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城迎曦門
外观
竹塹城迎曦門 | |
---|---|
位置 | 臺灣新竹市中正路、東門街等9條街交會處 |
坐标 | 24°48′15″N 120°58′14″E / 24.80417°N 120.97056°E |
建成时间 | 大清道光七年(1827年) |
官方名称 | 竹塹城迎曦門 |
類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城郭 |
评定时间 | 1985年8月19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竹
歷史
[编辑]新竹古地名竹塹,1826年,進士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為磚石造城牆,並建四座城門,東門「迎曦門」、西門「挹爽門」、南門「歌薰門」、北門「拱辰門」,於1827年起興建,為期兩年建成。1902年日治時期,總督府開始實施「市區改正」,拆除竹塹城西南北三門及城垣,僅保留東門迎曦門[2][1]。
建築
[编辑]迎曦門為兩層樓建築,城樓下段稱為城座,高一丈九尺(約6公尺),以唐山石和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上方牆面鐫刻著時任淡水廳撫民同知李慎彝所題的「迎曦」二字,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經過多次改建,目前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3][4]。
-
李慎彝所題
-
遠眺迎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