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沃土计划
新月沃土计画是伊拉克哈希姆家族提议的联合计画,在新月沃土地区上建立一个包含伊拉克王国、法属叙利亚托管地、黎巴嫩托管地、巴勒斯坦托管地和外约旦酋长国的联盟,并命名为新月沃土联盟(法语:unification du Croissant fertile)。时任伊拉克总理努里·赛义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英国官员介绍了该计划,当时法国已经逐渐衰弱,无法有效控制叙利亚。 代表叙利亚北部商业利益团体和土地所有权的叙利亚人民党支持新月沃土计划,并启动了外交步骤来实施。然而因为伊拉克与英国有军事条约,因此叙利亚民族党和军队中的派系决心阻止任何与伊拉克统一的计划。该计划最接近实现的时候是在萨米·欣纳维上校执政期间(1949年 8月至12月),他任命了人民党为政府官员,该政府开始与伊拉克谈判以实现统一。这个计画因阿迪卜·施舍克里上校发动政变而失败。随著1958年 7月伊拉克君主制被推翻,新月沃土计画的任何希望都因此烟消云散,尽管如此团结新月沃土各国的愿望依然存在于各国的期望中。
新月沃土联盟 | |
---|---|
首都 | 巴格达、大马士革、贝鲁特、耶路撒冷 |
宗教 | 伊斯兰教 |
政府 | 联邦君主制 |
历史时期 | 一战、二战、阿拉伯冷战 |
新月沃土各国
[编辑]伊拉克
[编辑]当时伊拉克王国哈希姆家族的愿景,是希望在哈希姆家族治下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联合王国,即新月沃土联盟,因此提出新月沃土计画,联合周围国家一同讨论,随后在伊拉克总理努里·赛义德向英国官员介绍该计画后,开始在新月沃土各国掀起讨论。
叙利亚
[编辑]随著鄂图曼帝国的衰落,新月沃土的阿拉伯人开始建立脱离鄂图曼帝国的政权,叙利亚人民也在费萨尔一世的领导下建立叙利亚王国,不过很快就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托管地,因此叙利亚民族主义者提出独立并建立大叙利亚的想法在叙利亚得到了认可。大叙利亚是以叙利亚天然边界为核心衍伸出的构想,这一想法成为叙利亚社会民族党的基础,该党于1932年由叙利亚的黎巴嫩难民安东·萨德创立,受到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的演讲的强烈启发。据安东·萨德描述,叙利亚应该包括奇里乞亚、伊拉克、科威特、胡齐斯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岛的领土。
巴勒斯坦
[编辑]巴勒斯坦作为英国托管地,经常于境内发起独立运动,反抗英国统治,但大多以失败收场,巴勒斯坦对新月沃土计划并没有过多的意见[来源请求],只希望能在独立后,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独立的国家。
约旦
[编辑]约旦在1921年 4月11日独立后建立外约旦酋长国,1921年开罗会议,阿卜杜拉一世获大英帝国支持成立外约旦酋长国,由巴勒斯坦托管地监督其行政,成为英保护国,1946年独立成为现今的约旦王国。约旦对此计画没有过多的回应,但在1958年 2月,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宣布成立十三天后,同为哈希姆家族的伊拉克国王和约旦国王宣布合并成立阿拉伯哈希姆联邦,直至国王费萨尔在一场军事政变被废黜后倒台。
黎巴嫩
[编辑]黎巴嫩自法国独立后,建立黎巴嫩共和国,受泛阿拉伯主义影响,黎巴嫩的政治意识倒向反列强与反君主制,当伊拉克君主制被推翻时,黎巴嫩日报《Al-Anwar》在报导中写道:“新月沃土的联盟计划是可恶的英帝国主义及其在阿拉伯世界的代理人计划” 。约旦驻黎巴嫩大使谴责黎巴嫩媒体坚决反对与污辱新月沃土的联合计划,并认为其无知。Al-Anwar日报则回应:“我们不得不说,这个计划就像一只猫,它有九条命。他不容易死,因为他身后隐藏著英国情报部门”[1]。
计画的矛盾
[编辑]随著叙利亚脱离法国独立,人民党控制了叙利亚的政治,并进行改革,改革优先事项是叙利亚北部的经济发展,人民党支持这一计画,并已开始与伊拉克外交交流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叙利亚民族党和军队的分支机构决心抵制与伊拉克的联合,因为尽管伊拉克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却是大英帝国扶植下建立的亲英政府。叙利亚人民不想生活在君主制国家,更不想生活在亲英国家。 1940年代后期,穆罕默德·法迪勒·贾马利担任伊拉克外长时,曾与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秘书秘密交流。贾马利说:“在我看来,阿拉伯世界存在三个地缘政治极点 :新月地带 阿拉伯半岛以及北非地区” 在他看来,应该根据这三个极点分别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或联邦,以便这些新建的国家能够彼此合作。 谈判因1949年12月阿迪卜·施舍克里上校的政变而中止。尽管发生了政变,议会于1951年任命的总理纳齐姆·库德西,仍然非常亲英,被迫下台。同年,总理马鲁夫·道瓦利比也因同样原因被奇恰克利逮捕。
参见
[编辑]脚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Marius Deeb, 黎巴嫩内战, Praeger, 1980, p. 67.
- Tareq Y. Ismael、Jacqueline S. Ismael、Kamel Abu Jaber,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和政府,佛罗里达大学出版社,1991 年,p. 192.
- 康明斯,戴维·迪恩。叙利亚历史词典,p. 105. 稻草人出版社,2004 年,ISBN 0-8108-4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