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JuneAugust/List of destroyers of China
中國驅逐艦列表收錄自19世紀清朝籌建新式海軍後,所有由大中華區政權訂購、接收、購買、計劃、建造或者服役的驅逐艦。這其中包括曾在清朝政府治下新式海軍、中華民國政府領導的中華民國海軍以及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旗下計劃、訂購、入列、服役的艦隻。
這一類艦隻最早起於晚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失敗後試圖重建海軍時,從國外訂購的一批艦隻。其中部分在建造完工後駛回母國,另有部分直至清政府覆滅時依舊在建造中。民國成立後除了繼承了一批清朝新軍水師的艦隻外,尚有一批仍在建造國建造中的艦隻。這批艦隻由於民國肇始、財政困頓,僅有部分被付清欠款並成功駛回母國,剩餘部分艦隻則被建造國海軍獲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部分日本賠償艦隻被編入民國政府海軍,這其中就有一批曾經活躍於太平洋戰爭的日軍驅逐艦。此外,英國海軍也將一艘杭特級驅逐艦租借給了民國海軍。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民國政府退至台灣,開啟了民國政府台灣時期,與北京的人民政府相對。之後,民國政府陸續從美國分批購入了數艘驅逐艦以充實民國海軍。其於2005至2006年購入的基德級(民國海軍稱之為基隆級)是為旗下最新銳的驅逐艦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成立初期擁有數艘從民國海軍譁變過去的艦艇,但其中並沒有驅逐艦。直至20世紀50年代,人民海軍才從蘇聯手中購得了一批二戰時期建造的驅逐艦。此後,人民海軍開始仿造、自建及引進驅逐艦,逐漸發展出飛彈驅逐艦以及帶有相位陣列雷達的防空驅逐艦。2000至2004年引進的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為其最後引進的外購驅逐艦。2017年開始陸續下水的055型為其旗下最先進的飛彈驅逐艦。
概況
[編輯]建造者 | 艦隻的建造者名稱 |
---|---|
主砲 | 主砲數量和類型 |
魚雷發射管 | |
排水量 | 作戰時艦隻滿載排水量[a] |
推進器 |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
成本 | 購買或者建造艦艇的費用 |
服役 |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
龍骨敷設 | 開始安放龍骨、開始艦體建造的日期 |
下水日期 | 艦隻下水的日期 |
交付日期 | 艦隻交付使用或正式入役的日期 |
服役部隊 | |
結局 |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
依照不同的文獻和書籍的記載,同一艦隻的分類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期,同一艦隻的用途分類也有所變化。其中大同級在清末建成時被歸為魚雷砲艦[2],但是到了民國時期經過改造後改稱為輕巡洋艦[3]。在驅逐艦普及之前的19世紀末,以魚雷為作戰武器而廣為人知的小型高速艦種被稱為魚雷砲艇,後來則被歸類為驅逐艦[4]。而055型在人民海軍宣傳定義中為「大型飛彈驅逐艦」[5],但在美國的報告中則被稱為「巡洋艦」[6]。
歷史
[編輯]1876年,以魚雷為主要作戰武裝的艦隻——魚雷艇「閃電」號誕生在英國[7]。這種艦艇後來逐漸發展為具有高航速、長續航能力的主力艦艇,並按照排水量差異分為魚雷砲艦和魚雷巡洋艦[8]。後者泛指排水量超過1000噸的艦隻,這其中就包含有福建船政自行建造的「廣乙」號、「廣丙」號以及「廣丁」號[9]。這一類以魚雷為武裝的艦艇對艦隊巨大的威脅使得各國開始發展可以克制魚雷艇的魚雷獵艦來應對[9][10]。最終於1892年,英國的亞羅船廠建造出了被稱為驅逐艦的新式軍艦[11]。這一新型艦種以放大版的魚雷艇船身配以更強的火力和動力系統來壓制魚雷艇的航速和火力[11]。這一設計之後為各國紛紛效仿[12]。而這一時期,正是經歷甲午戰爭近乎全滅的慘敗後,中國清朝政府試圖重建海軍時[12]。為了改變以往大量裝備魚雷艇的作風,清政府開始將驅逐艦作為海軍重建時的主力裝備[12]。這一時期清政府引進了一系列驅逐艦,這其中包含了當時世界上各種主流的驅逐艦設計式樣[12]。
最初在1880年代後期,中國將「魚雷獵艦」翻譯為「獵船」;將魚雷砲艇譯作「獵船」或者「小快船」[13]。而後「魚雷艇驅逐艦」出現後依然被稱作「獵船」或者「滅魚雷艇」[13]。但是同期的日本卻將其翻譯為「水雷艇驅擊艦」,之後改稱為「水雷艇驅逐艦」或者「驅逐艦」[13]。「驅逐艦」這一個詞直到民國初年才傳入並被逐漸接受[13]。
武昌起義爆發後,部分新式海軍艦艇在第一時間就譁變至民國政府成立的海軍麾下[14]。這其中就包含幾艘驅逐艦,以及幾艘向國外訂購還欠有款項的半成艦隻[15]。最終,民國政府在補齊欠款後領回了部分艦隻,剩餘則被各承建國海軍接收。在這期間,民國政府也曾通過貸款的形式新訂購一批新型驅逐艦,但都隨著各種原因而最終破滅。
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在對日戰後賠償事務中,分到了一部分日軍艦隻。這其中包含了幾艘曾在太平洋戰爭中活躍的驅逐艦。差不多同一時間,美英兩國基於戰後對華政策的考量,將旗下部分艦隻轉讓給了民國政府。這些艦艇構成了民國海軍在戰爭中損失殆盡後重建的基礎。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同時也將旗下海軍艦隻也隨之遷台。在之後的歲月里,民國台灣政府從美國手中購入了數批退役二戰艦艇以擴充海軍實力,其中包括一批驅逐艦。最新的驅逐艦型號為21世紀初引進的原美國海軍基德級——引進後更名為基隆級。而人民政府旗下海軍在20世紀50年代引進了一批蘇聯海軍退役驅逐艦。此後以這批艦隻為基礎開始了仿製和自研之路,逐步發展出飛彈驅逐艦、防空驅逐艦等。
新軍
[編輯]自1862年新軍[16]。
甲午戰爭後,新式海軍幾乎全軍覆滅。為了重建海軍,晚清政府改變以往大量裝備魚雷艇的思路,將驅逐艦作為魚雷艦隊的主要艦隻[12]。這一時期,中國海軍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主流的驅逐艦設計型號,其中包括標準英式驅逐艦的海龍級,英式改良版的「龍湍」號、「鯨波」號,也包括了德式設計的長風級[12]。
辛亥革命後,新式海軍中倖存下來的驅逐艦均被新成立的民國海軍接收。而還未建造完成的艦隻則因民國政府肇建時財政資源緊張而被迫擱置欠款支付,由承建國海軍各自接收。
海龍級
[編輯]海龍級是標準的英式驅逐艦設計[12]。這批軍艦也是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第一批外購艦隻[17]。由清政府總理衙門主持,德國希肖船廠[b]承建[19]。1898年竣工後於翌年4月7、8日分別由兩批德國船員駕駛送往中國,在同年6月9日抵達天津並完成交接工作[17]。
這種艦隻屬於驅逐艦中較為早期的型號,其背景為放大版的魚雷艇,並以其較高的航速以魚雷追擊敵方大中型艦隻[20]。因其造價較為低廉攻擊力卻十分強大,而成為清朝政府在有限經費下確保自身海防需要的理想選擇[20]。同時,該級艦隻也是德國首次自行建造的驅逐艦型[21]。
在1900年爆發的庚子事變中,八國聯軍於6月17日以大沽口砲台可能被義和團占領為由,而進攻大沽口砲台[17][22]。交戰中,英國海軍「聲望」號[c]與「牙鱈魚」號[d]沿著白河進入,在天津機器局附近發現了停泊中的本級四艘艦[17][25]。此時的四艦被兩兩相對系留在一起,沒有防備[25]。僅稍作抵抗後,四艦的乘員就退避到岸上,留部分底艙艦員被登艦的英軍俘獲[26]。戰鬥中僅「海華」號管帶饒鳴衢陣亡,隨後該四艦悉數被俘[17][26]。被俘後,這四艘戰艦作為戰利艦分別被英、德、俄、法四家瓜分[26]。四家接手後,為紀念攻占大沽的功績,以各自國家語言中對「大沽」的叫法分別給自己的戰利艦命名[26]。被編入英國海軍中國艦隊的「海龍」號於1916年10月26日在香港被出售[17]。「海青」號被編入德軍後仍舊駐紮在青島,1914年9月28日在退役後被鑿沉在青島港口以阻止日軍進攻[17]。被俄軍接手後的「海華」號最初也被以大沽命名,後來更名為「博羅哥夫上尉」號並配屬在當時被俄軍占據的旅順[27]。日俄戰爭中,「海華」號被擊傷並在撤退時擱淺,最終斷為兩截沉沒[27]。「海犀」號被法軍收編後駐紮西貢,1911年觸礁後被報廢拆解[27]。
艦名 (英文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結局 | |||||||
「海龍」號 (Hai Lung) |
德國希肖船廠[28] | 6門47公釐(2英寸)哈乞開司機關砲[29] | 2具18英寸(457公釐)魚雷發射管[30] | 305公噸(300長噸)[28] | 2具螺旋槳,4座燃煤鍋爐驅動2座複合蒸汽機[31],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28] | 總計3689356馬克[32] | 1897年[33] | 1898年[33] | 1899年6月9日[34] | 1900年6月17日被英國俘獲,改名為「TaKu」,1916年10月26日在香港報廢出售[26] |
「海青」號 (Hai Ching) |
1900年6月17日被英國俘獲後分給德國,改名為「TaKu」,1914年6月13日在德軍中被除役[26],同年9月28日在青島自沉[27] | |||||||||
「海華」號 (Hai Hua) |
1900年6月17日被英國俘獲後分給俄國,最初更名為「TaKu」,後更名為「博羅哥夫上尉」號,1904年7月23日的日俄海戰中被擊中,同年7月26日斷裂後沉沒[27] | |||||||||
「海犀」號 (Hai Hse) |
1900年6月17日被英國俘獲後分給法國,易名為「Tak-ou」,1911年2月22日在中國近海觸礁,同年9月30日報廢解體[27][35] |
建威級
[編輯]1896年,福建船政在身為船政大臣的裕祿的帶領下參照法國「迪波威爾」號魚雷砲艦[36]仿建了兩艘魚雷砲艦,分別命名為「建威」號和「建安」號[36]。兩艦原本計劃交付給北洋艦隊,但最終在多方調撥下轉由南洋艦隊獲得[36]。辛亥革命時,兩艦也參加了起義軍,並在民國建立後劃歸第二艦隊[36][37]。1930年前後,兩艦分別入塢改建,之後更改名為「自強」號和「大同」號[36]。抗戰開始後,兩艦因性能老化而被自沉於江陰附近封堵航道[36]。
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建威」號 (「自強」號)[36] |
大清福州船政[38][39] | 1門100公釐(4英寸)士奈德砲[38][40] | 2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38] | 830公噸(817長噸)[38][e] | 2具螺旋槳,4座水管鍋爐,2台法國地中海船廠造四脹蒸汽機,23節(43公里每小時;26英里每小時)[f],7,000匹指示馬力(5,200千瓦特)[38][g] | 63.7萬兩[39][43] | 1898年4月7日[38][40][45] | 1899年1月29日[38][43][40] | 1902年12月[40][45][h] | 辛亥革命後更名為「自強」號,1937年自沉於江陰江面[36][40] |
「建安」號 (「大同」號)[36] |
63.7萬兩[39][43] | 1899年2月21日[40][45][i] | 1900年3月3日[38][43][45] | 1902年12月[45][j] | 辛亥革命後更名為「大同」號,1937年自沉於江陰江面[36] |
獨級艦
[編輯]「飛霆」號、「飛鷹」號被記載為魚雷砲艦[46][47]。「飛霆」號原本是英國的偉德造船廠[48]在爭取英國海軍訂單中落選的概念型艦隻「海蛇」號[48]。該艦長63.67米,吃水2.44米,由兩座車用鍋爐驅動兩台貝利斯公司製造的三脹式蒸汽機輸出3000馬力的動力,最大航速可達20節[46]。因招標落選而長期閒置的「海蛇」號在1894年3月31日由阿姆斯壯埃爾斯維克船廠購進並加以改造[48]。經過三個多月的工程作業,該艦於7月底被改造為魚雷砲艦[48][49]。7月初,因中日在北韓附近海面的緊張態勢,李鴻章委託時任駐英公使龔照瑗在英國尋求購買新艦[50]。8月10日時,龔照瑗告知李鴻章已以5.25萬英鎊的價格買下此艦[51]。然而就在同一個月內,英方以在中日關係中保持中立為由禁止該艦駛回中國[52]。直到中日馬關條約簽署後的1895年6月,「飛霆」號才啟程駛往中國[53]。最後,「飛霆」號於9月下旬抵達天津大沽,並停泊在天津機器局西局的船塢內進行保養[54][55]。
在1900年的義和拳運動中,「飛霆」號被占領機器局的俄軍俘獲,並拆卸其零件以維修俄軍戰艦[55]。直到1902年底才被中方收回,但直到清廷覆滅,「飛霆」號都沒能完成修復[56]。辛亥革命中,推測「飛霆」號也在第一時間倒向了革命軍[57]。1913年,該艦被出售給福建地方,成為鹽務緝私船「公霆」號[58]。最終於1914年從香港大修改造結束返回後,在廈門駛往福州的龜山附近海域觸礁沉沒[58]。
在訂購「飛霆」號不久,「飛鷹」
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飛霆」號 | 英國偉德造船廠、埃爾斯維克造船廠[46] | 2門4.7英寸(119公釐)阿姆斯壯砲[46] | 3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46] | 349公噸(343長噸)[46][k] | 2具螺旋槳,2座汽車式鍋爐,2台梅斯貝利斯造三脹蒸汽機,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3,000匹指示馬力(2,200千瓦特)[46] | 52500英鎊[51] | 1887年[46] | 1887年[61] | 1895年9月31日[48] | 1914年在龜山附近觸礁沉沒[48] |
「飛鷹」號 | 德國伏爾鏗造船廠[47] | 2門105公釐(4英寸)克虜伯砲[47] | 3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47] | 850公噸(837長噸)[47] | 2具螺旋槳,8座亞羅水管鍋爐,2台立式蒸汽機,22節(41公里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5,500匹指示馬力(4,100千瓦特)[47] | 200萬兩白銀[62] | —— | 1895年8月17日[47][l] | 1895年9月21日[62] | 1932年7月6日被民國政府飛機炸沉於海口[64] |
中華民國海軍
[編輯]辛亥革命末期,中華民國海軍成立時[65]。1913年3月21日,時任民國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呈交袁世凱的《海軍第一次制艦計劃案》中,首次提出了要購買22艘900噸級魚雷獵艦以及50艘400噸級小型驅逐艦[66]。由於整個方案耗資巨大,雖然經國務院公議通過,但實際並未有進一步的撥款安排[67]。但財政部和海軍部實際在私下達成了協議,開始啟動真正意義上的購艦活動[68]。這一系列向海外購買軍艦的活動,就是最終沒有成型的士他俾勞勉圖制魚雷獵艦以及伏爾鏗制魚雷獵艦[69]。
在1934年的國防計劃中,就有一個為期五年的造艦計劃,其中包含16艘驅逐艦[70]。林仙級輕巡洋艦、英國狩獵(Hunt)級護航驅逐艦
抗日戰爭結束前,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並通知國民政府其將贈送一批軍艦[71]。這批艦艇被用於回復在戰爭中被毀滅殆盡的中國海軍艦艇部隊[71]。為此,國民政府在1944年底選派出部分青年前往美國的海軍訓練營學習,並最終於1946年初在林遵帶領下帶回一批美國贈予的艦隻[71]。第一批8艘艦隻中就有後來更名為「太康」號和「太平」號的1450噸級護航驅逐艦[72]。戰後,英美兩國站在對華態度的立場上,分別對民國政府提供了一部分海軍裝備援助[72]。英國贈送的13艘各類艦艇中,就包括兩艘護航驅逐艦[72][73]。其中,「伏波」號(原名「皮圖尼亞」號)於1947年3月在福建龜嶼與輪船相撞沉沒[74]。
日本投降時,其留存的部分艦艇被拆除武裝後分成四份,由中、美、英、蘇四國分配[75]。最終經過四輪抽籤後,中方分得34艘各類艦隻,噸位總計3.6萬噸[76][77]。這些艦隻從1947年7月至10月分四批陸續抵達中國港口,其中就包含8艘驅逐艦[78]。由於部分艦隻在接收時狀態不佳,或者接收後保養不力以至不堪使用,最終民國海軍僅啟用了其中的28艘[76]。這些艦隻中最終再次進入海軍服役並壽終正寢,且歷經大日本帝國海軍時代、民國海軍大陸時期以及台灣時期的有18艘[79]。其餘,有4艘被中國共產黨指揮的人民海軍俘獲接收,3艘因擱淺或者觸礁而報廢,其中就有原名「杉」號的「惠陽」號驅逐艦[80]。另有3艘驅逐艦在被民國海軍接收後雖有命名,但並未實際啟用服役,分別是改名為「汾陽」號的原「宵月」號,更名為「華陽」號的原「蔦」號以及重命名為「瀋陽」號的原「波風」號[80]。
20世紀70年代前後,民國海軍陸續從美國海軍手中接收已經退役的軍艦,用來取代此前已經陳舊的日美艦隻[81]。這其中有27艘驅逐艦,在民國海軍中舷號分布在901至930之間[81]。因舷號916的「朝陽」號在從美國拖曳回台灣的途中因擱淺而報廢,實際服役的驅逐艦有26艘[81]。這些驅逐艦都被以「陽」字結尾的縣市地名命名,因此也被統稱為「陽」字號驅逐艦[81]。這些陽字號驅逐艦實際分別是原屬美軍的4艘「弗萊徹」級[82][83]、「艾倫·薩姆納」級[82]以及「基林」級[82][81]。
世紀之交時,中華民國海軍又通過「光華七號」採購案向美國採購了4艘已經退役的基德級驅逐艦[84]。
瑞記驅逐艦
[編輯]1913年春,由德國政府居於幕後支持的德商瑞記洋行向正在尋求貸款購買軍艦的民國北京政府表示可以提供借款[85]。此後民國政府財政部與瑞記洋行達成借款協議,擬分別以200萬和120萬英鎊借款兩筆,條件是中方必須通過瑞記洋行購買軍艦[86]。其中200萬英鎊的貸款中的部分被用於購買12艘驅逐艦,120萬英鎊貸款中的部分被用於購買6艘魚雷砲艦[86]。這12艘驅逐艦計劃被用於部署到沿海各港口,以補足當時中國海岸線上缺乏新式軍艦防守的缺口[87]。
由於此時的民國政府海軍部正在為了兩艘清廷時期訂購的驅逐艦尾款問題與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造船廠交涉中,因此對即將完工的「鯨波」、「龍湍」兩艦印象深刻[87]。因此在購艦合同中明確瑞記洋行12艘驅逐艦均由奧匈帝國士他俾勞勉圖船廠,也就是「龍湍」號的建造廠進行建造[87]。此外,海軍部還明文要求這12艘驅逐艦的設計方案應採用「龍湍」號的方案[87]。然而在細節上,這12艘艦隻的參數與「龍湍」號有不少區別,前者的排水量更高,艦身長度更短,武裝配置更強,可以視作是後者的調整型[88]。除了艦隻本身和艦載武器裝備外,合同中還包含了每艘戰艦配備的彈藥等,每艘合計造價66150英鎊,12艘總計接近80萬英鎊[89]。最終雙方於1913年4月10日正式簽訂了合同[87]。然而到了8月,因合同變更,這批艦隻最終未能開建[90]。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計劃) |
結局 | |||||||
(未定名艦1號) | 奧匈帝國士他俾勞勉圖船廠[87] | 1門76公釐(3英寸)速射砲[89] | 2具18英寸(457公釐)[89] | 400公噸(394長噸)[87] | 2具螺旋槳,4座亞羅水管鍋爐驅動2座三漲蒸汽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m],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92] | 66150英鎊[89] | 合同未執行[93] | (1914年)[89][91] | 1913年8月26日因合同變更而取消,改為訂購3艘穹甲巡洋艦[90] | |
(未定名艦2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3號) | 66150英鎊[89] | (1915年)[89][91] | ||||||||
(未定名艦4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5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6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7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8號) | 66150英鎊[89] | (1916年)[89][91] | ||||||||
(未定名艦9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10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11號) | 66150英鎊[89] | |||||||||
(未定名艦12號) | 66150英鎊[89] |
伏爾鏗驅逐艦
[編輯]作為瑞記洋行的貸款條件的一部分,120萬英鎊款項中的部分款項原計劃用於購買6艘魚雷砲艦[86]。然而,最終海軍部還是指定將其用於購買驅逐艦[94]。1913年4月10日由時任北京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在北京與北京瑞記洋行代表簽訂了120萬英鎊的造艦合同[91]。依照瑞記洋行要求所購艦隻必須指定於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的造船廠,因此這一計劃所列全部6艘驅逐艦均由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設計並建造[87][94]。不同於向奧匈帝國訂購的12艘,這6艘的設計方案並沒有在合同中詳細指定,而是被要求以最新樣式進行[94]。
這6艘的購艦合同同樣包含有艦載武裝以及配備的彈藥,合計每艘造價達奧匈帝國造艦報價的一倍,6艘總價約87萬英鎊[95]。合同同時還規定了伏爾鏗廠在中方首款付清後的18個月內交付首艦,並在之後以每兩個月交付1艘的進度完成建造交付[95]。
然而隨著1913年4月26日北洋政府與五國銀行簽訂了《中華政府善後借款合同》,英國政府以同樣參與合同簽訂的德國在伏爾鏗建造計劃中獨享了利益而向其施壓,最終使得伏爾鏗驅逐艦計劃迫取消[96]。而在建的船體可能就是後來德國驅逐艦V25到V30號[97]。
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設計)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設計)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計劃) |
結局 | |||||||
V25(推測) |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94] | 2門105公釐(4英寸)速射砲[95] | 2具21英寸(533公釐)魚雷發射管[95] | 985公噸(969長噸)[98][99] | 2具螺旋槳,3座燃油鍋爐驅動2座伏爾鏗透平蒸汽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n],24,500匹指示馬力(18,300千瓦特)[99][o] | 145057英鎊[95] | 1913年到1914年[99] | 在英國政府干涉下合同被取消,原本建造中的艦隻交付德國海軍[100][101] | ||
V26(推測) | 145057英鎊[95] | |||||||||
V27(推測) | 145057英鎊[95] | |||||||||
V28(推測) | 145057英鎊[95] | |||||||||
V29(推測) | 145057英鎊[95] | |||||||||
V30(推測) | 145057英鎊[95] |
長風級(建康級)
[編輯]長風級是典型的德式長艏樓設計驅逐艦[12]。這三艘艦隻最初是清政府在北洋水師覆滅後為重建海軍而由時任海軍大臣載洵和海軍提督薩鎮冰在訪問歐洲各國時,在德國訂購的[18]。1909年10月,交易雙方簽下訂單[18]。因最早下水的是「豫章」號,因此這三艘也被稱為豫章級[102]。因造價僅為北洋水師「定遠」號的百分之一,這三艘艦對於當時的清政府而言性價比頗高[20]。然而三艦在完工時,清廷已經覆滅[103]。承繼大統的民國政府以開具高額貼息國庫券的方式將本級艦的訂單保留。並在1912年11月7日將三艦編入海軍[104]。
護國戰爭後,三艦都被加裝了德律風根無線電設備,因此被用作偵察通信[105]。「豫章」號和「同安」號在程璧光的號召下南下護法,並曾參加對廣東軍閥龍濟光部的作戰行動[105]。之後更牽涉進護法軍政府於地方軍閥的衝突中[106]。首艦「豫章」號因故在北歸途中被中央海軍攔截捕獲,此後再無大事跡,1932年因大霧觸礁而沉沒[107]。「同安」號在抗日戰爭初期在青島自沉後被日軍打撈起,改名為「同春」號交給汪兆銘政府海軍[108]。1944年該艦起義並加入八路軍,之後下落不明[108]。「建康」號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參加了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裝起義[109]。1937年被日軍擊沉,後被打撈起移交汪兆銘政府海軍並更名為「海綏」,1945年後移交至中國人民海軍,1947年7月退役後轉為水警船[110]。
新軍時期艦名 (民國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p]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結局 | |||||||
「長風」號 (「豫章」號) |
德國希肖船廠[111] | 2門75公釐(3英寸)艦砲[111] | 2具18英寸(457公釐)[20] | 390公噸(384長噸)[111] | 2具螺旋槳,4座水管鍋爐驅動2座三缸雙漲蒸汽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6,500匹指示馬力(4,800千瓦特)[111] | 24.4717萬兩銀(57965英鎊)[112] | 1910年[113] | 1911年2月23日[103][q] | 1912年11月7日[104] | 1932年1月21日在南通天生港外青天礁觸礁沉沒[115] |
「伏波」號 (「建康」號) |
26.5839萬兩銀(62965英鎊)[112] | 1911年[113] | 1912年7月5日[103] | 1945年後移交至中國人民海軍,1947年7月退役後轉為水警船[110] | ||||||
「飛雲」號 (「同安」號) |
24.4717萬兩銀(57965英鎊)[112] | 1911年[113] | 1937年12月18日自沉於青島小港港口,後被日軍打撈起更名為「同春」移交給汪兆銘政府海軍,1944年11月5日「同春」艦起義加入八路軍,其後下落不明[108]。 |
獨級艦
[編輯]1909年載洵、薩鎮冰等人率團訪問歐洲時,分別向義大利和奧匈帝國訂購了一艘驅逐艦[116][117]。「鯨波」號是義大利士兵級驅逐艦[r]的改進型,「龍湍」號為奧匈帝國驃騎兵級驅逐艦的改進型,兩者皆是英國30節型驅逐艦的仿型[116][117],是英式驅逐艦設計的改良型[12]。兩艦在建造完成時,作為原訂購方的清政府已經被推翻,而新成立的民國政府因各種原因無法償付剩餘的造艦款項,因此兩艦最終都被建造地國海軍接收[116][117]。
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鯨波」號 | 義大利安些度造船廠[116] | 4門75公釐(3英寸)艦砲[116] | 3具450公釐(18英寸)[118] | 414公噸(407長噸)[116] | 2具螺旋槳,3座桑尼科洛夫特鍋爐,2台三脹蒸汽機,28.5節(52.8公里每小時;32.8英里每小時),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116] | 64500英鎊[116] | 1909年[116][119] | 1912年[116] | 1913年5月31日被義大利海軍接收[116] | 因民國政府無力償付欠款,被義大利海軍接收,更名為「艾斯伽羅」號(Ascaro)[s],1930年5月31日報廢[116] |
「龍湍」號 | 奧匈帝國士他俾勞勉圖船廠[117] | 2門76公釐(3英寸)阿姆斯壯砲[117] | 2具450公釐(18英寸)[87] | 389.4公噸(383長噸)[117] | 2具螺旋槳,4座亞羅水管鍋爐,2台三脹蒸汽機,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117] | 63000英鎊[117] | 1909年[117][119] | 1912年[117] | 1914年被奧匈帝國海軍接收[117] | 因民國政府無力償付欠款,被奧匈帝國海軍接收,更名為「華蘭士單亞」號(Warasdiner)[t],一戰結束後被義大利海軍獲得,1921年被拆解[117] |
陽炎型
[編輯]作為丸三計劃中預定建造的18艘「陽炎」級驅逐艦中的第8艘,「雪風」號於1937年8月2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開工[122]。三年後的1月20日,「雪風」號竣工並配屬到吳鎮守府,與同級的「天津風」號、「時津風」號以及「初風」號合編成為第16驅逐隊[123]。在之後的三年多戰鬥中,「雪風」號參加了幾乎所有大型作戰,但艦體本身未有重大損傷,全艦陣亡人數也不超過10人[122]。
1945年戰爭結束時,「雪風」號成為日本海軍在開戰時82艘主力戰艦中唯一遺存的一艘[122]。1947年,作為日本戰敗後給中華民國的第一艘賠償艦,「雪風」號於7月離開佐世保基地前往上海[125]。7月6日,中日雙方完成交接工作,「雪風」號更名為「接1」號並成為民國海軍一員[125]。然而,忙於內戰的民國政府並沒有時間將以在1945年就拆除武裝的「接一」號重新武裝[125]。直到1948年5月1日,該艦被重新命名為「丹陽」號,舷號編為DD-12,正式成為中華民國海軍旗艦[125]。
