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裝甲師 (德國國防軍)
第7裝甲師 | |
---|---|
7. Panzer-Division | |
存在時期 | 1939年10月18日 – 1945年5月8日 |
國家或地區 | 納粹德國 |
部門 | 納粹德國陸軍 |
種類 | 裝甲師 |
規模 | 師 |
駐軍/總部 | 圖靈根薩爾費爾德 |
別稱 | 幽靈師 |
參與戰役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指揮官 | |
著名指揮官 | |
標識 | |
1940 | |
1941–1945 | |
於庫爾斯克 |
第7裝甲師(德語:7. Panzer-Division)是德意志國防軍的一個裝甲師,原為「第2輕裝師」(德語:2. Leichte-Division),在波蘭戰役後即改建為裝甲師。它參加了法國戰役、入侵蘇聯、占領維希法國,並在東線作戰直至戰爭結束。由於在埃爾溫·隆美爾少將指揮、於法國戰役中快速與捉摸不定的行動而被冠上了「幽靈師」(德語:Gespensterdivision)的稱呼。
該師於1940年在法國取得巨大成功,然後於1941年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從立陶宛突入蘇聯,作為中央集團軍的一部分參與了數場對蘇軍的包圍戰。1942年5月,該師從蘇聯撤出,送回法國補充損失和整修。它在德國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後返回俄羅斯南部,作為頓河集團軍群的一部分,在一系列防禦戰中幫助阻止了前線的全面崩潰,並參與了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將軍在哈爾科夫的反攻。1943年夏天,該師在庫爾斯克的進攻中失敗,人員和裝備損失慘重,並在隨後的蘇軍反攻中進一步折損。
從1944年到1945年,該師的兵力明顯不足,並不斷在東線進行一系列的防禦戰。它曾兩次從海上撤離,每次都被迫將其重型設備遺留下來。在穿越東普魯士和德國北部進行防禦性戰鬥後,倖存者逃入森林,並於1945年5月向柏林西北部的英軍投降。
組建
[編輯]在完成對波蘭的入侵後,輕型師的有限效能導致德國陸軍最高司令部(OKH)下令將四個輕型師重組為完整的裝甲師。1939年10月,第2輕型師成為第7裝甲師,是德國十個裝甲師之一。它由三個營的218輛坦克組成,有兩個步兵團、一個摩托車營、一個工兵營和一個反坦克營。
新提拔的埃爾溫·隆美爾將軍曾在入侵波蘭期間擔任希特勒的參謀,在希特勒的干預下,能夠獲得該師的指揮權。在1940年2月10日上任後,隆美爾迅速讓他的部隊開始練習他們在即將到來的戰役中需要的演習。
戰史
[編輯]征戰西線
[編輯]強渡默茲
[編輯]入侵始於1940年5月10日。到第三天,隆美爾指揮的第7裝甲師和海因茨·古德里安將軍指揮的第19裝甲軍的三個裝甲師已經到達默茲河,他們發現那裡的橋梁已經被摧毀。隆美爾活躍在前沿地區,指揮渡河行動,但最初由於法國人在河對岸的火力壓制而未能成功。到5月16日,該師已經到達了在阿韋訥的指定目標,原計劃要求他在那裡停下來等待進一步的命令,但隆美爾繼續前進。
5月20日,該師到達阿拉斯。赫爾曼·霍斯將軍接到命令,要求繞過該鎮,並隔離其英國駐軍。他命令第5裝甲師向西移動,該師向東移動,兩側是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次日,英軍發起反擊,在阿拉斯戰役中部署了兩個步兵營,並由重裝甲的瑪蒂爾達I和瑪蒂爾達II號坦克支援。事實證明,德國37毫米反坦克炮對重裝甲的馬蒂爾達坦克無效。第25裝甲團和一連88毫米高射炮被調來支援,英國人隨後撤退。
5月24日,希特勒下達了停止命令。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仍有爭議。他可能高估了該地區英軍的規模,或者他可能希望保留大部分裝甲用於在巴黎的進攻。暫停令於5月26日解除。第7裝甲師繼續推進,於5月27日抵達里爾。為了進攻,霍斯將第5裝甲師置於隆美爾的指揮之下。里爾圍城戰一直持續到5月31日,當時40,000名法國駐軍投降。英國遠征軍從敦刻爾克的撤退於6月4日結束;超過338,000名盟軍已撤離海峽,儘管他們不得不留下所有重型設備和車輛。
「幽靈師」
