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敦
Lieutenant-Colonel The Right Honourable 彌敦爵士 Sir Matthew Nathan GCMG PC (Ire) | |
---|---|
第13任昆士蘭總督 | |
任期 1920年12月3日—1925年9月27日 | |
君主 | 佐治五世 |
前任 | 漢彌爾頓·古爾德-亞當斯爵士 |
繼任 | 托馬斯·古德溫爵士 |
愛爾蘭事務次官 | |
任期 1914年10月12日—1916年5月3日 | |
君主 | 佐治五世 |
前任 | 詹姆斯·多格蒂爵士 |
繼任 | 羅伯特·查默斯男爵 |
第7任納塔爾總督 | |
任期 1907年9月2日—1909年12月23日 | |
君主 | 愛德華七世 |
前任 | 亨利·麥卡勒姆爵士 |
繼任 | 梅休因勳爵 |
英屬香港第13任總督 | |
任期 1904年7月29日—1907年4月20日 | |
君主 | 愛德華七世 |
輔政司 | 梅含理爵士 |
前任 | 卜力爵士 |
繼任 | 盧吉爵士 |
第13任黃金海岸總督 | |
任期 1900年12月17日—1904年2月9日 | |
君主 | 維多利亞 愛德華七世 |
前任 | 腓特烈·霍奇森爵士 |
繼任 | 約翰·羅傑爵士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62年1月3日 英國英格蘭倫敦帕丁頓 |
逝世 | 1939年4月18日 英國英格蘭森麻實郡西科克爾 | (77歲)
中校彌敦爵士,GCMG,PC (Ire)(英語:Sir Matthew Nathan,1862年1月3日—1939年4月18日),英籍猶太裔軍人、殖民地官員和政治家。彌敦在1900年獲委任為黃金海岸總督,成為首位擔任大英帝國殖民地總督的猶太人。此後,他又歷任第13任香港總督和第13任昆士蘭總督,並曾在英國政府的其他部門供職。至於在香港總督任內,彌敦曾拓展區內交通,又對九龍和中西區加以發展,現今彌敦道即以他命名。
生平
[編輯]早年生涯
[編輯]彌敦在1862年1月3日生於倫敦帕丁頓的一個商人家庭,是父親約拿·彌敦(Jonah Nathan)與第二任妻子米麗亞姆·雅各布斯(Miriam Jacobs)所生的兒子。父母皆猶太人的彌敦,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有一兄一弟,分別叫F·L·彌敦和納撒尼爾·彌敦(Nathaniel Nathan)。F·L·彌敦在皇家砲兵團出任少校,曾於1900年獲聘任到位於瓦爾珊修道院(Waltham Abbey)的皇家火藥廠出任總監。至於納撒尼爾·彌敦則在英屬千里達的法院任職法官,後來在1903年獲策封為爵士。
彌敦早年並沒有上學,而是接受私人授課。後來自1878年至1880年入讀位於伍利奇(Woolwich)的皇家軍事學院,在學期間,彌敦表現出眾,出類拔萃,在眾學生中脫穎而出,曾獲校方頒授波洛克獎牌和寶劍一把,以示嘉許。彌敦在1880年5月19日加入皇家工兵隊,並到位於漆咸的軍事工程學校就讀,至1882年以中尉身份畢業。
軍旅生涯
[編輯]畢業以後,彌敦繼續在皇家工兵隊服役,到1886年5月19日取得上尉軍銜,後又於1898年10月22日成為少校。在工兵隊服役期間,彌敦曾在1883年至1884年在塞拉利昂服役,參與當地的防禦工事,自1885年至1886年更負責統領當地的皇家工兵。
自1886年至1887年,他復被派到埃及統領皇家工兵,並曾經參與了尼羅河長征。而自1887年至1891年,彌敦則在印度服役,並在1889年參與盧夏長征(Lushai Expedition)。在盧夏長征期間,由於他表現傑出,更因此獲授勳扣。在1895年5月11日,彌敦獲委任到殖民地防衛委員會(Colonial Defense Committee)供職,後來因此於1899年1月2日獲勳CMG勳銜。
殖民地生涯
[編輯]在1899年3月,彌敦獲維多利亞女皇委派到塞拉利昂擔任署理總督。後在1900年10月再度獲女皇委任,接替F·M·霍奇森爵士(Sir F. M. Hodgsom)出任黃金海岸總督。彌敦在1900年12月17日正式履任黃金海岸總督一職,成為第一位在大英帝國殖民地擔任總督的猶太人。彌敦於1904年2月9日卸任,隨即轉調到香港出任港督。
香港總督
[編輯]彌敦在1904年7月29日抵港履任第13任香港總督,接替護督梅含理。在任港督期間,彌敦見證了香港交通的顯著發展。例如在他履新後第二日,即1904年7月30日,貫通香港島北部的香港電車正式通車,而後來在1906年,香港又引入了第一輛單層巴士。另外,在1905年9月,香港立法局通過港府興建九廣鐵路的計劃,並在1906年正式開展英段鐵路的工程。至於華段鐵路方面,工程則在1907年開始,當時清朝官員原擬華段鐵路經過惠州,但彌敦以他從工兵隊學到的專業知識,建議兩廣官員把鐵路線改經東莞,最終得到了當局同意。九廣鐵路的興建歷經多年,到1910年,即港督盧嘉爵士任內才正式通車。