1948年國民政府在內戰中節節失利,為了避免在沒有武裝的情況下被俘,「丹陽」號被拖到澎湖馬公停泊。1949年8月,「丹陽」號遭颱風襲擊而擱淺,直到隔年8月才脫困。之後的丹陽號在基隆、左營等地維修重整,但最後也只是裝備了一門89式雙聯127公釐高射砲,最高航速也因動力系統缺乏保養而只能達到27.5節[125]。1956年,消耗完遺存的日式彈藥後,「丹陽」號將艦上的日式武器全部拆除,換成美式武器,並參加了1958年9月2日的金門砲戰[126]。此後,「丹陽」號還先後參加了1959年8月3日、1964年5月1日的對人民海軍戰事[127]。
經過多年的運作後,老舊不堪的「丹陽」號最終於1965年12月停航並降旗[127]。之後於隔年11月16日退役成為港口訓練艦[127]。雖然日本國內「雪風」號的老艦員努力使這艘退役艦返回日本,但最終遭到民國政府拒絕並將其解體[127]。該艦的艦鍾和兩隻車葉目前都放置於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中,舵輪和錨被於1971年12月8日贈送給日本政府,分別收藏於江田島海上自衛隊術科學校教育參考館以及校中庭院內[127]。
艦名 (日本海軍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接收日期 (民國海軍) |
結局 | ||||||
「丹陽」號 (「雪風」號)[79] |
日本佐世保海軍工廠[128] | 1門雙聯裝127公釐(5英寸)艦砲[125] | 10公釐(0.4英寸)[129] | 2,000公噸(1,968長噸)[130][u] | 2具螺旋槳,3座呂式重油水管鍋爐驅動2座艦本式減速齒輪蒸汽輪機,27.5節(50.9公里每小時;31.6英里每小時)[v],52,000匹指示馬力(39,000千瓦特)[132] | 1937年8月2日[129][w] | 1939年3月24日[133] | 1947年7月6日[128] | 1966年11月16日退役後於1971年12月8日解體[134][135] |
橘型
[編輯]因戰事擴大,為了將松型驅逐艦建造工期從原本的6個月壓縮到3個月,定型名為「改丁型」的橘型驅逐艦採用了大量簡化建造模式[136]。也因此,本級艦的用料較為低劣,工程中也多有偷工減料之處[137]。其中「初梅」號最初於1945年被列入造艦計劃,由舞鶴造船廠承建[138]。該艦最終於1945年6月18日建成服役,因戰爭結束而最終於同年10月5日被從日本海軍中除籍[138]。之後在1947年作為賠償艦隻交給中華民國政府[138]。同年7月6日,該艦抵達上海並臨時命名為「接3」號,之後更名為「信陽」號[138][139]。1948年3月,該艦重新武裝後參加了同中國共產黨軍隊之間的戰鬥[140][141]。六年後,該艦使用其姊妹艦「華陽」號上拆卸下來的部件進行改裝,並將武裝改為美式武器[140][141]。 從1956年到1957年,該艦被編入南巡支隊在金門島附近的小規模衝突中巡邏,並經常與大陸方面軍艦交戰[140]。金門砲戰期間,該艦參與台灣海峽巡邏任務[140]。1961年12月1日,「信陽」號被除籍,之後報廢[141][142]。
「蔦」號則是在1944年就被列入了造艦計劃,由橫須賀造船廠負責建造並最終於1945年2月8日完工[143]。和「初梅」號一樣,「蔦」號於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10月5日從日本海軍中除籍,兩年後被賠償給民國海軍[143]。同年7月31日,「蔦」號被民國海軍接收後改編為「接9」號,之後更名為「華陽」號[143]。1949年5月,「華陽」號離開上海轉駐馬公[144]。第二年,本艦退役並拆解,部分零件被用於維修姊妹艦「信陽」號[144]。
艦名 (日本海軍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接收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信陽」號 (「初梅」號)[138][145] |
日本舞鶴造船所[138] | 1門雙聯裝127公釐(5英寸)艦砲[136] | 1座610公釐(24英寸)四聯裝魚雷發射器[136] | 1,580公噸(1,555長噸)[131] | 2具螺旋槳,2座呂式重油水管鍋爐驅動2台艦本式減速齒輪蒸汽輪機,27.3節(50.6公里每小時;31.4英里每小時)19,000匹指示馬力(14,000千瓦特)[136] | 1944年12月8日[146] | 1945年4月25日[146] | 1947年7月6日[145] | 海防第二艦隊[147] | 1961年12月1日除籍並報廢拆解[142] |
「華陽」號 (「蔦」號)[80][145] |
日本橫須賀造船所[143] | 1944年7月31日[146] | 1944年11月2日[146] | 1947年7月31日[145] | 海防第二艦隊[80] | 1950年退役並拆解[144] |
松型
[編輯]松型驅逐艦中「杉」號於1944年被列入造艦計劃,由藤永田造船廠負責建造[149]。當年9月30日就完成了建造併入役,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149]。「楓」號也於1944年被列入計劃,承建方為日本海軍旗下對橫須賀造船廠[150]。同年10月30日完工並一直服役到終戰[150]。
兩艦在戰爭結束後同時於1945年10月5日被從日本海軍中除籍,之後作為賠償艦隻轉交給民國海軍[149][150]。1947年7月6日,完成戰後復員運輸任務的「楓」號被移交給民國海軍,並被臨時命名為「接2」號[140]。之後,該艦被更名為「衡陽」號,因整體狀態較好而於同年10月1日被編入練習艦隊[150][140]。然而由於動力系統老化以及缺乏保養,該艦並未被重新武裝,最終於1960年被除籍並解體[140]。
1947年7月31日,完成戰後復員運輸任務的「杉」號被移交給民國海軍,並被臨時命名為「接10」號[144]。此後,編為「接10」號的「杉」號又被更名為「惠陽」號,但是並未被重新武裝後編入現役[149][144]。1949年5月國共內戰時期,該艦在離開上海前往台灣的中途,在淡水觸礁,之後也未能得到修理,直至1951年被解體並除籍[144]。
艦名 (日本海軍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發射管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接收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衡陽」號 (「楓」號)[151] |
日本橫須賀造船所[150] | 1門雙聯裝127公釐(5英寸)艦砲[148] | 1座610公釐(24英寸)四聯裝魚雷發射器[148] | 1,530公噸(1,506長噸)[131] | 2具螺旋槳,2座呂式重油水管鍋爐驅動2座艦本式減速齒輪蒸汽機,27.8節(51.5公里每小時;32.0英里每小時)[x],19,000匹指示馬力(14,000千瓦特)[148] | 1944年3月4日[146] | 1944年7月25日[146] | 1947年7月6日[151] | 海防第二艦隊[153] | 1960年解體[140] |
「惠陽」號 (「杉」號)[154] |
日本藤永田造船廠[149] | 1944年2月25日[155] | 1944年7月3日[155] | 1947年7月31日[154] | 海防第二艦隊[156] | 1949年5月在淡水附近觸礁,1951年被除籍並解體[144][y] |
秋月型
[編輯]「宵月」號於1941年被列入建造計劃,由浦賀船渠承建,最終於1945年1月31日完成[159]。該艦為秋月級的第10艘艦隻[160]。在設計定位上,該級艦隻被作為航空母艦戰隊中的作防空力量的戰艦[161]。入列日本海軍後「宵月」號被編入第十一水雷戰隊,緊接著就參加了橫須賀空襲中對美軍的防禦[159]。8月2日,該艦被加以偽裝後系留於東能美島以應對美軍可能的登陸作戰,並就此迎來了戰爭結束[159]。
戰後,該艦被作為第三批賠償艦移交給民國海軍,並於1947年8月25日從佐世保港出發,8月29日抵達青島[162][163][z]。初到中國的「宵月」號被臨時編號為「接17」號,之後才正式更名為「汾陽」號[162][165]。該艦曾是中華民國接收的噸位最大的賠償艦隻,但最終因動力系統狀態較差,維護不善而一直系留在青島,未被重新武裝起來[165]。國共內戰期間,該艦從青島移駐基隆並在1949年10月編入練習艦隊作為練習用艦隻[165]。在經歷了延請浦賀船渠的技術人員維修未果後,該艦基本處於荒廢狀態,直至1954年最終被報廢出售[159][166]。
艦名 (日本海軍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接收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汾陽」號 (「宵月」號)[80] |
日本浦賀船渠[167][aa] | 8門100公釐(4英寸)艦砲[169] | 1座610公釐(24英寸)九二式四聯裝魚雷發射器[169] | 標準:2,701公噸(2,658長噸) | 2具螺旋槳,3座呂式重油水管鍋爐驅動2座艦本式減速齒輪蒸汽輪機,33節(61公里每小時;38英里每小時),52,000匹指示馬力(39,000千瓦特)[170] | 1943年8月25日[168] | 1944年9月25日[168] | 1947年8月29日[171] | 海防第二艦隊[147] | 1954年7月31日報廢出售,1955年3月16日除籍[166] |
野風型
[編輯]「波風」號屬於日本海軍峯風級一等驅逐艦中的改型——野風型中的一艘[172]。該艦在建成後與「野風」號、「沼風」號以及「神風」號一同編入第一驅逐隊駐紮在大湊[173]。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波風」號與「宵月」號一起在吳港內毫髮無損[174]。
1947年10月4日,「波風」號與其他共10艘艦隻以最後一批日償艦身份抵達青島[164]。該艦與「宵月」號一起成為了中國獲得的最後兩艘日本賠償驅逐艦[161]。交接給中方後,「波風」號臨時更名為「接字第二十五號」,也簡稱「接25」號[175]。但是和「宵月」號一樣,「接25」號沒有進行維護和重新武裝,就作為保管艦停泊在青島港內[175]。此後,「接25」號被上繳給行政院,由其轉撥給交通部,之後又轉由招商局領取[147]。然而該艦實際一直停泊在青島直至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後,民國政府才將其拖曳往台灣[166]。
1949年10月,「接25」號被正式更名為「瀋陽」號,被編入民國海軍訓練艦隊內[166]。因其動力系統修復難度巨大,民國海軍在1950年10月1日就將其作為無動力系留教學船,直至1953年報廢除役[166]。
艦名 (日本海軍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魚雷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接收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瀋陽」號 (「波風」號)[80][176] |
日本舞鶴造船廠[177] | 4門120公釐(5英寸)艦砲[172] | 3座六年式雙聯裝530公釐(21英寸)魚雷發射管[173] | 1,700公噸(1,673長噸)[178] | 2具螺旋槳,4座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驅動2座三菱帕森斯式減速齒輪蒸汽輪機,39節(72公里每小時;45英里每小時),38,500匹指示馬力(28,700千瓦特)[179][ac] | 1921年11月7日[173] | 1922年6月24日[173] | 1947年10月3日[177][ad] | 訓練艦隊[166] | 1953年8月16日報廢除籍[166] |
獵級
[編輯]。[182]。為了接收該艦,民國海軍將接艦人員派往英國參加了一年多訓練,以學習各種在二戰中發展起來的武器裝備知識[183]。[184]。
艦名 (英國海軍時期艦名) |
建造者 | 主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靈甫」號 (「孟迪甫」號[185]) |
英國斯旺·杭特船廠[186] | 3座四聯裝4英寸(102公釐)艦砲[187] | 1,360公噸(1,339長噸)[187][ae] | 2具螺旋槳,2座海軍型鍋爐驅動帕爾森型蒸汽輪機,27.5節(50.9公里每小時;31.6英里每小時),19,000匹指示馬力(14,000千瓦特)[187] | 1939年8月10日[189] | 1940年4月9日[189][af] | 1948年[186] | 1949年歸還英國,後轉給埃及,最後被以色列俘獲,於1968年退役後作為靶艦擊沉[186] |
埃瓦茨級
[編輯]抗戰結束前,通過《租借法案》,美國將一批軍艦轉交中國政府[190]。為了接收這批艦隻,民國海軍組織一批軍官在重慶接受海軍訓練後派往美國接受接艦相關的訓練[190]。第一批8艘艦隻由林遵於1946年帶回國,包括2艘護航驅逐艦[190]。1946年7月16日,為與英國在對華態度上保持先機,美國通過了《第512號法案》授予總統最多可以贈送民國政府當局271艘各類艦隻[191][192]。此前已經租借給民國海軍的8艘軍艦也被轉為無償轉讓,這其中就包含了原美軍DE-6「威弗爾斯」號和DE-47「戴克爾」號護航驅逐艦[193]。這兩艘埃瓦茨級[194]護航驅逐艦入役民國海軍後分別改名為「太康」號和「太平」號[195]。
「太康」號於1948年2月正式轉讓給中華民國海軍,並於同年3月12日從美國海軍除籍。該艦曾在1954年6月23日參與封鎖特遣隊,並在菲律賓附近海域捕獲並扣押了裝運煤油的蘇聯民用油輪「Tuapse」號。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太康」號 (「威弗爾斯」號)[196] |
美國波士頓海軍造船廠[197] | 3門76公釐(3英寸)艦砲[198] | 未裝備[199] | 1,140公噸(1,122長噸)[198][ag] | 2具螺旋槳,4台奇異GM16-278A型柴油機[202],21.5節(39.8公里每小時;24.7英里每小時)[198],2,500千瓦特(3,400匹馬力)[203] | 1942年10月17日[197] | 1942年12月7日[197] | 1946年1月[203] | 海防第一艦隊第一隊第二分隊(1946年)[196] 第三艦隊第九分隊(1950年) 第一艦隊十二戰隊(1954年) |
1975年5月1日除籍,作為靶艦[204] |
「太平」號 (「戴克爾」號)[205] |
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197] | 1942年4月1日[197] | 1942年7月24日[197] | 1946年1月[203] | 海防第二艦隊(1946年) 海防第一艦隊第一隊第二分隊(1947年) 海防第二艦隊(1949年) 第一艦隊(1950年) 大陳特種任務艦隊(1954年)[204] |
1954年11月14日被擊沉[206] |
坎農級
[編輯]太字艦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太湖」號 (「Breeman」號)[207] |
美國德拉沃公司[208] | 3門76公釐(3英寸)艦砲[209][ah] | 6門12.75英寸(324公釐)魚雷發射管[210] | 1,620公噸(1,594長噸)[208][210] | 2具螺旋槳,4台奇異GM16-278A型柴油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6,000千瓦特(8,000匹馬力)[208][210] | 1943年2月6日[208] | 1943年8月30日[208] | 1948年10月29日[207] | 海防第一艦隊(1949年)[211] | 1975年5月1日除籍[213] |
「太和」號 (「Thomas」號)[207] |
美國德拉沃公司[208] | 1943年1月16日[208] | 1943年7月31日[208] | 1948年10月29日[207] | 海防第一艦隊(1949年)[211][214]第三艦隊(1950年4月) 第一艦隊十一戰隊(1950年6月) 驅逐艦隊十二戰隊(1955年) 驅逐艦隊十三戰隊(1970年) 巡防艦隊三十一戰隊(1974年)[211] |
1975年5月1日除籍,作為靶艦[211] | ||||
「太昭」號 (「Carter」號)[215] |
美國德拉沃公司[208][215] | 1943年11月19日[208] | 1944年2月29日[208] | 1948年11月[215] | 海防第一艦隊(1949年)[211]
第二艦隊五分隊(1950年) |
1972年[215] | ||||
「太倉」號 (「Bostwick」號)[216] |
美國德拉沃公司[208][216] | 1943年2月6日[208] | 1943年9月4日[208] | 1948年12月[215] | 海防第一艦隊(1949年)[211] 第三艦隊九分隊(1950年) 驅逐艦隊十四戰隊(1955年)[212] |
1973年1月1日除籍[215][212] |
本森級
[編輯]本森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第三代驅逐艦的開篇之作——希姆斯級的改進版[217]。[218]
在海峽對岸的人民海軍於1953年起裝備蘇制驅逐艦後,美國也於1954年向民國政府提供了2艘二戰時期建造的本森級驅逐艦[219]。而在此之前,出於維持海峽兩岸實力平衡的考慮,美方向民國海軍提供的只有護航驅逐艦[219]。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退役日期 | |||||
「洛陽」號 (「本森」號)[220] |
美國弗河造船廠[221] | 5門127公釐(5英寸)艦砲[218] | 2座五聯裝533公釐(21英寸)魚雷發射管[218] | 2,515公噸(2,475長噸)[222] | 4座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7.5節(69.5公里每小時;43.2英里每小時),50,000匹指示馬力(37,000千瓦特)[218] | 1938年5月16日[221] | 1939年11月15日[221] | 1954年2月26日[223] | 1974年11月1日 | ||
「漢陽」號 (「希拉蕊·P·瓊斯」號)[220] |
美國查爾斯頓海軍造船廠[221] | 1939年12月14日[221] | 1940年3月8日[221] | 1954年2月26日[223] | 1975年1月5日[224] |
格里維斯級
[編輯]格里維斯級
剩下的這些格里維斯級艦隻在1955年被全部封存,之後被轉售給其他國家或地區[225]。其中「羅德曼」號於1955年7月28日轉入民國海軍旗下,更名為「咸陽」號[226]。1969年「咸陽」號擱淺,其艦名和舷號由姊妹艦「馬克姆」號繼承[226][227]。
1954年7月,「馬克姆」號「另有來源譯作「馬孔」號[228]」轉為預備役,之後和「艾麗森」號一起於1954年10月按照日美艦艇租借協定被轉交給了日本防衛廳[228]。「馬克姆」號一直在日本海上自衛隊服役至1969年,此後又被歸還給美方[226]。1970年該艦被轉賣給民國海軍以取代之前因擱淺而受損的姊妹艦「羅德曼」號,並承襲其在民國海軍中的艦名「咸陽」號[228][226]。同一時間被轉賣給民國海軍的還有作為零件倉庫的「艾麗森」號[228]。「咸陽」號最終於1972年退出民國海軍現役,並一直被用作駐泊練習艦直至1978年[229]。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退役日期 | ||||
「咸陽」號 (「羅德曼」號)[220] |
美國聯邦造船廠[230] | 4門127公釐(5英寸)Mk12單管艦砲[228] | 2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231] | 2,515公噸(2,475長噸)[232] | 4座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7.5節(69.5公里每小時;43.2英里每小時),50,000匹指示馬力(37,000千瓦特)[231] | 1940年12月16日[230] | 1941年9月26日[230] | 1955年7月28日[226] | 1972年12月1日[233] | |
「南陽」號 (「普朗科特」號)[220] |
美國聯邦造船廠[230] | 1939年3月1日[230] | 1940年3月7日[230] | 1959年2月16日[234] | 1975年[234][ai] | |||||
「咸陽」號 (「馬克姆」號)[220] |
美國巴斯鋼鐵廠[230] | 1940年9月3日[230] | 1941年9月23日[230] | 1970年8月6日[226][aj] | 1974年[228] | |||||
「艾麗森」號[228] | 美國聯邦造船廠[230] | 1940年12月20日[230] | 1941年7月26日[230] | 1970年8月接收,作為零件倉庫而未正式服役[228] | 1971年[228] |
阿倫·M·薩姆納級
[編輯]阿倫·M·薩姆納級驅逐艦(簡稱薩姆納級)是針對弗萊徹級驅逐艦的防空能力提升改進型艦隻[237]。
20世紀70年代,薩姆納級驅逐艦開始逐步推出美國海軍現役[238]。退役後的薩姆納級驅逐艦中有29艘被出售給了十個國家和地區,中華民國海軍購得了12艘[238]。最終在中華民國海軍中正式服役的有7艘[239]。這其中「衡陽」號、「華陽」號和「岳陽」號歷經精裝案升級武裝,「惠陽」號、「洛陽」號以及「南陽」號則通過武進一型升級計劃改造升級[81]。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退役日期 | ||||
「惠陽」號 (「英吉利」號)[240][81] |
美國聯邦造船廠[241] | 6門127公釐(5英寸)艦砲[242] | 三聯裝323公釐(13英寸)魚雷發射管[238] | 3,515公噸(3,459長噸)[242] | 2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4節(63公里每小時;39英里每小時),60,000匹指示馬力(45,000千瓦特)[237] | 1943年10月19日[241] | 1944年2月27日[241] | 1970年8月11日[243] | 168艦隊[244] | 1999年8月16日[244] |
「岳陽」號 (「海恩斯沃」號)[81][245] |
美國聯邦造船廠[241] | 1943年12月16日[241] | 1944年4月15日[241] | 1970年10月6日[246] | 168艦隊251戰隊[247] | 1999年1月16日[245] | ||||
「鄱陽」號 (「馬多克斯」號)[81][248] |
美國巴斯鋼鐵廠[241] | 1943年10月28日[241] | 1944年3月19日[241] | 1972年7月6日[249] | 1985年9月1日[248][ak] | |||||
「襄陽」號 (「布羅什」號)[248]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3年7月30日[242] | 1944年4月17日[242] | 1969年12月2日[250] | 1985年9月1日[248] | |||||
「洛陽」號 (「陶西格」號)[81][238]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3年8月30日[242] | 1944年1月25日[242] | 1974年5月6日[249] | 2000年2月16日,改造成戰艦博物館[238] | |||||
「衡陽」號 (「薩繆爾·N·摩爾」號)[81][251]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3年9月30日[242] | 1944年2月23日[242] | 1970年4月25日 | 1994年4月1日 | |||||
「南陽」號 (「約翰·W·湯姆森」號)[81]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3年11月21日[242] | 1944年9月30日[242] | 1974年5月6日[249] | 2000年1月16日退役[252] | |||||
「華陽」號 (「布里斯托」號)[81][251]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4年5月5日[242] | 1944年10月29日[242] | 1969年12月9日[243] | 1994年4月25日退役並作為廢品出售 | |||||
「萊曼·K·史文森」號 | 美國巴斯鋼鐵廠[241] | 1943年9月11日[241] | 1944年2月12日[241] | 1974年5月6日 | 作為備件倉庫 | |||||
「約翰·A·博萊」號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4年5月20日[242] | 1944年11月1日[242] | 1974年5月6日 | 作為備件倉庫 | |||||
「洛夫伯格」號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42] | 1943年11月4日[242] | 1944年8月12日[242] | 1974年5月6日 | 作為備件倉庫 |
弗萊徹級
[編輯]弗萊徹級,有4艘最終在中華民國海軍旗下服役[239]。這4艘在1967年至1971年間被陸續先是租借,之後再以重金出售給民國海軍[253][254]。起先是「安陽」號和「昆陽」號分別在1967和1968年被移交給民國海軍[255]。之後,民國海軍又於1971年買進了「貴陽」號與「慶陽」號[255]。最終,「安陽」號和「昆陽」號也在1974年被購買下來[255]。這四艘是民國海軍中僅有裝備單管127公釐艦砲的驅逐艦,因此也被叫做「單管陽」[82]。
全部四艘艦隻都在武進1號升級計劃中被更新過艦載武裝[81]。由於艦體狀態較差,1999年時四艦都被退役[255][253]。其中「安陽」號在2003年被作為實驗用靶艦擊沉[253]。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安陽」號 (「金伯利」號)[81][253]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56] | 5座單裝127公釐(5英寸)Mk12艦砲[257] | 2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258] | 2,500公噸(2,461長噸)[259] | 2具螺旋槳,4台鍋爐驅動2座奇異減速齒輪蒸汽機38節(70公里每小時;44英里每小時)[260] | 1942年7月27日[256] | 1943年2月4日[256] | 1967年6月2日[253] | 146艦隊268戰隊[247] | 1999年9月16日退役[253][244] |
「昆陽」號 (「雅諾」號[al])[81][253][261]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56] | 1942年12月5日[256] | 1943年7月25日[256] | 1968年6月10日[253] | 124艦隊264戰隊[247] | 1999年10月16日退役[244][253] | ||||
「貴陽」號 (「特文寧」號[am])[81][253][261]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56] | 1942年11月20日[256] | 1943年7月11日[256] | 1971年10月[253] | 146艦隊[244]268戰隊[247] | 1999年7月16日退役[244][253] | ||||
「慶陽」號 (「馬拉尼」號[an])[81][253] |
美國伯利恆鋼鐵廠[256] | 1942年1月15日[256] | 1942年10月10日[256] | 1971年10月[253] | 146艦隊[244]124艦隊264戰隊[247] | 1999年7月16日退役[244][253] |
基林級
[編輯]基林級也是弗萊徹級的改進放大型[262][263]。艦身更長以便容納更多的燃料[263]。交付給到中華民國海軍的原本有15艘,最終正式服役的有13艘[239]。其中的原美國海軍「羅溫」號在更名為「朝陽」號後於1977年8月22日在拖往台灣的途中擱淺報廢[263]。首艘抵達台灣的「當陽」號是FRAM II型改良艦,另一艘基林級「富陽」號在FRAM II型改良基礎上由於曾被用作雷達哨艦而額外加裝了一具戰術導航天線和一具變深聲納[264]。其餘各艦均是FRAM I型改良艦[263]。
「富陽」號和「綏陽」號改裝升級武進一型作戰系統,「當陽」號、「漢陽」號、「萊陽」號、「開陽」號則升級武進二型,「建陽」號、「遼陽」號、「瀋陽」號、「德陽」號、「雲陽」號、「正陽」號以及「邵陽」號最終接受了武進三型升級作戰系統[265]。
艦名 (原美國海軍艦名和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艦砲 | 魚雷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雲陽」號 (「哈姆納」號DD-718)(另有來源記載為「紹陽」[266])[220][267][268] |
美國聯邦造船廠[267] | 3座雙聯裝127公釐(5英寸)Mk38高平兩用砲[220] | 2座五聯裝533公釐(21英寸)魚雷發射管[220] | 3,460公噸(3,405長噸)[220] | 4台燃煤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5節(60.2公里每小時;37.4英里每小時)[ao],60,000匹指示馬力(45,000千瓦特)[220] | 1945年4月25日[267] | 1945年11月24日[267] | 1980年12月[268][ap] | 第146 驅逐艦隊[268] | 2003年12月16日退役[271],2005年作為靶艦擊沉[220] |
