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 化石時期:更新世中期至今,~
| |
---|---|
中華珠頸斑鳩,攝於鄭州。 | |
珠頸斑鳩的叫聲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鴿形目 Columbiformes |
科: | 鳩鴿科 Columbidae |
屬: | 副斑鳩屬 Spilopelia |
種: | 珠頸斑鳩 S. chinensis
|
二名法 | |
Spil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 |
亞種 | |
| |
異名 | |
次異名
|
珠頸斑鳩(學名:Spilopelia chinensis),又名鴣鵰、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閩南語)、布鴣仔(客家語)、咕姑固(粵語)[4]、傻咕咕(網絡流行叫法),是分佈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鳩鴿科副斑鳩屬物種。
特徵
[編輯]珠頸斑鳩尾較長,體長在28-32厘米,體重125-180克,比鴿子略小。背部、翅膀和尾部為灰褐色,尾羽外側為黑色,尾端為白色,頭部為深藍色,頸後為黑色,帶有白色點點,下腹部為暗紅色,喙為暗褐色,腳紅色。
人們常把它和鴿子混淆,但只要由顏色和喙的構造來分辨就可以簡單看出兩者的差別。
發聲時頸部的羽毛會拱起,叫聲低沉,重音靠後,類似「咕-咕-咕」、「咕-咕-咕~咕」;驅趕入侵者或保護幼鳥時會發出「咕-咕」、「咕咕咕」。
習性
[編輯]珠頸斑鳩的主食是果實、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主要在地面上覓食。有水時也會喝水,他們喝水的方式是俯身吸水,與其他鳥類不同。如果地點許可,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它們是典型的陸生鳥類,一般在草地和農田中覓食。全年都會繁殖,在樹木、居民樓高層的陽台、空調外機甚至是地面上都可以發現它們的巢穴[5]。
珠頸斑鳩與同屬其他斑鳩一樣,一般不會群居,而是單獨或成對出現。它們是溫馴的鳥類,但是突然的噪聲會使它們驚起。它們的飛行姿勢與冠鳩類似,着陸時尾巴會上傾。
分類
[編輯]依據其形態,本種過去一直被歸類於斑鳩屬[6],但後來分子遺傳學研究顯示,本種實際上比其它斑鳩屬成員更接近鴿屬[7],尤其接近粉鴿屬,而且棕斑鳩是本種的姐妹群,於是便將本種與棕斑鳩一起放在獨立的副斑鳩屬。
分佈
[編輯]廣泛分佈在亞洲南部的開闊林地、農地、都市等地區,從印度、斯里蘭卡東部到中國南部、東南亞等地。該種還被引入美國的洛杉磯地區,還於186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以及印度尼西亞、紐西蘭地區。為常見的一種留鳥。
中華珠頸斑鳩(S. c. chinensis)為指名亞種,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可見,並被引入到夏威夷;海南珠頸斑鳩(S. c. hainana)僅分佈在海南島;東印度珠頸斑鳩(S. c. tigrina)分佈在印度東北部到東南亞,包括中國雲南西南部及境內怒江以西,澳大利亞的種群主要也是源自此亞種;西印度珠頸斑鳩(S. c. suratensis)分佈於印度大部分地方,從北到南體型漸漸變小,而斯里蘭卡的錫蘭珠頸斑鳩(S. c. ceylonensis)也是這種現象的一部分。[8][9]
繁殖
[編輯]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時身體會極度傾斜,並在繞圈飛行時舒展自己的雙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
珠頸斑鳩通常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二至四次,繁殖期為4-11月,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的地方,再帶雌鳥去選,選一個雙方都認為可以的地方,築巢是一起築的,用樹枝築巢,大概花費7-10天[5];但也可能「鳩佔鵲巢」,佔用之前其他珠頸斑鳩或其他鳥類的巢。珠頸斑鳩所築的鳥巢與絕大多數鳩鴿科鳥類類似,僅由少量樹枝以及築巢處的固有地形構成,相對簡陋,由於其常在建築物上築巢,容易被人發現,在網絡上形成了一個梗[5][10]。
珠頸斑鳩一次生兩顆白色的蛋,前後大約差一兩天。約兩星期後,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孵蛋、養育小斑鳩則是由雄鳥和雌鳥輪流照料,餵食它們鴿乳。再過約兩星期,小斑鳩就必須離巢。
參考資料
[編輯]- ^ Lucas, S. G. Chapter 12: Pleistocene. Chinese Fossil Vertebrat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259-290. ISBN 0-231-08483-8.
- ^ Shen, G; Gao, X; Gao, B; Granger, D. E. Age of Zhoukoudian Homo erectus determined with 26Al/10Be burial dating. Nature. 2009, 458 (7235): 198–200. Bibcode:2009Natur.458..198S. ISSN 0028-0836. PMID 19279636. doi:10.1038/nature07741.
- ^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Spilopelia ch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升Key雀」「咕姑固」的春夏交響曲. 香港地方志中心. 2023-05-17 [2023-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1).
- ^ 5.0 5.1 5.2 林业知识库_汕尾市林业局. www.shanwei.gov.cn.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 ^ Sundevall, Carl. Methodi naturalis avium disponendarum tentamen. Försök till fogelklassens naturenliga uppställnung. Stockholm: Samson and Wallin. 1872: 100, 186 [202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 ^ Johnson, K.P.; De Kort, S; Dinwoodey, K.; Mateman, A.C.; Ten Cate, C.; Lessells, C.M.; Clayton, D.H.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dove genera Streptopelia and Columba (PDF). Auk. 2001, 118 (4): 874–887 [2023-10-21]. doi:10.1642/0004-8038(2001)118[0874:AMPOTD]2.0.CO;2 .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20).
- ^ Peters, James Lee.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7: 97–98.
- ^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Volume 3 2nd.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151–155.
- ^ Ivan. 只用几根树枝就能搭个窝,还有比它更会摆烂的鸟吗?.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參考文獻
[編輯]- (英文)Grimmett:《Birds of India》,Inskipp and Inskipp,ISBN 0-691-04910-6
- (英文)Kevin P. Johnson,Selvino de Kort,Karen Dinwoodey,A. C. Mateman,Carel ten Cate,C. M. Lessells & Dale H. Clayton(2001年):《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dove genera Streptopelia and Columba》,Auk雜誌,總第118期(第4期):第874-887頁。PDF全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Pizzey and Knight:《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Australia》,Angus & Robertson,ISBN 0-207-19691-5
- (英文)Trounsen and Trounsen:《Australian Birds: A Concise Photographic Field Guide》,Cameron House,ISBN 1-875999-47-7
- (中文)小牛頓238期
- (中文)周友兵、張璟霞、索建中、江廣華、胡錦矗、陳進(2006年):《四川南充市區珠頸斑鳩的繁殖生態學和巢址選擇》,動物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總第41期(第3期):第7-12頁。PDF全文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Birds In Backyar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EOC上關於珠頸斑鳩的資料
- 珠頸斑鳩的圖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