[編輯]該師於6月5日恢復前進,開往塞納河以保護魯昂附近的橋梁。該師在兩天內推進了100公里(62英里),到達魯昂後發現橋梁被毀。他們從這裡向北移動,封鎖了向西通往勒阿弗爾的路線和循環行動的撤離,並迫使第51(高地)師、法國第9軍團和其他支援部隊的10,000多人於6月12日6月17日,該師奉命向瑟堡海軍基地推進,作為空中行動的一部分,英國正在進行額外的撤離。該師在24小時內前進了240公里,經過兩天的炮擊,法國駐軍於6月19日投降。它始終能夠以令人震驚的速度突進,以至於敵人和OKH有時都無法追蹤其行蹤,為該師贏得了「幽靈師」(Gespensterdivision)的綽號。
在與法國於6月22日簽署停戰協議後,該師被置於預備役狀態,首先被派往索姆河,然後被派往波爾多重新裝備並為計劃中的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做準備。這次入侵後來被取消,因為德國無法獲得被認為是成功結果所必需的空中優勢。1941年2月,該師作為預備役返回德國,由漢斯·馮·芬克將軍接任指揮。該部隊駐紮在波恩附近,當時正在為入侵蘇聯做準備。出於欺騙和安全的原因,它一直留在波恩,直到1941年6月8日被裝上64列火車並通過鐵路運往東部邊境。該師在東普魯士東南部的勒岑集結,準備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
東線侵攻
[編輯]巴巴羅薩
[編輯]巴巴羅薩行動於1941年6月22日凌晨03:05開始。邊境的抵抗比預期的要弱,被擱置一旁,該師的坦克向前狂奔,半日前進60公里,在中午到達立陶宛阿利圖斯(Alytus,德語:Olita)的尼曼河。駐紮在阿利圖斯河東岸的蘇聯第5坦克師完全措手不及,德軍奪取了兩座橋梁並在河上建立了橋頭堡。此後不久,蘇聯發動了一系列猛烈的反擊,使德軍的進攻戛然而止。
蘇聯第5裝甲師裝備精良,擁有300輛坦克,其中55輛是新型T-34和KV-1型。他們從山坡上的倒車位置開火,給裝甲部隊造成了第一次戰鬥損失。下午由第20裝甲師第21裝甲團的坦克增援,馮·芬克可以抵擋紅軍坦克的試探性攻擊並向東岸施壓,但決定推遲進一步推進,直到他的補給趕上他。
在對橋頭堡的試探性攻擊中損失了80輛坦克後,第5坦克師於夜間撤回東北。現在道路暢通無阻,該師又前進了100公里到達維爾紐斯郊區。第二天,它的摩托車營占領了這座城市。為了鞏固其在維爾紐斯及其周邊地區的地位,該師隨後將該市的責任移交給第20摩托化師,並繼續向東推進。與以往的戰役不同,在紅軍陣地被包抄和切斷的情況下,蘇軍守軍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卻經常不屈不撓地繼續戰鬥。蘇聯守軍的頑固耗費了更多的時間和傷亡,挫敗了德軍的指揮。儘管製造了零星的阻力,但蘇軍指揮部無法建立線性防禦,明斯克東北部重要的公路和鐵路交通於6月26日被切斷,此時巴巴羅薩行動僅進行了四天。第二天,該師與第2裝甲集群的第18裝甲師會合,將蘇聯第3、第10和第13三個集團軍的大部分困在明斯克以西的一個廣闊口袋中。6月28日,第7裝甲師主要戰鬥力量第25裝甲團團長卡爾·羅森堡在戰鬥中陣亡,死後追贈上校軍銜。
在三天的衝刺中,該師到達了亞爾采沃,包抄了斯摩棱斯克周圍的蘇軍陣地,並對蘇軍第20集團軍構成了包圍威脅。與此同時,第29摩托化師從南部占領了斯摩棱斯克市,但由於大量部隊被困在葉利尼亞,第2裝甲師缺乏與第7裝甲師陣地再次會合的力量。兩組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蘇軍指揮部能夠通過走廊雙向移動部隊。7月26日,該師與第20摩托化師一起向南突進20公里,但仍無法完全關閉包圍圈。然而,又過了一個星期,來自各方的壓力使這個口袋變得不復存在,該師最終被步兵部隊解僱,並被撤出進行整編和休整。
該師以400名軍官和14,000名士兵開始了這場戰役。到1942年1月,也就是進攻開始後的六個月,該師已經有2,055人陣亡,5,737人受傷,313人失蹤,另有1,089人患有凍傷和虱傳疾病。總傷亡人數為9,203人。冬末,該師沿着尤赫諾夫-格扎茨克-祖布佐夫的防線佈置陣地。3月15日,作為勒熱夫戰役的一部分,它參加了與蘇軍一系列攻勢的戰鬥。到4月4日,該師轉移到維亞濟馬。到1942年5月,該師擁有8,589名士兵和軍官,其中大部分人在戰役開始時都沒有加入該部隊。隨後該師被撤回法國南部進行休整。
法國休整