「當陽」號 (「勞埃德·湯瑪斯」號DD-764)[267][266] |
美國伯利恆造船廠[267] | 1944年3月26日[267] | 1945年10月5日[267] | 1972年10月12日[249] | 168艦隊251戰隊[247] | 1999年3月16日退役[272] | ||||
「開陽」號 (「理查·B·安德森」號DD-786)[266][267] |
美國托德太平洋造船廠[267] | 1944年12月1日[267] | 1945年7月1日[267] | 1977年6月10日[249] | 168艦隊251戰隊[247] | 1999年11月16日[272] | ||||
「建陽」號 (「詹姆士·E·凱斯」號DD-787)[267][268] |
美國托德太平洋造船廠[267] | 1944年12月27日[267] | 1945年8月4日[267] | 1973年4月18日[273][268] | 第146驅逐艦隊[268]268戰隊[247] | 2004年12月1日退役[273] | ||||
「萊陽」號 (「謝爾登」號DD-790)[266][267] |
美國托德太平洋造船廠[267] | 1945年5月31日[267] | 1946年3月8日[267] | [249] | 168艦隊251戰隊[247] | 1999年3月16日退役[272] | ||||
「正陽」號 (「強斯頓」號DD-821)[268][274] |
美國統一鋼鐵廠[274] | 1945年3月26日[274] | 1945年10月10日[274] | 1981年2月27日[268][270] | 第146驅逐艦隊[268]226戰隊[247] | 2003年12月16日退役[271] | ||||
「漢陽」號 (「赫伯特·J·湯瑪斯」號DD-833)[266][274] |
美國巴斯鋼鐵廠[274] | 1944年10月30日[274] | 1945年3月25日[274] | 1971年2月19日[249] | 168艦隊[244] | 1999年8月16日退役[272] | ||||
「富陽」號 (「恩內斯特·G·斯莫」號DD-838)[220][274] |
美國巴斯鋼鐵廠[274] | 1945年1月30日[274] | 1945年6月14日[274] | 1971年2月19日[249] | 124艦隊264戰隊[247] | 1999年12月16日退役[246] | ||||
「朝陽」號 (「羅溫」號DD-782)[248][267] |
美國托德太平洋造船廠[267] | 1944年3月25日[267] | 1944年12月29日[267] | 1977年6月10日[249] | 1977年8月22日拖往台灣途中擱淺沉沒[267][248] | |||||
「資陽」號 | 1983年7月9日[250] | 168艦隊251戰隊[247] | 1998年10月16日退役[250] | |||||||
「綏陽」號 | 124艦隊264戰隊[247] | 2000年2月16日[252] | ||||||||
「雲陽」號 (「里奧納德·F·梅森」號DD-852)[266][248][275] |
美國伯利恆造船廠[275] | 1945年5月2日[275] | 1946年1月4日[275] | 146艦隊226戰隊[247] | ||||||
(「霍金斯」號DD-873)[248][275] | 美國統一鋼鐵廠[275] | 1944年5月14日[275] | 1944年10月7日[275] | |||||||
「邵陽」號 (「霍利斯特」號DD-788)[267][276] |
美國托德太平洋造船廠[267] | 1945年1月18日[267] | 1945年10月9日[267] | 1983年3月[277][aq] | 第146驅逐艦隊[276]226戰隊[247] | 2004年6月1日退役[273][278] | ||||
「遼陽」號 (「漢森」號DD-832)[268][274] |
美國巴斯鋼鐵廠[274] | 1944年10月7日[274] | 1945年3月11日[274] | 1973年4月18日[268][272] | 第146驅逐艦隊[268]226戰隊[247] | 2004年6月1日退役[273][278] | ||||
「德陽」號 (「薩斯菲爾德」號DD-837)[268][274] |
美國巴斯鋼鐵廠[274] | 1944年1月15日[274] | 1945年5月27日[274] | 1977年10月1日[273][268][270] | 第146驅逐艦隊[268]226戰隊[247] | 2005年4月1日退役[273][279] | ||||
「瀋陽」號 (「鮑爾」號DD-839)[274][280] |
美國貝斯煉鋼廠[274][280] | 3座雙聯裝127公釐(5英寸)[273] | 3,460公噸(3,405長噸)[273] | 4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透平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36.8節(68.2公里每小時;42.3英里每小時)[273],60,000匹指示馬力(45,000千瓦特)[280] | 1945年2月26日[280] | 1945年6月30日[280] | 1978年12月18日[280][ar] | 146艦隊226戰隊(1978年12月18日)
131艦隊212戰隊(1997年10月1日)[280] |
2005年11月26日退役[166][280] |
基德級
[編輯]作為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防空改進型,本艦級四艘軍艦最初由親美國的伊朗巴列維王朝政權訂購用於伊朗海軍建設[281]。伊朗方面將這一艦級稱為賽勒斯級(Cyrus),也稱為阿亞圖拉級[281][282][283]。然而在建造工程接近尾聲的時候,巴列維王朝於1979年被伊朗國內推翻[281][283]。新上台的政權推行反美政策,導致包括這四艘軍艦在內的大批美國對伊朗軍售案告吹[281]。本級艦於1981年到1982年間入役美國海軍[281][283]。最初依照建造序列分別命名為「基德」號、「考拉汗」號、「斯考特」號和「錢德勒」號[281][284]。本級艦也是阿利·伯克級服役前美國海軍旗下最強大的防空飛彈驅逐艦[285]。在1998年至1999年,由於裝備有神盾系統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服役,基德級逐步提前在美國海軍內退役封存[286]。
最初澳洲海軍想接手這批軍艦,但因各種原因最終取消了交易[285]。2001年,原本已經退役的基德級出現在中華民國海軍「光華七號」採購案中[287]。這批艦被用於取代過於老舊的武進三型「陽」字號驅逐艦[285]。最終在2004年預算案中得以通過並執行,由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對已經封存的四艘軍艦進行啟封、改良並訓練民國海軍接艦人員[287]。
基德級受民國海軍購入時最初依照艦艇命名傳統改名為紀德級,四艦分別命名為「紀德」號、「明德」號、「同德」號和「武德」號[285][288]。然而2005年10月25日,民國海軍依照立法院第六會期通過的海軍軍艦命名法案,新購軍艦命名應為台灣相關地名與人名,將紀德級改為以重要軍港命名[288][289]。首艦以基德級的首字諧音命名為「基隆」號,其餘三艦則分別命名為「蘇澳」號、「左營」號和「馬公」號[289]。由此,紀德級變為基隆級[288]。頭兩艦「基隆」號和「蘇澳」號於2005年8月完成啟封改裝作業以及隨艦人員的訓練,在同年11月啟程返回台灣[289]。後兩艦「左營」號和「馬公」號於2005年1月4日開展啟封和訓練活動[289]。2006年11月「左營」號和「馬公」號抵達台灣後被編入海軍第168艦隊第261戰隊,艦隊母港為蘇澳,依照任務停泊馬公或者左營港[285]。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民國海軍) |
服役部隊 | |||||
「基隆」號 (1801) |
美國英格爾斯造船廠[283] | 2具Mk-26雙臂防空飛彈發射器[290] | 2座單管Mk 45 127公釐(5英寸)艦砲[290] | 9,574公噸(9,423長噸)[281][291][as][at] | 2具螺旋槳,4台LM 2500燃氣輪機、3台501-K17燃氣輪機(發電)[294],33節(61公里每小時;38英里每小時)[281][292][au],80,000匹指示馬力(60,000千瓦特)[292][295][av] | 總計244億新台幣[298](8億美元[299])[aw] | 1978年6月26日[293] | 1979年8月11日[293] | 2005年12月17日[297][ax] | 第168艦隊第261戰隊[285] |
「蘇澳」號 (1802) |
1978年10月23日[293] | 1979年12月1日[293] | 第168艦隊第261戰隊[285] | |||||||
「左營」號 (1803) |
1979年12月1日[293] | 1980年3月1日[293] | 2006年11月3日[301] | 第168艦隊第261戰隊[285] | ||||||
「馬公」號 (1805) |
1979年5月7日[293] | 1980年3月24日[293] | 第168艦隊第261戰隊[285]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編輯]中國人民海軍的驅逐艦裝備史起自購買蘇聯海軍艦隻,期間經歷了從仿製到自主研製的過程[303][304]。[305]。
在1940年代後期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國民黨陸軍在陸戰中被擊敗並逃往台灣,而國民黨海軍則裝備了驅逐艦「丹陽」號(原日本海軍陽炎級驅逐艦「雪風」號,排水量2,033噸)、驅逐艦「信陽」號(原日本海軍橘級驅逐艦「初梅」號,排水量1,262噸)、四艘坎農級護航驅逐艦(排水量1,240噸)和兩艘埃瓦茨級護航驅逐艦(排水量1,140噸),外加舊式巡洋艦「逸仙」號(排水量1,650噸),保持著對中國大陸周圍海域的控制。隨著韓戰的爆發,美國海軍艦隊開始在黃海和台灣海峽游弋。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只有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蘇制魚雷艇和日本海防艦,無法與這些艦艇正面交鋒,因此急需能夠與之抗衡的水面艦艇。原本人民解放軍海軍打算購買英國的老舊艦艇,但因韓戰而受到西方國家實施的制裁,只能轉而以前所未有的單艘17噸黃金高價購買了四艘蘇聯艦艇。人民解放軍海軍在1950年代中期從蘇聯獲得了4艘07型驅逐艦,並將其作為鞍山級驅逐艦進行使用,從而開始著手整備驅逐艦戰力[306]。此後,這一級的驅逐艦長期以來成為人民解放軍海軍最大的水面戰艦,但其活動範圍大致僅限於渤海,外洋活動能力極為有限[307]。自1971年開始又陸續建成了7艘051型、6艘作為051定型艦的051D型以及2艘指揮艦051Z型[308]。
自1980年代後半期以來,中國海軍一直在探索使用西方技術的防空系統和巡邏直昇機的操作,使用051型和051D型驅逐艦作為試驗台[309]。兩艘配備與這些翻新艦類似的西方設備的新造艦分別是1990年投入服役的051GI型「湛江」號(165)和1991年051GII型「珠海」號(166)[310]。051GII型改進了艦對艦飛彈和反潛作戰系統。這些艦艇均裝備了HHQ-7,即Crotal的國產版本,作為單艦防空飛彈系統,特別是在051GII型中,聲納改為弓裝DUBV-23和可變深度DUBV-43[307]。此外,艦上還配備了基於義大利B515的三聯魚雷發射管,能夠發射魚-7魚雷(山寨版的A244和Mk.46短魚雷)。另外,051GII型在後桅杆上配備了381型雷達,與051Z型是同型三坐標雷達[311]。
1990年開始建造的052型驅逐艦就是第一批基於中國新的海洋戰略並大規模引進西方技術的大型遠洋船舶[312]。在1995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被美國海軍的壓倒性能力所展示,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國產驅逐艦的性能極限[313]。 為此,人民海軍方面1996年引進了兩艘未完工的956E型艦並分別命名為「杭州」號和「福州」號[314]。兩艦建成後在1999年和2000年交付[314]。在此之後,大陸政府又同俄羅斯方面在2002年加購了兩艘改進型,也就是956EM型,總價14億美元[314]。後兩艦分別命名為「泰州」號和「寧波」號,在武器和傳感器方面有所增強[314]。
從1997年起中共政府開始研發新一代艦隻,包含051B型和051C型等少量過渡艦型[315]。051B型僅建造了一艘「深圳」號,入役時是當時人民海軍建造的最大水面作戰艦隻[316]。在設計方面,該艦是052型驅逐艦的先進版本,但排水量大了1,500噸,並且還引入了匿蹤的需求[317]。這也是中國海軍軍艦首次採取這種設計[317]。
考慮到未來的航空母艦建造計劃,據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此時已經計劃開發具有出色防空作戰能力的飛彈驅逐艦[318]。在1990年代中期飛彈驅逐艦開發計劃開始後,立即採取了建造少量多艦級的政策建造了多個艦級的艦隻[318]。最終在1999年,即956E型開始調試的同一年,配備相同中程艦對空飛彈系統的052B型驅逐艦也開始建造[313]。與此同時,高度讚賞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據信已著手研究和開發仿照這些驅逐艦的國產艦艇[313]。這是作為一項國家項目進行的,包括與神盾艦有關的情報活動[313][318]。隨後,在2002年開始建造裝備國產遠程艦對空飛彈系統HHQ-9的052C型驅逐艦[319]。051C型被建造為裝備俄制遠程艦空飛彈系統的國產飛彈驅逐艦,用於052C型的備份和對比研究[317]。從2011年開始,作為全面發展型的052D型已經開始建造,此後的的裝備重心逐步轉移到後者[313][318]。一方面,人民解放軍海軍也在分析海外的戰訓,從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關注到大型驅逐艦的強大火力[320]。此外,從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中得出艦型較小則生存能力較低的分析[320]。當時,世界普遍指出過大的水面戰艦在魚雷和反艦飛彈面前較為脆弱,但人民解放軍海軍判斷大型化帶來的火力增強和生存能力提升等優勢更為顯著[321]。基於這些分析,人民解放軍海軍開始規劃比052D型更大型且技術上更先進的水面戰艦,開發計劃於2009年底正式批准,由此開始計劃建造新型艦艇[320]。在2014年,《華盛頓時報》就發表文章稱人民海軍開始建造排水量達萬噸的驅逐艦,代號為055型[322]。
截止2022年,人民海軍旗下新建飛彈驅逐艦有約28艘[323]。而到了2023年已經有8艘055型、25艘052D型、6艘052C型、2艘052B型、2艘052C型、1艘051B型、2艘052型以及4艘956型等[324]。
07型
[編輯]1953年,北京政府與蘇聯簽訂了《六四協定》,旨在向中方輸出一批武器裝備的同時協助中方建造新型艦隻,這其中就包含4艘驅逐艦[303]。這些驅逐艦單艦售價等值於當時市價17噸黃金[325]。1954年至1955年,中國人民海軍從蘇聯接收了4艘「自豪」級驅逐艦[304]。這些戰艦由蘇聯建造於1936至1941年間,主要武裝為魚雷和火砲[326]。在作戰布置上,這一型艦隻在負責巡邏、警戒、布雷等任務的同時,主要用於對付敵方水面艦艇[327]。
在中國人民海軍系統內,因其蘇聯時代建造工程代號為「6607計劃」,因此被稱為07型。由於首艦被命名為「鞍山」號,因此該艦級也被稱為鞍山級[304]。這四艘艦隻在1954年和1955年分兩批抵達青島接受恢復整修[303][327]。在之後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這四艘軍艦都是中國人民海軍僅有的現代化驅逐艦,因此該四艘艦也被稱為「四大金剛」[328][329]。
該級最初裝備了四門130公釐(5英寸)/50口徑B13型1936式火砲,兩門76.2公釐(3英寸)/55 34-K火砲,四門37公釐/63 70-K單裝火砲,一門厄利孔20公釐/70自動加農砲和兩座三管533公釐(21英寸)魚雷發射管[330]。1969年,該級艦隻被接受改裝,將原有的魚雷發射系統改為兩座雙聯裝反艦飛彈發射架,使之成為中國人民海軍最早的飛彈化主力艦隻[326]。這次改裝以兩座雙聯裝海鷹二號地對地飛彈發射器替換了原本的兩座魚雷發射管,用四門蘇聯制單裝37公釐/63 70-K砲取代了四門中國產雙聯37公釐/63型61砲,並拆除了76公釐火砲和20公釐自動加農砲[331]。這些艦艇還配備了兩個投射器和兩個深水炸彈架,最多可攜帶60枚水雷[331]。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該級艦成為解放軍海軍中規模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312]。但其作戰範圍主要局限於渤海,在公海作戰的能力極為有限[307]。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鞍山」號 (101) |
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202廠[332] | 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飛彈[332] | 4座單管130公釐(5英寸)艦砲[332][333] | 2,040公噸(2,008長噸)[334][ay] | 3部三筒式高壓鍋爐驅動兩台GTZA-24齒輪減速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az],48,000匹指示馬力(36,000千瓦特)[334] | 1936年9月25日[336][337] | 1940年[337][ba] | 1954年10月14日[332] | 北海艦隊[339] | 1992年4月24日退役[340] |
「撫順」號 (102) |
蘇聯共青城造船廠[341] | 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飛彈[341] | 2座單管100公釐(4英寸)艦砲[341] | 2,451公噸(2,412長噸)[341] | 2台12PA68TC柴油機,26節(48公里每小時;30英里每小時)[341] | 1936年5月5日[336] | 1940年4月29日[338] | 1954年10月14日[341] | 北海艦隊[341] | 1989年退役[341] |
「長春」號 (103) |
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造船廠[342] | 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飛彈[343] | 2座單管100公釐(4英寸)艦砲[343] | 2,451公噸(2,412長噸)[342] | 2台12PA68TC柴油機,35節(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342] | 1936年8月23日[336] | 1940年4月30日[338][336][bb] | 1955年6月28日[342] | 北海艦隊[342] | 1990年退役[342] |
「太原」號 (104) |
蘇聯共青城造船廠[345] | 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飛彈[346] | 2座單管100公釐(4英寸)艦砲[346] | 2,451公噸(2,412長噸)[345] | 2台12PA68TC柴油機,26節(48公里每小時;30英里每小時)[345] | 1936年8月23日[336] | 1939年9月27日[338] | 1955年6月28日[345] | 北海艦隊[345] | 1991年9月19日退役[345] |
051型
[編輯]051型是中國第一代自行建造的飛彈驅逐艦[326]。由於首艦的建造地位於當時的旅大市,因此該艦級在西方被稱為「旅大級」[326]。該類型被開發為第一批能夠作為解放軍海軍在太平洋作戰的驅逐艦[307]。
在接收4艘蘇聯制07型驅逐艦的同時,為了準備渤海造船廠的基礎建設,海軍艦船修造部從蘇聯方面取得了56型驅逐艦的設計圖紙[347]。這些圖紙也成為了後來051型驅逐艦的技術藍本之一[347]。由於1950年代末的中蘇交惡,來自蘇聯的技術援助被切斷,因此在設計上該級艦以一代前蘇聯海軍的主力艦科特林型為藍本[312]。
作為1980年洲際彈道飛彈(DF-5)試射計劃的一部分,本級中許多艘被派往斐濟海岸附近的南太平洋進行全面的遠洋行動,一些人認為它們最初就是為這項任務而建造的[312]。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濟南」號 (105)[348] |
中國大連造船廠[349][350] | 2座三聯裝「海鷹-2」[351] | 1座雙管130公釐(5英寸)艦砲[352][353][351] | 3,670公噸(3,612長噸)[349][354][351][bc] | 2具螺旋槳[351],4座73/64燃油蒸汽鍋爐驅動2台453型齒輪減速蒸汽輪機[355],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349][354][bd] | 1968年12月24日[349][337] | 1970年7月30日[349][356][357] | 1971年12月31日[349][356] | 2007年11月13日退役,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展出[358][359][316] | |
「西安」號 (106)[348] |
中國大連造船廠[360][361] | 2座三聯裝「海鷹」[361]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61] | 3,670公噸(3,612長噸)[361]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61] | 1970年3月7日[360][362] | 1970年9月29日[362][361] | 1974年11月28日[360][362] | 北海艦隊[361] | 2007年9月29日退役[363][364],10月22日交付海軍工程大學作為教具 |
「銀川」號 (107)[348] |
中國大連造船廠[360] | 2座三聯裝「海鷹-2」[365]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65] | 3,670公噸(3,612長噸)[366]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66] | 1970年6月19日[360][be] | 1972年5月29日[362][bf] | 1976年6月28日[367][362][bg] | 北海艦隊[366] | 2012年10月18日退役[369],移交給銀川市國防教育基地 |
「南京」號 (131)[348] |
中國上海中華造船廠[370] | 2座三聯裝「海鷹-2」[371]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71] | 3,670公噸(3,612長噸)[370]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71] | 1970年12月20日[357][bh] | 1973年12月11日[362][372] | 1977年2月6日[362][373][370] | 東海艦隊[370] | 2012年9月26日退役[369][bi],移交中國海監總隊 |
「廣州」號 (160)[348] |
中國廣州造船廠[355] | 2座三聯裝「海鷹」[374]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74] |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 | 2具螺旋槳,4台KW-41E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74],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375][376],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7] | 1970年3月1日[362][378] | 1971年4月28日[357][372] | 1974年6月30日[362][372][375] | 南海艦隊 | 1978年3月8日在湛江附近爆炸沉沒,134人死亡[379][bj] |
「長沙」號 (161)[348] |
中國廣州造船廠[365] | 2座三聯裝「海鷹-2」[370]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70] | 3,670公噸(3,612長噸)[365]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70] | 1970年5月26日[362][365] | 1973年6月28日[362][365] | 1975年12月31日[365][381] | 南海艦隊[365] | 2008年8月26日退役[364],成為北海艦隊試驗大隊靶船 |
「南寧」號 (162)[348] |
中國廣州造船廠[382] | 2座三聯裝「海鷹」[382]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82] | 3,670公噸(3,612長噸)[382]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82] | 1970年12月26日[362][bk] | 1975年10月27日[362][bl] | 1979年3月23日[381][382] | 南海艦隊[382] | 2012年9月退役[364][369][382],移交中國海監總隊 |
051Z型
[編輯]1977年中國人民海軍決定研製051Z型艦(Z代表「指揮」),以配合作為將於1980年進行的洲際飛彈飛行試驗遠洋測量船隊巡防艦隊的指揮艦[384]。該型艦的設計目標除了加強指揮通訊的能力之外,遠海航行時所需的艦隻油水補給設備也需要進行改進[385]。首艦由已經開工的132艦改進而來,在1980年交付東海艦隊後成功完成了洲際飛彈發射試驗測量船隊的護航任務[386]。次艦在1981年下水後由於多個設備未能按時交貨而被擱置於碼頭,直至1984年12月交付北海艦隊[386]。
在051型艦研製之初就預定了要進行遠程任務護航的需求,然而直到1975年才定下於1980年前後開展試驗[387]。此次名為「五八〇任務」的遠洋任務,其目的地為南太平洋[387]。051艦此時的角色不僅是護航,還要承擔艦隊指揮的任務[387]。1977年獲准設計建造051指揮艦時,由於時間緊迫,最終定下在中華造船廠已經開建的第二艘艦132艦上進行改建的設計方案[387]。
1980年7月,當時正在建設中的「大連」號(110艦)升級為ZKJ-1戰術信息處理系統[309]。該系統由第709研究所(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和第724研究所(南京船舶雷達研究所)以673-II型計算機為核心研製,被稱為「海神一號」[309]。同之前設計建造的051型艦不同,132艦在設計階段就首次將露天指揮所改為封閉的艦隊指揮室以供指揮員進行編隊指揮調度[388]。1980年3月132艦入役後,緊接著就於同年5月擔任了五八〇任務的預備指揮艦[bm]率領以6艘驅逐艦作為主力護航戰力的巡防艦隊參加了支援在南太平洋吐瓦魯島以西進行回收艙打撈作業的打撈船和測量船隊[390][391]。1983年,「合肥」號(132艦)又被加裝了情報中心以及381甲型三坐標遠程對空警戒雷達[388][390]。1986年,「大連」號(110艦)也加裝了381甲型雷達[392]。
兩艦最終分別於2012年和2019年退出現役[379][393]。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合肥」號 (132) |
中國江南造船廠[393] | 2座四聯裝「海鷹-3」[393][394] | 2座雙聯裝120公釐(5英寸)艦砲[393][395] |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bn] | 2具螺旋槳,4台KW-41E鍋爐驅動2座齒輪減速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bo],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7][394][bp] | 1977年4月5日[389][bq] | 1978年11月18日[372][389] | 1980年3月18日[372][375][389] | 東海艦隊[393] | 2012年10月20日退役[393][br] |
「大連」號 (110) |
中國中華造船廠[398] | 2座三聯裝「海鷹」[394][398]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395][398] |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bs] | 2具螺旋槳,4台KW-41E鍋爐驅動2座齒輪減速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bt],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4][377][bu] | 1979年6月25日[389][398] | 1981年9月20日[389][398] | 1984年12月26日[386][389][398][369] | 北海艦隊[398] | 2019年5月16日退役[379][399] |
