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Chuang96/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年研究
地址
  • 大芝加哥地區
方法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官方語言
英文、普通話、粵語、台山話、潮州話
隸屬西北大學

華人諮詢服務處

希林協會
机关刊物
華人老齡健康研究院、羅許老齡健康中心、羅許大學醫學中心
預算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
標語改善華裔家庭的健康


松年研究(為芝加哥華裔老年人口調查之縮寫)是羅許大學的華人老齡健康研究中心、西北大學、華人諮詢服務處、美亞健康協會、及希林協會所聯合創立,並由羅許大學的董新奇醫生、西北大學的Melissa Simon醫生、華人諮詢服務處的Esther Wong與Bernarda Wong所共同領導[1]。本研究藉由社區參與的方式來研究芝加哥地區華裔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是目前西方國家中最大研究華裔老人的人口研究[2]。其中“松“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了長壽、堅韌、尊重、及健康老齡化,與松年研究之目標相符,故以此命名[2]

松年研究在2011年至2013年間與3,159位60歲以上之華裔參與者進行面談[2][3],每場面談皆使用參與者習慣的語言訪問,其中包括英文、普通話、粵語、台山話、潮州話。資料的搜集是使用以網頁為主的問卷,文字主要為英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2]

背景

[编辑]

世界華裔人口總述

[编辑]

中國人口目前包括56個民族、53種方言、並有21種文字[4]

在美華裔人口

[编辑]

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調查,亞裔人口大約有1千八百萬人,排除混血人口後也有大約1千5百萬人左右,佔了美國人口4.8%。據統計,在2050時,亞裔人口還會再增加4千萬人,大約為2050年美國總人口的9.2%[5]。在亞裔人口中,中國人口(不包括台灣人)是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之一,大約為4百萬人(2011年之統計)[5][6]。大部分的中國人住在加州(1,122,187人,40%)、紐約(451,859,16%)、夏威夷(170,803)、德州(121,588)、紐澤西(110,263)、麻塞諸塞州(92,380)、伊利諾伊州(86,096)[7][8]。其中在伊利諾伊州內的芝加哥為排名前十明擁有最多華裔人口的城市[5][8]。在大多數的美國大城市中,華裔社區位在唐人街,而北美最大的唐人街之一為芝加哥市的唐人街[8],其華裔移民最早可以追朔到1870年代[9]

在中國 56個民族中,普通話是最被廣泛使用的,而在芝加哥,除了普通話以外,粵語、台山話、潮州話最常被使用。

芝加哥華裔人口演進

[编辑]

在1910年時,芝加哥華裔人口增加為1000人,兩年後,由於種族歧視及生活花費的提高,大部分的華裔人口開始往芝加哥南邊移動,並形成的現在永活路及捨麥路週邊的唐人街[2][9]。在1943年廢除排華法案後,開始了第二波的移民潮,許多中國人來美與家人團圓或尋找工作機會[2][9]。而在1952年的政權轉變及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讓更多的中國人移民至美國[2]。1965年的移民及國籍法增加了40%簽證,讓更多的華裔人口從香港、台灣、及中國湧入。截至1970年代,芝加哥擁有全美第四大的華裔人口[2]。201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顯示有42,060位華裔居民在芝加哥[9],而在1975年的越南戰爭結束後,來自越南、柬埔寨、寮國的華僑移民便在Uptown區域安居[2][9]

在2000年到2010年間,華裔社區的人口成長率為35.4%,明顯高過於非裔(減少1%)、西班牙裔(成長33%)及白人(減少3%)。在庫克縣,即使美國人口下降,華裔人口仍以30%的數量增加,而芝加哥市雖然總人口下降7%,華裔人口的成長率仍然為35.7%[2]

研究目標

[编辑]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據統計,在2030年時將會有3億6千萬的中國人達到60歲[10]。而在美國,由於戰後嬰兒潮,在2012年至2050年間,亦會有大量的人口進入老年(從4千3百萬增至8千4百萬)[11]。在亞裔族群中,華裔是最大、歷史最悠久、成長速度最快的族群之一,其中在2000年到2010年間,成長速度約為美國總體老年人口的四倍。即使美國統計顯示出華裔老人的壽命比其它族裔還長,松年研究的初期研究卻發現華裔老人的生活品質並不高,為了可以更加了解芝加哥華裔老人的身心狀況,松年研究致力於透過教育、研究、提倡、政策及可持續性的社區參與來改善大芝加哥地區華裔老齡人口的健康和生活品質[2]

方法

[编辑]

社區參與方式

[编辑]

松年研究團隊使用社區參與的方式來了解芝加哥地區華裔人口的健康需求、並符合社會、文化及語言背景。社區參與方式為促進華裔社區健康的基石,這種研究設計使用詳盡的健康調查項目,包括教育、強化及影響可持續性的社會變革,並且讓有健康顧慮的社區成員參與本計畫之中。在過去十年間,學術及社區的合作關係改善了芝加哥地區華裔人口的生活品質[12]

數據收集

[编辑]

