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胸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胸鳾
攝於美國紐約綠蔭公墓的成年雄性個體
北卡羅萊納州威爾克斯縣一個體的叫聲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鳾科 Sittidae
屬: 鳾屬 Sitta
種:
白胸鳾 S. carolinensis
二名法
Sitta carolinensis
Latham, 1790
族群大致分佈圖
  全年
  非繁殖季

白胸鳾學名Sitta carolinensis)是鳾屬的一種鳥類。作為一種中型鳾,其體長約15.5厘米,上部英語Glossary of bird terms#under parts呈淺藍灰,雄性鳾羽和頸背為黑色,雌性鳾英語Glossary of bird terms#crown則為深灰色;下部英語Glossary of bird terms#under parts發白,下腹略帶紅色,不同品類的顏色略有不同。儘管白胸鳾與白鶺鴒生物分類上關係並不密切,但它們的羽毛非常相似[2]。白胸鳾是一種聒噪的鳥,鳴聲帶有鼻音,通常會重複發出類似口哨的叫聲。夏季,它作為一種專食昆蟲的鳥類以各種節肢動物為食,但冬季它的食物主要是種子堅果。白胸鳾的巢穴位於樹洞內,一窩有五到九枚蛋,由雌鳥孵化兩周,雄鳥餵養,隨後兩隻成鳥會共同餵養幼鳥,直到後者羽化後還會持續數周[3]

白胸鳾的繁殖地遍及北美洲大部,但較涼爽乾燥的地區除外。它主要棲息在低海拔地區的落葉林或混交疏林中,因其分佈、叫聲和顏色的差異一般分為七到九個亞種。該物種曾被認為與南亞喜山鳾S leucopsis)和藏鳾S. przewalskii)有親緣關係,但事實上東南亞巨鳾(S. magna)與其生物學關聯更為緊密。該物種的分佈非常廣泛,且其數量據說還在增加,因此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無危物種」。

命名與分類

[編輯]

鳾屬Sitta)是鳥綱雀形目下的一個,「鳾」《康熙字典》作鳥名[4],俗稱五子雀,其英文名稱(Nuthatch)源於該屬的某些種喜歡將大昆蟲或種子楔入縫隙中,用強有力的喙啄食[5]。白胸鳾的學名根據二名法由兩部分組成,Sitta源自古希臘語同義詞sittē[6]carolinensis拉丁語中意為「卡羅萊納的」 。白胸鳾在英國鳥類學家約翰·萊瑟姆1790年的著作《鳥類學索引》(Index Ornithologicus)中首次被描述[7]。德國鳥類學家埃德蒙·沃爾特斯英語Hans Edmund Wolters於1975年至1982年間提出將鳾屬劃分出亞屬,白胸鳾被歸入SittaLeptositta(Buturlin, 1916),喜山鳾S. leucopsis)和藏鳾S. przewalskii)同列[8]

鳾的分類很複雜,地理上分開的物種有時彼此非常相似,白胸鳾的外貌和鳴叫與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藏鳾接近,二者過去被認為是同種英語Conspecificity[9]。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鳾屬四個不同的譜系在基因上互相隔離,各自代表的不同物種可通過形態和鳴唱聲區分[10]。2014年的一項分子演化樹研究涵蓋了鳾屬內所有主要物種的譜系,其結論認為白胸鳾與巨鳾(S. magna)的關係相較與藏鳾的更密切,而後者被發現是該科最早分化的物種[11]

以下為基於2014年系統發生樹研究製成的簡化支序圖[11]

藏鳾Sitta przewalskii

喜山鳾Sitta leucopsis

巨鳾Sitta magna

白胸鳾(Sitta carolinensis

形態描述

[編輯]
白胸鳾亞種S. c. carolinensis,攝於加拿大阿爾岡金省立公園

白胸鳾是一種中型鳾,體長約15.5厘米[9],具體測量值因亞種而定,與同屬其他成員一樣,其頭大、尾短、翅短、喙強健、足有力,翼展可達20-27厘米,體重在18-30克之間[12]

指名亞種S. c. carolinensis成年雄性的上部呈淺藍灰,頭冠呈亮黑色,背部上方有一條黑紋;翼上覆羽英語Covert feather飛羽皆呈深灰色,邊緣處顏色較淺,閉合的翅膀為淺灰黑色,帶有細長的白色翼紋;面部和下部為白色;外側尾羽呈黑色,外沿三根羽毛上有寬斜的白色條帶,飛行時可被清晰觀察到[9]

雌鳥背上的黑色條紋一般比雄鳥的窄,上部顏色略暗,下部顏色較淺。雌鳥的頭冠是灰色的,但許多個體也有黑色的頭冠,這使得在野外很難將其與雄鳥區分開。美國東北部至少有10%的雌鳥頭冠呈黑色,而在落基山脈墨西哥和美國東南部,這一比例上升到40-80%。幼鳥與成鳥類似,但羽毛顏色較暗[9]