051S型
[編輯]1974年1月,人民海軍在西沙海域與南越海軍發生的衝突中暴露出了遠海作戰無空中支援的問題[400]。1979年4月,鄧小平提出了通過自研或者引進的方式解決051型艦的探查和指揮相關技術問題[401]。為此,研發部門在1979年6月完成英、法等國考察後提出引進國外先進裝備對現有051型艦進行升級的方案[401]。同年10月由張愛萍等人簽報的與英國合作改裝051型驅逐艦的計劃得到國務院批准[401]。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同時,六機部等單位也同步進行方案國產化的研討[401]。
自1980年10月起至1982年9月間,中英雙方分別派遣了18和19批人員進行技術溝通[402]。1981年6月,國家機械委印發文件下達了引進在英國重海標槍配套系統基礎上研發051S型驅逐艦的任務[401]。1982年11月,國防科工委主持評審認為051S工程對經濟和軍事兩方面來說都有積極作用並建議批准與英國方面的合同簽訂[402]。由此在1982年11月10日,中方與英國沃桑造船公司以及宇航公司的代表簽訂了合同[402]。然而在1983年1月合同生效期將到的時候,國務院主持會議對051S的工程合同進行討論,會上船舶總公司和航天部都表示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和技術指標下以一半的合同金額完成051S的技術開發[402]。因此,同年2月,國家經委通過外經部告知沃桑和宇航公司合同因逾期而自動失效[403]。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結局 | ||||
—— | —— | 海標槍[403] | —— | 4,100公噸(4,035長噸)(常規)[403]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02] | 實際未啟動[403] | (1988年第二季度)[402] | 因合同逾期而未正式啟動[403] | |
—— | —— | —— | (1989年第二季度)[402] | ||||||
—— | —— | 鷹擊8號[403] | 雙聯裝100公釐(4英寸)艦砲[403] | —— |
051GI型
[編輯]此外,從1988年開始建造的兩艘新造艦艇也配備了與這些改裝艦相似的歐美裝備,其中051GI型的「湛江」號於1990年服役(G就是「改進」的意思)[404][405]。該艦型配備了354型3-D空中和水面搜索雷達[406][407]。四座雙聯鷹擊-8發射器取代了海鷹-1/海鷹-2發射器[406]。蘇聯制聲納被法國DUBV-23搜索聲納和DUBV-43可變深度聲納(VDS)取代[408]。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湛江」號 (165) |
中國大連造船廠[372][409][410] | 2座三聯裝「海鷹」[411]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411] |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 | 2具螺旋槳,4台KW-41E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74],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375][376],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7] | 1986年8月[412][372] | 1988年8月1日[372][412][bv] | 1989年12月30日[372][413][412][bw] | 北海艦隊[369][bx] | 2020年8月28日退役[379][414] |
051GII型
[編輯]051G型的2號艦設計建造方案在1987年2月獲審批通過[415]。該艦在1號艦的基礎上主要對反潛系統以及艦艦飛彈進行修改,將綜合聲吶系統與新型反潛指揮儀以及三聯裝17型魚雷發射管等裝備聯動組合,並用鷹擊8號A型飛彈替換掉了1號艦裝備的海鷹1號飛彈及其發射裝置[415]。051GII型還將聲納更改為船首裝備的DUBV-23和可變深度式的DUBV-43組合[405],並搭載了基於義大利B515的三聯裝短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Yu-7輕型魚雷(A244和Mk.46輕型魚雷的仿製版)。此外,051GII型還在後桅上配備了與051Z型相同的381型三維雷達[311]。051GII型的「珠海」號於1991年服役[405]。
作為人民海軍驅逐艦研發史上的又一次嘗試,本艦在依然裝備對海飛彈的基礎上,嘗試進一步加強了反潛能力[415]。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珠海」號 (166)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 | 4座四聯裝CY-1[411]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411] | 3,670公噸(3,612長噸)[416][by] | 2具螺旋槳,4台KW-41E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417][418][bz] | 1987年10月31日[419][420][415][ca] | 1990年10月16日[389][415][369][cb] | 1991年11月21日[389][cc] | 北海艦隊[369] | 2020年8月28日退役[379][414] |
051B型
[編輯]051B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海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造的一款驅逐艦,它僅由一艘船組成,即「深圳」號(167)[421]。1998年,深圳艦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水面部隊時,是當時中國建造的最大的水面戰艦[422]。它在很多方面類似於旅滬級驅逐艦的放大版,並且是解放軍海軍首批採用傾斜船體以減少雷達信號的艦艇之一。051B型驅逐艦的繼任者是國產052B型驅逐艦。
入役後,本艦曾分別在2000年和2001年出訪非洲和歐洲各國[316]。2003年和2005年又先後出訪東南亞各國並在2007年成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艘訪問日本的軍艦[316]。2009年本艦加入護航索馬利亞的編隊[316]。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深圳」號 (167)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423] | 雙聯裝100公釐(3.9英寸)艦砲[424] | 6,600公噸(6,496長噸)[423][316][cd] | 4座鍋爐驅動2台453B蒸汽輪機[426],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ce],94,000匹指示馬力(70,000千瓦特)[425] | 1995年10月[427][cf] | 1997年10月[423][316] | 1998年12月[427][cg] | 南海艦隊[326][316] |
051C型
[編輯]該級艦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安裝了Rif-M艦隊防空飛彈系統。它是俄羅斯為其本國海軍開發的 S-300FM「Fault-M」的出口版本[428]。主機採用CODOG系統,採用德國產MTU 12V1163 TB83柴油機和烏克蘭產DT-59燃氣輪機發動機,自052A型2號艦以來一直如此[319]。不過,也有一種理論認為主機是蒸汽輪機[317]。 此後,隨著HHQ-9的研製取得進展,052C型和更先進的052D型開始批量生產,因此該級艦僅建造了兩艘[318]。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瀋陽」號 (115)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 | 6具RIF-M防空飛彈裝置[429] | 100公釐(3.9英寸)87式艦砲[430] | 2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2台蒸汽輪機,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431][432] | 2002年8月[427] | 2004年12月28日[433][434] | 2006年10月[427] | 北海艦隊[433] | |
「石家莊」號 (116)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431] | 7,100公噸(6,988長噸)[431][ch] | 2002年11月[427] | 2005年7月26日[431][430] | 2006年12月[427][ci] | 北海艦隊[433] |
051D型
[編輯]在完成051基本型的建造後,針對各類問題進行改進而成為了051D型(D就是定型艦的意思)[435]。該改型艦隻分別在大連造船廠建造了4艘、廣州造船廠建造了2艘[435]。該型對艦載電子設備進行了改進[436]。
1991年,051D型「開封」號進行了改裝,搭載了從法國進口的克羅塔爾8MS艦載防空飛彈系統(8聯裝發射器和卡斯托爾II射控雷達)。為了充分利用該系統,「濟南」號也搭載了同樣的TAVITAC戰術信息處理裝置,同時其對空搜索雷達也更換為DRBV-15「海虎」,並進行了實用試驗[309]。此外,高射機槍也由引入瑞典博福斯公司和義大利布雷達公司的技術的76A型37mm雙聯裝機關砲更換為40mm連裝機槍[307]。經過這些改裝後,該艦被稱為051DT型,同年051Z型的「大連」號也進行了類似的改裝[307]。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結局 | ||||
「西寧」號 (108)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437] | 2座三聯裝「海鷹」[438]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438] | 3,670公噸(3,612長噸)[438]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38] | 1976年10月31日[380][427] | 1978年10月16日[362] | 1980年1月29日[362][427] | 北海艦隊[427] | 2013年9月25日退役[369][439] |
「開封」號 (109)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 | 3,670公噸(3,612長噸)[440] | 4座鍋爐驅動2台齒輪減速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440] | 1977年10月28日[362][427] | 1979年11月3日[362] | 1982年12月25日[362][427][369] | 北海艦隊[369] | 2019年5月16日退役[399] | ||
「重慶」號 (133) |
中國大連造船廠[427] | 3,250公噸(3,199長噸)(標準)[384] | 1978年5月23日[389][427] | 1980年10月24日[389] | 1983年12月30日[427][389] | 東海艦隊[427] | 2014年9月26日退役[369] | |||
「遵義」號 (134) |
中國大連造船廠[409] | 1978年11月19日[389][427] | 1983年11月25日[389] | 1984年12月28日[427][389] | 東海艦隊[427] 北海艦隊 |
2019年5月16日退役[399] | ||||
「南昌」號 (163) |
中國廣州造船廠[438] | 2座三聯裝「海鷹」[441]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441] | 3,670公噸(3,612長噸)[438]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41] | 1977年12月28日[438][442] | 1979年12月22日[438][442] | 1982年11月15日[438][442][443] | 南海艦隊(1982年) | 2016年9月8日退役[369] |
「桂林」號 (164) |
中國廣州造船廠[441] | 2座三聯裝「海鷹-2」[444]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英寸)艦砲[444] | 3,670公噸(3,612長噸)[441] | 2具螺旋槳,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45]。 | 1977年6月3日[389] | 1984年6月20日[389] | 1987年7月10日[446] | 2019年5月16日退役[399] |
052型
[編輯]052型驅逐艦是中國根據新形勢海洋戰略、大規模吸收西方技術建造的第一批大型遠洋船舶,北約稱為「旅滬級」[447][312]。本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旗下第一批採用燃氣輪機作為主機的水面作戰艦艇[312]。
1983年進行新一代飛彈驅逐艦論證時,總設計師潘鏡芙提出新型驅逐艦研製分兩步走的建議,先在現有的驅逐艦基礎上進行改進型的研製,作為新系統的驗證艦;再研製新一代驅逐艦[448]。前者就是051G系列,後者最終成為052型[449]。052型並未使用051型類似的狹長型船型,而是適當增加了艦體寬度,配合高幹舷和新式減搖設計從而增大了航行穩定性[450]。由於獲得了從美國引進的燃氣輪機,本級艦改用柴燃交替推進方案(CODOG)[451]。雖然在建造期間經歷了六四事件後西方的武器技術禁令,但在解決了零備件供應的問題後,兩艦都安裝了通用動力製造的燃氣輪機[452][453]。然而部分來源推測由於武器技術禁令,實際只有首艦「哈爾濱」號安裝了通用動力的燃氣輪機,「青島」號則是安裝了功率差不多的烏克蘭產燃氣輪機[453][454]。該艦型搭載的防空系統以1991年051DT型「開封」號改裝期間所安裝的,隨後又安裝在051G型上的法國產品為基礎開發而來,包括用於防空和反水面搜索和監視的363型雷達以及ZKJ-4戰術信息處理單元,與海紅旗-7艦載防空飛彈系統相連接[309]。
另有來源記載該型搭載的是基於義大利IPN-10或者IPN-20設計的ZKJ-6型艦載作戰指揮系統[455]。該系統早在艦體建造之前的1983年就啟動開發,並在1986年12月進行了陸基測試[456]。
052型首艦於1989年9月8日由人民海軍與船舶總公司簽訂建造合同並正式開始建造工作[457]。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哈爾濱」號 (112)[316] |
中國江南造船廠[423] | 4座鷹擊8號[458][cj] | 1座雙聯裝100公釐(3.9英寸)艦砲[458][460] | 4,200公噸(4,134長噸)[423][461][ck] | 2具螺旋槳,2台LM2500燃氣輪機(高速)[cl],2台MTU 12V1163 TB83柴油機(巡航)[464]組成CODOG[465],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462] | 1988年12月20日[457][cm] | 1991年6月[467][cn] | 1994年5月8日[463][467][co] | 北海艦隊[470] |
「青島」號 (113)[316] |
中國江南造船廠[423] | 海紅旗-7[471] | 1座雙聯裝100公釐(3.9英寸)艦砲[458][460] | 4,500公噸(4,429長噸)[465] | 1991年[472][cp] | 1993年10月[465] | 1996年5月28日[473][472][cq] | 北海艦隊[474] |
052B型
[編輯]052B型為中國人民海軍旗下一款防空型飛彈驅逐艦,在北約陣營中代號為「旅洋I級」[475]。本艦級是中國第一款現代化設計驅逐艦,也是為人民海軍所裝備的首款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對多用途驅逐艦[475][476][477]。因首艦名為「廣州」號,也被稱為「廣州」級[475]。由於裝備有升級自現代級的飛彈系統和雷達系統,本艦級也被稱為「中華現代」[478]。本艦級共兩艘,均產自江南造船廠[475]。
052B型以俄羅斯改進型海軍版山毛櫸(北約編號SA-N-12)地對空飛彈為核心,首次真正形成中程防空能力[479]。艦砲等武器系統採用中國製造產品,並裝擺在以051B型為基礎設計,考慮匿蹤特性而特別進行外觀簡化的船體之上[480]。動力系統採用與052型相同的CODOG方式,搭載由陝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許可生產的V20氣缸MTU20V956TB92,並採用烏克蘭制UGT-25000系列燃氣渦輪發動機[313]。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廣州」號 (168)[475] |
中國江南造船廠[433] | SA-N-12[481] | 1門單管100公釐(3.9英寸)87式艦砲[482][483][484] | 7,500公噸(7,382長噸)[485][cr] | 2具螺旋槳,CODOG[481],2台UGT-25000燃氣輪機(高速),2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機(巡航)[488],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485][489][cs] | 2000年2月[433][478] | 2002年5月23日[491][433][486][ct] | 2004年7月15日[433][486][cu] | 南海艦隊[478] |
「武漢」號 (169)[475] |
中國江南造船廠[490] | 7,000公噸(6,889長噸)[490] | 2000年[478] | 2003年1月[486][cv] | 2004年12月[478] | 南海艦隊[433][478] |
052C型
[編輯]052C型是中國人民海軍第一代裝備有相位陣列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艦隻[493]。該型艦隻所裝備的是為人民海軍自行研發的第一代垂直發射式防空飛彈發射系統和相位陣列雷達[494]。由於是人民海軍首批採用數位化相位陣列雷達配合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防空驅逐艦,因此也被稱為「中華神盾」或「中華神盾」[495][496]。在北約陣營中,本級的代號為「旅洋II級」[496][497]。
在1990年代中期飛彈驅逐艦整備計劃開始後,中國海軍立即並行建造了幾個艦級,並在1999年,即 956E型開始調試的同一年,奠定了配備相同中程艦對空飛彈系統的052B型驅逐艦[313]。
與此同時,高度讚賞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據信已著手研究和開發仿照這些驅逐艦的國產艦艇[313]。 這是作為一項國家項目進行的,包括與神盾艦有關的情報活動[313]。這導致了052C型的開發計劃[313][318]。052C型的設計建造建立在在同廠建造的052B型的艦體以及動力裝置的基礎上,以模組化建造模式大幅減少建造成本與周期[498]。052C型的艦橋比052B型更高,艦橋的四面安裝有固定的相位陣列雷達天線[498]。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蘭州」號 (170)[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494] | 8組六單元HHQ-9垂直發射系統[499][500] | 1門單管100公釐(3.9英寸)艦砲[501] | 7,500公噸(7,382長噸)[499] | 2具變距螺旋槳,2台陝西柴油發動機與2台烏克蘭DA80/DN80燃氣輪機組成柴燃聯合動力系統,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48,600匹指示馬力(36,200千瓦特)[499][cw] | 2001年6月[502] | 2003年4月29日[485][491][494][503] | 2004年7月4日[503][494][cx] | 南海艦隊[503][506] |
「海口」號 (171)[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494] | 1門單管100公釐(3.9英寸)艦砲[484] | 7,000公噸(6,889長噸)[507][484] | 2具螺旋槳,CODOG,2台UGT2500燃氣輪機(高速),2台12V1163TB83柴油機(巡航),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507][cy] | 2001年6月30日 | 2003年10月23日[508][509][cz] | 2005年12月26日[494][510] | 南海艦隊[506][509] | |
「長春」號 (150)[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494] | 8組六單元HHQ-9垂直發射系統[511] | 1門單管100公釐(3.9英寸)艦砲[511] | 6,288公噸(6,189長噸)[512] | 2具變距螺旋槳,2台陝西柴油發動機與2台烏克蘭DA80/DN80燃氣輪機組成柴燃聯合動力系統[512],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513],48,600匹指示馬力(36,200千瓦特)[512] | 2008年10月 | 2010年10月28日[514] | 2013年1月31日[495][512] | 東海艦隊[506][512] |
「鄭州」號 (151)[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511] | 7,500公噸(7,382長噸)[515] | 2008年12月16日 | 2011年6月25日[511][da] | 2013年12月26日[511] | 東海艦隊[506] | |||
「濟南」號 (152)[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516] | 8組六單元HHQ-9垂直發射系統[517] | 1門單管100公釐(3.9英寸)艦砲[517] | 6,288公噸(6,189長噸)[517] | 2具變距螺旋槳,2台陝西柴油發動機與2台烏克蘭DA80/DN80燃氣輪機組成柴燃聯合動力系統,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517] | 2011年[518] | 2012年1月[514] | 2014年12月22日[359] | 東海艦隊[506] |
「西安」號 (153)[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516] | 2011年[518] | 2012年7月[514] | 2015年2月9日[519] | 東海艦隊[506] |
052D型
[編輯]在北約陣營中,本級的代號為「旅洋III級」[496][497]。052D型的設計是在052C型的基礎上升級了武器裝備[520]。2000年代開始現代化時,多個艦級被少量建造,但從201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海軍開始大量集中建造052C型的發展型052D型[521]。然而,儘管中國海軍方面認可該型的性能,但認為其技術先進性依然欠缺[320]。
052D型配備了四面平板形的346甲型(北約報告中名稱為:龍眼)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系統[522]。美國防務部門以及中國媒體非正式地稱052D型為「中華神盾2.0」,將其描繪成當代美國海軍中裝備神盾作戰系統的艦艇的同行[523][524]。在052C型的基礎上,052D以新型垂直發射系統代替了轉輪式垂直發射系統[525]。052D的垂直發射系統和平板型雷達的出現,鞏固了中國海軍對於這一設計方案的進一步技術實用化[526]。不限於對空飛彈運用的垂直發射系統也使得本級艦成為中國海軍旗下第一款專門的多用途艦[527]。
在基本型基礎上,052D在第三批次建造中引入了一種加長型。其首艘艦就是「淄博」號[528]。這種加長型被非官方的稱為052DL型,其艦尾飛行甲板被延長了4米,並加裝了一具反隱形雷達。其加長的飛行甲板被認為是為直-20直昇機而設計的[529]。截止2023年,已經有25艘052的型艦服役,另外預計還會再建造37艘[530]。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昆明」號 (172)[496]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8組八單元HHQ-9垂直發射系統[532] | 130公釐(5英寸)艦砲[533] | 7,500公噸(7,382長噸)[534][535] | 2具螺旋槳,CODOG,2台QC-280燃氣輪機(高速),2台MTU20V 956TB92柴油機(巡航),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534][db],56,000匹指示馬力(42,000千瓦特)[536] | 2010年[537] | 2012年8月28日[538][dc] | 2012年12月28日[531][539][dd] | 南海艦隊[531][540] |
「長沙」號 (173)[525]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0年[537] | 2012年12月28日[531] | 2015年8月12日[531] | 南海艦隊[531][540] | ||||
「合肥」號 (174)[525]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0年[537] | 2013年7月1日[531] | 2015年12月12日[531][541] | 南海艦隊[531][540] | ||||
「銀川」號 (175)[525]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2年[537] | 2014年3月30日[531][de] | 2016年7月12日[531] | 南海艦隊[531][540] | ||||
「西寧」號 (117)[525]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3年[537] | 2014年8月26日[531] | 2017年1月22日[531][543] | 北海艦隊驅逐艦十支隊[543] | ||||
「烏魯木齊」號 (118)[525]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3年[537] | 2015年7月7日[531] | 2018年1月[544] | 北海艦隊[525] | ||||
「貴陽」號 (119)[545] |
中國大連船舶重工[531] | 2015年[537] | 2015年11月27日[546][df] | 2019年2月22日[544][545][dg] | 北海艦隊[544] | ||||
「成都」號 (120)[548] |
中國大連船舶重工[531] | 2015年[537] | 2016年8月3日[531] | 2019年11月20日[548] | 北部戰區海軍[548] | ||||
「齊齊哈爾」號 (121)[549] |
中國大連船舶重工[531] | 2017年6月26日[549] | 2020年8月14日[549] | 北部戰區海軍[549] | |||||
「太原」號 (131)[550]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6年7月28日[531] | 2018年11月29日[514] | 東海艦隊[514] | |||||
「廈門」號 (154)[551]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3年[537] | 2014年12月30日[531] | 2017年6月10日[552] | 東海艦隊[552] | ||||
「南京」號 (155)[547]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3年[537] | 2015年12月28日[531] | 2018年4月2日[514] | 東海艦隊[514] | ||||
「呼和浩特」號 (161)[553] |
中國江南造船廠[531] | 2016年12月26日[531] | 2019年1月12日[542][dh] | 南海艦隊[542] | |||||
