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级潜艇
VII级潜艇 | |
---|---|
概观 | |
舰种 | 远洋攻击型潜艇 防空潜艇 布雷潜艇 补给潜艇 |
拥有国 | 纳粹德国 (主要用户,其余见下面章节) |
前型 | UB III级潜艇 |
次型 | XXI级潜艇 |
数量 | 709艘 |
完成 | 1935年 |
现况 | 全部退役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水上排水量:781吨 潜航排水量:871吨 |
潜航深度 | 250至295米 |
全长 | 67.1米 |
全宽 | 6.2米 |
吃水 | 4.7米 |
艇体结构 | 单壳体 |
动力方式 | 2座柴油引擎,2800至3200匹马力 |
叶轴 | 双轴双桨 |
最高速度 | 水上极速:17.7节 潜行极速:7.6节 |
续航距离 | 8190海里/ 10 节(水上航行) |
乘员 | 44-52人 |
武器装备 | |
其它 | 以上数据皆取自VIIC型 |
VII级潜艇(德语:Klasse VII或称Typ V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最广泛使用的潜艇(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潜艇通称U型潜艇),贯穿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艘击沉敌船的U-30与最后一艘被击沉的U-320皆属于此类型。VII级潜艇的设计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志帝国海军使用的UB III级潜艇,战后由于《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不得拥有潜艇,军方转而资助本国造船公司在荷兰建立的空壳公司—船舶建设工程局,秘密研究新式潜艇,并以他国造船厂建造试验。在军方为芬兰的维特希伦级(Vetehinen)与西班牙的E-1级潜艇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提供了未来VII级潜艇的部分设计理念。这些设计除了衍生出VII级潜艇外,还有产生了I级潜艇,然而后者因为政治上的考量与技术问题而停止生产。尔后I级潜艇的设计更结合到VII级与IX级潜艇上。VII级潜艇也是历史上生产量最多的潜艇,共建造了709艘[1],还拥有许多种型号。
最初的需求
[编辑]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凡尔赛条约》限制成一支岸防海军且多数舰只老旧不堪,潜艇更被禁止制造与研究。德国民间造船企业因为其禁令而百废待兴,于是共同建立了船舶建设工程局,与日本、阿根廷、西班牙和芬兰等国合作接订单,在设计外国客户的潜艇数据成为尔后的宝贵资料,军方也为了跟上国际造船技术,投注资金于该公司,之后成为德国海军官方的秘密研究组织,立下往后重建潜艇舰队的基础,在此期间将新型潜艇冠以“MTV”的字样于前,MVBVII型潜艇,就是后来的VII级潜艇。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大肆鼓吹重建武装力量;就政治上的考量,英国认为如果德国已经私下制造了潜艇,要限制其发展就必须以公开的方式来控制其总吨位,于是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让德国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德军潜艇总算能在台面上进行,并开始执行旨在大幅提升潜艇部队实力的造舰计划。条约签订完仅一个月,卡尔·邓尼茨上校被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指派为一支潜艇舰队的司令,此人对往后德国潜艇设计与发展有重大影响。在1935年时德国共有3种潜艇舰级:I级、II级和VII级。邓尼茨认为,潜艇因为只有在极特殊的场合中才会与潜艇作战,因此无须考量假想敌同类型的舰艇性能,因而无须在乎他国潜艇之大小[2],也认为潜艇一旦超过一定的体积将会有损其特殊作战的效能、下潜机动性与时间也将不利于作战。
另一方面,为了使潜艇携带武器、补给和燃料更多,增加潜艇体积是有利的。为了平衡这两种矛盾,德军潜艇指挥部认为选择500吨级的中型潜艇为最佳潜艇,可满足两方面的需求。邓尼茨也提出“4艘中型潜艇远比1艘大型潜艇要容易发现敌人并取得更多战果”的观点(这是他“集结战术”的核心概念),认为应把《英德海军协定》划给德国海军潜艇吨位的75%用500余吨的VII级潜艇,其他则拿来建造740吨的IX级潜艇,但海军总司令部认为未来潜艇仍是单独作战的形式,比较偏好较大型的巡洋潜艇,认为应该优先制造。因为这些争执加上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不表态,德国海军的潜艇建造速度很慢。1939年9月3日,德国被英国宣战、后者开始使用护航船团时,VII级潜艇的重要性才为海军总司令部所体认。