地理差異

[編輯]

白胸鳾共有9個亞種,但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小,且沿分佈區域逐漸變化。這些亞種有時可根據形態、棲息地和叫聲的特性分作三組,覆蓋北美洲東部、大盆地、墨西哥中部及太平洋沿岸地區[13]。西部內陸亞種的上部顏色較深,而東部S. c. carolinensis的背部顏色最淺[9],東部亞種的喙也比內陸和太平洋亞種的厚,且頭冠深色條紋更寬。此外如上文所述,這三組亞種的叫聲有所不同[13]

亞種名稱[9] 分佈範圍 形態特徵
S. c. carolinensis 指名亞種,分佈於北美洲東北部,西至薩斯喀徹溫省德克薩斯州東部 頭冠與背部顏色最淺
S. c. nelsoni 沿蒙大拿州北部以南至奇瓦瓦州西北端的落基山脈分佈 上部呈暗灰色,頭冠顏色更暗,翼上羽毛色差更小
S. c. tenuissima 沿喀斯喀特山脈分佈,北至卑詩省,南至南加利福尼亞州 S. c. nelsoni更小,上部顏色更淺,有更細長的喙
S. c. aculeata 沿海岸線分佈於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及加利福尼亞州西部,向南延伸至下加利福尼亞州北端 S. c. tenuissima更小,下部趨淺黃色,上部顏色略淺,喙更細長
S. c. alexandrae 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 S. c. aculeata更大,上體顏色略深,喙最長的亞種
S. c. lagunae 下加利福尼亞州南端 S. c. alexandrae更小,顏色稍深,下部呈淺黃色,喙更粗壯
S. c. oberholseri 德克薩斯州西南部及墨西哥東部 S. c. nelsoni非常相似,但上部與下部的顏色略深
S. c. mexicana 墨西哥西部 S. c. oberholseri顏色更暗,側部更灰
S. c. kinneari 分佈於墨西哥南部的格雷羅州瓦哈卡州 最小的亞種,與S. c. mexicana相似,但雌性下部橘黃色的覆蓋範圍更廣,有粗壯的喙

近似物種

[編輯]

北美除白胸鳾外還生活有三種明顯較小的鳾,它們也是鳾屬中體型最小的幾個種,體長10厘米,體重僅有10克[14],其分佈範圍基本與白胸鳾重疊,但其中沒有任何一種的眼睛周圍完全環繞着白色羽毛。更具體的差別在於,紅胸鳾有一條黑色的眼線,下部為紅色,棕頭鳾英語Brown-headed nuthatch侏儒鳾英語Pygmy nuthatch的頭冠都是棕色的,且頸背上有一白色斑塊[1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Sitta carol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711202A94283783 [19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711202A94283783.en可免費查閱. 
  2. ^ white wagtail=5 November 2022. ebird. 
  3. ^ All About Birds - White-breasted Nuthatch Life History - Nesting.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December 18, 2019]. 
  4. ^ 䴓 | 汉典. www.zdic.net. [2024-12-25] (中文(中國大陸)). 
  5. ^ Nuthatch.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 Online. [3 August 2008]. 
  6. ^ Brookes, Ian. The Chambers Dictionary ninth. Edinburgh: Chambers. 2006: 1417. ISBN 0-550-10185-3. 
  7. ^ Latham, John. Index Ornithologicus, sive Systema ornithologiae 1. London: Leigh & Sotheby. 1790: 262 (拉丁語). 
  8. ^ Matthysen, Erik. The Nuthatches. London: A & C Black. 2010: 269-270. ISBN 978-1-4081-2870-1. OCLC 727646681. 
  9. ^ 9.0 9.1 9.2 9.3 9.4 9.5 Harrap, Simon; Quinn, David. Tits, Nuthatches and Treecreepers. Christopher Helm. 1996: 150–155. ISBN 0-7136-3964-4. 
  10. ^ Walström, V Woody; Spellman, John. Speciation in the White-breasted Nuthatch (Sitta carolinensis): a multilocus perspective. Molecular Ecology. 2012, 21 (4): 907–920. Bibcode:2012MolEc..21..907W. PMID 22192449. S2CID 8775100. doi:10.1111/j.1365-294X.2011.05384.x. 
  11. ^ 11.0 11.1 Pasquet, Éric; Barker, F Keith; Martens, Jochen; Tillier, Annie; Cruaud, Corinne & Cibois, Alice. Evolution within the nuthatches (Sittidae: Aves, Passeriformes): molecular phylogeny, biogeography,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Ornithology. April 2014, 155 (3): 755. S2CID 17637707. doi:10.1007/s10336-014-1063-7. 
  12. ^ White-breasted Nuthatch.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Bird Guide.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2003 [3 August 2008]. 
  13. ^ 13.0 13.1 13.2 Sibley, David. The North American Bird Guide. Pica Press. 2000: 380–382. ISBN 1-873403-98-4. 
  14. ^ Harrap & Quinn 1996,第130–133頁.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