「淄博」號 (156)[554]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 | 2014年[537] | 2018年8月14日[555] | 2020年1月12日[554] | 東部戰區海軍[554] | |||
「唐山」號 (122)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 | 2018年8月[549] | 2020年8月14日[549] | 北部戰區海軍[549] | ||||
「淮南」號 (123)[556]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 | 2019年4月15日[555] | 2021年2月[556] | 北部戰區[557] | ||||
「蘇州」號 (132)[557]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 | 2018年12月18日[555] | 2021年1月15日[557] | 東部戰區[557] | ||||
「開封」號 (124)[556] |
中國大連造船廠[555] | 加長版6 | 2019年5月10日[545] | 2021年4月18日[556] | 南部戰區[556] | ||||
「桂林」號 (164)[558]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9 | 2019年9月26日[545][558] | 2021年9月[555] | 南部戰區[555] | ||||
「湛江」號 (165)[545] |
中國大連造船廠[555] | 加長版7 | 2019年5月10日[545] | 2021年12月25日[555] | 南部戰區[555] | ||||
「南寧」號 (162)[557]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4 | 2019年2月23日[545] | 2021年4月15日[556] | 南部戰區[556] | ||||
加長版5 | 2019年4月21日[545] | ||||||||
「包頭」號 (133)[556]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8 | 2019年8月28日[548] | 2021年4月30日[556] | 南部戰區[557] | ||||
「焦作」號 (163)[558] |
中國江南造船廠[555] | 加長版 | 2019年8月[558] | 2022年3月[559] | 南部戰區[555] | ||||
「紹興」號 (134) |
中國大連造船廠[555] | 加長版 | 2019年12月26日[560] | 2022年2月[555] | 東部戰區[555] | ||||
「麗水」號 (157) |
中國大連造船廠[561] | 加長版 | 2014年[537] | 2020年8月30日[561] | 2022年6月[555] | 東部戰區[555] |
956E型
[編輯]在1995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見識到了美國海軍壓倒性的力量,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國產驅逐艦的性能極限[313]。為此,從1999年到2000年,緊急引進了兩艘俄制956E型驅逐艦[313]。同時也開始規劃具備優秀防空作戰能力的飛彈驅逐艦,以便為航艦建造計劃鋪平道路[521]。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杭州」號 (136) |
俄羅斯北方造船廠[562] | 2具四聯裝SS-N-22[563][564] | 2座雙聯裝130公釐(5.1英寸)艦砲[563][564] | 8,480公噸(8,346長噸)[431][565][di] | 2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2台蒸汽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dj],100,000匹指示馬力(75,000千瓦特)[431][565] | 總計8億美元[566] | 1988年10月4日[562] | 1998年10月[564] | 2000年2月16日[562] | 東海艦隊[567] |
「福州」號 (137) |
俄羅斯北方造船廠[562] | 1989年4月22日[562] | 1999年4月[564] | 2001年1月16日[562] | 東海艦隊[567] |
956EM型
[編輯]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泰州」號 (138) |
俄羅斯北方造船廠[568] | 8,440公噸(8,307長噸)[568] | 2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2台蒸汽輪機,32.7節(60.6公里每小時;37.6英里每小時),100,000匹指示馬力(75,000千瓦特)[569] | 總計14億美元[570] | 2002年6月27日[568][dk] | 2004年4月27日[572] | 2005年12月28日[514] | 東海艦隊[514] | ||
「寧波」號 (139) |
俄羅斯北方造船廠[568] | 8,480公噸(8,346長噸)[569] | 2002年11月15日[568] | 2004年7月23日[572] | 2006年9月28日[514] | 東海艦隊[514] |
055型
[編輯]最早的055型艦艇設計代號出自1968年2月的開發計劃[573]。當時的開發目標是一款大型飛彈驅逐艦[574]。1968年,中共中央軍委將055型艦的設計任務交給上海成立的四三七廠以及七〇一所等單位聯合研製[575]。而到了1974年7月,國防工辦遣散研製組並開始補充論證設計方案,並在1976年7月成立協調領導小組以負責項目日常[401]。之後就確定了將要在1978年開始從英國羅·羅公司和瑞典卡米瓦引進燃氣輪機和可變槳等技術[401]。然而因價格等因素,合同始終沒有達成[401]。055型的研製由此停滯並在1981年由正式型號研製轉為預先研究[401][576]。
2014年4月,網絡上發布了一張照片,顯示湖北省武漢市的航艦工程模擬平台(全尺寸混凝土航艦)旁正在建造的新型驅逐艦模型[577]。同年,055型首艘艦在上海江南造船開工,並於2017年6月28日以「南昌」號之名下水[320]。在北約,本級代號為「仁海」或者「刃海」,並被劃分為巡洋艦[578][579]。該艦型採用高度匿蹤化的艦體設計,將各類裝備設施都收納入舷牆內或者以艙門遮蔽,天線系統採用共形設計被集成進一體化的匿蹤桅杆中[580][581]。
2019年4月為紀念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尚未正式服役的「南昌」號就列隊接受了檢閱[582]。第一期建造合同以8艘艦結束,第二期據信已轉向先進的055A型[583]。
艦名 (舷號) |
建造者 | 主要武器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飛彈 | 艦砲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服役部隊 | ||||
「南昌」號 (101) |
中國江南造船廠[5] | 2組64單元HHQ-9垂直發射系統[584] | 1門130公釐(5.1英寸)單裝砲[585] | 13,200公噸(12,992長噸)[586][dl] | 兩軸[580],COGAG燃-燃聯合動力,4台QC-280燃氣輪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112,000,000瓦特(150,000匹馬力)[587] | 2014年12月[5] | 2017年6月28日[588] | 2020年1月12日[5] | 北部戰區[589] |
「拉薩」號 (102) |
中國江南造船廠[584] | 12,000公噸(11,810長噸)[590] | 2018年4月28日[591] | 2021年3月2日[590][592] | 北部戰區[557] | ||||
「大連」號 (105)[556] |
中國大連造船廠[584] | 2018年7月3日[593] | 2021年4月23日[594] | 南部戰區[557] | |||||
「鞍山」號 (103)[558] |
中國大連造船廠 | 2019年9月12日[548] | 2021年11月11日[558] | 北部戰區[557] | |||||
「延安」號 (106)[558] |
中國大連造船廠[584] | 2018年7月3日[593] | 2022年2月22日 | 南部戰區[595] | |||||
「無錫」號 (104)[596] |
中國大連造船廠[584] | 2018年3月[584] | 2020年5月9日[597] | 2022年3月10日[591] | 北部戰區[589] | ||||
「遵義」號 (107) |
中國大連造船廠 | 2019年12月26日[560] | 2022年11月[591] | 北部戰區[591] | |||||
「咸陽」號 (108) |
中國大連造船廠[561] | 2020年8月30日[561] | 2022年12月[591] | 南部戰區[595] |
腳註
[編輯]注釋
[編輯]-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1]
- ^ 另有來源譯為「朔效船廠」[18]
- ^ 譯名參考自《英國驅逐艦全史 1919~2014》[23]。
- ^ 譯名參考自《英國驅逐艦全史 1919~2014》[2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871噸」[41]或者「850公噸(837長噸)」[42][43][4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節」[4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6,500匹指示馬力(4,847.0千瓦特)」[42][43][4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4年」[3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99年3月3日」[3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4年」[3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720噸」[59]、「323噸」或者「401噸」[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95年7月17日」[6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9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3.5節(62.0公里每小時;38.6英里每小時)」[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4,800匹指示馬力(18,500千瓦特)」[9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總計115930英鎊」[11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11年6月」[114]。
-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116]
-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116],另有來源譯作「東非戰士」號[120]。
-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11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490噸」[13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5.5節(65.7公里每小時;40.9英里每小時)」[13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38年8月」[13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8.8節」[15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62年除籍」[15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8月28日抵達青島」[16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先在九州三菱長崎造船廠建造,後改為浦賀造船廠建造」[16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485噸」[13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44年大修期間已經改為3座鍋爐,29.5節,25000馬力」[17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47年10月13日」[18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940噸」[18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40年2月」[18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430公噸(1,407長噸)」[200]或者「1,436公噸(1,413長噸)」[20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4門76公釐(3英寸)Mk22高射砲」[20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3年4月30日」[23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1年2月26日」[23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84年6月30日」[250]
- ^ 另有來源譯為「亞納爾」號[253]
- ^ 另有來源譯為「特維寧」號[256]
- ^ 另有來源譯為「梅蘭利」號[256]
- ^ 「36.8節」[2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81年2月27日」[27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83年7月9日」[250]或「1983年4月17日」[27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7年10月1日」[27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0,500公噸(10,334長噸)」[29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9783噸」[29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節」[295]或「30節」[29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86000馬力」[29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每艘超過5億美元」[30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5年12月15日」[301]或「2005年12月8日」[30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581噸」[335]或者「2502噸」[33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4節」[335]或者「26節」[33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39年4月6日」[33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39年3月17日」[34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800噸」[340][32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8節」[340][32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2年1月15日」[36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2年6月」[36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4年9月25日」[36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2年」[37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2年2月」[37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因事故爆炸,由於修復難度過大而報廢」[38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4年」[372][38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6年10月27日」[372]
- ^ 另有來源說是「指揮艦」[38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670公噸(3,612長噸)」[396][39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2.5節(60.2公里每小時;37.4英里每小時)」[39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396]或者「60000kM」[39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76年」[37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2年11月16日」[3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670公噸(3,612長噸)」[3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2.5節(60.2公里每小時;37.4英里每小時)」[39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台鍋爐驅動2座蒸汽輪機,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0年」[3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0年」[3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南海艦隊」[41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41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84年」[37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84年6月20日」[37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1年」[3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6096噸」[42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0節」[31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5年12月」[12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9年2月」[326]、「1999年1月1日」[316]或者「1999年2月」[12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7112噸」[43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7年3月」[43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座八聯裝海響尾蛇」[45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4600噸」[462][463]或者「4,800公噸(4,724長噸)」[447]。
- ^ 另有來源推測「青島」號所裝備的2台燃氣輪機是烏克蘭的UGT-25000[45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86年」[466]、「1988年」[467]、「1989年9月8日」[420]、「1990年5月29日」[468]或者「1990年11月」[4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1年8月28日」[468]或者「1991年10月」[4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4年7月」[4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3年1月」[46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96年3月」[469]或者「1996年7月」[46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5850噸」[486]或者「7000噸」 [487]。
- ^ 另有來源記載「武漢」號為「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49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2年5月25日」[49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4年1月」[48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2年10月」[49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9節」[48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5年10月18日」或者「2004年10月」。[504][50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0節」[48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3年10月30日」[494][48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1年7月20日」[51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0節」[53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2年8月29日」[53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4年3月21日」[51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4年3月28日」[54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5年11月28日」[53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9年6月15日」[54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19年6月30日」[54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7970噸」[56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2.7節」[56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2年7月3日」[57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3000噸」[587]
引文
[編輯]- ^ Gröner (1990),第ix頁.
- ^ 陳悅 (2017),第70頁.
- ^ 劉傳標 2011b,第769頁
- ^ Chesneau (1979),第401頁.
- ^ 5.0 5.1 5.2 5.3 陳曦 2020,第64頁
- ^ 江暢 (2018),第115頁.
- ^ 陳悅 (2015),第245頁.
- ^ 陳悅 (2015),第245-246頁.
- ^ 9.0 9.1 陳悅 2015,第246頁
- ^ 張黎源 (2020),第409頁.
- ^ 11.0 11.1 陳悅 2015,第246-247頁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陳悅 2015,第247頁
- ^ 13.0 13.1 13.2 13.3 張黎源 (2020),第412頁.
- ^ 姚開陽 (2018),第66頁.
- ^ 陳悅 (2013),第1-4頁.
- ^ 龔知棟 (2016),第40-41頁.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陳悅 2015,第210頁
- ^ 18.0 18.1 18.2 薩蘇 2018,第264頁
- ^ 陳悅 (2015),第209-210頁.
- ^ 20.0 20.1 20.2 20.3 薩蘇 2018,第265頁
- ^ 陳悅 (2012),第307頁.
- ^ 中國航海博物館 (2017),第30頁.
- ^ 劉楊 (2014),第70頁.
- ^ 劉楊 (2014),第63頁.
- ^ 25.0 25.1 陳悅 2012,第77頁
-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陳悅 2012,第78頁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陳悅 2012,第81頁
- ^ 28.0 28.1 28.2 陳悅 2012,第74頁
- ^ 陳悅 (2012),第495頁.
- ^ 陳悅 (2015),第209頁.
- ^ 桑希臣 (2016),第217頁.
- ^ 陳悅 (2009),第60頁.
- ^ 33.0 33.1 Афонин, Балакин (2000),第32頁.
- ^ 陳悅 (2012),第76頁.
- ^ 桑希臣 (2016),第218頁.
-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陳悅 2015,第217頁
- ^ 陳悅 (2011),第267-268頁.
-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陳悅 2015,第216頁
- ^ 39.0 39.1 39.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7頁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5頁
- ^ 41.0 41.1 凌翔 1996,第121頁
- ^ 42.0 42.1 李鑫 2015,第6頁
-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杜雲 & 江峻任 2018,第210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4頁.
- ^ 45.0 45.1 45.2 45.3 45.4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6頁
-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陳悅 2015,第201頁
- ^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陳悅 2015,第204頁
- ^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陳悅 2015,第202頁
- ^ 陳悅 (2012),第13頁.
- ^ 陳悅 (2012),第9頁.
- ^ 51.0 51.1 陳悅 2012,第14頁
- ^ 陳悅 (2012),第16-17頁.
- ^ 陳悅 (2012),第17頁.
- ^ 陳悅 (2012),第21頁.
- ^ 55.0 55.1 陳悅 2012,第26頁
- ^ 陳悅 (2012),第27頁.
- ^ 陳悅 (2012),第28頁.