本研究邀請了大芝加哥地區60歲以上的華裔老人,參與者的聯繫是透過社區組織、社會服務機構、教會、教育及推展活動、老人公寓、社區中心新聞報紙及廣告、及口耳相傳。松年研究團隊訓練了迎合多文化、多語言的專業人員,並在參與者的家中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使用參與者喜歡的語言或方言,大部分為粵語、台山話、英文、普通話及潮州話[2][13]

在2011至2013年間,有超過3,000位參與者接受過訪談,其中訪談的問卷內容皆經過社會科學及流行病學驗證精準度,再翻譯為中文(若為中文問卷,則翻譯為英文),翻譯後的問卷內容再經專業研究人員驗證可用性。數據的收集則是透過網頁為主的應用程式(包括英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來進行,透過這種方式來降低翻譯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誤差,並增加數據收集的質量[2][13]

合作夥伴

[编辑]

學術合作夥伴

[编辑]

羅許老齡健康研究院在1990年創立,目標是透過研究來了解社區健康狀況,經過數年來的努力,羅許老齡健康研究院已參與了50個計畫,其中包括超過300個學術研究,提供社區相關的知識與資訊,包括健康差距、認知功能、身體功能、生活品質、社會心理狀態等議題[14]

社區組織

[编辑]

華人諮詢服務處[14]

希林協會[2]

美中亞裔健康組織[2]

社區顧問董事會

[编辑]

社區顧問董事會的創立是為了要代表芝加哥地區華裔人口,並瞭解其需求。松年研究從一開始的初創階段、問卷的應用、招募參與者到宣傳,社區顧問董事會皆扮演了重要角色[14]

社區顧問董事會成員是由各種組織及專業領域的領導者和代表所組成,這些成員和老年人口在其領域中皆有頻繁的接觸[14]

董事會每1-2個月會舉辦會議,目的在持續性地提供回饋及社區支持,並且使研究計畫和程序更臻完善[14]

研究資金

[编辑]

松年研究的資金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且符合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研究目標:改善老齡健康並減少所有種族的健康差距[15]

數據與研究發現

[编辑]

人口狀況

[编辑]
  • 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73歲,其中 59%為女性 ,58%已婚,而22%獨居[2]
  • 受訪的參與者留美平均時間為 21年,76%說與讀仍使用中文、91%只與華人社交、89%只有華裔朋友[2]
  • 與美國整體老人比較之下,本研究中的華裔老人大多有較低的教育水平,且在經濟上拮据,甚至有 86%的老人收入在貧窮線之下[2]
  • 36%參與者認為信仰在他們的生命中很重要,54%的人在過去一年內,家裡有進行宗教的活動[2]

健康

[编辑]
  • 華裔人口最常見的三種疾病為高血壓(56%)、高膽固醇(49%)及骨質疏鬆(39%),與美國老年人統計相較之下要偏高。而造成死亡的三大原因為心臟病(25%)、癌症(23%)和中風[2][16]
  • 8%的受訪者指出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至少有一項目有困難,主要為走路和洗澡[2][17]
  • 51%的受訪指指數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中,至少有一項有困難,主要為購物、做家務及洗衣[2][17]

醫療資源的使用

[编辑]
  • 華裔老人未受保的比率為美國整體的5倍,在受訪時,24%的老年人指出他們沒有保險[2][16]
  • 與美國整體相較之下,華裔老人接受較少的預防性醫療照護,在過去兩年內,只有28%的受訪者接受過大腸鏡檢查,35%接受過胸部X光檢查[2][18]
  • 傳統中國醫學的使用在華裔族群中很常見,約有76% 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裡使用過傳統中醫療法[2][3]

心理健康

[编辑]
  • 心理健康狀況對華裔老人造成很大的健康負擔,有多數的老年人正遭受各種心理苦難。74%的華裔老人遭受生活壓力、66%受訪者有焦慮症狀、55%則有憂鬱症狀[2][3]
  • 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在60歲以上的華裔老人中,盛行率為3.7%(相較之下,美國50歲的以上的老年人的自殺意念勝下率只有2.3%),其中9.4%的受訪者在一生中有自殺的想法,而每1,000位受訪者中就有2位在過去一年裡曾經嘗試過自殺。一生的自殺行為盛行率為每1,000人中9位[2][16]

老年虐待

[编辑]
  • 老年虐待在華裔老人中的盛行率堪慮[19],24%的參與者曾經經歷過某種虐待,多為心理虐待(10%)和財務剝削(10%)[2][16][17]
  • 32%的華裔老人在60歲前曾經遭受過暴力,包括兒童虐待與家暴[2][20][21]

社交健康

[编辑]
  • 華裔老人的社交圈趨向於以家庭為中心,71%的老年人有超過4位親近的家庭成員。另一方面14%的受訪者沒有任何朋友[2][3]
  • 華裔老人感受到更多從家庭成員(90%)提供的社會支持(相較於朋友70%),並且也較依賴家庭支持(90%)(相較於朋友支持60%)[2][3]
  • 華裔老人仍然期望兒女孝順,90%希望兒女提供情緒上的支持,如尊重,也有43%的老人期望得到經濟上的支持[2][3]
  • 華裔老人表現出強烈的社區歸屬感,並且認為其社區為適合居住的好地方、有家的感覺[2][3]