[編輯]1942年5月中旬,該師通過鐵路被運往法國南部,在那裡它被分配到馮·芬克指揮下的第1集團軍海岸保護任務。儘管該師要在9月1日做好準備,但第25裝甲團臨時裝備了法國坦克。
希特勒一直擔心盟軍入侵歐洲大陸的可能性。在11月8日盟軍在西非和北非登陸後,他的焦慮情緒大大增加。11月11日,該師作為安東方案的一部分,被派往以前的維希法國,到達佩皮尼昂和納博訥之間的地中海沿岸。該師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周圍的一個集結區集結,為安東行動做準備,在土倫軍港扣押了維希法國艦隊,以防止它們落入盟軍之手。為了這次任務,該師得到了來自其他師的單位的擴充,包括來自黨衛軍帝國師的兩個裝甲團和一個摩托車營,以及一個以指揮官名字命名的海軍陸戰隊分遣隊。海軍陸戰隊甘普里奇被指派的任務是在法國船隻航行或被鑿沉之前抓住它們。戰鬥群於1942年11月27日凌晨4:00進入土倫,奪取了主要的軍火庫和沿海防禦工事。然而他們無法阻止法國艦隊在土倫的沉沒,行動以失敗告終。之後該師駐紮在馬賽和阿維尼翁之間的地區。它一直呆在那裡直到1943年1月,由於德國在蘇聯南部的戰線惡化,它不得不返回東線。
再回東線
[編輯]轉戰南俄
[編輯]在轉移到南方集團軍群後,該師為阻止蘇軍在高加索地區切斷第1裝甲集團軍的努力而戰。該師阻止了蘇軍在羅斯托夫的推進,為第1裝甲集團軍保留了一條逃生通道。它繼續沿頓河和頓涅茨河沿線作戰,並參加了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1943年夏天,該師作為陸軍分遣隊肯普夫裝甲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庫爾斯克攻勢,當時他們試圖掩護德國南部鉗形部隊的東翼。該師在這場戰鬥中傷亡慘重,到戰鬥結束時,該師的坦克數量減少到15輛,步兵戰鬥力相當於三個營。
德軍在庫爾斯克的攻勢結束後,該師被轉移到第48裝甲軍。1943年8月20日,哈索·馮·曼陀菲爾少將接管了該師。蘇聯草原方面軍於1943年8月3日發起大規模進攻,由第1坦克集團軍和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率領。
別爾哥羅德以西的德國前線被擊穿並被迫後退。該師隸屬於第4裝甲集團軍,在與蘇軍第40集團軍的戰鬥中逐漸退讓。該師在前線被解除,使其能夠與大德意志師組成一個衝擊群,後者將進入蘇軍側翼並與抵達哈爾科夫地區的增援部隊會合,並削弱蘇軍的推進。反擊戰由大德意志師領導,該師以其剩餘的23輛作戰坦克覆蓋左翼。到夜幕降臨時,攻擊者已經進入紅軍側翼24公里,並孤立了蘇軍進攻的前沿部隊。然而成功是短暫的,因為在先頭部隊後面推進的更多蘇聯增援部隊面對德軍的反擊並降低了國防軍編隊的戰鬥力。隨着這個集團軍群向南方撤退到第聶伯河沿線。
該師8月份的人員損失甚至高於7月份。由於前線需要所有有能力的領導者,因此解散了替換營。重型步兵武器和機動車輛的損失降低了該師的戰鬥力。剩餘的作戰坦克被合併為一個師團。飽受打擊的師撤退到第聶伯河陣地,在克列緬丘格渡河。
該師隨後參加了基輔防禦戰和德軍在日托米爾的反擊戰。在這些戰鬥中,該師兩次因傑出的行為而被讚賞。此後,該師在穿越烏克蘭的長期撤退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防禦戰。
深陷重圍
[編輯]1944年7月,該師響應蘇聯波羅的海攻勢,調往波羅的海和中央集團軍群北部地區。該師參加了立陶宛的防禦戰。夏末,波羅的海第一方面軍試圖通過第3裝甲集團軍到達波羅的海。9月21日,該師向北移動了100多公里,到達發生激烈戰鬥的梅梅爾以東地區。在後續的梅梅爾攻勢中,德軍被迫撤退到沿海城鎮梅梅爾周圍的防禦圈。由於梅梅爾橋頭堡被孤立,該師由一個步兵師接替,並被裝載到船上並從口袋中運出海運,將其重型裝備留在德國軍隊手中。1944年11月7日,該師的其餘人員聚集在東普魯士的阿利耶斯訓練區,該師進行了部分重組。在這裡它形成了中央集團軍群第2集團軍的預備隊。
撤退本土
[編輯]1945年1月,蘇聯第2白俄羅斯方面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突破了第2集團軍的防禦。被迫返回北部和西部。該師的戰鬥群在波蘭北部的埃爾賓和格魯瓊茲以東進行了一次後衛行動。該師渡過維斯杜拉河,然後繼續為科尼茨及其周邊地區進行防禦戰。1945年2月中旬,該師被趕回波美拉尼亞北部。1945年3月,該師在但澤北部和西部的哥騰哈芬進行拖延行動。1945年4月19日,倖存者再次乘船離開海爾半島。該師只有一小部分殘餘從海爾半島返回。這支殘餘部隊在波美拉尼亞西部的波羅的海烏澤多姆島集結,並通過普魯士向西撤退,最終於1945年5月在柏林北部和西部的什未林向英軍投降。