- ^ 58.0 58.1 陳悅 2012,第30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624頁.
- ^ 陳悅 (2012),第7-8頁.
- ^ Chesneau (1979),第400頁.
- ^ 62.0 62.1 陳悅 2015,第205頁
- ^ Gardiner & Gray (1985),第396頁.
- ^ 陳悅 (2015),第208頁.
- ^ 中國航海博物館 (2017),第227頁.
- ^ 陳悅 (2013),第4-5頁.
- ^ 陳悅 (2013),第5頁.
- ^ 陳悅 (2013),第6頁.
- ^ 陳悅 (2013),第9-14頁.
- ^ 李強華 (2022),第254-255頁.
- ^ 71.0 71.1 71.2 中國航海學會 1989,第503頁
- ^ 72.0 72.1 72.2 中國航海學會 1989,第504頁
- ^ 曲金良 (2017),第1805頁.
- ^ 中國航海學會 (1989),第504-505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12頁.
- ^ 76.0 76.1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13頁
- ^ 李鑫 (2015),第161頁.
- ^ 中國航海學會 (1989),第505-506頁.
- ^ 79.0 79.1 周武 2015,第521頁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周武 2015,第522頁
- ^ 81.00 81.01 81.02 81.03 81.04 81.05 81.06 81.07 81.08 81.09 81.10 81.11 81.12 81.13 81.14 81.15 81.16 81.17 耕海 & 牧洋 2005,第60頁
- ^ 82.0 82.1 82.2 82.3 蔡偉 2001,第6頁
- ^ 吳大明 (2003),第28頁.
- ^ 胡元文 (2010),第119-120頁.
- ^ 陳悅 (2013),第7-8頁.
- ^ 86.0 86.1 86.2 陳悅 2013,第8頁
- ^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陳悅 2013,第9頁
- ^ 陳悅 (2013),第9-10頁.
- ^ 89.00 89.01 89.02 89.03 89.04 89.05 89.06 89.07 89.08 89.09 89.10 89.11 89.12 89.13 89.14 89.15 89.16 89.17 陳悅 2013,第10頁
- ^ 90.0 90.1 陳悅 2013,第488頁
- ^ 91.0 91.1 91.2 91.3 91.4 石源華 1996,第149頁
- ^ 陳悅 (2017),第54頁.
- ^ 陳悅 (2013),第16頁.
- ^ 94.0 94.1 94.2 94.3 陳悅 2013,第11頁
- ^ 95.00 95.01 95.02 95.03 95.04 95.05 95.06 95.07 95.08 95.09 陳悅 2013,第13頁
- ^ 陳悅 (2013),第13-14頁.
- ^ 97.0 97.1 Wright 2000,第133頁
- ^ 98.0 98.1 陳悅 2013,第12頁
- ^ 99.0 99.1 99.2 陳悅 2017,第56頁
- ^ 陳悅 (2013),第14頁.
- ^ 陳悅 (2017),第57頁.
- ^ 薩蘇 (2018),第264-265頁.
- ^ 103.0 103.1 103.2 陳悅 2012,第314頁
- ^ 104.0 104.1 陳悅 2012,第315頁
- ^ 105.0 105.1 陳悅 (2012),第31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735-736頁.
- ^ 陳悅 (2012),第320-322頁.
- ^ 108.0 108.1 108.2 陳悅 (2012),第321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842-845頁.
- ^ 110.0 110.1 陳悅 (2012),第324-328頁.
- ^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陳悅 2012,第312頁
- ^ 112.0 112.1 112.2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630頁
- ^ 113.0 113.1 113.2 陳悅 2012,第312、314頁
- ^ Gardiner & Gray (1985),第397頁.
- ^ 陳悅 2012,第322頁
- ^ 116.00 116.01 116.02 116.03 116.04 116.05 116.06 116.07 116.08 116.09 116.10 116.11 116.12 116.13 陳悅 2015,第222頁
- ^ 117.00 117.01 117.02 117.03 117.04 117.05 117.06 117.07 117.08 117.09 117.10 117.11 117.12 陳悅 2015,第223頁
- ^ 陳悅 (2012),第335頁.
- ^ 119.0 119.1 陳悅 2012,第338頁
- ^ 章騫 (2014),第1052頁.
- ^ 陳悅 (2021),第203頁.
- ^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49頁
- ^ 謝明 (2011),第95頁.
- ^ 潘越 (2014),第212頁.
- ^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謝明 2011,第111頁
- ^ 謝明 (2011),第111-112頁.
- ^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謝明 2011,第112頁
- ^ 128.0 128.1 潘越 2014,第217頁
- ^ 129.0 129.1 謝明 2011,第93頁
- ^ 130.0 130.1 潘越 2014,第211頁
- ^ 131.0 131.1 131.2 131.3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14頁
- ^ 陳悅 (2017),第260頁.
- ^ 133.0 133.1 倪海寧 2008,第44頁
- ^ 倪海寧 (2008),第45頁.
- ^ 劉怡 (2010),第237頁.
- ^ 136.0 136.1 136.2 136.3 潘越 2014,第271頁
- ^ 陳悅 (2017),第265頁.
- ^ 138.0 138.1 138.2 138.3 138.4 138.5 潘越 2014,第279頁
- ^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1977),第153頁.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田村俊夫 2005,第138頁
- ^ 141.0 141.1 141.2 Dodson & Cant 2020,第237, 296頁
- ^ 142.0 142.1 田村俊夫 2005,第139頁
- ^ 143.0 143.1 143.2 143.3 潘越 2014,第272頁
- ^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田村俊夫 2005,第140頁
- ^ 145.0 145.1 145.2 145.3 劉怡 2010,第251頁
- ^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Stille 2013,第40頁
- ^ 147.0 147.1 147.2 現代艦船 2016,第76-77頁
- ^ 148.0 148.1 148.2 148.3 潘越 2014,第263頁
- ^ 149.0 149.1 149.2 149.3 149.4 潘越 2014,第266頁
-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潘越 2014,第269頁
- ^ 151.0 151.1 劉怡 2010,第249頁
- ^ 劉傳標 (2008),第771頁.
- ^ 陳悅 (2016),第257頁.
- ^ 154.0 154.1 劉怡 2010,第248頁
- ^ 155.0 155.1 戦史叢書88 1975,第55頁第5487號艦(杉)
- ^ 陳悅 (2016),第260頁.
- ^ 片桐大自 (1993),第445頁.
- ^ 潘越 (2011),第69頁.
- ^ 159.0 159.1 159.2 159.3 潘越 2011,第67頁
- ^ 現代艦船 (2016),第72頁.
- ^ 161.0 161.1 現代艦船 2016,第70頁
- ^ 162.0 162.1 遠藤昭 1975,第218頁
- ^ 雑誌『丸』編集部 (1997),第31頁.
- ^ 164.0 164.1 上海市航海學會 1999,第237頁
- ^ 165.0 165.1 165.2 田村俊夫 1995,第141頁
- ^ 166.0 166.1 166.2 166.3 166.4 166.5 166.6 166.7 現代艦船 2016,第77頁
- ^ 潘越 (2014),第260頁.
- ^ 168.0 168.1 168.2 現代艦船 2016,第72頁
- ^ 169.0 169.1 169.2 現代艦船 2016,第71頁
- ^ 潘越 (2014),第250頁.
- ^ 劉怡 (2010),第244頁.
- ^ 172.0 172.1 現代艦船 2016,第73-74頁
- ^ 173.0 173.1 173.2 173.3 現代艦船 2016,第74頁
- ^ 174.0 174.1 現代艦船 (2016),第75頁.
- ^ 175.0 175.1 現代艦船 2016,第76頁
- ^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1997),第280頁.
- ^ 177.0 177.1 潘越 2014,第85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15頁.
- ^ 潘越 (2014),第83頁.
- ^ 劉怡 (2010),第215頁.
- ^ 陳悅 (2016),第224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3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38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39頁.
- ^ 陳悅 (2017),第320頁.
- ^ 186.0 186.1 186.2 186.3 劉楊 2014,第89頁
- ^ 187.0 187.1 187.2 劉楊 2014,第86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40頁.
- ^ 189.0 189.1 陳悅 2016,第225頁
- ^ 190.0 190.1 190.2 曲金良 (2017),第1804頁.
- ^ 賀懷鍇 (2018),第48-51頁.
- ^ 宋立志 (2005),第12頁.
- ^ 賀懷鍇 (2018),第52-53頁.
- ^ 陳悅 (2016),第45頁.
- ^ 賀懷鍇 (2018),第52頁.
- ^ 196.0 196.1 陳悅 2017,第330頁
- ^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陳悅 2016,第50頁
- ^ 198.0 198.1 198.2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207頁
- ^ 陳悅 (2016),第48頁.
- ^ Blackman (1961),第224頁.
- ^ 陳悅 2016,第45頁
- ^ 陳悅 (2016),第46頁.
- ^ 203.0 203.1 203.2 李巍 2009,第67頁
- ^ 204.0 204.1 204.2 陳悅 2017,第331頁
- ^ 馮文遠 (2011),第96頁.
- ^ 馮文遠 (2011),第95-98頁.
- ^ 207.0 207.1 207.2 207.3 Blackman 1973,第311頁
- ^ 208.00 208.01 208.02 208.03 208.04 208.05 208.06 208.07 208.08 208.09 208.10 208.11 208.12 208.13 208.14 陳悅 2017,第333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213頁.
- ^ 210.0 210.1 210.2 胡平生 & 周先俐 2020,第74頁
- ^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陳悅 2017,第334頁
- ^ 212.0 212.1 212.2 陳悅 2017,第336頁
- ^ 213.0 213.1 213.2 陳悅 2017,第337頁
- ^ 金智 (2016),第91頁.
- ^ 215.0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施承志 2014,第13頁
- ^ 216.0 216.1 劉傳標 2008,第841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5頁.
- ^ 218.0 218.1 218.2 218.3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6頁
- ^ 219.0 219.1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9頁
- ^ 220.00 220.01 220.02 220.03 220.04 220.05 220.06 220.07 220.08 220.09 220.10 220.11 何曉麗 2012,第60頁
- ^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1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2頁.
- ^ 223.0 223.1 Gardiner & Chumbley (1995),第455頁.
- ^ 臧持新 (2008),第19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28頁.
- ^ 226.0 226.1 226.2 226.3 226.4 226.5 Blackman 1973,第310頁
- ^ Gardiner & Chumbley (1995),第222頁.
- ^ 228.0 228.1 228.2 228.3 228.4 228.5 228.6 228.7 228.8 潘越 2014,第304頁
- ^ Moore (1977),第440頁.
- ^ 230.00 230.01 230.02 230.03 230.04 230.05 230.06 230.07 230.08 230.09 230.10 230.11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30頁
- ^ 231.0 231.1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20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32頁.
- ^ 臧持新 (2008),第22頁.
- ^ 234.0 234.1 史蒂芬·安布羅斯 2019,第十章
- ^ 臧持新 (2008),第25頁.
- ^ 臧持新 (2008),第23頁.
- ^ 237.0 237.1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28頁
- ^ 238.0 238.1 238.2 238.3 238.4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32頁
- ^ 239.0 239.1 239.2 戴自立 1999,第35頁
- ^ 趙伏雲 (1986),第113頁.
- ^ 241.00 241.01 241.02 241.03 241.04 241.05 241.06 241.07 241.08 241.09 241.10 241.11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34頁
- ^ 242.00 242.01 242.02 242.03 242.04 242.05 242.06 242.07 242.08 242.09 242.10 242.11 242.12 242.13 242.14 242.15 242.16 242.17 242.18 242.19 242.20 242.21 242.22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35頁
- ^ 243.0 243.1 姜來根 (1995),第194頁.
- ^ 244.0 244.1 244.2 244.3 244.4 244.5 244.6 244.7 244.8 蔡偉 2001,第20頁
- ^ 245.0 245.1 汪運河 2005,第49頁
- ^ 246.0 246.1 蔡偉 2001,第18頁
- ^ 247.00 247.01 247.02 247.03 247.04 247.05 247.06 247.07 247.08 247.09 247.10 247.11 247.12 247.13 247.14 247.15 247.16 蔡偉 (2001),第12頁.
- ^ 248.0 248.1 248.2 248.3 248.4 248.5 248.6 248.7 汪運河 2005,第50頁
- ^ 249.0 249.1 249.2 249.3 249.4 249.5 249.6 249.7 249.8 Gardiner & Chumbley (1995),第456頁.
-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耕海 & 牧洋 2005,第61頁
- ^ 251.0 251.1 風雲論壇社 1984,第44頁
- ^ 252.0 252.1 蔡偉 (2001),第10頁.
- ^ 253.00 253.01 253.02 253.03 253.04 253.05 253.06 253.07 253.08 253.09 253.10 253.11 253.12 253.13 253.14 253.15 清浪 & 星塵,第30頁
- ^ 曉軒 (2002),第70頁.
- ^ 255.0 255.1 255.2 255.3 姜來根 (1995),第195頁.
- ^ 256.00 256.01 256.02 256.03 256.04 256.05 256.06 256.07 256.08 256.09 256.10 256.11 256.12 256.13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71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57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59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75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53頁.
- ^ 261.0 261.1 趙伏雲 1986,第114頁
- ^ 曉軒 (2002),第71頁.
- ^ 263.0 263.1 263.2 263.3 蔡偉 (2001),第6頁.
- ^ 蔡偉 (2001),第6-7頁.
- ^ 耕海 & 牧洋 (2005),第60-61頁.
- ^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袁年清 (1984),第109頁.
- ^ 267.00 267.01 267.02 267.03 267.04 267.05 267.06 267.07 267.08 267.09 267.10 267.11 267.12 267.13 267.14 267.15 267.16 267.17 267.18 267.19 267.20 267.21 267.22 267.23 267.24 267.25 267.26 267.27 267.28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61頁
- ^ 268.00 268.01 268.02 268.03 268.04 268.05 268.06 268.07 268.08 268.09 268.10 268.11 268.12 268.13 268.14 王永壽 2001,第15頁
- ^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64頁.
- ^ 270.0 270.1 270.2 270.3 蔡偉 2001,第22頁
- ^ 271.0 271.1 紹維 & 張立德 2006,第68頁
- ^ 272.0 272.1 272.2 272.3 272.4 272.5 蔡偉 2001,第21頁
- ^ 273.0 273.1 273.2 273.3 273.4 273.5 273.6 273.7 273.8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A版》 2005,第11頁
- ^ 274.00 274.01 274.02 274.03 274.04 274.05 274.06 274.07 274.08 274.09 274.10 274.11 274.12 274.13 274.14 274.15 274.16 274.17 274.18 274.19 274.20 274.21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62頁
- ^ 275.0 275.1 275.2 275.3 275.4 275.5 275.6 275.7 江泓, 錢坤 & 張恩東 2014,第163頁
- ^ 276.0 276.1 王永壽 2001,第15-16頁
- ^ 王永壽 (2001),第16頁.
- ^ 278.0 278.1 退伍老兵 2004,第13頁
- ^ 苗鶴青 (2005),第74頁.
- ^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蘭寧利 2006,第28頁
- ^ 281.0 281.1 281.2 281.3 281.4 281.5 281.6 281.7 胡元文 2010,第115頁
- ^ 錢坤, 張恩東 & 董瑋 (2014),第175頁.
- ^ 283.0 283.1 283.2 283.3 《新知識實用手冊》編輯組 2005,第208頁
- ^ 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 (2006),第47頁.
- ^ 285.0 285.1 285.2 285.3 285.4 285.5 285.6 285.7 285.8 林書豪 et al. (2013),第321頁.
- ^ 胡元文 (2010),第118頁.
- ^ 287.0 287.1 胡元文 2010,第119頁
- ^ 288.0 288.1 288.2 陳維浩 & 張立德 2006,第33頁
- ^ 289.0 289.1 289.2 289.3 胡元文 2010,第120頁
- ^ 290.0 290.1 胡元文 2010,第116頁
- ^ 葉衛平 (2002),第107頁.
- ^ 292.0 292.1 292.2 耕海 2007,第43頁
- ^ 293.0 293.1 293.2 293.3 293.4 293.5 293.6 293.7 293.8 錢坤, 張恩東 & 董瑋 2014,第181頁
- ^ 田斌斌 2013,第83頁
- ^ 295.0 295.1 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 2006,第46頁
- ^ 海擘 (2021),第35頁.
- ^ 297.0 297.1 王平建 2006,第73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56頁.
- ^ Wertheim (2013),第709-711頁.
- ^ 錢坤, 張恩東 & 董瑋 (2014),第180頁.
- ^ 301.0 301.1 田斌斌 2013,第82頁
- ^ 陳維浩 & 張立德 (2006),第30頁.
- ^ 303.0 303.1 303.2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5頁
- ^ 304.0 304.1 304.2 吳家鳴 2013,第127頁
- ^ 席龍飛 (2018),第320-321頁.
- ^ 海人社 (2001),第98-99頁.
- ^ 307.0 307.1 307.2 307.3 307.4 307.5 Bussert & Elleman (2011),第19-24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6頁.
- ^ 309.0 309.1 309.2 309.3 309.4 陸易 (2011),第94-97頁.
- ^ Saunders (2015),第127, 140頁.
- ^ 311.0 311.1 Wertheim (2013),第118-119頁.
- ^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312.5 梅野和夫 (2001),第98-99頁.
- ^ 313.00 313.01 313.02 313.03 313.04 313.05 313.06 313.07 313.08 313.09 313.10 313.11 Wertheim (2013),第115頁.
- ^ 314.0 314.1 314.2 314.3 《讀者參考叢書》編輯部 (2011),第199頁.
- ^ 黃丞佑 (2022),第133頁.
- ^ 316.00 316.01 316.02 316.03 316.04 316.05 316.06 316.07 316.08 316.09 316.10 316.11 席龍飛 2018,第322頁
- ^ 317.0 317.1 317.2 317.3 海人社 (2015),第21-51頁.
- ^ 318.0 318.1 318.2 318.3 318.4 318.5 香田洋二 (2015),第88-91頁.
- ^ 319.0 319.1 Wertheim (2013),第114頁.
- ^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Caldwell, Freda & Goldstein 2020,第3-5頁.
- ^ Caldwell, Freda & Goldstein 2020,第1-2頁.
- ^ 立文 (2014),第73頁.
- ^ 黃丞佑 (2022),第133-134頁.
- ^ 蘇育平 (2024),第40-41頁.
- ^ 陸樂 (2014),第277頁.
- ^ 326.0 326.1 326.2 326.3 326.4 326.5 吳家鳴 2013,第128頁
- ^ 327.0 327.1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4頁
- ^ 吳家鳴 (2013),第127-128頁.
- ^ 329.0 329.1 329.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2009,第299頁
- ^ Gardiner, Chumbley & Budzbon 1995,第60頁.
- ^ 331.0 331.1 Sharpe 1989,第102頁.
- ^ 332.0 332.1 332.2 332.3 332.4 332.5 高迎進 2017,第302頁
- ^ 洪亮 (2019),第83頁.
- ^ 334.0 334.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40頁
- ^ 335.0 335.1 薛龍奎 2009,第118頁
- ^ 336.0 336.1 336.2 336.3 336.4 Rohwer & Monakov 2001,第233頁
- ^ 337.0 337.1 337.2 席龍飛 2013,第618頁
- ^ 338.0 338.1 338.2 338.3 Rohwer & Monakov 2001,第233頁
- ^ 孫秋英 & 孫昕光 (2010),第837頁.
- ^ 340.0 340.1 340.2 薛龍奎 2009,第119頁
- ^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341.5 341.6 341.7 高迎進 2017,第303頁
- ^ 342.0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高迎進 2017,第304頁
- ^ 343.0 343.1 高迎進 2017,第305頁
- ^ 乳山市黨史市志辦公室 (2014),第148頁.
- ^ 345.0 345.1 345.2 345.3 345.4 345.5 高迎進 2017,第306頁
- ^ 346.0 346.1 高迎進 2017,第307頁
- ^ 347.0 347.1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13頁
- ^ 348.0 348.1 348.2 348.3 348.4 348.5 348.6 席龍飛 2018,第321頁
- ^ 349.0 349.1 349.2 349.3 349.4 349.5 顧一中 2013,第20頁
- ^ 《大連造船廠史》編委會 (1998),第240頁.
- ^ 351.0 351.1 351.2 351.3 高迎進 2017,第308頁
- ^ 洪亮 (2019),第90頁.
- ^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48頁.
- ^ 354.0 354.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50頁
- ^ 355.0 355.1 銀河 2010,第38頁
- ^ 356.0 356.1 席龍飛 2013,第619頁
- ^ 357.0 357.1 357.2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46頁
- ^ 楊立敏 (2011),第36頁.
- ^ 359.0 359.1 席龍飛 2016,第29頁
-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大連造船廠史》編委會 1998,第241頁
- ^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高迎進 2017,第309頁
- ^ 362.00 362.01 362.02 362.03 362.04 362.05 362.06 362.07 362.08 362.09 362.10 362.11 362.12 362.13 362.14 362.15 362.16 362.17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269頁
- ^ 鄒德濤,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58頁.
- ^ 364.0 364.1 364.2 Bussert & Elleman 2011,第19-24頁
- ^ 365.0 365.1 365.2 365.3 365.4 365.5 365.6 365.7 高迎進 2017,第311頁
- ^ 366.0 366.1 366.2 366.3 366.4 高迎進 2017,第310頁
- ^ 鄒德濤,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51頁.
- ^ 《大連造船廠史》編委會 (1998),第242頁.
- ^ 369.00 369.01 369.02 369.03 369.04 369.05 369.06 369.07 369.08 369.09 369.10 369.11 369.12 369.13 369.14 369.15 Saunders 2015,第127, 140頁
-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高迎進 2017,第312頁
- ^ 371.0 371.1 371.2 高迎進 2017,第313頁
- ^ 372.00 372.01 372.02 372.03 372.04 372.05 372.06 372.07 372.08 372.09 372.10 372.11 372.12 372.13 372.14 Zawadzki 2020,第41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232頁.
- ^ 374.0 374.1 374.2 374.3 374.4 Zawadzki 2020,第42-43頁
- ^ 375.0 375.1 375.2 375.3 375.4 375.5 375.6 375.7 375.8 Dąbrowski 2019,第86頁
- ^ 376.0 376.1 376.2 376.3 376.4 376.5 376.6 Malinowski 1999,第39頁
- ^ 377.0 377.1 377.2 377.3 Saunders 2004,第127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45頁.
- ^ 379.0 379.1 379.2 379.3 379.4 Zawadzki 2020,第48頁
- ^ 380.0 380.1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50頁
- ^ 381.0 381.1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228頁
- ^ 382.0 382.1 382.2 382.3 382.4 382.5 382.6 382.7 高迎進 2017,第314頁
- ^ Malinowski (1999),第42頁.