影響

[编辑]

松年研究者資料指出,華裔社區在健康差距的議題仍有很多的顧慮,然而現今只有少數的服務符合華裔家庭的需求,尤其缺乏符合文化與語言背景之下提供合適的照護。本研究顯示出華裔人口需要更多的社會和健康照護服務,因此為了社區的健康老齡化,必須尋求多學科合作夥伴關係來著手疾病預防、干預、及支持策略[2][22]

未來方向

[编辑]

縱向研究

[编辑]

目前松年研究正在進行第三波的訪談,研究團隊對華裔老人進行隨訪,進而可以更加了解華裔老年人口在時間內的健康變化,及了解和健康差距相關的預防性或危險性因素[23]

其他研究

[编辑]

春暉兩代家庭關係研究

[编辑]

春暉兩代家庭關係研究旨在從成年子女的角度來檢視影響華裔老人健康老齡化的因素[24]

華埠婦女導航計畫

[编辑]

本研究鎖定低收入婦女,並協助她們使用美國醫療資源及預防性資源,目標在於消除醫療資源的使用障礙,並且提供早期干預與預防措施,來改善健康和健康老齡化[25][26]

促進華人社區社會和情感健康

[编辑]

本研究計畫著要目的在降低華裔成年人的心理痛苦並請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社區健康工作者透過強化教育、轉介治療、協調護理、行為改變來對參與者進行干預。每位參與者都有個人化的干預措施,用以幫助其應付情緒[27]

專題小組討論

[编辑]

專題小組討論旨在了解華裔人口對關鍵議題的想法,包括心理健康、癌症、代際關係等。透過深度的討論與面談,參與者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19]

數據分享

[编辑]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員數據分享規定,數據分享鼓勵使用獨家數據,並提倡有品質的業界間合作、加速研究數據翻譯為大眾可理解的知識。透過數據分享的合作能讓目前進行中的研究加速改善華裔老人的身心健康[28]

文獻

[编辑]
  1. ^ 主要研究者. [01/02/201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華人松年報告 (PDF). [01/02/2017].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訪3000耆老 華人松年報告出爐. 世界新聞網. 04/09/2013 [01/02/2017]. 
  4. ^ Consultation Paper on Developing a Supplementary Guid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PDF). [01/02/2017]. 
  5. ^ 5.0 5.1 5.2 The Asian Population: 2010 (PDF). [01/02/2017]. 
  6. ^ Minorities expected to be majority in 2050. [01/02/2017]. 
  7. ^ Baylor, Ronald H. Multicultural America: An Encyclopedia of Newest Americans. Greenwood. 2011. ISBN 978-0313357862. 
  8. ^ 8.0 8.1 8.2 Chinese American Demographics. [01/02/2017]. 
  9. ^ 9.0 9.1 9.2 9.3 9.4 CHINATOWN HISTORY. [01/02/2017]. 
  10. ^ XinQi Dong. The Population Study of Chinese Elderly in Chicago.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26, 7: 1079-1084. 
  11. ^ An Aging Nation: The Older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DF). [01/02/2017]. 
  12. ^ Toolkit for Communities Using Health Data (PDF). [01/02/2017]. 
  13. ^ 13.0 13.1 No More Parachutes. [01/02/2017].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合作夥伴. [01/02/2017]. 
  15. ^ NIH Grant Spurs Health Science Research in Chicago's Chinatown. [01/02/2017]. 
  16. ^ 16.0 16.1 16.2 16.3 芝加哥华裔老人群体: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芝加哥侨学网. 04/08/2014. 
  17. ^ 17.0 17.1 17.2 Chicago's Chinese-American Seniors Report High Level of Abuse. DNAinfo. 04/12/2013. 
  18. ^ Melissa Simon. XinQi Dong. Preventive Care Service Usage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in the Greater Chicago Area.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4, 69: 7-14. doi:10.1093/gerona/glu143. 
  19. ^ 19.0 19.1 Elders in the U.S. Chinese Community Perceive Mistreatment as a Pervasive Problem. [01/02/2017]. 
  20. ^ XinQi Dong. Ruijia Chen, Terry Fulmer, Melissa Simon.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898264314531617.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2014, 7 (26): NA.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21. ^ XinQi Dong. Do the Definitions of Elder Mistreatment Subtypes Matter? Findings From the PINE Study (PDF).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MEDICAL SCIENCES. 2014, S2 (69A): S68-S75. doi:10.1093/gerona/glu141. 
  22. ^ XinQi Dong. Address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U.S. Chinese Older Adults Through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troduction to the PINE Study.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4, 2 (69): S1-S6. doi:10.1093/gerona/glu112. 
  23. ^ 首頁. [01/02/2017]. 
  24. ^ 春暉兩代家庭關係研究. [01/02/2017]. 
  25. ^ 乳癌預防講座 聽者受益. 世界新聞網. 12/03/2011. 
  26. ^ 華埠婦女導航計畫. [01/02/2017]. 
  27. ^ 促進華人社區社會和情感健康. [01/02/2017]. 
  28. ^ 數據分享. [01/0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