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准太上天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准太上天皇
假名じゅんだいじょうてんのう
平文式罗马字Jun daijō tennō

准太上天皇,是被特許擁有太上天皇待遇的日本皇族。

源氏物语中,男主角光源氏實際上應為太上天皇(「太上天皇になずらふ御位」),因為他擁有具體的地位称号,而被後世誤解為本不存在的「准太上天皇」(「じゅんだいじょうてんのう」)。譯為「獲得太上天皇待遇」(「太上天皇に准ず」/「太上天皇になずらふ」)方為正確。[1]

准太上天皇在歷史上首個實例是敦明親王寛仁元年(1017年)辭去太子之位而獲小一条院院号和與太上天皇一樣的官職推薦權和敘任權,是唯一一個與太上天皇有相同的院廳設置的准太上天皇,而准太上天皇的設立與其相關的待遇和權力是可有可無的。

由此而言,女院意味著擁有與太上天皇或准太上天皇相當地位和待遇的女性。在正曆2年(991年),東三條院藤原诠子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名女院。由於東三條院是一條天皇的生母,但出家後東三條院失去了皇太后宮職(照料服侍皇太后的政府機關)的服侍,為了讓東三條院在出家後仍能享有一如往昔的生活與服侍,故而設立了比三宮(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地位更高的「女院」。然而,由於原來作為皇帝母親的優待的女院地位的待遇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逐漸多元化,此後並非所有的女院都能得到與太上天皇或准太上天皇相當的待遇。

參照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山中裕:在小一條院的例子出現之前,紫式部應該沒有可能想到有「獲得太上天皇待遇」,但卻不是太上天皇的人存在,故有人認為紫式部在長元5年(1016年)逝世一說是錯誤的,並認為敦明親王辭去太子之位時紫式部仍在世,而紫式部基於這個事實撰寫或增補了有關内容。
  2. ^ 1333年(元弘3年 / 正慶2年),足利尊氏率軍襲擊了鐮倉幕府在京都設置的六波羅探題,光嚴天皇同探題北條仲時北條時益以及花園上皇逃往東國,但在近江的番場宿(今滋賀縣米原市)被捕。(元弘之亂)5月25日,光嚴天皇被廢黜。然而光嚴天皇拒絕退位。後醍醐天皇以光嚴是自己的廢太子為由,特例尊之為上皇。這是遵循了平安時代後一條天皇廢太子敦明親王(小一條院)為上皇的先例。

延伸閲讀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