歷任指揮官
[編輯]指揮官 | 日期 | |
---|---|---|
格奧爾格·史圖姆少將 | 1939年10月18日–1940年2月5日 | |
埃爾溫·隆美爾少將 | 1940年2月15日–1941年2月14日 | |
漢斯·福瑞赫·馮·芬克少將 | 1941年2月15日–1943年8月17日 | |
沃夫岡·格拉瑟穆爾上校 | 1943年8月17日–1943年8月20日 | |
哈索·馮·曼陀菲爾少將 | 1943年8月20日–1944年1月24日 | |
艾德貝特·舒爾茨少將 | 1944年1月26日–1944年1月28日[1] | |
沃夫岡·格拉瑟穆爾少將 | 1944年1月28日–1944年1月30日 | |
卡爾·毛斯少將 | 1944年1月30日–1944年5月2日 | |
格哈德·施密德胡貝爾少將 | 1944年5月2日–1944年9月9日 | |
卡爾·毛斯少將 | 1944年9月9日–1944年10月31日 | |
海爾穆特·瑪德爾少將 | 1944年10月31日–1944年11月30日 | |
卡爾·毛斯少將 | 1944年11月30日–1945年1月5日 | |
馬克斯·雷姆克少將 | 1945年1月5日–1945年1月23日 | |
卡爾·毛斯少將 | 1945年1月23日–1945年3月25日 | |
漢斯·克里斯登上校 | 1945年3月26日–1945年5月8日 |
編制
[編輯]1940年5月
[編輯]德國陸軍第7裝甲師(1940年5月10日)的戰鬥序列,為法國戰役做準備,如下所示。
- 第25裝甲團(Panzerregiment 25 (PzRgt 25))——卡爾·羅森堡
- 第1裝甲營(I. Panzerabteilung (I. PzAbgt))——施密特(Schmidt)少校指揮
- 第2裝甲營(II. Panzerabteilung (II. PzAbgt))——伊爾根(Ilgen)少校指揮
- 第3裝甲營(III. Panzerabteilung (III. PzAbgt))——魯道夫·塞肯尼烏斯(Rudolf Sieckenius)少校指揮
- 第7步兵旅(7. Schützenbrigade (7. Schtz Brig))——福斯特(Fürst)上校指揮
- 第6步兵團(Schützenregiment 6 (SchtzRgt 6))——埃里克·馮·昂格爾(Erich von Unger)上校指揮
- 第7步兵團(Schützenregiment 7 (SchtzRgt 7))——格奧爾格·馮·俾斯麥(Georg von Bismarck)上校指揮
- 第705重型步兵炮兵連(schwere Infanterie-Geschütz-Kompanie (s InfGeschKomp 705))
- 第78炮兵團(ArtRgt 78)——弗洛里希(Frölich)上校指揮
- 第1營(I. Abteilung (I. Abgt))——卡塞勒(Kessler)少校指揮
- 第2營(II. Abteilung (II. Abgt))——克拉斯曼(Crasemann)少校指揮
- 第3營(III. Abteilung (III. Abgt))1940年6月6日起——馮·克倫海姆(von Kronhelm)少校指揮
- 第7摩托車營(Kraftradschützenbataillon 7 (KradSchtzBat 7))——弗里德里希·卡爾·馮·施泰因克爾(Friedrich-Carl von Steinkeller)少校指揮
- 第37裝甲偵察營(Panzeraufklärungsabteilung 37 (PzAufklAbt 37))——厄德曼(Erdmann)少校指揮(5月28日戰死)
- 第42反坦克營(Panzerjägerabteilung 42 (PzJgAbt 42))——約翰·米克爾(Johann Mickl)中校指揮
- 第58機動化戰鬥工兵營(Pionierbataillon 58 (PiBtl 58))——比肯(Binkau)少校指揮(5月13日戰死)
- 第58補給營(Nachschubbataillon 58)——待定