- ^ 384.0 384.1 邰豐順 2018,第168頁
- ^ 邰豐順 (2018),第168-169頁.
- ^ 386.0 386.1 386.2 邰豐順 2018,第169頁
- ^ 387.0 387.1 387.2 387.3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23頁
- ^ 388.0 388.1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24頁
- ^ 389.00 389.01 389.02 389.03 389.04 389.05 389.06 389.07 389.08 389.09 389.10 389.11 389.12 389.13 389.14 389.15 389.16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270頁
- ^ 390.0 390.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58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9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149頁.
- ^ 393.0 393.1 393.2 393.3 393.4 393.5 393.6 高迎進 2017,第319頁
- ^ 394.0 394.1 394.2 Zawadzki 2020,第43頁
- ^ 395.0 395.1 Zawadzki 2020,第42頁
- ^ 396.0 396.1 396.2 396.3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60頁
- ^ Sharpe (1991),第112頁.
- ^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398.7 398.8 高迎進 2017,第320頁
- ^ 399.0 399.1 399.2 399.3 覃俞盛 (2020),第70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36頁.
- ^ 401.0 401.1 401.2 401.3 401.4 401.5 401.6 401.7 401.8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11頁.
- ^ 402.0 402.1 402.2 402.3 402.4 402.5 402.6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193頁.
- ^ 403.0 403.1 403.2 403.3 403.4 403.5 403.6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32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62頁.
- ^ 405.0 405.1 405.2 Saunders (2015),第127、140頁.
- ^ 406.0 406.1 Faulkner (1999),第76頁.
- ^ Saunders (2009),第140頁.
- ^ Undersea dragon: Chinese ASW capabilities advance (PDF). Jane's. 2017 [24 May 2019].
- ^ 409.0 409.1 409.2 409.3 409.4 409.5 409.6 409.7 鄒德濤,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115頁
- ^ Dąbrowski (2019),第94頁.
- ^ 411.0 411.1 411.2 411.3 Zawadzki 2020,第47頁
- ^ 412.0 412.1 412.2 412.3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33頁
- ^ Dąbrowski (2019),第93頁.
- ^ 414.0 414.1 覃俞盛 (2021),第25頁.
- ^ 415.0 415.1 415.2 415.3 415.4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35頁
- ^ 416.0 416.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68頁
- ^ Zawadzki (2020),第43, 47頁.
- ^ Saunders (2004),第128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58頁.
- ^ 420.0 420.1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39頁
- ^ 宋博 (2023),第15頁.
- ^ 肖建平 (2021),第225-226頁.
- ^ 423.0 423.1 423.2 423.3 423.4 423.5 顧一中 2013,第21頁
- ^ 洪亮 (2019),第103頁.
- ^ 425.0 425.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72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49-50頁.
- ^ 427.00 427.01 427.02 427.03 427.04 427.05 427.06 427.07 427.08 427.09 427.10 427.11 427.12 427.13 427.14 427.15 427.16 427.17 鄒德濤,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83頁
- ^ 野木恵一 (2008),第104-109頁.
- ^ 洪亮 (2019),第116頁.
- ^ 430.0 430.1 邰豐順 2018,第202頁
- ^ 431.0 431.1 431.2 431.3 431.4 431.5 431.6 顧一中 2013,第23頁
- ^ 432.0 432.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80頁
- ^ 433.0 433.1 433.2 433.3 433.4 433.5 433.6 433.7 張湖北 2015,第179頁
- ^ 邰豐順 (2018),第201頁.
- ^ 435.0 435.1 銀河 2010,第39頁
- ^ Saunders (2009),第139頁.
- ^ 高迎進 (2017),第315頁.
- ^ 438.00 438.01 438.02 438.03 438.04 438.05 438.06 438.07 438.08 438.09 高迎進 2017,第316頁
- ^ 鄒德濤,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62頁.
- ^ 440.0 440.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62頁
- ^ 441.0 441.1 441.2 441.3 441.4 高迎進 2017,第317頁
- ^ 442.0 442.1 442.2 442.3 顧偉欣 2018,第92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53頁.
- ^ 444.0 444.1 高迎進 2017,第318頁
- ^ 高迎進 (2017),第317-318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57頁.
- ^ 447.0 447.1 萬維 2003,第29頁
- ^ 鈞石 (2013),第16頁.
- ^ 鈞石 (2013),第16-17頁.
- ^ 鈞石 (2013),第17頁.
- ^ 鈞石 (2013),第17-18頁.
- ^ 鈞石 & 2013B,第16-17頁.
- ^ 453.0 453.1 453.2 Collins & Grubb (2008),第36頁.
- ^ Wertheim (2013),第117-118頁.
- ^ Kirchberger (2015),第188頁.
- ^ Kirchberger (2015),第186頁.
- ^ 457.0 457.1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36頁
- ^ 458.0 458.1 458.2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37頁
- ^ 萬維 (2003),第30頁.
- ^ 460.0 460.1 洪亮 2019,第99頁
- ^ 席龍飛 (2016),第120頁.
- ^ 462.0 462.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84頁
- ^ 463.0 463.1 胡國榮 2012,第151頁
- ^ 席龍飛 (2016),第120-121頁.
- ^ 465.0 465.1 465.2 465.3 李江 2003,第36頁
- ^ 席龍飛 (2016),第119-120頁.
- ^ 467.0 467.1 467.2 洪亮 2019,第94頁
- ^ 468.0 468.1 胡國榮 2012,第150頁
- ^ 469.0 469.1 469.2 469.3 469.4 Saunders (2005),第141頁.
- ^ 黃丞佑 (2022),第114頁.
- ^ 洪亮 (2019),第96-97頁.
- ^ 472.0 472.1 洪亮 2019,第95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61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81頁.
- ^ 475.0 475.1 475.2 475.3 475.4 475.5 席龍飛 2018,第324頁
- ^ Kirchberger (2015),第195頁.
- ^ McDevitt (2017),第57頁.
- ^ 478.0 478.1 478.2 478.3 478.4 478.5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67頁
- ^ Schwartz (2015),第26頁.
- ^ 海人社 (2005),第80-81頁.
- ^ 481.0 481.1 洪亮 2019,第109頁
- ^ 洪亮 (2019),第110頁.
- ^ 邰豐順 (2018),第189頁.
- ^ 484.0 484.1 484.2 484.3 484.4 郭銳 2009,第172頁
- ^ 485.0 485.1 485.2 485.3 485.4 顧一中 2013,第22頁
- ^ 486.0 486.1 486.2 486.3 邰豐順 (2018),第186頁.
- ^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92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68頁.
- ^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96頁.
- ^ 490.0 490.1 490.2 490.3 郭銳 (2009),第171頁.
- ^ 491.0 491.1 颱風 2004,第20頁
- ^ 吳健 & 張艷明 (2004),第20頁.
- ^ 吳家鳴 (2013),第129頁.
- ^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於凱 & 常欣 2014,第87頁
- ^ 495.0 495.1 雷炎 2018,第19頁
- ^ 496.00 496.01 496.02 496.03 496.04 496.05 496.06 496.07 496.08 496.09 席龍飛 (2018),第325頁.
- ^ 497.0 497.1 江暢 (2018),第112頁.
- ^ 498.0 498.1 於凱 & 常欣 (2014),第88頁.
- ^ 499.0 499.1 499.2 於凱 & 常欣 2014,第89頁
- ^ 洪亮 (2019),第111-112頁.
- ^ 於凱 & 常欣 (2014),第90頁.
- ^ 郭蘭英 (2010),第A04頁.
- ^ 503.0 503.1 503.2 席龍飛 2016,第33頁
- ^ 《現代艦船》編輯部 (2018),第72頁.
- ^ 邰豐順 (2018),第193頁.
- ^ 506.0 506.1 506.2 506.3 506.4 506.5 邰豐順 2018,第199頁
- ^ 507.0 507.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196頁
- ^ 王通化, 孫偉帥 & 陳國全 (2019),第5頁.
- ^ 509.0 509.1 席龍飛 2016,第34頁
- ^ 懸崖 (2014),第24頁.
- ^ 511.0 511.1 511.2 511.3 511.4 511.5 席龍飛 2016,第37頁
- ^ 512.0 512.1 512.2 512.3 512.4 席龍飛 2016,第36頁
- ^ 席龍飛 (2016),第36-37頁.
- ^ 514.00 514.01 514.02 514.03 514.04 514.05 514.06 514.07 514.08 514.09 514.10 514.11 黃丞佑 (2022),第113頁.
- ^ 羅斌 (2014),第6頁.
- ^ 516.0 516.1 Alex & Henjum (2023),第142頁.
- ^ 517.0 517.1 517.2 517.3 席龍飛 2016,第30頁
- ^ 518.0 518.1 Saunders (2015),第137頁.
- ^ 席龍飛 (2016),第127頁.
- ^ 蘇育平 (2024),第69頁.
- ^ 521.0 521.1 香田 2015.
- ^ Tate (2017),第4頁.
- ^ 蕭曉 (2017),第18-19頁.
- ^ Holmes (2018),第4頁.
- ^ 525.0 525.1 525.2 525.3 525.4 525.5 525.6 席龍飛 2018,第326頁
- ^ McDevitt (2017),第62頁.
- ^ Li (2017),第44頁.
- ^ 趙建國 & 徐傑 (2022),第24頁.
- ^ 軍武 (2022),第11頁.
- ^ 蘇育平 (2024),第68-69頁.
- ^ 531.00 531.01 531.02 531.03 531.04 531.05 531.06 531.07 531.08 531.09 531.10 531.11 531.12 531.13 531.14 531.15 531.16 531.17 531.18 531.19 531.20 531.21 531.22 531.23 531.24 531.25 531.26 531.27 531.28 531.29 531.30 531.31 531.32 531.33 Saunders 2017,第144頁
- ^ 邰豐順 (2018),第208-209頁.
- ^ 洪亮 (2019),第121頁.
- ^ 534.0 534.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202頁
- ^ 535.0 535.1 席龍飛 2016,第38頁
- ^ 蕭曉 (2017),第19頁.
- ^ 537.00 537.01 537.02 537.03 537.04 537.05 537.06 537.07 537.08 537.09 537.10 537.11 Saunders (2015),第138頁.
- ^ 張湖北 (2015),第180頁.
- ^ 韓雨江 (2014),第142頁.
- ^ 540.0 540.1 540.2 540.3 田劍威 2019,第17頁
- ^ 高毅 (2016),第25頁.
- ^ 542.0 542.1 542.2 黃丞佑 (2022),第111頁.
- ^ 543.0 543.1 蕭曉 2017,第18頁
- ^ 544.0 544.1 544.2 黃丞佑 (2022),第115頁.
- ^ 545.0 545.1 545.2 545.3 545.4 545.5 545.6 545.7 覃俞盛 (2020),第72頁.
- ^ 余岸木 (2019),第73頁.
- ^ 547.0 547.1 547.2 覃俞盛 (2019),第22頁.
- ^ 548.0 548.1 548.2 548.3 548.4 覃俞盛 (2020),第73頁.
- ^ 549.0 549.1 549.2 549.3 549.4 549.5 549.6 覃俞盛 (2021),第22頁.
- ^ 覃俞盛 (2019),第22-23頁.
- ^ 陳光文 (2019),第79頁.
- ^ 552.0 552.1 覃俞盛 (2018),第71頁.
- ^ 覃俞盛 (2020),第71頁.
- ^ 554.0 554.1 554.2 覃俞盛 (2021),第21頁.
- ^ 555.00 555.01 555.02 555.03 555.04 555.05 555.06 555.07 555.08 555.09 555.10 555.11 555.12 555.13 555.14 555.15 555.16 555.17 555.18 555.19 555.20 555.21 555.22 Alex & Henjum (2023),第140頁.
- ^ 556.00 556.01 556.02 556.03 556.04 556.05 556.06 556.07 556.08 556.09 覃俞盛 (2022),第63頁.
- ^ 557.0 557.1 557.2 557.3 557.4 557.5 557.6 557.7 557.8 覃俞盛 (2022),第65頁.
- ^ 558.0 558.1 558.2 558.3 558.4 558.5 558.6 覃俞盛 (2022),第64頁.
- ^ 徐明 & 吉懷儒 (2022),第193頁.
- ^ 560.0 560.1 覃俞盛 (2020),第74頁.
- ^ 561.0 561.1 561.2 561.3 銀河 (2021),第20頁.
- ^ 562.0 562.1 562.2 562.3 562.4 562.5 羅山愛 & 張韶華 2010c,第50頁
- ^ 563.0 563.1 洪亮 2019,第106頁
- ^ 564.0 564.1 564.2 564.3 564.4 唐濤 2005,第139頁
- ^ 565.0 565.1 565.2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206頁
- ^ 羅山愛 & 張韶華 (2010c),第49-50頁.
- ^ 567.0 567.1 黃丞佑 (2022),第112頁.
- ^ 568.0 568.1 568.2 568.3 568.4 羅山愛 & 張韶華 2010c,第52頁
- ^ 569.0 569.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214頁
- ^ 羅山愛 & 張韶華 (2010c),第51頁.
- ^ Saunders (2015),第139頁.
- ^ 572.0 572.1 羅山愛 & 張韶華 2010c,第53頁
- ^ 賁德 (2019),第137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10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10-11頁.
-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1993),第190頁.
- ^ Navyrecognition.com. China May Have Started Construction of Next Generation Destroyer Type 055 for the PLAN. Navyrecognition.com. 2014年12月30日 [29 May 2015] (英語).
- ^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44頁.
- ^ 馬吉蓼 & 杜建明 (2020),第55頁.
- ^ 580.0 580.1 席龍飛 (2018),第327頁.
- ^ 李國斌 (2018),第109頁.
- ^ 蘇丹 (2021),第9頁.
- ^ 小原 2020.
- ^ 584.0 584.1 584.2 584.3 584.4 584.5 石江月 2018,第21頁
- ^ (2021),第11頁.
- ^ 田中三郎 (2019),第182頁.
- ^ 587.0 587.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46頁
- ^ 立文 (2017),第76頁.
- ^ 589.0 589.1 張強 & 莫小亮 (2023),第6頁.
- ^ 590.0 590.1 凡一 2021,第76頁
- ^ 591.0 591.1 591.2 591.3 591.4 蘇育平 (2024),第76頁.
- ^ 郭媛丹 (2021),第008頁.
- ^ 593.0 593.1 曹雲珍 (2018),第32頁.
- ^ 天鷹 (2021),第41頁.
- ^ 595.0 595.1 李強, 郭媛丹 & 劉揚 (2023),第008頁.
- ^ 顧光耀 (2022),第191頁.
- ^ 覃俞盛 (2021),第23頁.
參考書籍
[編輯]- 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 科学目击者 驱逐舰大观. 烏魯木齊: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5-12. ISBN 7-5373-1406-3 (中文(中國大陸)).
- 賁德. 大国重器 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9-01. ISBN 978-7-5580-5580-5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清末海军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05. ISBN 978-7-5474-0534-5. OCLC 808337870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民国海军舰船志 1912-1937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09. ISBN 978-7-5474-0949-7. OCLC 861653530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民国海军舰船志 1938-1945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6-01. ISBN 978-7-5474-1528-3. OCLC 936528061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近代国造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1-04. ISBN 9787547401347. OCLC 725838428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 2021-07. ISBN 978-7-5329-6403-1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58-1154-4. OCLC 932045897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中國軍艦圖誌(1912-1949) 第1版.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17-04. ISBN 9789620757167. OCLC 1089525595 (中文(香港)).
- 中國航海博物館; 陳悅. 辛亥·海军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7-03. ISBN 978-7-5474-2166-6. OCLC 988021381 (中文(中國大陸)).
- 蔡偉. 台湾武器装备X档案 第1版.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1-05. ISBN 7-5033-1398-6 (中文(中國大陸)).
- 杜雲; 江峻任. 中国梦 船政魂 马尾船政文化. 光學院國學系列教材.陽光學院應用型創新教材.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8-03. ISBN 978-7-5615-5681-8 (中文(中國大陸)).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編). 海軍戦備<2> ― 開戦以後 ―. 戦史叢書 2. 朝雲新聞社. 1975-10. OCLC 989817625 (日語).
- 馮文遠. 水面火炮科技知识(下). 遼海出版社. 2011-05. ISBN 978-7-5451-1258-0 (中文(中國大陸)).
- 高迎進; 張路光; 馬世昌; 成昭華. 近现代中国人生活图典 武器卷 4. 「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第1版. 西安: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09. ISBN 978-7-5369-7011-3. OCLC 1097633052 (中文(中國大陸)).
- 顧一中. 舰船博览.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3-01. ISBN 978-7-5670-0209-8. OCLC 910253161 (中文(中國大陸)).
- 郭銳. 中国为何不高兴.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9-09. ISBN 978-7-5085-1593-9 (中文(中國大陸)).
- 海擘. 艦長大哉問:海軍基礎知識與歷史事典. 臺北: 蒼璧出版有限公司. 2021-08. ISBN 9789869972796 (中文(臺灣)).
- 韓雨江; 孫銘; 徐波; 李宏蕾. 超级武器大师 4 海中奇迹=MIRACLE OF SEA 4. 超級武器大師系列軍事大百科全書. 長春: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12. ISBN 978-7-5384-8055-9. OCLC 917315997 (中文(中國大陸)).
- 洪亮; 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 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 驱逐舰. 國之重器:艦船科普叢書 第1版.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10. ISBN 9787547845240. OCLC 1178950178 (中文(中國大陸)).
- 胡國榮. 邮票图说从独木舟到航空母舰. 郵票圖說系列叢書 第1版.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2-03. ISBN 978-7-110-07502-9. OCLC 886150320 (中文(中國大陸)).
- 胡平生; 周先俐. 周非將軍與民國海軍. 台北: 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2020-03. ISBN 9789863267812. OCLC 1154034561 (中文(臺灣)).
- 胡元文. 科学名家讲座 世界前沿武器科技 航母与舰艇卷 第2版. 哈爾濱: 哈爾濱出版社. 2010-11. ISBN 9787807535928. OCLC 910567326 (中文(中國大陸)).
- 黃丞佑. 「天朝」艦隊:亞丁灣護航鍛鍊出的21世紀中共海軍. 獨立作家. 2022-11. ISBN 9786269632831 (中文(臺灣)).
- 江泓; 錢坤; 張恩東. 美国驱逐舰全史:1941-1958. 指文世界艦艇003 第1版.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4-10. ISBN 9787510708060. OCLC 951730454 (中文(中國大陸)).
- 姜來根. 简明世界舰船手册 第1版.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1995-09. ISBN 7-118-01519-9 (中文(中國大陸)).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王振華; 楊國宇 , 編. 近代中国海军. 北京: 海潮出版社. 1994-08. ISBN 9787800545894. OCLC 33443993 (中文(中國大陸)).
- 李國斌. 舰海的奥秘.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18-08. ISBN 978-7-5661-2025-0 (中文(中國大陸)).
- 李強華. 晚清海权战略研究.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22-01. ISBN 978-7-5210-0677-3 (中文(中國大陸)).
- 李鑫. 中国海军抗战.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 第1版. 北京: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07. ISBN 978-7-5162-0934-9. OCLC 927126202 (中文(中國大陸)).
- 劉傳標. 近代中国船政大事编年与资料选编 第2册.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11. ISBN 9787510812583. OCLC 1222989154 (中文(中國大陸)).
- 劉傳標. 近代中国船政大事编年与资料选编 第3册.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11. ISBN 9787510812583. OCLC 1222965771 (中文(中國大陸)).
- 劉傳標. 近代中国海军大事编年, 1840-1949,. 福州: 海風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5977850. OCLC 679936482 (中文(中國大陸)).
- 劉楊. 英国驱逐舰全史 1919-2014 =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British destroyers. 指文世界艦艇005 第1版.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4-11. ISBN 9787510708350. OCLC 953305726 (中文(中國大陸)).
- 劉怡.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艇全览. 經典戰史回眸·兵器系列 第1版.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07. ISBN 9787307077089. OCLC 886149948 (中文(中國大陸)).
- 林書豪. “台军”现役兵器图鉴. 經典戰史回眸·兵器系列.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3-01. ISBN 9787307103092 (中文(中國大陸)).
- 陸樂. 苏俄驱逐舰全史 1898-1946. 指文圖史系列015.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4-05. ISBN 978-7-5107-0729-2 (中文(中國大陸)).
- 潘越. 日本驱逐舰全史. 指文圖史系列016.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4-05. ISBN 978-7-5107-0728-5. OCLC 910811214 (中文(中國大陸)).
- 片桐大自. 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 : 全860余隻の栄光と悲劇. 光人社. 1993. ISBN 4-7698-0386-9. OCLC 674571548 (日語).
- 錢坤; 張恩東; 董瑋. 美国驱逐舰全史 1959-2014. 指文世界艦艇003 第1版.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4-12. ISBN 978-7-5107-0852-7. OCLC 951731349 (中文(中國大陸)).
- 曲金良. 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典藏版 上、中、下. 大海國學術文庫.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01. ISBN 978-7-5670-1077-2 (中文(中國大陸)).
- 乳山市黨史市志辦公室 (編). 走进乳山. 延吉: 延邊大學出版社. 2014-06. ISBN 978-7-5634-6954-3 (中文(中國大陸)).
- 薩, 蘇. 非常抗战 1931.9.18-1945.8.15 第1版.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08. ISBN 978-7-5596-1915-0. OCLC 1081316473 (中文(中國大陸)).
- 桑希臣. 蓝色诱惑 中国海洋开拓简史 第1版.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6-07. ISBN 978-7-5680-1428-1. OCLC 957958624 (中文(中國大陸)).
- 上海市航海學會. 朱仲倫 , 編. 中国近代航海大事记.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9-08. ISBN 7-5027-4826-1 (中文(中國大陸)).
- 施承志. 冷戰初期國共海外之爭產──永灝輪案之研究 初版. 台北: 思行文化. 2014-11. ISBN 9789865681234. OCLC 947781030 (中文(臺灣)).
- 安布羅斯, 史蒂芬. D-DAY : 諾曼第的巔峰時刻. 雲曉麗 譯. 八旗文化. 2019-05-07. ISBN 9789578654631. OCLC 1140712885 (中文(臺灣)).
- 石源華. 中华民国外交史辞典 第1版.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06. ISBN 7-5325-1672-5. OCLC 37373440 (中文(中國大陸)).
- 宋博. 儿童军事百科 中华战舰 全彩图鉴版 第1版.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2023-06. ISBN 978-7-110-10615-0 (中文(中國大陸)).
- 宋立志. 历史上的今天 7月 下. 呼和浩特: 遠方出版社. 2005-09. ISBN 7-80723-064-9 (中文(中國大陸)).
- 孫秋英; 孫昕光. 话说民族精神 下.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0-05. ISBN 7-209-05134-1 (中文(中國大陸)).
