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是指起源于印度次大陸佛教衰落的過程,大约在12世纪左右,佛教在印度基本上完全消失[1][2][3]

歷史

[编辑]

興起

[编辑]

佛教自被创立以來,由于它反对种姓歧视、宣扬众生平等,因此許多低种姓者從古婆羅門教皈依佛教,加上古婆羅門教教義僵化,其無法抑制佛教的勢力範圍擴大,故此佛教大有一統天下之勢。

巔峰

[编辑]

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阿育王在首都华氏城召集了佛教的第三次结集,并在这次集结后,派许多僧侶到南亚各地以及东南亚各国传播佛教。他还派自己的儿子到锡兰岛去传教[4]

分裂

[编辑]

前4世纪中叶,由于对教义和戒律的认识产生分歧,佛教内部就分裂为许多教团,后称十八部派或二十部派。1世纪左右,佛教又分裂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分为两大派系:中观派瑜伽行派;原来的部派佛教教团被称为小乘佛教[4]

衰落

[编辑]

笈多王朝滅亡之後,印度受到外族入侵,由於佛教不断的分裂和内部斗争,因此佛教的勢力擴張開始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因捨棄了古婆羅門教部分落後的教義一事而出現的婆羅門教逐漸取得諸國君王的支持,因而開始壓制佛教勢力的冒起。在教義發展上不思進取而只宣稱一切皆由業力所生的印度佛教在與吸收了佛教等其他不少宗教的部分教義的婆羅門教之間的鬥爭中開始不敵婆羅門教[4]

公元5世纪,东晋僧人法显到印度取经,他发现当时印度的一些佛教圣地遭到遗弃,佛教已经有衰败的迹象。7世纪,唐代僧人玄奘出访印度,據《大唐西域記》所述,當時他发现有不少昔日佛教中心已出現嚴重衰落跡象:「伽藍傾毀,廟宇荒涼,僧徒稀少。」[4]

8-9世纪,阿迪.商羯罗吸收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教義進入吠檀多派顯乘佛教同時吸收了印度教的大量宗教仪式,密宗金刚乘易行乘等等開始出現。公元8世纪时,密乘佛教已經取代了顯乘佛教的地位並崇信被認為居於法界宮的、以宇㣙為身體的大日如來,顯示其嚴重印度教化,其捨棄了佛教精深的教義,並且任由印度宣稱把釋迦牟尼是為毗濕奴神的化身之一[5]。後來密宗分成二支,分別為左道密宗和右道密宗。两派密宗都传入西藏,和苯教结合,形成了藏傳佛教。後來很多來自於印度本土的上师都來到了西藏,這加快了密乘佛教的衰落速度[6]

消亡

[编辑]

密乘佛教在印度次大陆衰落的同時,伊斯兰教也逐漸在印度次大陸興起,穆斯林征服印度次大陆後,印度次大陸上的穆斯林統治者也在迫害剩下的佛教徒。 那烂陀寺超岩寺等被毁坏,大量佛教僧侶逃到尼泊尔、西藏或东南亚避难。13世纪初,在印度教及伊斯兰教的夹击之下,密乘佛教就此消亡[7][8][6][4]

復興

[编辑]

自1956年起,印度佛教復興運動開展,左翼佛教開始在印度興起。2010年,印度次大陆的佛教徒总人口约为1000万,其中约7.2%生活在孟加拉,92.5%生活在印度,0.2%生活在巴基斯坦[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kira Hirakawa; Paul Groner.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Śākyamuni to Early has been Mahāyāna. Motilal Banarsidass. 1993: 227–240. ISBN 978-81-208-0955-0. 
  2. ^ Damien Keown. A Dictionary of Buddh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08–209. ISBN 978-0-19-157917-2. 
  3. ^ Fogelin 2015,第218頁.
  4. ^ 4.0 4.1 4.2 4.3 4.4 朱明忠著,印度教,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08,第71页. 
  5. ^ 希爾伯列克. 商羯羅──印度佛教的終結者. 相見便是有緣. 史念原史佛法. 1999-11-06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中文). 佛教原本從批判重視祭祀的婆羅門教而興起,卻因走上偏重學術分析的部派教法,又促成大乘形而上學的開展。曾幾何時,大乘哲學又因為唯識宗、因明學而走回了婆羅門的老路,終於被商羯羅一網打盡,通通收入了印度教的體系之內。當時的佛教在印度已經名存實亡,面對印度教銳不可當的氣勢,只得迎合民間的要求,也將印度教的特色吸收為大乘化。眼見世尊竟被印度教納入毗溼奴的第九位化身,又無力從學理辯論上取勝,只有在信仰上武裝了,於是「忿怒金剛」的塑像出現了,也採用了吠陀經中「多頭多手」的「原人」型態,進而右踏「大自在天」,左踏其配偶;乃至印度教的種種神祇都在塑像中被馴服了。由此可知當時教界氣憤的心態,以及密教金剛及諸神發展的一斑。印度的善神、惡神,後來也都為密教所攝,漸漸地由原來降伏印度教眾神的意念,不知不覺地竟轉變為崇拜印度教眾神的意念了,自然也就回歸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熔爐。大乘法就這樣在印度完全消失了,進入了與印度教文化密切交融的秘密大乘時代,大乘法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公元12世紀,回教入侵印度,境內的秘密大乘也就徹底被摧毀了。 
  6. ^ 6.0 6.1 武立波著,世界宗教十三讲,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07,第194页. 
  7. ^ Wendy Doniger. Merriam-Webster's Encyclopedia of World Religions需要免费注册. Merriam-Webster. 1999: 155–157. ISBN 978-0-87779-044-0. 
  8. ^ Ghosh, Amalananda. Taxila. CUP Archive. 1965: 791 (英语). 
  9. ^ Religion population totals in 2010 by Country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5 March 2018. Pew Research, Washington DC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