為了帶動鐵路發展,彌敦又大力開辟九龍半島,並在1906年決定展開一項工程,將油麻地一帶的山巒夷為平地。這項移山工程甚為浩大,港府要至1926年才將山巒完全夷平。而大型的移山工程,為港府從中開辟出不少土地,對九龍半島日後的急速發展影響甚大。在移山工程進行期間,彌敦又大力開辟九龍的幹道,他除了大幅擴建羅便臣道(今彌敦道),使之連接窩打老道,成為區內主要幹道外;此外他更修建了第六街(今佐敦道)等九龍區的大小道路。另一方面,彌敦任內亦制定了一個規劃較完善的中西區重建工程,並借上環水坑口街的一次大火,下令陸續把該區的妓院遷往新辟的西營盤和石塘咀,「塘西風月」就自此而起。
至於在金融方面,彌敦曾整頓香港的銀元制度,結果到1906年成功使港幣兌英鎊的幣值升值近一倍之多。彌敦在1907年4月20日卸任港督,並出發到南非的納塔爾(Natal)出任總督,至1909年12月23日卸任,期間,他曾在1909年取得了中校軍銜。
返回英國
[編輯]由於沒有得到殖民地辦公室的進一步重用,彌敦有感意興闌珊,於是在1909年離開殖民地辦公室,並在同年轉到英國郵政總局擔任秘書。到1911年,他更升任稅務委員會主席。在1914年,彌敦出任愛爾蘭事務次官,任內見證了1916年復活節起義的爆發。據稱,由於當時彌敦並未察覺起義先兆,致使英國政府錯估形勢。在1916年4月14日,他就曾向上司匯報,指稱「愛爾蘭全無異樣」(All was well in Ireland),結果復活節起義未幾就在4月24日爆發。起義發生後兩日,彌敦引咎辭去次官一職。
在1917年,彌敦獲重新起用,在退休金事務部出任第一秘書至1919年。期間,他曾在1917年獲時任首相戴維·勞合·喬治委任到一個特別委員會,對保障女性工資進行檢討。在1920年6月,彌敦再次接受了一項外地差事,就是到澳洲昆士蘭出任總督。
昆士蘭總督
[編輯]彌敦在1920年12月3日正式履新,但由於時任昆士蘭省長泰德·狄奧多爾(Ted Theodore)當初曾向殖民地辦公室當局請示,希望由本地人出任總督,所以狄奧多爾當初對彌敦的到任並不感滿意,而兩人的最初關係也不是太好,到後期才正常化。
泰德·狄奧多爾是於1919年代表澳洲工黨當選昆士蘭省長的,他上任後為了落實政綱而着手推行工黨新政,但由於受到彌敦的反對,致使總督與省長之間有所不和。例如在1921年11月,狄奧多爾打算落實執行一項關於法官退休的法案,以限制法官的年齡,可是由於彌敦擔心這樣會引致司法受損,又對年長法官感到同情,於是出於其憲法的角色而拒絕頒發御准,使法案未能落實。到後來,在工黨主導下,彌敦以看不到「強烈的反對」為理由,在12月1日發出一道御准,宣佈廢除昆士蘭省立法上院。
在另一方面,彌敦曾表示不滿狄奧多爾以「代理投票」的方式選出新一屆昆士蘭省立法下院。而兩人關係之差,使彌敦在1921年12月中一度以為,狄奧多爾會主倡廢置總督一職,不過狄奧多爾就對這假設加以否認。
儘管任內的健康狀況不太理想,彌敦仍然熱心於周遊昆士蘭各地。在1922年,他就曾經到訪南部地區,並在公開場合熱心發言,結果使他的支持率有所上升,而多數愛爾蘭裔天主教民眾亦決定忘記1916年的傷痛回憶,重新接納這位總督。此外,彌敦又熱心支持當地男童軍與女童軍的發展,並向英國人推廣移民到澳洲。除了公務外,彌敦又醉心埋首於研究大堡礁、昆士蘭的地方歷史,以及地方名稱的來源。另自1922年至1926年,彌敦曾任昆士蘭大學的校監,並在1925年獲大學頒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自1922年起,彌敦曾熱心於籌備「大堡礁探險」,除了成立大堡礁委員會,負責計劃和出資資助外,他又擔任民間研究委員會附屬委員會以及經濟顧問會議的主席。可是,彌敦在1925年9月任滿離開昆士蘭,而探險行動則在1928年至1929年進行。
晚年
[編輯]卸任昆士蘭總督後,彌敦曾於1927年至1928年在錫蘭憲法委員會內供職,就錫蘭制定憲法一事提供意見。晚年的彌敦退居於英格蘭森麻實郡(Somerset)的西科克爾(West Coker),在1934年以前更一直擔任該郡郡督(High Sheriff)。彌敦在1939年4月18日卒於西科克爾,享年77歲。遺體被安葬於倫敦威爾斯登(Willesden)的猶太人墳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宅第圖書館的部份藏書獲轉贈到澳洲布里斯本的約翰·奧克斯里圖書館(John Oxley Library),以作館藏。
個人生活
[編輯]彌敦終身沒有結婚,是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結婚的香港總督。不過據了解,彌敦曾經與好幾位女士傳有緋聞,其中一位是著名烹飪書作者兼花商康斯坦斯·斯普賴(Constance Spry,1886年12月5日—1960年1月3日)。
榮譽
[編輯]榮譽學位
[編輯]以他命名的事物
[編輯]- 彌敦道(Nathan Road),位於九龍半島,原名羅便臣道,後來為免與港島同名道路混淆,於1909年3月19日改此名,至於加冕道(Coronation Road)一段則於1926年1月29日改此名 [1]。