- 第83通信營(Nachrichtenabteilung 83 (NachrichtenAbt 83))——穆勒(Müller)少校指揮
- 第59輕型防空營(leichte Flakabteilung 59 (le FlakAbt 59)——施拉德(Schrader)少校指揮
所屬支援單位:
- 第86防空營(FlakAbt 86)
- 第23防空營第1連(1. Batterie, FlakAbt 23)
- 第1支隊第11偵察組(1. Staffel, Aufklärungsgruppe (Heer) 11)
設備:
師級火炮此時由24門牽引式105毫米LeFH(輕型野戰榴彈炮)組成。師級反坦克營和步兵反坦克排都配備牽引式37毫米PAK36。步兵乘坐卡車或摩托車行駛。第25裝甲團和第66裝甲營在波蘭投入戰鬥時只有I號和II號輕型坦克。在分配給第7裝甲師時,這些單位將採用捷克斯洛伐克坦克LTvz.38作為主戰坦克然而,這個過程在與法國的戰鬥開始時還沒有完成,該師於1940年5月開始行動,擁有225輛坦克(34輛I號坦克、68輛II號坦克、91輛Pz38(t)、24輛IV號坦克和8輛指揮車)
1941年7月
[編輯]從1940年到1941年,這些捷克製造的輕型坦克是該師裝甲團的主要戰車。
- 第25裝甲團(第1、第2和第3營)
- 第7步兵旅
- 6摩托化步槍團(第1、第2營)
- 第7摩托化步兵團(第1、第2營)
- 7摩托車營
- 37偵察營
- 第78摩托化炮兵團(第1、第2和第3營)
- 58摩托化戰鬥工兵營
- 第42反坦克營
- 58野戰補給營
第25裝甲團吸收了原第2輕型師的第66裝甲營,到1941年,這支部隊成為第25裝甲團的第3營。巴巴羅薩行動前夕,坦克兵力該師的坦克數量增加到53輛II號坦克、167輛Pz38(t)、30輛IV號坦克和15輛B1重型坦克,總共有265輛坦克。炮兵團增加了第3重炮營,有兩個連150mmsFH,和一連串100mm火炮。
每個裝甲營由四個連而不是三個連組成,反坦克營增加了第三個連。還增加了一個由三個連組成的野戰替換營。在巴巴羅薩開始時,該師共有400名軍官帶領14,000名士兵。
1943年6月
[編輯]1942年5月,該師撤出蘇聯,在法國重建改組,現裝甲團由2個營組成,裝備德國坦克,步兵團現更名為裝甲擲彈兵團,第2——裝甲擲彈兵團6裝備裝甲半履帶車營。摩托營併入偵察營,下轄一個裝甲車連、一個半履帶車連、兩個摩托車連和一個重型連。
1942年12月返回俄羅斯時,裝甲團現在裝備了21輛II號坦克、91輛III號坦克(50毫米)、14輛III號坦克(75毫米)、2輛IV號坦克(75毫米)、18輛IV號坦克(75毫米)、9輛Befehl(指揮),共155輛坦克。
- 第25裝甲團
- 第6裝甲擲彈兵團
- 第7裝甲擲彈兵團
- 7偵察營
- 第78摩托化炮兵團
- 第58裝甲戰鬥工兵營
- 42反坦克
參考資料
[編輯]- ^ Adelbert Schulz. 維基百科.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延伸閱讀
[編輯]- Alexander, Martin. French Surrender in 1940: Soldiers, Commanders, Civilians. Afflerbach, Holger; Strachan, Hew (編). How Fighting Ends: A History of Surrender.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969362-7.
- Beckett, Ian F. Rommel: A Reappraisal. Barnsley: Pen and Sword. 2013. ISBN 978-1-78159-359-2.
- Butler, Daniel Allen. Field Marshal: The Life and Death of Erwin Rommel. Havertown, PA; Oxford: Casemate. 2015. ISBN 978-1-61200-297-2.
- Deist, Wilhelm; Maier, Klaus A.; et al.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19-822884-8.