各型号
[编辑]VII-A型
[编辑]VIIA型是本级的原型,为第一代新远洋攻击型U型潜艇,于1933至1934年期间即完成了设计[3],由一战后期研制的UB-III级潜艇改进而来[4]。基本设计为采用单壳体结构,燃油储存于耐压壳体内,能防止深水炸弹攻击导致外漏[1]。舰身中部有主压载水舱,耐压壳体外部前后方各有两个副压载水仓,两侧各有一个鞍状储水舱,船头有类似一战德国潜艇的锯齿状构造(后期型就没有此设计)。VII-A型的武装包括舰首有4座、舰尾外部有一座的鱼雷发射管(装载11枚鱼雷)、一门88毫米速射甲板炮(220发炮弹)[3]、可储放22枚TMA型水雷或33枚TMB型水雷。VII-A型在海平面上的航行十分灵活,紧急下潜只需要20秒即可完成。由于动力更强和更大的内部空间,VIIA型普遍比较小型的II级潜艇更受到潜艇乘员的喜爱,后者的生产也被停止。在水面上航行时使用2座MAN的6汽缸、4冲程M6V 40/46柴油引擎,能在每分钟470到485转的模式下提供2100到2310匹马力的动力;潜航时则以2座每分钟322转的BBC GG UB 720/8电动马达所提供的750匹马力为动力[3],航程约6200海里,水面航速约16节(30公里/时),潜航则8节(15公里/时)。
编号U-27至U-32的A型潜艇由不来梅的威瑟造船厂所建造,而编号U-33至U-36的则为基尔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建造,在1935年至1937年间总共建造完成10艘。在英法对德国宣战后,VII-A型的U-30击沉了雅典娜号客轮,这是二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船只,后来此事成为海上大西洋海战的开端。战争中,本型的U-32击沉了二战中最大吨位的客轮—不列颠女王号(42348吨),U-29也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这一型潜艇中最后仅有U-29与U-30在战争中被击沉,其余皆在1945年5月4日于铜厂湾(Kupfermühlen Bay)内由德军自己凿沉[3]。
VII-B型
[编辑]由于VII-A型能装载燃料的空间十分有限,邓尼茨的机电长特德森提出将鞍状储水舱加装存放燃油的空间,以增加标准排水量17吨的方式,令燃油储量从67吨提升至108吨,在以10节(19公里/时)速度于水面航行时,活动半径可达8700海里[5],比A型要长2500海里;水面航行速度也略有提升,为17.2节(33公里/时)。除了在航程上大有改善外,方向舵也从原本的一个变成两个,原本舰尾的鱼雷发射管也被改装到耐压壳体内部,可在两个方向舵之间发射。鱼雷也在舰尾、舰内水密舱腾出空间另外存放3枚鱼雷,变成可装载14枚鱼雷,唯一例外的是U-83,其缺乏舰尾鱼雷管而只有12枚鱼雷[5]。VII-B型在动力上也做了改进,除了U-45至U-50、U-83、U-85、U-87、U-99、U-100以及U-102这12艘采用的是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制的2具增压器、6汽缸、4冲程F46柴油引擎以外,其余的VII-B型潜艇在MAN制的柴油引擎上也增加了2具增压器,使其动力可增加到3200匹马力(每分钟470至490转)。潜航时采用AEG GU 460/8-276电动马达提供的750匹马力动力(每分钟295转)[5],而U-45、U-46、U-49、U-51、U-52、U-54、U-73至U-76、U-99和U-100这12艘则保留VII-A型的BBC电动马达。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德军共建造了24艘VII-B型潜艇。
VII-B型潜艇包括几位二战最知名的潜艇与战争英雄,如击沉总吨位数最多的U-48(51艘船,共299477总吨和1060吨)、潜艇部队最早的战争英雄之一君特·普里恩的U-47(曾穿越障碍进入英军港内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指挥击沉总吨位最多的潜艇王牌舰长—奥托·克瑞奇米尔的U-99和约阿希姆·施普克的U-100[5]。
VII-C型
