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珠颈斑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珠颈斑鸠
化石时期:更新世中期至今,~0.68–0 Ma[1][2]
中华珠颈斑鸠,摄于郑州
珠颈斑鸠的叫声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鸠鸽科 Columbidae
属: 副斑鸠属 Spilopelia
种:
珠颈斑鸠 S. chinensis
二名法
Spil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亚种
  • 锡兰珠颈斑鸠 S. c. ceylonensis
  • 中华珠颈斑鸠 S. c. chinensis
  • 海南珠颈斑鸠 S. c. hainana
  • 西印度珠颈斑鸠 S. c. suratensis
  • 东印度珠颈斑鸠 S. c. tigrina
异名
次异名
  • Columb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 Stigmat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 Strept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珠颈斑鸠学名Spilopelia chinensis),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闽南语)、布鸪仔(客家语)、咕姑固(粤语)[4]傻咕咕(网络流行叫法),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鸠鸽科副斑鸠属物种。

特征

[编辑]

珠颈斑鸠尾较长,体长在28-32厘米,体重125-180克,比鸽子略小。背部、翅膀和尾部为灰褐色,尾羽外侧为黑色,尾端为白色,头部为深蓝色,颈后为黑色,带有白色点点,下腹部为暗红色,喙为暗褐色,脚红色。

人们常把它和鸽子混淆,但只要由颜色和喙的构造来分辨就可以简单看出两者的差别。

发声时颈部的羽毛会拱起,叫声低沉,重音靠后,类似“咕-咕-咕”、“咕-咕-咕~咕”;驱赶入侵者或保护幼鸟时会发出“咕-咕”、“咕咕咕”。

习性

[编辑]
吉贝Ceiba pentandra)树上鸣叫的珠颈斑鸠,摄于印度加尔各答
赵佶(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描绘的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的主食是果实、谷物和其他植物的种子,也会捕食昆虫。主要在地面上觅食。有水时也会喝水,他们喝水的方式是俯身吸水,与其他鸟类不同。如果地点许可,它们也会用水清洗身体。它们是典型的陆生鸟类,一般在草地和农田中觅食。全年都会繁殖,在树木、居民楼高层的阳台、空调外机甚至是地面上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巢穴[5]

珠颈斑鸠与同属其他斑鸠一样,一般不会群居,而是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是温驯的鸟类,但是突然的噪声会使它们惊起。它们的飞行姿势与冠鸠类似,着陆时尾巴会上倾。

分类

[编辑]

依据其形态,本种过去一直被归类于斑鸠属[6],但后来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本种实际上比其它斑鸠属成员更接近鸽属[7],尤其接近粉鸽属,而且棕斑鸠是本种的姐妹群,于是便将本种与棕斑鸠一起放在独立的副斑鸠属

分布

[编辑]

广泛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开阔林地、农地、都市等地区,从印度斯里兰卡东部到中国南部、东南亚等地。该种还被引入美国洛杉矶地区,还于186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及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地区。为常见的一种留鸟

中华珠颈斑鸠S. c. chinensis)为指名亚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并被引入到夏威夷;海南珠颈斑鸠S. c. hainana)仅分布在海南岛东印度珠颈斑鸠S. c. tigrina)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到东南亚,包括中国云南西南部及境内怒江以西,澳大利亚的种群主要也是源自此亚种;西印度珠颈斑鸠S. c. suratensis)分布于印度大部分地方,从北到南体型渐渐变小,而斯里兰卡的锡兰珠颈斑鸠S. c. ceylonensis)也是这种现象的一部分。[8][9]

繁殖

[编辑]

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时身体会极度倾斜,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

珠颈斑鸠通常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二至四次,繁殖期为4-11月,通常由雄鸟寻找合适的地方,再带雌鸟去选,选一个双方都认为可以的地方,筑巢是一起筑的,用树枝筑巢,大概花费7-10天[5];但也可能“鸠占鹊巢”,占用之前其他珠颈斑鸠或其他鸟类的巢。珠颈斑鸠所筑的鸟巢与绝大多数鸠鸽科鸟类类似,仅由少量树枝以及筑巢处的固有地形构成,相对简陋,由于其常在建筑物上筑巢,容易被人发现,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5][10]

珠颈斑鸠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前后大约差一两天。约两星期后,小斑鸠就会同一天破蛋而出。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必须离巢。

参考资料

[编辑]
  1. ^ Lucas, S. G. Chapter 12: Pleistocene. Chinese Fossil Vertebrat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259-290. ISBN 0-231-08483-8. 
  2. ^ Shen, G; Gao, X; Gao, B; Granger, D. E. Age of Zhoukoudian Homo erectus determined with 26Al/10Be burial dating. Nature. 2009, 458 (7235): 198–200. Bibcode:2009Natur.458..198S. ISSN 0028-0836. PMID 19279636. doi:10.1038/nature07741. 
  3. ^ 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Spilopelia ch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
  4. ^ 「升Key雀」「咕姑固」的春夏交響曲. 香港地方志中心. 2023-05-17 [2023-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1). 
  5. ^ 5.0 5.1 5.2 林业知识库_汕尾市林业局. www.shanwei.gov.cn. [202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6. ^ Sundevall, Carl. Methodi naturalis avium disponendarum tentamen. Försök till fogelklassens naturenliga uppställnung. Stockholm: Samson and Wallin. 1872: 100, 186 [2023-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7. ^ Johnson, K.P.; De Kort, S; Dinwoodey, K.; Mateman, A.C.; Ten Cate, C.; Lessells, C.M.; Clayton, D.H.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dove genera Streptopelia and Columba (PDF). Auk. 2001, 118 (4): 874–887 [2023-10-21]. doi:10.1642/0004-8038(2001)118[0874:AMPOTD]2.0.CO;2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20). 
  8. ^ Peters, James Lee.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7: 97–98. 
  9. ^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Volume 3 2nd.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151–155. 
  10. ^ Ivan. 只用几根树枝就能搭个窝,还有比它更会摆烂的鸟吗?. 微信公众平台. [202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参考文献

[编辑]
  • (英文)Grimmett:《Birds of India》,Inskipp and Inskipp,ISBN 0-691-04910-6
  • (英文)Kevin P. Johnson,Selvino de Kort,Karen Dinwoodey,A. C. Mateman,Carel ten Cate,C. M. Lessells & Dale H. Clayton(2001年):《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dove genera Streptopelia and Columba》,Auk英语Auk (journal)杂志,总第118期(第4期):第874-887页。PDF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Pizzey and Knight:《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Australia》,Angus & Robertson,ISBN 0-207-19691-5
  • (英文)Trounsen and Trounsen:《Australian Birds: A Concise Photographic Field Guide》,Cameron House,ISBN 1-875999-47-7
  • (中文)小牛顿238期
  • (中文)周友兵、张璟霞、索建中、江广华、胡锦矗、陈进(2006年):《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总第41期(第3期):第7-12页。PDF全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