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三山五嶽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三山」和「五嶽」說法的出處

[編輯]

雁蕩山廬山黃山稱為「三山」的出處在哪裡?什麼時候「後人」就選出這三座山了?是定論嗎?請提供具體依據。顯然《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並沒有提到三山的名字。另外,雖然「五嶽」如今已有定論,但最好也能考證出它的出處,什麼時候把這五山稱為「五嶽」的。謝謝。--鳥甲 21:07:40 2006年1月19日 (UTC)

「五嶽」巳考證及更新. 但原來「三山」仍未定論, 故巳修改用字. 謝謝你的提點! 18164 04:22 2006年1月20日 (UTC)

謝謝您。可是問題還沒有解決,您提供了關於「三山」的其他說法,可這其他說法的出處又是什麼?誰這麼說的?至於「五嶽」,為什麼其他說法都有出處,卻偏偏沒有現在普遍通行的五嶽的由來?這未免有些遺憾。--鳥甲 04:30:39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感覺「三山」之說非常沒有權威性,是否可以考慮本條目只保留「五嶽」,不要「三山」了?或者給「三山」另外建一個條目。總之,「五嶽」才是更重要的,相比而言,「三山五嶽」並稱的說法畢竟不如單獨的「五嶽」流行。而且,中文wiki已經有五嶽條目了,那主要是一個消歧義頁。能否把這裡的「五嶽」獨立出來作一個主條目,再建一個五嶽的「消歧義」頁。「三山五嶽」作為一個獨立的小條目,澄清把「三山五嶽」並稱的歷史,再順便介紹「三山」,五嶽的部分,可以參照這個獨立的「五嶽」條目? --鳥甲 07:41:42 2006年1月20日 (UTC)

東方朔漢武帝時候的人,但如果漢武帝「以天柱山(現於安徽)為南嶽,大茂山(現於河北曲陽縣)為北嶽」,似乎和東方朔的五嶽說法不合,請問,這裡面有時間差麼?漢武帝什麼時候封另外這兩個南嶽和北嶽的?能否提供更具體的信息?--鳥甲 08:22:38 2006年1月20日 (UTC)

謝謝你的關注和加入修改。 據本人了解天柱山是在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時,才被封為「南嶽」. 故比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料較遲. 我想大茂山的情況應該是類似的. 若知道東方朔《封泰山》的成書年,相信會有幫助.....但此方面, 相信兄比我更熟悉.
另外你提議將「三山五嶽」分拆……基本上本人不反對,但其實此條目的內容之目的, 就不過是簡單介紹各山, 而不是詳述……按現時各山條目的內容都乏善可陳,若現時就將此條目分拆, 可能反令「三山」「五嶽」的可觀性降低. 小弟提議,在各山的條目豐富之前,不如在現有條目「五嶽」中, 加上介紹中國「三山五嶽」的聯繫……不知兄意下如何? 18164 10:45 2006年1月20日 (UTC)
查了一下史記和漢書,記載漢武帝多次封泰山,其中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已經封過,或許東方朔的文章就是寫在那時,但還是無法考證具體成文時間。 --鳥甲 15:09:49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還是建議取消現代「三山」的說法,三山古稱「蓬萊、方丈、瀛州」是有據可查的,但現在的說法各異,也沒有權威來源,強烈懷疑是哪個旅遊評選搞出來的,放在wiki百科裡不很妥當。而且誰也不知道曹寅所說的三山五嶽中的三山,到底是實指還是虛指。我還是建議把「五嶽」單獨立項,把「三山五嶽」放到一起,反而沖淡了「五嶽」的重要性。不知9old9兄意下如何?謝謝。--鳥甲 15:49:49 2006年1月20日 (UTC)
分拆與否,本人的沒有什麼強烈意願,重要的是內容充實有據。不過,本人想先嘗試找找現代「三山」的說法的來源。(這可能要花點時間)-- 18164 02:44 2006年1月21日 (UTC)

題外話,雁蕩山的來頭實在太小了,和其他7座名山都不能相提並論。不過本條目還是值得保存的,也是對五嶽的重要補充。--涓生 16:45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覺得未必,這樣的話有關「五嶽」的條目一個是消歧義頁,一個成了補充,反而「五嶽」沒了主條目,非常不妥。更關鍵的是,這「三山」的說法太不權威,來源不明啊。--鳥甲 16:59:37 2006年1月20日 (UTC)
那麼,把「三山五嶽」改成消歧義頁,分別指向三山中華五嶽,內容也分別移到這兩個新條目里如何?這樣中華五嶽就專介紹歷史上的中國五嶽,五嶽就主要介紹現代各地不同的分法。--涓生 17:04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就是不知道怎麼分立條目,剪切粘貼就行了麼?這樣編輯歷史就看不到了,不知道wiki有沒有關於合併、分立條目的規則。 --鳥甲 17:13:47 2006年1月20日 (UTC)
一般是剪切粘貼吧。在建立新條目時在編輯摘要里註明從哪裡所轉就可以了。在原條目中也要註明轉到哪裡。--涓生 17:18 2006年1月20日 (UTC)
根據wiki關於分開頁面的操作規則,似乎的確是剪切粘貼,不過在編輯摘要中要做好說明,很遺憾現在很多編輯都是沒有簡要說明的。至於是否要挪動該頁面,可以再看看大家的意見。--鳥甲 17:54:13 2006年1月20日 (UTC)

強烈抗議把沒有考證清楚的「三山」放置到wiki首頁!!!

