 
  • Griffin, Martin Ignatius Joseph, Catholics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Volume 1, Self-published, 1907 (英語) 
  • Lanctot, Gustave, Canada &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74-1783, London: George G. Harrap & Co., 1967 (英語) 
  • Morrissey, Brendan, Quebec 1775: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Canada,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84176-681-2 (英語) 
  • Nelson, James L, Benedict Arnold's Navy,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6, ISBN 978-0-07-146806-0 (英語) 
  •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Proceedings and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1886, Series 1, Volume 4, Ottawa: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1887 (英語) 
  • Sawicki, James A., Infantry Regiments of the US Army, Dumfries, VA: Wyvern Publications, 1981, ISBN 978-0-9602404-3-2 (英語) 
  • Shelton, Hal T., General Richard Montgomery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From Redcoat to Rebel,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8147-8039-8 (英語) 
  • Smith, Justin H, Our Struggle for the Fourteenth Colony, vol 1,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7 (英語) 
  • Stanley, George F. G., Canada invaded, 1775-1776, Toronto: Samuel Stevens Hakkert, 1977, ISBN 0888665377 (英語) 
  • United States Continental Congress; et al, Journals of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1774–1789, Volume 4,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 Government, 1906 (英語) 
  • Wood, W. J., Battles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1,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2003, ISBN 978-0-306-81329-0 (英語) 
  • Lacoursière, Jacques, L'Histoire Populaire du Québec, Sillery, Quebec: Les éditions du Septentrion, 1995, ISBN 2-89448-050-4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