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美信號場

座標42°46′39.48″N 141°42′39.72″E / 42.7776333°N 141.7110333°E / 42.7776333; 141.711033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美信號場
仍在營業中時的舊站房(2004年7月)
仍在營業中時的舊站房(2004年7月)
日語名稱
美々 – びび – Bibi
車站概覽
位置 日本北海道千歲市美美
地理座標42°46′39.48″N 141°42′39.72″E / 42.7776333°N 141.7110333°E / 42.7776333; 141.7110333
擁有者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途經路線
  • 千歲線
距離
車站構造
站體類型地面車站
月台2面3線
其他資訊
車站編號
  • H15(已停用)
電報碼ヒヒ
歷史
啟用日期1926年8月21日[1]
關閉日期2017年3月4日[報道 1]
服務
◄H16 植苗
(7.5公里)
南千歲 H14►
(4.5公里)
位置
地圖
備註
2017年3月4日廢站[報道 1],信號場化。

美美信號場(日語:美々信号場びびしんごうじょう Bibi shingōjō */?)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千歲市美美,屬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千歲線信號場

概要

[編輯]

美美信號場於1926年作為美美站開業[1],2017年因為乘客數量太少作為車站廢除[報道 1],降格為信號場[2]。車站時代的電報略號日語電報略号 (鉄道)ヒヒ車站編號H15,廢除前一部分普通列車都通過此站[1]

此站也是全日本首個被廢除而可以使用IC卡的車站[3]

信號場名由來

[編輯]

阿伊努語轉訛而來,有諸多說法[4]

其中一說是現在的美美川支流眾多而屈曲,稱為「pet-pet」(川・川),或是「pe-pe」(水・水[注 1]),故而得名[4]

構造

[編輯]

複線之間設有上下待避線1線的信號場。

旅客站時代站舍側起側式1面1線(3號月台)、島式1面2線(2、1號月台),合計2面3線的地面車站,各月台以跨線天橋聯絡。千歲站管理的無人站,設置簡易Kitaca閘機。

旅客站當時月台配置

[編輯]
月台 路線 方向 目的地
1 千歲線 上行 苫小牧方向
2 (上下待避線)
3 下行 札幌手稻小樽方向

車站時代使用情況

[編輯]
  • 截至1978年平均乘客數為5名,作為經營合理化政策成為無人化對象[5]
  • 2011 - 2015年的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次調查(11月的調查日)為「1名以下」[報道 2][新聞 1][新聞 2]

車站周邊

[編輯]

相鄰車站

[編輯]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千歲線
植苗(H16)-(美美信號場)-南千歲(H14)

註釋

[編輯]
  1. ^ 有關解釋有存有不同的說法,如、「多水量的川」、「由兩條變一條流動的川」、「有很多的分流,而且都會流進於濕地內,很難判別究竟是哪些川會流進去」等。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曽根悟(監修). 朝日新聞出版分冊百科編集部(編集) , 編. 週刊 歴史でめぐる鉄道全路線 国鉄・JR. 週刊朝日百科. 24號 石勝線・千歳線・札沼線. 朝日新聞出版. 2009-12-27: 18–21. 
  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Railway Journal no61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 ^ 全国初、交通系ICカード対応駅が廃止に…3月4日JR北海道ダイヤ改正. Response. 2017-03-06 [201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4. ^ 4.0 4.1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ノブト~ヒラキ P101-110 (PDF).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北海道 環境生活部 アイヌ政策推進室. 2007 [2017-1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17).  外部連結存在於|work= (幫助)
  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ewctshi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報道發表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平成29年3月ダイヤ改正について (PDF) (新聞稿). 北海道旅客鉄道. 2016-12-16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16). 
  2. ^ 極端にご利用の少ない駅(3月26日現在) (PDF). 平成28年度事業運営の最重點事項. 北海道旅客鉄道: 6. 2016-03-28 [2017-09-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2-04). 

新聞記事

[編輯]
  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omamin/2016-09-28/20160942974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d.hokkaido-np/2016-10-01/news/life-topic/life-topic/1-032208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