[编辑]VII-C型是德军潜艇部队的主力,也是最著名的型号,建造工作从1940年第一艘下水服役的U-69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共生产了568艘[6]。虽然VII-C型潜艇在航程上没有体积较大的IX级潜艇来的长,但战争期间几乎被用于所有U型潜艇的作战范围中[6]。VII-C型最初投入的时间点正值潜艇部队于二战初期、战绩最显赫的“第一段欢乐时光”,后来也经历在美国东岸攻击的“第二段欢乐时光”,直到最后于1943年后期被盟军反潜部队击败[6]。VII-C型使用与VII-B型相同的引擎和动力,也比后者体积稍微更大、更重些,除了修改乘员略嫌狭小的舰桥(令艇员难以操作机枪和担任卫兵的工作),将前望塔宽度增加了6厘米、长度增加了30厘米外,还将操纵室的空间加大,让新型声音探测装置摆进来,更大的舰体也使得它们的速度稍微慢于VII-B型。为了应对随战争发展、性能业已过时的VII-C型潜艇,装上了通气管来延长航程[6]。武装上,VII-C型也与VII-B型拥有相同的鱼雷发射管配置,除了仅有两个舰首发射管的U-72、U-78、U-80、U-554和U-555,以及没有舰尾发射管的U-203、U-331、U-351、U-401、U-431和U-651[6]。
除了U-88、U-90、U-132至U-136采用MAN制的M6V40/46柴油引擎外,其他都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制、与VII-B型相同的引擎于水面上航行[6]。由于服役时间长,VII-C型潜艇在逐渐改良的过程中使用过很多款不同的电动马达来供应潜航时的动力,包括早期的几艘是使用VII-B型的两座AEG GU 460/8-276电动马达(750匹马力,最大每分钟296转)、较新的使用两座布朗-勃法瑞公司(Brown, Boveri & Cie)制的GG UB 720/8、两座卡尔贝·拉梅尔(Garbe Lahmeyer)制的RP 137/c或两座西门子-修克特工程(Siemens-Schuckert Werke)制的GU 343/38-8电动马达,这些输出动力都与AEG马达相同[6]。
电影《从海底出击》中主角群驾驶的潜艇—U-96即属于此型[6]。
高射炮的改装
[编辑]1942年8月31日,U-256受到英军惠特利式轰炸机(Whitley)的攻击而严重损毁,邓尼茨认为与其被作为废船,还不如拿来改造、反制在比斯开湾造成德军严重损失的盟军飞机,将这种潜艇称为高射炮潜艇(U-flak),完成改装了4艘VII-C型潜艇包括U-441、U-256、U-621和U-951,高射炮潜艇加装了两门2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Flakvierling)和一门具实验性质的37毫米自动高射炮装设于甲板、原预计要加装86毫米线载防空火箭,但后来被认为不可行而取消。有些高射炮潜艇还另外装了2门单管20毫米高射炮。这些特殊潜艇的燃料被限制装载只能在比斯开湾里作战的航程,也只有携带5枚鱼雷(包括已在鱼雷管内装填的),其余空间则留给数量更多的防空炮手。
改装过的高射炮潜艇于1943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而相对地,自1943年起,88毫米甲板炮逐渐被德军所拆除[7]。当时盟军已在大西洋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德军的潜艇仅能在法国港口内不出战,这些改装潜艇一度令英国皇家空军感到惊讶。见证到高射炮潜艇的潜力后,邓尼茨下令潜艇舰队以最快速度大批驶出比斯开湾、进取大西洋。德军的努力使得潜艇部队大约赢取两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有限度的任务。
在1943年11月,经过这种试验开始后已6个月,鉴于成效不高的结果,邓尼茨原本想再改装U-211、U-263和U-271的计划因而终止,最后都被改回传统的VII-C型潜艇。后期装备标准防空武器的VII-C型潜艇也被认为防空火力没有与防空炮潜艇落差太多,高射炮潜艇的效率并没有很突出,也因为即使增强了火力,潜艇在水面上仍是十分脆弱,遇上飞机俯冲攻击时最好的对策就只能下潜,但即使如此也有敌机召集来的舰队投下的深水炸弹。这种改装的潜艇也仅击落了6架飞机,其中3架是U-441所击落的,另外是U-256、U-621和U-953各击落一架。
VII-C/41型与VII-C/42型
[编辑]VII-C/41型是VII-C型稍加改良的型号,具备相同的武装和引擎,不同处在于以较为坚固的耐压壳体建造,使它们能沉入更深的海中,承重更强的水压;也因为采用较轻的机械来弥补舰身额外加入的钢材重量,使得VII-C/41型略轻于VII-C型。德军一共建造了91艘VII-C/41型潜艇,但今天只有U-995保留了下来,在拉博厄(基尔北部)作为纪念馆的形式保存着,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留下来的VII级潜艇。
