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為何我們放棄了「關注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久以來,決定一個條目是否被收錄的標準稱為「關注度」。最開始的時候,這個詞彙直接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的「notability」一詞,但是久而久之大眾對這三個字的含義似乎產生了偏差,以致於「關注度」這三個字變成了一種不当用词。所以自2025年開始,中文維基百科正式放棄沿用逾廿載的「關注度」稱呼,直接使用其本質上試圖規範的問題:「收錄標準」。

Notability到底在說什麼

[编辑]

如果閣下有系統學習過英語的話,應該可以看出來這個單詞是遵循了標準的造詞法而造出來的。您可以用如下兩種方式還原這個單詞,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

  • notabilitynotable + -itynote + able + -ity
  • notabilitynote + abilitynote + able + -ity

因此,對這個單詞的準確理解應該是主題「獲紀錄」(note)的「能力」(ability)。日語維基百科為此使用了自己新造的詞語——「特筆性」——作為「notability」的譯名。顧名思義,主題能別記上一質。

關注度發生了什麼問題

[编辑]

是「度」嗎?

[编辑]

一個條目只有兩個狀態:存在、不存在。用计算机科学的詞彙來描述,是一個布尔值。「度」不一樣,作為「程度」解時,有高低多少之分,換句話說,是一個連續的度量。

我們沒有辦法說這個主題值得收錄一半,所以不適宜稱呼其為「度」。

「關注」誰說了算?

[编辑]

曾經有一位編者創建了LeaF條目,似乎是一位給音樂遊戲提供曲目的作曲家。好像寫過好幾首成為模因的樂曲所以很有名,不過所謂的模因也是僅限於音樂遊戲圈子裡的模因,有名也只是在音樂遊戲玩家中赫赫有名。這位編者認為,他被音樂遊戲玩家重點關注,所以有關注度。

「關注」是一個主觀的概念,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關注對象,因此經常出現在XX圈子中很有名所以應該收錄的争论。如果改成「收錄標準」,那麼這將至少從名稱上,變成一個客觀概念:標準由我們維基百科寫了算。

獲收錄等於獲關注嗎?

[编辑]

考慮兩個命題:

  • 命題A:條目獲得收錄
  • 命題B:主題獲得關注

命題A不蘊含命題B,因為維基百科給各種各樣无人关注的主題開了綠燈。例如,只要是能發出學士文憑的中國院校就能被收錄,當然包括各省教育考試院發放的那一本厚厚的報考院校編號本中不知道哪一頁哪一行只有名字出現的學校。

同樣的,命題B也不蘊含命題A。有不少主題是有可靠來源深入報導但是最後選擇合併至其他條目中的。

所以收錄和關注確實應當是無關的。

協同意見

[编辑]

本文的部分內容其實早已有人指出過,列舉如下:

當然,在主條目空間的Notability條目在中文維基百科上面維持了不翻譯的標題,也能說明這個單詞的含義與「關注度」三個字的含義並未對等。

不同意見

[编辑]

元老級管理員Shizhao曾經表示過,在維基百科中,「關注」可被特別理解為獲得可靠來源關注,因此不存在「關注」一詞可百家爭鳴的問題。

其他思考

[编辑]
  • 現有的方針指引當中是不是還有其他名稱不恰當的呢?比如說,都21世紀了還在採取及物動詞用法的「遊戲維基規則」(gaming th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