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梁鼎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鼎芬
帝师(毓庆宫行走)
籍貫廣東番禺
族裔汉族
字號字星海、心海、伯烈
号节庵、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
諡號文忠
出生 清朝咸丰九年
1859年
逝世 中國民国八年
1919年
北京
墓葬崇陵旁的小山上
配偶龚氏
親屬(舅)张鼎华
著作
《节庵先生遗诗》 《节庵先生遗稿》 《节庵先生扇墨》
梁鼎芬在廣州寓所前的留影

梁鼎芬(1859年—1919年),字星海,號節庵節盦廣東番禺人氏。清末民初官员、学者,进士出身。

生平

[编辑]

光緒二年,順天乡试中举,六年(1880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九年,散館授編修。光绪十年(1884年)在中法戰爭中,時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力主議和,梁鼎芬彈劾李鴻章六大可殺之罪,指責李鴻章與法國議約時在中越問題上處理失當。梁鼎芬卻因此疏開罪慈禧,以“妄劾”罪重治,後因大学士阎敬铭力阻而免,仍連降五級,到太常寺去做司乐小官,故憤而辭官,到镇江焦山海西庵闭门读书。宗室盛昱曾作词《金縷曲 送梁節菴罷官歸里》。

還鄉後任惠州豐湖書院山長。時張之洞兩廣總督,慕其才名,先後聘梁為肇慶端溪書院院長、廣雅書院首任院長。張之洞移任湖廣後,梁鼎芬追隨充當幕僚。张之洞在武汉办《楚学报》,聘请王仁俊为坐办,由章太炎主筆。梁鼎芬見章太炎寫《排滿論》六萬言,兩人發生衝突。王仁俊向张辩解,谓章本是個疯子,“即日逐之出境可也”。梁鼎芬讓轎夫用抬轎子的木杠子痛打章的屁股。梁嗜食鱼翅,张之洞舉辦宴会時,必準備鱼翅一大盘給他大快朵頤。戊戌变法时,梁鼎芬支持张之洞查封上海强学会。稱康有为、梁启超“提倡维新”是“邪教、邪说,心同叛逆”。张之洞死后,梁鼎芬亲往送葬至南皮。一路上痛哭失声,響徹雲霄。送殡完毕后,梁在张宅门前徘徊多时,不忍離去。

清宣统二年(1910),在北京成立“闲山诗社”,社名因首次雅集赋诗限“闲”韵、“山”韵而得,社员有梁鼎芬、程颂万、顾印愚、汉军旗李孺杨觐圭等人。

辛亥革命前後

[编辑]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形勢發展迅速,很多省份相繼宣布獨立。梁鼎芬與等頭面士紳主持廣東諮議局,10月25日在廣東省城下九甫文瀾書院召集省中各大團體集會,討論“維持廣東公安事”[1]。會上通過三條決定,即“決議保全廣東大局議案”,決定廣東不再向“亂事省份”調兵、撥餉、撥械,並派人到香港與革命黨方面聯絡[2];同時即時將決議案函送兩廣總督張鳴岐。張鳴岐也隨即奏請清廷罷免親貴,改組內閣,特赦黨人[3]

辛亥革命後,梁鼎芬在陳寶琛的引薦下,擔任溥儀師傅。民國二年(1913年)12月,光緒皇帝及皇后遷葬祟陵,梁鼎芬聞知奕劻父子二人沒有出席,便大罵說:「奕劻上那裡去了?载振亦不來,像這種東西,天理良心,尚有絲毫沒有?前清用此等臣子,惡得不亡!」[4]民国三年至六年,梁鼎芬任清室的清崇陵种树大臣三年,崇陵有“种树庐”,系梁鼎芬生前种树时所住。梁在張勛復辟時,曾積極參予,代表清室前往總統府,逼黎元洪奉還大政。梁鼎芬於1919年11月14日在北京病逝,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廢帝溥儀賜諡文忠

好友汉军旗画家李孺为其作《見鹿亭筍菌圖》团扇面(1908,现藏大英博物馆)、《石榴花》立轴(1914)、隶书《种树庐》横批(1915),唱和诗载梁鼎芬《節庵先生遗诗》。在《种树庐》横批上,李孺题识道:“松柏苍苍,朔风烈烈。三年之心,千年之血”。在《石榴花》立轴的题识中,梁鼎芬写道:“约庵于我如兄弟,手写八榴似我家”,约庵即李孺,时梁鼎芬在靠近清崇陵的梁格庄种树庐。

文学家王国维作《赠太子少保特谥文忠番禺梁公挽歌辞三首》(载王国维《观堂集林》)。弟子古建筑学家阚铎挽联:“霜雪正漫天,伫苦停辛,瞑目不知桑海变。孤寒齐下泪,感恩知己,立身终愧步趋难。”[5]

著有《節庵先生遗诗》(有1923年沔阳卢氏慎始基斋刻本、2012年现代版)、《節庵先生遺詩續編》(叶恭绰辑并序)。

家庭

[编辑]

妻龚氏,湖南才女,貌美能文,伉俪甚笃。后来,梁鼎芬辞官出京時,付託妻子與文廷式,後來文龔二人有染,梁鼎芬听说后只是一笑,竟由他们而去。文廷式死後,前妻龚氏生活拮据,梁鼎芬送她三千两银票。[6]

梁鼎芬的家宅在廣州大東門(現中山四路)內榨粉街93號太史第(現廣州市豪賢中學旁),並開設有私人圖書館。[7]

1910年,梁鼎芬將祖輩相傳的「葵霜閣」藏書命名為「梁祠圖書館」,並且對外開放,這是廣東第一間私人圖書館。他親定《梁祠圖書館單程》,內有觀書、抄書、借書、讀書、捐書五約,勸人多抄書,多藉書,又主張辦館為公和捐書公藏。梁鼎芬預料廣州不久將會成立「大書藏」(圖書館),其遺願是將自己的藏書捐入圖書館,並吩咐兒子若能讀書,可到圖書館去閱覽,不必定在家中。1919年梁去世後,梁氏後人將600多櫃藏書,共二萬餘冊,全部捐給圖書館,這是廣東省圖書館收到的第一批私人捐贈的圖書,其數量相當於當時省館藏書總量的兩倍。現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中,凡印有「番禺梁氏葵霜閣捐藏廣東圖書館」朱文長方印的古籍,便是80多年前梁氏後人捐贈之物。[8][9]

注釋

[编辑]
  1. ^ 论广东咨议局与辛亥革命之关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慧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22
  2. ^ 广东和平光复后的民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邱捷 广州文史
  3. ^ 广东独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传宜 2010-11-17 00:00
  4. ^ 清德宗帝后奉安典禮補誌. 盛京時報 (奉天). 1913-12-19. 
  5. ^ 载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
  6. ^ 蘇同炳:《近世學者與文人羣像》
  7. ^ 辛亥革命前后的梁鼎芬. 羊城晚報. 2011-10-08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9). 
  8. ^ 大清遗老梁鼎芬:为保辫子倒地号哭. 羊城晚報. 2011-10-31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 ^ 广州的故事 林子雄.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廣州圖書館.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7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書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