VII-C/42型设计于1942年至1943年之间,用来取代过时的VII-C型。VII-C/42型具有非常坚固的耐压壳体舰身,外壳提升至28毫米厚,可潜至先前的VII-C极限深度的2倍。VII-C/42型的外型与VII-C/41型非常相似,但拥有两个潜望镜装设在舰桥,且能多载2枚鱼雷。原本德国海军已经与造船厂签了164艘VII-C/42型潜艇的订单,也放下了部分的龙骨,但随即在1943年9月30日被取消,来建造性能更优异的XXI级潜艇,XXI级潜艇是德军在战时大量建造的潜艇中性能最优异者,也是现代潜艇的雏型。
VII-D型
[编辑]设计于1939年至1940年的VII-D型属于VII-C型的加长形,使用于布雷,舰内加装了一个水雷舱,连结在舰尾与舰桥之间五个三管一组的布雷管,类似现代的弹道导弹潜艇[8]。该型有比以往更大的鞍状水舱,还可装载更多燃油,由于设计较早的关系,舰上还保有88毫米甲板炮。有在水上航行时使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制的增压6汽缸、4冲程F46柴油引擎,输出3,200匹马力(每分钟470至490转);潜航时则使用两座AEG GU 460/8-276电动马达,其供给共750匹马力(每分钟285转)[8]。VII-D型潜艇的效能并非理想,仅有一艘U-218存活至战后,其余5艘都被击沉,组员全体阵亡[8]。
VII-E型
[编辑]还有一种改良自C型的VII-E型,大幅减轻引擎重量以储存更多的燃料与装备,同时也加强船身的坚固程度,最后此方案因为研发项目延迟而被取消,没有一艘VII-E型被建造出来[9]。
VII-F型
[编辑]VII-F型的设计于1941年,主要作为鱼雷运输舰,也是本级中吨位、体积最大的型号。F型除了鱼雷数多达39枚和去除了甲板炮,武装都和其他型相同[10]。最后只有4艘VII-F型被造了出来,其中两艘的U-1062与U-1059被派去远东支援雨季集团舰队(Monsun Gruppe)进行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攻击;而另外两艘的U-1060与U-1061则留在大西洋。该型潜艇也使用了与D型相同的引擎[10]。
性能比较
[编辑]类别 | VII-A[11] | VII-B[11] | VII-C[11] | VII-C/41[11] | VII-C/42[11] | VII-D[11] | VII-F[11] |
---|---|---|---|---|---|---|---|
水上排水量 | 626 吨 | 753 吨 | 769 吨 | 769 吨 | 999 吨 | 965 吨 | 1084 吨 |
潜航排水量 | 745 吨 | 857 吨 | 871 吨 | 871 吨 | 1099 吨 | 1080 吨 | 1181 吨 |
全长 | 64.5米 | 66.6米 | 67.1米 | 67.1米 | 68.7米 | 76.9米 | 77.6 m |
耐压船身长度 | 44.5米 | 48.8米 | 50.5米 | 50.5米 | 50.9米 | 59.8米 | 60.4 m |
全阔 | 5.85米 | 6.2米 | 6.2米 | 6.2米 | 6.85米 | 6.4米 | 7.3 m |
耐压船身阔度 | 4.7米 | 4.7米 | 4.7米 | 4.7米 | 5米 | 4.7米 | 4.7 m |
吃水 | 4.4米 | 4.74米 | 4.74米 | 4.74米 | 5米 | 5米 | 4.9 m |
水面动力 | 1,700千瓦 | 2,400千瓦 | 2,400千瓦 | 2,400千瓦 | 2,400千瓦 | 2,400千瓦 | 2,400千瓦 |
潜航动力 | 560千瓦 | 560千瓦 | 560千瓦 | 560千瓦 | 560千瓦 | 560千瓦 | 560千瓦 |
水面航速 | 17节 | 17.9节 | 17.7kn | 17.7节 | 18.6节 | 16.7节 | 17.6节 |
潜航航速 | 8节 | 8节 | 7.6节 | 7.6节 | 7.3节 | 7.9节 | 7.6节 |
水面航程 | 11470km | 16095km | 15170km | 15725km | 23310km | 20720km | 27195km |
潜航航程 | 175km | 175km | 150km | 150km | 150km | 130km | 140km |
最大作战潜深 | 220米 | 220米 | 230米 | 250米 | 270米 | 200米 | 200米 |
耐压潜深 | 230 - 250米 | 230 - 250米 | 250 - 295米 | 275 - 325米 | 350 - 400米 | 220 - 240米 | 220 - 240米 |