- 彌敦,澳洲布里斯本市郊的一處地方。
- 彌敦街(Nathan Street),位於澳洲首都坎培拉市郊。
其他公職包括
[編輯]- 太平洋電報局 (Pacific Cable Board,1910年—1915年)
- 郵票製作及分發傳送委員會 (Committee on the transfer of stamp manufacture and distribution,1911年—1914年)
- 公務員事務皇家委員會 (Royal Commission on the Civil Service,1912年)
- 皇室僱用委員會 (Committee on Crown Employment,1912年—1913年)
- 民間就業及退役士兵委員會 (Committee on the Civil Employment of ex-soldiers,1914年—1919年)
- 海外拓居地委員會 (Overseas Settlement Committee,1914年—1919年)
- 地球物理學測量委員會 (Committee on Geophysical Surveying,1927年—1928年)
- 橡膠顧問委員會 (Advisory Committee on Rubber,1926年—1928年)
- 西敏市健康學會 (The City of Westminster Health Society,1921年—1930年)
- 灌溉研究委員會 (Irrigation Research Committee,1928年—1930年)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Nathan, Sir Matthew (1862 - 19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Paul D. Wilson,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2007年5月4日造訪。
- NATHAN, SIR MATTHE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JewishEncyclopedia.com,2007年5月4日造訪。
- Collection Level Description: Papers of Sir Matthew Nathan, KCMG 1868-19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Bodle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Oxford,2007年5月4日造訪。
- Sierra Leo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orld Statesmen.org,2007年5月4日造訪。
- Gha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orld Statesmen.org,2007年5月4日造訪。
- Hong Ko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orld Statesmen.org,2007年5月4日造訪。
- Nat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orld Statesmen.org,2007年5月4日造訪。
- Queensla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orld Statesmen.org,2007年5月4日造訪。
- 舊地重遊:彌敦道的大山,鄭寶鴻,成報,2006年4月14日。
- 香港鐵路博物館,區域市政局,1986年。
延伸閱讀
[編輯]- Sir Matthew Nathan,A. P. Haydon,Brisbane,1976年。
外部連結
[編輯]- 立法局會議記錄(英文)
- 其他
官銜 | ||
---|---|---|
前任者: 腓特烈·卡迪尤爵士 |
署理塞拉里昂總督 1899 |
繼任者: 腓特烈·卡迪尤爵士 |
前任者: W·勞爾(署理) |
黃金海岸總督 1900年–1904年 |
繼任者: 赫伯特·布賴恩(署理) |
前任者: 梅含理(署理) |
第13任香港總督 1904年–1907年 |
繼任者: 梅含理(署理) |
前任者: 亨利·麥卡勒姆爵士 |
納塔爾總督 1907年–1909年 |
繼任者: 梅休因勳爵 |
前任者: 威廉·藍儂(署理) |
第13任昆士蘭總督 1920年–1925年 |
繼任者: 威廉·藍儂(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