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轩集·杂感
外观
两当轩集·杂感是清朝诗人黄仲则诗作,其中造就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名句,同时亦为七字成语,现紧缩为“百无一用”。该诗句现已为许多人所引用,多为处事无奈,或理想得不到实现,或虽有满腹经纶却不为主流意识所认同。[1]
诗歌全文
[编辑]-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背景
[编辑]黄仲则16岁那年,在3000人中取得童生试第一名,考取秀才。他19岁时参加江宁府乡试,却名落孙山,于是愤激地写下这首《杂感》诗。抨击封建社会腐朽的官场,同时也是发泄内心的不平。[1]
意义
[编辑]该句泛指封建社会的文人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没有什么大作为;也可用作自谦之辞,自我贬低,形容自己毫无用处。同时也被人们用来嘲笑和讥讽那些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的书呆子。但此句的本义却是抒发怀才不遇,谴责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1]
评价
[编辑]在治芳的《“薄命诗人” 黄仲则——为纪念黄仲则逝世二百周年而作》中,对这首诗有如下评价[2]:
才从少年跨入青年的他,“悲”和“愁”已如此沉重, 成了不堪忍受也无力摆脱的心灵负担了。大凡物不平则鸣, 连生活在所谓“盛世”的书生竞也发出“识字真多累,为儒例合轻”(《济南病中杂诗》)的悲叹,又怎能叫诗人违心地去唱欢乐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