成员数 | 42 - 46人 | 44 - 48人 | 44 - 52人 | 44 - 52人 | 44 - 52人 | 46 - 52人 | 46 - 52人 |
甲板炮 | C35 88毫米/L45炮(220发) | 无 | |||||
防空炮 | C30 20毫米防空炮 | 多种 | 2 × C30 20毫米防空炮 (4,380发) |
37毫米防空炮 (1,195发) 2 × C30 20毫米防空炮 (4,380发) | |||
舰首鱼雷管 | 4 座 | ||||||
舰尾鱼雷管 | 1 座 | ||||||
最大鱼雷装载量 | 11 枚 | 14 枚 | 14 枚 | 14 枚 | 16 枚 | 14 枚 | 14 枚 或 39 枚 |
水雷 | 22 枚TMA水雷 或33 枚TMB水雷 |
26 枚TMA水雷 | 可装载15枚SMA水雷于垂直发射管中, 另有26枚TMA水雷或39枚TMB水雷 |
无 | |||
服役数量 | 10艘 | 24艘 | 568艘 | 91艘 | 0艘 | 6艘 | 4艘 |
德国外的用户
[编辑]- 英国皇家海军:U-953(用于训练)、U-570(改名为格拉夫号)
- 苏联海军:U-1057、U-1058、U-1064、U-1305
- 西班牙海军:U-573(改名为G-7号)
- 法国海军:U-471(改名为米勒号)、U-766(改名为劳贝号)
- 挪威皇家海军:U-995
相关条目
[编辑]资料来源
[编辑]- ^ 1.0 1.1 Type VII U-Boat. German U-Boat. Uboataces.com. [201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 ^ (中文)《邓尼茨元帅战争回忆录》,第22页。
- ^ 3.0 3.1 3.2 3.3 Helgason, Guðmundur. Type VIIA. U-Boat War in World War II. Uboat.net. [201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 G.Williamson and I.Palmer, U-Boats of the Kaiser's Navy, 2002
- ^ 5.0 5.1 5.2 5.3 Helgason, Guðmundur. Type VIIB. U-Boat War in World War II. Uboat.net. [201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Helgason, Guðmundur. Type VIIC. U-Boat War in World War II. Uboat.net. [201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 ^ (英文)Osprey出版(2010年),Gordon Williamson著,《U-boat Tactics in World War Two》,第62页。
- ^ 8.0 8.1 8.2 Helgason, Guðmundur. Type VIID. U-Boat War in World War II. Uboat.net.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 ^ (英文)U艇級別介紹. sharkhunters.com. [201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5).
- ^ 10.0 10.1 Helgason, Guðmundur. Type VIIF. U-Boat War in World War II. Uboat.net. [201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Type VII U-Boat. German U-Boat. Uboataces. [201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参考书目
[编辑]-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Rossler, Eberhard (1981). The U-Boat. Annapolis, Maryland (USA): Naval Institute Press. ISBN 0-87021-966-9.
- Stern, Robert C. (1991). Type VII U-boats. Annapolis, Maryland (USA): Naval Institute Press. ISBN 1-5575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