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評選來源檢查指南
來源檢查是典範條目評選的關鍵一環。本文內容旨在幫助編者高效檢查來源,亦可供條目作者參考。
維基百科條目應依照可靠來源撰寫。典範條目評選則提出更高要求:條目「對相關文獻做全面而典型的調查」,來源不僅可靠還要優質;條目引用格式需要統一。來源審查人需要檢查條目是否滿足這些標準。
「優質」這一概念處理靈活。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國際人物傳記等領域,相關文獻汗牛充棟,從來不乏優質資源;但對體育、流行文化等行業,「優質」多即「所能入手的最佳」。
依典範條目評選的習慣,除非內容真實性不言而喻,否則每處陳述(而非WP:V所述底線「可能遭受質疑的陳述」)都要有引文支持。如果來源和條目陳述不一,則編者應改換來源或修改文字,確保條目符合來源所述。
典範條目標準
[編輯]來源審閱者應明確表示,他們已依照下述兩條標準完整檢查條目:
品質
[編輯]可靠性
[編輯]一切來源都必須遵守方針WP:V和WP:NOR。涉及在世者的材料,無論在傳記還是其他條目中,都必須遵循WP:BLP。所有生物醫學聲稱都應遵照WP:MEDRS要求。
評審人有時會質疑來源可靠性,這時提名人就要舉證來源為何可靠。因此,來源評審中常有此般問題:「此來源如何可靠」?
來源方針和可靠來源指引指出,無論印刷品(書籍、雜誌、報紙)、影音媒體(電影、影片等)抑或網站,各種來源都應由可靠管道出版。出版來源可以是第一手、第二手,偶爾也可以是第三手。(見WP:PSTS)條目儘量以第二手來源為主,但審慎採用第一手來源亦無不可。第三手來源亦可接受,但在有大量學術文獻主題上使用第三手來源時,請做好接受他人質疑的準備。
可靠性評估的要點在於出版商。下列出版商通常可靠:
- 成熟的商業圖書出版商,尤其是學術出版商
- 學術期刊
- 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報紙和雜誌
- 路透社和美聯社等新聞機構
- BBC、CNN等廣播機構
- 國家或國際專家機構,例如世界衛生組織
- 政府及其機構部門
- 其他公共機構或組織,例如大學、博物館、大型圖書館、專業機構
- 業界公司和其他私人組織作為自身(而不是其他)相關信息的來源(參見WP:SPS )
下列來源通常不可靠:
優質
[編輯]可靠性只是底線,並非所有可靠來源都符合典範條目品質要求——典範條目的文字能經優質可靠來源來查證。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評審人會更容易確定來源優質與否。
評審者應當思考如下問題:
- 來源是否為本主題中的最佳可得來源?
- 用來源支持某一點的是否真合適?
- 主要來源是否足夠新,能否反映學術前沿?老來源(尤其是同期第一手來源)亦非不可,但提名者要能解釋選擇理由。
- 對於爭議話題,第一手是否和第二手來源一致?
- 是全面綜合地使用不同來源,還是過度依賴某一來源(或某一類意圖相同的來源)?評審人應該明白,即使是最高品質的來源,選擇性使用同樣可能招致中立問題。
做出這些判斷很花時間,提出意見也可能激怒提名人。但若對來源質量有疑問,還請不吝提出。
查驗來源
[編輯]可查證性
[編輯]引用的陳述要能根據來源查驗。雖然網頁來源更好查驗,但傳統媒體翻書同樣可以驗證。不過紙媒查閱難度較大,因此引用書籍、報紙、雜誌和期刊文章時,應當準確列明引用之處。(見下文格式一節)
圖書資源通常可鏈向Google Books。Google Books提供預覽則幸甚至哉;否則連結只能證明書籍確實存在。儘管並非硬性要求,但一些編輯很喜歡加入這類連結。
抽查
[編輯]評審人應進行抽查來源,確認文字受來源支持且非剽竊(高仿原文而不註明出處等)。抽查細緻程度因評審人而異。因引用數量和紙媒問題,指望評審者全盤檢查並不現實。依照英文維基百科典範條目評選流程,條目首次提名時協調員通常會要求抽查。
格式
[編輯]條目來源格式應該統一(建議使用引用模板)。格式檢查雖然機械,但同樣不可或缺。評審區右上角的工具箱可協助檢查。
基本格式檢查
[編輯]- 書籍:列明作者、標題、年份或版本、出版商。雖然WP:CITE不做硬性要求,應循例一般應標註ISBN和出版地。按一致性要求,可選參數應統一填寫或統一不填。
- 報紙、雜誌、期刊:至少列明署名行(若有)、文章標題、出版商名、日期、URL(在線資源)、頁碼(紙媒)。卷數、期數等若有亦應列出。期刊文章推薦列出DOI,醫學資源建議標註PMID。
- 網站: 至少列明標題、作品連結、網站名、訪問日期。作者、發表時間等能列盡列。鼓勵編者加入網頁存檔連結。
- 影音等:推薦使用專門引用模板處理格式。
注意點
[編輯]- 失效連結,即無效或指向其他頁面的連結。只有逐一點開才能確認,但典範條目工具箱或有幫助。
- 外文標題:外文標題可能需要特殊處理。特別是日文文獻,需要注意日文漢字遭到簡繁轉換的問題。建議使用
script-title=ja:...
欄位列出外文參考資料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