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傑克·基爾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傑克·基爾比 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Jack Kilby
出生(1923-11-08)1923年11月8日
 美国密蘇里州傑斐遜城
逝世2005年6月20日(2005歲—06—20)(81歲)
 美国德克薩斯州達拉斯
国籍 美国
母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
奖项 諾貝爾物理獎(2000年)
IEEE榮譽獎章(1986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電機工程學
机构德州儀器

傑克·基爾比(英語:Jack Kilby,1923年11月8日—2005年6月20日),美国物理学家,積體電路的两位發明人之一(另一位是罗伯特·诺伊斯),德州仪器的工程師,其於1958年發明積體電路,

生平

[编辑]

1923年,他生於美國密蘇里州。大學畢業於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1958年,他進入德州儀器工作(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同年進入德州儀器)。當時,電路的各種元件包括:電晶體、電阻、電容或是二極體等等都相當巨大且笨重,它們各自被製造出來再互相連結,產線上的人員必須要進行焊接及線路連結,容易出錯且體積無法縮小。這些問題讓電路占空間又沒效率,在當時還有一個專有名詞「Tyranny of numbers」來描述這個問題。

起初,解決這個問題的做法稱為「Micro-Module program」,由美軍通訊部隊資助研發,作法是將每個電子零件的大小及形狀統一,如此一來互相連接的製程就可以標準化,不用煩惱因為大小不一產生的問題。當時德州儀器便參與在這項計畫之中。

1958年5月,他加入德州儀器後,雖然公司積極投入這項計畫,但他並不認為Micro-Module program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於是他開始尋求替代方案,他先設計出了一項替代產品,並開始做成本分析,結果卻發現成本過高,沒有量產價值,眼看著又是個毫無進展的一年。但就在此時,1958年的夏天,改變人類科技發展的契機出現了:德州儀器工廠停工休假,員工們除了他都開心放假去了。由於他是剛加入的菜鳥,沒假可放,只好苦命的在辦公室,繼續盯著成本分析發愁。他心裡知道,若是再不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就只能認命,乖乖回去做他一點興趣都沒有的Micro-Module program。在這個反趨動力下,他不斷思索解決方案,過程中他漸漸發現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半導體」,於是在這辦公室清閒之際,他得以不受干擾的將這個概念具體化。

但當假期結束,他將心中想法跟老闆Willis Adcock報告後,Adcock卻半信半疑,只是說:「你做個東西出來看看。」

1958年8月,他利用做出了成長接合式電晶體電阻以及電容,但這僅僅證明電子元件都可以用同一種材料做,但還沒辦法整合。

1958年9月,他用(Ge)做出了一片僅僅只有7/16英吋乘1/16英吋的元件,這個元件的功能很簡單,就是產生正弦波。人類史上的第一片積體電路就這麼誕生了。有趣的是,第一片晶片用的是,而非。一開始業界根本不覺得有什麼價值,只有美軍對這個的概念有興趣,他自己也說:「在當時,這只是科技會議上大家娛樂用的話題而已。」但還好有美軍支持。

1961年,美國空軍第一次使用矽晶圓製成的積體電路,1962年被安裝在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中。應用於軍事上的成功讓德州儀器的創辦人,他的老闆Patrick Haggerty開始認真思考推廣積體電路。Haggerty認知到,要讓積體電路引人注意,就必須推出一個真正能被使用的產品。Haggerty便給了他一個挑戰;做出一款尺寸小到能放入口袋的計算機。他沒有讓老闆失望地完成任務。就這樣,第一款利用積體電路製造的商用計算機問世,造成了極大的回響。

1998年,他首次到台湾訪問,並獲得國立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学獎

2005年6月20日,因癌症美國德州達拉斯市去世,享年81歲。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