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刺尾鱼
外观
褐斑刺尾鱼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
科: |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
属: |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
种: | 褐斑刺尾鱼 A. nigrofuscus
|
二名法 | |
Acanthurus nigrofuscus (Forsskål, 1775)
| |
异名 | |
|
褐斑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nigrofuscus),又称褐斑刺尾鲷,俗名薰衣草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1775年,由芬兰探险家、东方学家和博物学家彼得·福斯科尔首次将本种正式描述为Chaetodon nigrofuscus,其模式产地为吉达。
分布
[编辑]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红海、东非、模里西斯、塞席尔、马达加斯加、马尔地夫、斯里兰卡、印度、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几内亚、澳洲、帛琉、密克罗尼西亚、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群岛、新喀里多尼亚、马绍尔群岛、索罗门群岛、诺鲁、斐济群岛、法属玻里尼西亚等海域。
深度
[编辑]水深0至25公尺。
特征
[编辑]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体色为黑褐到黄褐色。背鳍及臀其后端基部各有一黑斑点。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头部及胸鳍前下方等区域布满橘褐色斑点。成鱼尾鳍成弯月形且有白色缘。尾棘沟有黑边。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4至2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2至24枚[2]。体长可达21公分。尾柄上有倒刺,须注意以免割伤。
生态
[编辑]本鱼喜栖息于浅海之硬底质的内湾或向海礁坡地。成鱼喜成群的觅食。属于藻食性。
经济利用
[编辑]小型的食用鱼,用以观赏居多。食用时,剥皮,煮姜丝汤,肉质鲜美。
参考文献
[编辑]- ^ Choat, J.H.; McIlwain, J.; Abesamis, R.; et al. Acanthurus nigrofusc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8019A1523035 [20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8019A1523035.en .
- ^ Acanthurus nigrofuscus. Reef Life Survey. [24 Septem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