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per」是什麼意思?
外觀
本頁簡而言之:「per某頁或某人」是個理由,但沒有強制性。 |
在一些流程的討論上,或者在某些編輯摘要中,有時會看到有些人使用「per」這個單詞,例如:
- (±)合併 per WP:CUTS.
- (○)保留 per User:Example.
- ({{open proxy}} per IRC request)
這個「per」的意思以及使用方式往往會造成新使用者困惑。「per」是一個拉丁語介詞,意思是「通過」「藉由」。而在英語中,「per」則有「與……一致」的意思,有時候也寫作「as per」。在中文站點,也會見到「同」或「按」:
- (×)刪除:同提名人。
請注意在討論中單純使用「per XXYY」是不太建議的。(見沒有理由的理由)
「per」某個連結
[編輯]捷徑能夠簡短而快速地指向方針、指引或論述頁,例如WP:NPOV會連向Wikipedia:中立的觀點。維基人們在討論中常常引用這些鏈接,有時也會連結前加個「per」來表示意見。例如:
- (±)合併 per WP:EX
- 這句話表示——
- 我認為應該合併,如同Wikipedia:Example頁面所說。
- 或是——
- 我認為Wikipedia:Example頁面建議我們合併,且我認為該頁在本情況下提供不錯的原則。
- 但有時會被誤解為——
- Wikipedia:Example是方針,該頁說建議合併,所以一定要合併。
因此,回應這句話時,「Wikipedia:Example不是方針!」不是好的回應和論點——這只是將討論焦點轉移到頁面的地位上,變成在打稻草人。Wikipedia:Example也許不是方針,但仍可以作為理由。任何人都有自由反對、爭論或提出自己的理據,不論是否有引用頁面;任何人且有權力對他人引用的頁面爭辯。更甚者,維基百科有所謂的忽略所有規則,所以就算對方引用的理據是方針頁,在合理的理由下,一樣可以反駁該方針。
「per」他人
[編輯]在討論中,有時編者會擁護某個意見,這些編者也許會寫「同User:Example」、「同提名人」(或者縮寫為「per nom」)等理由。
因此,「per User:Example」代表:
- 「User:Example給了好理由,我認同User:Example所說,也認為應該刪除。」
請注意,維基百科的討論基於共識,而非投票,因此在討論中僅僅「per某人」而不作闡釋沒有太大的意義。另見WP:PERNOM。
何時使用此格式
[編輯]並沒有規定要求用這種格式發言。不易被誤解時您可以嘗試使用。
除了長度,這兩條留言之間沒有實質性區別。
- (×)刪除,per WP:COPYVIO
- (×)刪除,侵犯著作權。侵犯著作權會危害維基百科和不知情的利用者,導致法律問題,所以我們不應該保留侵犯著作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