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蜂58反坦克火箭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蜂58反坦克火箭筒
Wasp 58
类型无后座力反坦克火箭筒
原产地 法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80年代後期—
使用方參見使用國
生产历史
研发者Luchaire SA
研发日期1980年代
生产日期1980年代後期—
制造数量超過450,000具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800毫米(31.50英寸
操作人数1人

子彈高爆反坦克装甲彈頭
子彈重量615(21.69盎司,1.36
口徑58毫米(2.28英吋)
发射模式單發
槍口初速250米/秒(820.23英尺/秒
有效射程20—400公尺(21.87—437.45,65.62—1,312.34英尺),對固定目標為300公尺(328.08码,984.25英尺)
瞄具光学瞄准镜
外部圖片链接
黃蜂58
image icon 士兵展示第一具黃蜂58的發射姿勢
image icon 第一具黃蜂58火箭彈發射器的設計

黄蜂58(英語:Wasp 58,「58」為火箭彈的直径)是一款最初由法国公司Luchaire SA[1]於1980年代後期自行研製及生產的58毫米口徑无后座力反坦克火箭筒,發射以AC58槍榴彈彈頭改進而成的58毫米反坦克火箭弹

1980年代早期,Luchaire的銷售部門已經注意到輕型單兵反装甲/突擊武器的成本不斷上漲,導致軍隊可購置的裝備越來越少;這時需要一款可購置的成本僅略高於槍榴彈,但有著單兵火箭彈發射器準確性和易用性都較高[2]的新型單兵反裝甲/突擊武器。

而世界出口市場是Luchaire研發黃蜂58的主要考慮因素。

概述

[编辑]

黃蜂58是一款用於攻擊距離達400公尺的輕型裝甲車輛的直射火力武器。它也可以用於對付掩體或用作火力支援武器。黃蜂58亦是基於无后座力原理的單兵一次性武器系統。在點火時,推進劑使其向前方射出58毫米火箭彈,同時向後方噴出相對质量塑料碎片以達到無後座力效應。由於它倆的尺寸、重量和空氣阻力的關係,塑料碎片在從發射器後部噴出1公尺以後就會分散起來並且失去任何速度;因此,黃蜂58的火箭彈藉由六枚尾翼穩定,而且尾翼們會在離開發射管以後隨即展開並且鎖定到位。

黃蜂58的設計者使得它的發射管輪廓小巧,而整體也就尺寸緊湊和操作簡單。加上以上的塑料碎片,使得它能夠在一個狹小、封閉的空間(建筑物壕溝碉堡载具以內)裡較會產生筒後噴火的武器(無后座力炮、火箭彈發射器或反坦克导弹)安全地擊發武器;並且確保使用者免於發射以後因非常明亮的噴焰和/或揚起的塵土和煙霧而暴露其位置的風險。黃蜂58是由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成的密封式發射管所構成。黃蜂58的高爆反坦克装甲彈頭是以法國軍隊和其他軍隊服役的58毫米AC58槍榴彈(法軍正式番號:Grenade à fusil antichar de 58 mm Mle F1 PAB)的彈頭為藍本,兩者都是由Luchaire SA公司所設計和生產,彈頭直径亦是58毫米。黃蜂58的反裝甲彈頭可貫穿高達400毫米的軋壓均質裝甲(RHA)或是高達8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雖然這對當今現代主戰坦克的正面交戰的貫穿力不足,[3]但對於在第三世界裡廣泛服役的1980年代以前的主戰坦克的側面和尾部打擊而言卻已經足夠了,而且亦可用以從正面和側面打擊其他裝甲目標(比如輪式裝甲車輛或是輕型戰車)。黃蜂58不需要年度維護或特殊儲存,這與其他有這需要的輕兵器彈藥有所不同。當對250公尺和以下範圍以內的靜止目標發射時,黃蜂58的命中概率超過90%。

黃蜂58取得了在商業上的成功,生產了超過45萬具[4],當中包括了希臘為希腊陆军的特許生產型。[5]目前,黃蜂58是西方國家各款當中生產成本最低的輕型反裝甲/突擊武器之一。它亦在法國軍隊特種作戰部隊英语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France)當中服役。

使用國

[编辑]

參考文獻和註釋

[编辑]
  1. ^ 後來與其他法國國防公司合併組建為次世代系統公司英语Nexter Systems
  2. ^ 雖然眾多的槍榴彈生產商都有提供其各種有效射程,可在現實中的反坦克槍榴彈的射程都被限於50公尺或更少的極近攻擊範圍。
  3. ^ 當前一輛現代主戰坦克的前方裝甲,即使無加裝反应装甲盒/瓷磚,仍需要650毫米到750毫米的貫穿力才可擊穿。
  4. ^ 詹氏資訊集團反坦克武器:黃蜂式輕型反裝甲武器系統(法國)Anti-Tank Weapons: Wasp Light Anti-Armor Weapon System (France)),2008年出版
  5. ^ 但有報導指希臘與次世代系統公司的生產協議已被取消。
  • Jane's Infantry Weapons 1995-96, p. 316,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Coulsdon: 1995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