[編輯]

所謂現代「三山」的說法,根本沒有搞清楚,還尚在討論之中,就倉促放置到wiki首頁,非常不嚴肅!古代三山有定論,但這裡的三山卻主要介紹的卻是所謂的現代三山,可能導致謬種流傳,遺禍不淺啊!希望以後wiki管理員放置條目的時候要更加慎重!!--鳥甲 21:13:29 2006年1月24日 (UTC)

終於找到了把「黃山」、「廬山」、「雁蕩山」當作「三山」的出處,原來是一網友的看法!!

[編輯]

在google上搜索「廬山」+「黃山」+「雁蕩山」+「三山」,輕易搜出了一篇文章:雁蕩山散記 - 從五湖四海三山五嶽談起(作者:景德散人),作於2004年6月21日,這位毫無權威性的網友,在遊覽了雁蕩山之後,就突發奇想,作了一番高論,把雁蕩山和黃山、廬山並列,「發明」了這個三山的說法。可我們堂堂中文wiki,卻把這個說法當作一個首頁條目推出,實在是天大的荒唐!應該屬於重大事故!希望以後wiki管理員要以次為戒,不要犯類似的錯誤。實際上,在google上做一下搜索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怎麼就沒人做這個工作呢?? --鳥甲 21:24:55 2006年1月24日 (UTC)

補充另外一個網友的說法,他也把雁蕩山當作三山之一,(見 秀麗山河),發表於2004年12月27日,不過此君尚有自知之明,明確聲明「我個人推浙江雁蕩山(純屬個人意見勿怪)」。比我們中文wiki要嚴肅多了!--鳥甲 21:30:33 2006年1月24日 (UTC)

把廬山、黃山、雁蕩當作「三山」的所謂比較「權威」的來源,見「風景名勝雜誌」網站的三山五嶽一文,不過該文發表於2006年1月23日,在維基之後,該文聲稱:「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試比較本條目在03:40:36 2006年1月20日以前修訂版本:「後人為了延續三山的美麗神話,便選出了浙江雁蕩山江西廬山安徽黃山為現今的「真」三山」。這兩段話何其象也!或者這個「風景名勝雜誌」的話抄自維基(那維基的罪過就大了),或者維基和風景名勝雜誌都是出自第三人更早的說法,但很可能就是那個網友說法的發酵效果。可以理解,他們並沒有做詳盡的考證,但維基百科必須要有嚴肅性!--鳥甲 21:50:41 2006年1月24日 (UTC)

更早的說法:在 廣東生基礎教育資源中心網站上,2001年8月14日,曾有以下的問答:

——

問題: 三山五嶽 [提問人:coolboykevin]

請問三山五嶽中的三山是指那三座山?分別在哪三個省?

謝謝!!

回答: [回答老師:蔡老師 2001-08-14]

很遺憾:在一般的書上沒有此提法?有可能是:黃山(安徽)、廬山(江西)、雁蕩山(浙江)。

該問答在原網站已經不可見,但在google 對該網頁的快照中還有保存。這裡面,回答者自己也拿不準,但可能這個奇怪的說法就傳播開了。--鳥甲 22:00:56 2006年1月24日 (UTC)

本條目編輯者自己還提供了另一套」三山」方案,即以「武夷山」代替「雁蕩山」,但我還找到了第三套方案,即以「峨眉山」和黃山、廬山並稱「三山」。這依然散見於各網友的網頁,google上能找到很多,可惜我至今還沒找到一個還能連通的,不過在google的網頁快照里還能看到,比如這個所謂的百科小資料。可見,「三山」的現代版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是權威的,我們維基不是八卦消息的集散地,我們要創出自己的品牌和權威!--鳥甲 22:43:02 2006年1月24日 (UTC)

對不起,小弟早該記得將討論中的此條目, 暫停於新條目推薦的候選名單 或 將三山的流傳說法隱藏起來. 另外,謝謝User:Mongol採取快速果斷的行動. -- 18164 01:40 2006年1月25日 (UTC)

建議刪除「五嶽」一章中對各岳的分節介紹內容

[編輯]

鑑於本條目「五嶽」一章已經完全併入五嶽條目,因此建議在本條目從首頁撤下之後,刪除「五嶽」一章中的分節介紹部分,只保留五嶽的總體介紹,以避免內容重複,也可以使將來對「五嶽」的貢獻主要在五嶽條目中進行。請各位考慮,如沒有意見,我會在本條目從首頁撤下後實施。謝謝。 --鳥甲 11:50:21 2006年1月25日 (UTC)

巳完成.但請問可否將五嶽內的歷史部分或簡介,轉移到三山五嶽中作為介紹.相信此舉可讓兩條目之內容更和諧一致. -- 18164 16:56 2006年1月25日 (UTC)
感謝您的更動。關於轉移「五嶽」歷史到「三山五嶽」,我覺得不妥,因為三山從文化積澱上看,完全不能和五嶽相提並論,三山只是三個虛構的神山,而五嶽則是被歷代皇帝反覆冊封的地位極高的山。五嶽很難與三山並列,根據您的考證,也是到了清朝才出現「三山五嶽」的說法,而且出自一首詩。而以前正史倒有把「五嶽四瀆(四條河)」並列(見《漢書》郊祀志),或者把「五嶽四鎮(鎮也是山)」並列(見《舊唐書》禮儀志),這都是比「三山五嶽」更正統的說法。因此,五嶽的歷史,不適合放在「三山五嶽」的條目里,那是傷害了「五嶽」的獨立性和重要性。總之,我認為,五嶽就是五嶽,它的歷史就應該放到「五嶽」條目里,放在別的地方都不合適。 --鳥甲 17:32:14 2006年1月2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