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龜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龜甲,又稱龜殼,是龜鱉目動物的甲殼,是由牠們的肋骨進化成特殊的骨製軟骨護盾[1],可保護龜的身體。

用途

[編輯]

刻字

[編輯]
卜辭腹甲(獲百頭,丙86)

清光緒年間,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在龜甲上發現有古文字,即是後來的甲骨文[2]

飾物

[編輯]

部份品種的龜殼如玳瑁可以加工成為飾物。

占卜

[編輯]

龜甲是中國傳統占卜的用具。古人在其上鑽孔加熱,觀其裂紋以定吉凶。後來人們也把銅鐵放進龜殼裡搖動來占卜。

藥用

[編輯]

龜的腹甲是一種中藥,稱為龜板 、龜甲 。


組成

[編輯]

腹甲

[編輯]
烏龜背甲(A)與腹甲(B)

腹甲由四對骨板和一個內腹甲組成。其中,四對骨板包括:上腹甲、次腹甲、中腹甲、劍腹甲組成。[3]

背甲

[編輯]

背甲由神經板、肋板、八對周邊板、頸片、尾片組成。[3] 進化生物學家認為烏龜的背甲是內骨骼與外骨骼結合而構成的。其中最主要的神經板與肋板屬於內骨骼,由肋骨與椎骨在胚胎時期的延伸而形成。頸片、尾片與周邊板屬於外骨骼,由皮膚的角質化與骨化而形成。[4]


化石

[編輯]

21世紀初,半甲齒龜 (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 化石在中國貴州省被發掘。半甲齒龜存在於三疊紀,距今約2億2000萬年。李淳、吳肖春等科學家與2008年發表的論文中描述,半甲齒龜擁有已經形成的腹甲和未發展完的背甲。[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utchinson 1996
  2. ^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先登認為,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並非王懿榮,而是天津人王襄。
  3. ^ 3.0 3.1 Gilbert, Scott F.; Loredo, Grace A.; Brukman, Alla; Burke, Ann C. Morphogenesis of the turtle shell: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tructure in tetrapod evolutio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2001-03, 3 (2): 47–58. ISSN 1520-541X. doi:10.1046/j.1525-142x.2001.003002047.x. 
  4. ^ Turtles as Hopeful Monster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7: p 141. ISBN 9780253025074. 
  5. ^ Li, Chun; Wu, Xiao-Chun; Rieppel, Olivier; Wang, Li-Ting; Zhao, Li-Jun. An ancestral turt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Nature. 2008-11, 456 (7221): 497–501. ISSN 0028-0836. doi:10.1038/nature0753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