- 唐濤. 海战经典 第1版. 呼和浩特: 遠方出版社. 2005-01. ISBN 7-80723-009-6 (中文(中國大陸)).
- 邰豐順. 海战双剑:驱逐舰、护卫舰 第1版. 西安: 未來出版社. 2018-02. ISBN 978-7-5417-6288-8. OCLC 1129667051 (中文(中國大陸)).
- 透視台灣防禦. 台北: 風雲論壇社. 1984. OCLC 568172068 (中文(臺灣)).
- 田村俊夫. 中国に引き渡された日本の賠償艦艇全34隻の足取り. 歴史群像編集部 (編). 帝国海軍真実の艦艇史2 史料の精査と傍証の積み重ねで解き明かす定説の真偽と知られざる逸話の実相. 歴史群像 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 東京: 學習研究社. 2005-08. ISBN 4-05-604083-4. OCLC 170028538 (日語).
- 王通化; 孫偉帥; 陳國全. 护航先锋海口舰. 走進中國戰艦叢書 第1版.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12. ISBN 978-7-5675-9939-0. OCLC 1243237824 (中文(中國大陸)).
- 吳家鳴.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11. ISBN 978-7-5623-3961-8. OCLC 910480501 (中文(中國大陸)).
- 肖建平. 大造船 第1版.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20-10. ISBN 978-7-5505-1564-2 (中文(中國大陸)).
- 席龍飛. 甲板上的中国:揭秘当代中国十大名船. 「一帶一路」系列叢書 第1版.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16-10. ISBN 978-7-5632-3401-1. OCLC 1001821155 (中文(中國大陸)).
- 席龍飛. 中国造船简史. 「一帶一路」系列叢書 第1版.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18-04. ISBN 978-7-5632-3617-6. OCLC 1037665865 (中文(中國大陸)).
- 席龍飛. 中国造船通史 第1版.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3-03. ISBN 978-7-5027-8520-8. OCLC 852923873 (中文(中國大陸)).
- 曉軒. 直击台湾:台湾军事观察.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2-07. ISBN 7-80114-775-8 (中文(中國大陸)).
- 姚開陽. 五色共和:民国初年舰船图集:1912—1931. 滄海雲帆:中國近現代海軍圖集大全.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520-2230-8.
- 楊立敏. 船舶胜览. 暢遊海洋科普叢書 第1版.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1-05. ISBN 978-7-81125-684-0. OCLC 933551427 (中文(中國大陸)).
- 葉衛平. 世界高技术武器市场透视. 環球聚焦書系 第1版.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06. ISBN 7-201-04028-6. OCLC 885808413 (中文(中國大陸)).
- 於凱; 常欣. 现代大型水面舰船.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14-08. ISBN 978-7-5661-0893-7. OCLC 917874363 (中文(中國大陸)).
- 遠藤昭. 高角砲と防空艦. 東京: 原書房. 1975. ISBN 9784562100934. OCLC 449539948 (日語).
- 臧持新. 中華民國海軍陽字級軍艦誌. 台北: 老戰友工作室/軍事文粹部. 2008. ISBN 9789572941591. OCLC 243737186 (中文(臺灣)).
- 張湖北. 军事课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5-08. ISBN 978-7-5647-3197-7 (中文(中國大陸)).
- 張黎源.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05. ISBN 978-7-108-06822-4 (中文(中國大陸)).
- 趙伏雲. 國共海上戰力. 洞察出版社. 1986. OCLC 816386726 (中文(臺灣)).
- 鄒德濤; 肖建平; 周巍. 海军舰艇的摇篮 第1版.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18-06. ISBN 978-7-5505-1355-6. OCLC 1043424156 (中文(中國大陸)).
- 戴自立. 现代舰艇作战系统 第1版.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1999-08. ISBN 7-118-02084-2. OCLC 768962421 (中文(中國大陸)).
- 《讀者參考叢書》編輯部 (編). 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讀者參考叢書.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11-12. ISBN 978-7-5486-0243-9 (中文(中國大陸)).
- 《驅逐艦史料集》編纂組. 驱逐舰史料集.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 028.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技術部. 1993 (中文(中國大陸)).
- 《新知識實用手冊》編輯組 (編). 新知识实用手册. 新編黨員幹部學習教育叢書.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ISBN 7-5073-1743-9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 上. 輝煌歷程——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書系 第1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9. ISBN 978-7-208-08845-0. OCLC 952194328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航海學會 (編). 中国航海史(近代航海史).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9-03. ISBN 7-114-00702-7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張瑞德 , 編.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集刊. 台北: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1997. ISBN 9789576715679. OCLC 819042977 (中文(臺灣)).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 第1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10. ISBN 7-208-01858-8. OCLC 33457900 (中文(中國大陸)).
- 周武. 二战中的上海. 戰時上海. 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76-1037-4 (中文(中國大陸)).
- 世界舰船年鉴 1984-1985. 袁年清,鍾濤,馬默,王天清,尹卓(譯). 北京: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1984-11. CSBN 15222·13. ISBN 962-1728-01-5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下.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4年10月. ISBN 978-7-5474-1347-0 (中文(中國大陸)).
- Pape Alex. James D Henjum , 編. Janes Fighting Ships Yearbook 2023 to 2024 Edition. Janes. 2023-01. ISBN 978-0710634283 (英語).
- Blackman, Raymond V. B. (編). Jane's Fighting Ships 1953–54. London: Sampson, Low and Marston. 1953. OCLC 913556389 (英語).
- Blackman, Raymond V. B. Jane's Fighting Ships 1972–1973. New York: McGraw-Hill. 1973 (英語).
- Bussert, James C.; Elleman, Bruce 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Combat System Technology, 1949-2010. Naval Institute Press. ISBN 978-1612510323 (英語).
-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Greenwich,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英語).
- Collins, Gabriel; Grubb, Michael C.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hina's Dynamic Shipbuilding Industry. China Maritime Studies 1. 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 2008-08 [18 March 2022]. ISBN 978-1-884733-54-3 (英語).
- Gardiner, Robert; Chumbley, Stephen.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47–1995.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5. ISBN 1-55750-132-7 (英語).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OCLC 12119866 (英語).
- Bussert, James C.; Elleman, Bruce 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Combat System Technology, 1949-2010.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19–24. ISBN 978-1612510323 (英語).
- Jentschura, Hansgeorg; Jung, Dieter; Mickel, Peter.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77. ISBN 0-87021-893-X. OCLC 34017123 (英語).
- Kirchberger, Sarah. Assessing China's Naval Pow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nomic Constraints,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Global Power Shift. Springer. 2015. ISBN 978-3-662-47127-2 (英語).
- Blackman, Raymond V. B. (編). Jane's Fighting Ships 1961-62. London: Sampson Low, Marston & Co. 1961. ISBN 978-0710608864 (英語).
- Chesneau, Roger; Koleśnik, Eugène M; Campbell, N J M.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51771335. OCLC 5834247 (英語).
- Rohwer, Jürgen; Monakov, Mikhail S. Stalin's Ocean-Going Fleet. London: Frank Cass. 2001. ISBN 0-7146-4895-7 (英語).
- Sharpe, Richard (編). Jane's Fighting Ships 1989-90. Coulsden: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1989. ISBN 9780710608864 (英語).
- Faulkner, Keith. Hutchinson, Robert , 編. Jane's Warship Recognition Guide 2n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9. ISBN 0-00-4722116 (英語).
- Sharpe, Richard (編). Jane's Fighting Ships 1991-92. Coulsdon: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1991. ISBN 9780710609601 (英語).
- Saunders, Stephen. Jane's Fighting Ships 2004-2005. London: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2004. ISBN 9780710626233. OCLC 973573307 (英語).
- Saunders, Stephan (編). Jane's Fighting Ships 2009-2010.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2009. ISBN 978-0-7106-2888-6 (英語).
- Saunders, Stephen. Jane's Fighting Ships 2015-2016. London: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2015. ISBN 9780710631435. OCLC 919022075 (英語).
- Saunders, Stephen. Jane's Fighting Ships 2017-2018. IHS Markit. 2017. ISBN 978-0710632319. OCLC 983262600 (英語).
- Stille, Mark. Imperial Japanese Navy Destroyers 1919–45 (2): Asahio to Tachibana Classes. Botley, UK: Osprey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84908-987-6 (英語).
- Wertheim, Eric.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Combat Fleets of the World 第16版.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3. ISBN 978-1591149545 (英語).
- Wright, Richard N. J.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1. London: Chatham Publ. 2000. ISBN 1-86176-144-9. OCLC 59564596 (英語).
- 蘇育平. China Maritime Force-Navy, Coast Guard, MSA and Maritime Militia 1. 2024. ISBN 9786269617838 (英語).
報刊來源
[編輯]- 陳光文. 巨人崛起——中国海军阅兵新舰艇. 知識就是力量 = Knowledge is Power. 2019, (5): 76-79. doi:10.3969/j.issn.0529-150X.2019.05.028 (中文(中國大陸)).
- 陳維浩. 張立德. 老舰新传追踪台湾海军基隆级驱逐舰. 國際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6, (9): 30–35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夭亡的猎手——清末海军"海龙"级驱逐舰.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2009, (22): 59-64.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曹雲珍. 大连造船厂的前世今生. 東北之窗 = Window of the Northeast. 2018, (15): 32-33 (中文(中國大陸)).
- 《現代艦船》編輯部. 人民海军驱逐舰史.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 ISBN 9787559621771.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現代艦船雜誌社. 人民海军舰艇全谱 Fighting Ships of the Chinese PLA Navy 1949-2017.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 ISBN 9771003233177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耕海. “基隆”级导弹驱逐舰战力透视. 當代海軍. 2007, (6): 41-43. ISSN 1006-6071 (中文(中國大陸)).
- 何曉麗. "云阳"号导弹驱逐舰.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2012, (6).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立文. 中国将建造万吨级导弹驱逐舰. 中國經貿導刊. 2014, (22): 73-75 (中文(中國大陸)).
- 立文. 中国蓝水海军的希望——055型驱逐舰. 中國經貿導刊. 2017, (14): 76-79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曦. 中国航母的“带刀侍卫长”——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 知識就是力量. 2020, (7): 64-67 (中文(中國大陸)).
- 凡一. 拉萨舰,入列. 金橋=Golden Bridge. 2021, (5): 76-79 (中文(中國大陸)).
- 高毅. 新型导弹驱逐舰“合肥”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兵器知識. 2019, (2): 25 (中文(中國大陸)).
- 郭媛丹. 国防部:第二艘万吨大驱拉萨舰入列. 環球時報. 2021-03-26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风消月隐——抗战胜利后的日偿驱逐舰“汾阳”、“沈阳”.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2016, (5): 69-83.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耕海. 牧洋. 台海军“阳”字号驱逐舰退役. 當代海軍 = MODERN NAVY. 2005, (9): 60-62 (中文(中國大陸)).
- 顧光耀. 新“无锡舰”命名成功. 無錫年鑑. 2022-03-01, (2021): 191 (中文(中國大陸)).
- 顧偉欣. 赣江之滨的“老兵”-人民海军“南昌”号导弹驱逐舰. 兵器. 2018, (11): 92-93 (中文(中國大陸)).
- 郭蘭英. 我市将为“兰州舰”修建“家乡园”. 蘭州晚報. 2010-07-30. A04 [2022-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中文(中國大陸)).
- 龔知棟. 流产的大清第一支新式海军舰队. 科學大觀園. 2016, (9): 39-41. ISSN 1003-1871 (中文(中國大陸)).
- 写真特集 今日の中国軍艦.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15-05, (816) (日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
|naid=
(幫助) - 賀懷鍇. 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 歷史教學 下半月刊. 2018, (11): 48-58. ISSN 0457-6241 (中文(中國大陸)).
- 江暢. 中共海軍艦艇命名原則與例外 (PDF). 海軍學術雙月刊. 2018, 52 (3): 106-120. ISSN 2076-9067 (中文(臺灣)).
- 金智. 〈綏靖戡亂時期中國海軍的建軍發展〉. 《軍事史評論》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2016年6月, 第23期 [2020-08-15]. ISSN 1994-1943. OCLC 11307332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中文(臺灣)).
- 鈞石. 052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2013, (11B): 15-21.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鈞石. 052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与服役. 現代艦船 = MODERN SHIPS. 2013, (12B): 16-21.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軍武. 舰载型直-20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生命與災害. 2022, (4) (中文(中國大陸)).
- 李江. 中国“青岛”号导弹驱逐舰. 中國西部科技. 2003, (3): 36-38. ISSN 1671-6396 (中文(中國大陸)).
- 李強; 郭媛丹; 劉揚. 解放军海军节亮点纷呈. 環球時報. 2023-04-24 (中文(中國大陸)).
- 李巍. 击沉“太平”号. 現代兵器. 2009, (8): 67-69 (中文(中國大陸)).
- 清浪. 星塵. 美利坚海上轻骑兵——美国海军“弗莱彻”级驱逐舰通览(下). 戰艦 = BATTLESHIPS. 2011-10, (16). ISBN 9787900763952. ISSN 1671-1645 (中文(中國大陸)).
- 退伍老兵. 台湾海军“辽阳”、“邵阳”军舰退役.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A版. 2004, (9): 13 (中文(中國大陸)).
- 蘭寧利. 超期服役台海军中的美国二战型驱逐舰. 國際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6, (9) (中文(中國大陸)).
- 雷炎. 日刊关注“中华神盾”快速成军. 戰車裝甲車輛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8, (20): 19–23.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8.20.003 (中文(中國大陸)).
- 羅斌. 百舸争流千帆竞 借海扬帆奋者——记2014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 航海 = Navigation. 2004, (4) (中文(中國大陸)).
- 羅山愛; 張韶華. 一切为了进攻(现代级驱逐舰全传).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2010, (10): 23–39 (中文(中國大陸)).
- 羅山愛; 張韶華. 再展红旗(现代级驱逐舰全传 下).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2010, (12): 48–57 (中文(中國大陸)).
- 馬吉蓼; 杜建明. 中共海軍驅逐艦造艦發展及意涵. 海軍學術雙月刊. 2020-10-01: 55-68 [2023-07-29]. doi:10.6237/NPJ.202010_54(5).0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9) (中文(臺灣)).
- 苗鶴青. 基德服役,“阳”字号寿终正寝——台海军二战旧舰退役. 國際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5, (20): 74-75 (中文(中國大陸)).
- 梅野和夫. ソ連式から西側志向へ 中国駆逐艦の変針.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01-10, (587) (日語).
- 倪海寧. 日舰“雪风”创出二战奇闻. 環球軍事 = Global Military. 2008, (5): 44-45. ISSN 1009-9816 (中文(中國大陸)).
- 潘越. 集结18 日本驱逐舰全史图鉴(下). 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 2011. ISSN 1086-0029 (中文(中國大陸)).
-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A版》編輯部. 纵横四海一甲子 老兵沈阳已忘年——“阳”字级 “沈阳”号驱逐舰.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A版. 2005, (7): 6-13 (中文(中國大陸)).
- 石江月. 2025年 中国航母舰队有多强大?. 戰車裝甲車輛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8, (18): 18–21 (中文(中國大陸)).
- 蘇丹. 盘点大国重器. 生命與災害. 2021, (9): 9 (中文(中國大陸)).
- 颱風. 中国“神盾”传说. 艦載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04, (11): 20–23.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
- 覃俞盛.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2017年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回顾. 艦船知識= Naval & Merchant Ships (艦船知識雜誌社). 2018, 2 (461): 62-73.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覃俞盛. 我们又服役了一支舰队!-2018年中国海军舰船装备发展. 艦船知識= Naval & Merchant Ships (艦船知識雜誌社). 2019, 2 (473): 21-28.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覃俞盛. 尽早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2019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回顾. 艦船知識= Naval & Merchant Ships (艦船知識雜誌社). 2020, 2 (485): 69-77.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覃俞盛. 稳健前行-2020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回顾. 艦船知識= Naval & Merchant Ships (艦船知識雜誌社). 2021, 2 (497): 20-28.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覃俞盛. 加快建设高质量海军装备体系-2021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回顾. 艦船知識= Naval & Merchant Ships (艦船知識雜誌社). 2022, 2 (509).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田斌斌. 台湾海军基德级驱逐舰. 艦船知識= Naval & Merchant Ships. 2013, (7): 82-84.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田劍威. 七十年的奋进征程——中国海军舰艇是这样“井喷”. 戰車裝甲車輛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9, (12): 15–19 (中文(中國大陸)).
- 天鷹. 从055型驱逐舰看中国海军大型水面战舰未来发展 [The Type 055 Destroyer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avy's Large Surface Combafant]. 艦載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21, (12): 41-48.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
- 蕭曉. 外媒关注中国海军再度入列052D型驱逐舰. 戰車裝甲車輛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7, (6): 18–21.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7.06.003 (中文(中國大陸)).
- 謝明. 祥瑞御免 旧日本海军“雪风”号驱逐舰的幸运故事. 戰艦. 2011, (14): 92-111. ISSN 1671-1645 (中文(中國大陸)).
- 懸崖. 052C收官 [The Ending Work of Type 052C Destroyer]. 艦載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14, (12): 24-27.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
- 薛龍奎. 海博赏舰. 文物天地. 2009, (4) (中文(中國大陸)).
- 萬維. 解放军走向远洋的第一步:旅沪级导弹驱逐舰.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B版. 2003, (12B): 29-30 (中文(中國大陸)).
- 王平建. 台军"基德"级驱逐舰及作战能力分析. 國防 = NATIONAL DEFENSE. 2006, (8): 73–75. ISSN 1002-4484. doi:10.3969/j.issn.1002-4484.2006.08.036 (中文(中國大陸)).
- 王永壽. 台湾海军舰艇装备概况. 飛航飛彈 = WINGED MISSILES JOURNAL. 2001, (3): 14-22. ISSN 1009-1319. doi:10.3969/j.issn.1009-1319.2001.03.007 (中文(中國大陸)).
- 汪運河. 台湾海军阳字号舰队. 航空檔案. 2005, (9): 49-50 (中文(中國大陸)).
- 吳大明. “三世同堂”的 台湾海军驱逐舰. 當代海軍. 2003, (2): 28-29 (中文(中國大陸)).
- 紹維. 張立德. 借尸还魂台军诺克斯级护卫舰改进内幕. 國際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6, (5): 68-71 (中文(中國大陸)).
- 吳健. 張艷明. 四杀手 新闻综述/外刊评析中华盾驱逐舰. 國際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4, (20): 20-23 (中文(中國大陸)).
- 徐明; 吉懷儒. 全省首支052DL驱逐舰“焦作舰”命名列装. 焦作年鑑. 2022-08, (8) (中文(中國大陸)).
- 銀河. 详解051型驱逐舰 [Minute Description of the Type 051 Missile Destroyer]. 艦載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10, (3).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
- 銀河. 055型万吨大驱后续发展方向 [Succeeding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Type 055 Heavy Destroyer]. 艦載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21, (2): 20-36.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
- 余岸木. 站在贵阳舰甲板上. 文史天地. 2019, (9): 71–73 (中文(中國大陸)).
- 予陽. 经典战舰:日本秋月型驱逐舰. 艦載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17, (4).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
- 張強; 莫小亮. 挺进深蓝,看人民海军的强军航迹. 科技日報: 006 (中文(中國大陸)).
- 趙建國; 徐傑. 2020年大事记. 淄博年鑑. 2022-06, (6): 24–37 (中文(中國大陸)).
- 梅野和夫. ソ連式から西側志向へ 中国駆逐艦の変針. 世界の艦船. 2001-10, (587): 98-99 (日語).
- 田中三郎. 習近平が観閲、巨艦055A型「南昌」. 軍事研究. 2019, 54 (7): 182-193 (日語).
- 陸易. 中国軍艦のコンバット・システム. 世界の艦船 (東京: 海人社). 2011-10, (748): 94-97 (日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
|naid=
(幫助) - 香田, 洋二, 艦隊防空能力 (特集 中国海軍 2015), 世界の艦船 (東京: 海人社), 2015-05, (816): 88–91 (日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
|naid=
(幫助) - 野木恵一. 新型艦艇の搭載兵器 (特集・中国海軍の新型艦艇).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08年2月, (686) (日語).
- 052B型駆逐艦 (注目の中国新型艦艇).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05-09, (647) (日語).
- 小原, 凡司, 大洋の覇権を目指す中国海軍 その現況と将来 (特集 増強急ピッチ! 中国海軍),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20-02, (917): 70–77 (日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
|naid=
(幫助) - Caldwell, Daniel; Freda, Joseph; Goldstein, Lyle J. China's Dreadnought? The PLA Navy's Type 055 Cruis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Maritime Security Environment. China Maritime Report (U.S. Naval War College). 2020, (No.5) (英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英語).
- Zawadzki, Wojciech. Piękne kopie – niszczyciele typu 051. Morze, Statki i Okręty (Magnum-X). 2020, (Nr 11-12 (201)). ISSN 1426-529X (波蘭語).
- Dąbrowski, Krzysztof. Niszczyciele Typu 051 „Luda” – niegdysiejsza wizytówka chińskiej floty. Okręty Wojenne (Wydawnictwo Okręty Wojenne, Tarnowskie Góry). 2019, (Nr specjalny 71). ISSN 1231-014X (波蘭語).
- Holmes, James R. Fleet Desig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8-02-15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07) (英語).
- Kirchberger, Sarah. Assessing China's Naval Pow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nomic Constraints,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Global Power Shift. Springer. 2015. ISBN 978-3-662-47127-2.
- Li, Nan. Why Is the Surface Fleet Gaining Importance?. CSMI Red Book (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 2017, 14: 43–54 [2019-04-28]. ISBN 978-1-935352-4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英語).
- Malinowski, Jarosław. Niszczyciele rakietowe typu „Luda” (proj. 051). Okręty Wojenne (Wydawnictwo Okręty Wojenne, Tarnowskie Góry). 1999, (Nr 3 specjalny). ISSN 1231-014X (波蘭語).
- McDevitt, Michael. The Modern PLA Navy Destroyer Force. CSMI Red Book (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 2017, 14: 55–65 [2019-04-28]. ISBN 978-1-935352-4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英語).
- Schwartz, Paul. Russia's Contribution to China's Surface Warfare Capabilities: Feeding the Dragon. Global Power Shift. Rowman & Littlefield. August 2015. ISBN 978-1-4422-5879-2.
- Tate, Andrew. China heads for a step change in naval capabilities (PDF) (報告). Jane's 360. 2017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13) (英語).
- Афонин Н. Н., Балакин С. А. «Внимательный» и другие (порт-артурские миноносцы зарубежной постройки). Морская Коллекция (приложение к журналу) (М.: Моделист-Конструктор). 2000, 5 (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