- Fraser, David. Knight's Cross: A Life of Field Marshal Erwin Rommel.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3. ISBN 978-0-06-018222-9.
- Glantz, David M. From the Don to the Dnepr: Soviet Offensive Operations, December 1942 – August 1943. Routledge. 1991. ISBN 978-0-7146-4064-8.
- Glantz, David M. The initial period of war on the Eastern Front. London, UK & Portland, Oregon: F. Cass. 1993. ISBN 978-0-7146-3375-6.
- Hoffmann, Karl. Erwin Rommel, 1891-1944. Commanders in Focus. London: Brassey's. 2004. ISBN 1-85753-374-7.
- Hogg, Ian V. German Order of Battle, 1944: The Regiments, Formations and Units of the German Ground Forces. New York: Arms & Armour Press. 1975.
- Jentz, Thomas L. Panzer Truppen: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Creation & Combat Employment of Germany's Tank Force 1933–1942 I. Schiffer Publishing. 1996. ISBN 978-0-88740-915-8.
- Nafziger, George F. The German Order of Battle: Panzers and Artillery in World War II. London: Greenhill Books. 1999. ISBN 978-1-85367-359-7.
- Nevenkin, Kamen. Fire Brigades: The Panzer Divisions 1943–1945. Winnipeg, Manitoba: J.J. Fedorowicz. 2008. ISBN 978-0-921991-92-2.
- Mitcham, Samuel. The Panzer Legions: A Guide to the German Army Tank Divisions of World War II and their Commanders.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2001. ISBN 978-0-313-31640-1.
- Scheck, Raffael. Hitler's African victims: The German Army massacres of Black French soldiers in 1940. Cambridge [England];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521-85799-4.
- Stolfi, Russell. A Bias For Action: The German 7th Panzer Division in France & Russia 1940-1941. Quantico, VA: Marine Corps University: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 Foundation. 1991. OCLC 28260426.
- Stone, David. Hitler's Army: The Men, Machines, and Organization: 1939–1945. Minneapolis, MN: Zenith Press. 2009. ISBN 978-0-7603-3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