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語言
廣東省語言 | |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主要語言 | 粵語 |
少數語言 | 閩語、客家語 |
| |||||
| |||||
| |||||
| |||||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
廣東地方語言體系較為複雜,脫胎於古漢語,同時也較多受古代百越語言的影響,源於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於宋代初步形成,以粵語、閩語、客語為大宗,除此之外,亦有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廣東本地的粵北土語、軍話、少數民族語言,以及來粵工作或定居的外省籍人士所帶來的外省母語。
歷史
[編輯]歷史上,因嶺南遠離中原,社會環境相對安定,兩晉、唐末、兩宋出現三次嶺北人口南遷廣東的大規模移民浪潮。歷代人口南遷的同時,也帶來了中原地區的語言,並同原居民百越族人的語言長期接觸和融合,形成了頗為獨特的方言。由於南遷居民來源地不同,入粵時間不一,入粵後分布地不同,於是形成了不同的方言體系,主要是粵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州方言。
秦漢時期,大量的中原人南移,主要是定居於番禺一帶,與原居民百越語言長期接觸,後經東晉、南朝以至宋元,南遷廣州等地的人口大增,使用粵語的人更多,遂形成了這一方言體系,是廣東有代表性的方言。
客家的先民是中原地區的漢人,東晉時因避戰亂遷至江西,唐末至北宋大量入粵,南宋以後更大規模南遷,多聚居於山區,與外界交往相對少,宗族觀念強烈,其語言也保留了較多的中原語音。
潮汕發言則源自地域相近福建移民。宋元兩代,不少福建士民落籍於海南和粵西沿海州縣。潮汕方言、海南方言和雷州方言亦屬閩方言中的閩南語系。
兼通多語現像
[編輯]推普之前
[編輯]1990年代大力推廣普通話之前,廣東有兼通多語現像。如增城、寶安,往往是西部本地人以粵語為母語,東部本地人以客家話為母語,在這些地區的人,往往兩種話都會說。另外,由於粵語的強勢作用,某些靠近粵語地區的純客地區也出現方言混雜的現象,即當地人在本地說母語(客家話),離開本地往往說粵語,如深圳龍崗區。部分靠近粵語地區的發達經濟地區(如從化、增城的粵語-客家話混雜地區),粵語廣州話的使用頻率往往比普通話、當地方言(客家話、本地白話)的使用頻率高得多。在廣東東部,客家人可能會使用潮州話同潮州人交流,潮州人可能會使用客家話同客家人交流,而極少有可能用粵語,而在廣東中部,一些白話使用者,也有可能採用客家話同客家人交流。
方言地理
[編輯]粵語分布
[編輯]粵語分布在廣東中部、西部(不包括雷州半島和粵西的客家方言區),方言區的東端大致以韶關-廣州-惠陽為界,與客家方言區毗鄰。方言區的西南端以雷州半島的湛江市區以南為界與閩語區毗鄰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屬於粵語方言區。
閩語分布
[編輯]閩語分布在廣東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區和雷州半島湛江市區以南的縣市。其中東南沿海的潮州、揭陽、汕頭、豐順為潮汕話方言區,汕尾、海豐、陸豐為海陸豐話方言區,惠東、博羅的部分地區為惠州學佬話方言區[1]。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區為隆都話方言島。雷州半島湛江市區以南的雷州、徐聞為雷州話方言區。
客家話分布
[編輯]客家語大方言區分布在廣東東部(不包括東南沿海的閩語地區)。方言區的西端大致以韶關-廣州-惠陽為界,與粵語方言區毗鄰。東南端以潮汕、海陸豐地區為界,與閩語大方言區毗鄰。高州、廉江等地的三大塊客家小方言區。
其他方言
[編輯]惠州等地盛行東江本地話,兼具粵語和客家話性質,分區歸屬存爭議。粵北韶關各縣區、連州、連南廣泛分佈的粵北土話。珠三角惠東、粵東陸豐等地散佈的廣東軍話,屬官話方言。
廣東漢語分支列表
[編輯]- 粵語
- 潮州話(潮汕話)
- 韓江潮汕話
- 練江潮汕話
- 榕江潮汕話
- 海陸豐話(學佬話)
- 雷州話
- 隆都話
- 山涯話
- 廣東軍話
- 廣東客家話
- 梅江客家話(四縣客家話)
- 東江客家話(海陸豐客家話)
- 韓江客家話
- 粵北土話
- 方言區歸屬有爭議的語言
參考文獻
[編輯]- ^ 潘家懿、林倫倫(2011),粵東惠河片閩南語的分佈及其地理環境特徵,《臺灣語文研究》第6卷第2期,2011, p.16-17
1. 《 廣東省志一方言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廣州,二零零四年一月初版) 2. 《 恩平音字典》( 唐詩檾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二零零三年九月初版) 3. 《 廣州方言硏究》( 廣東人民出版社,廣州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