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 (北魏)
外觀
北魏永安中以懷荒、御夷二鎮置,後僑治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北。北周徙治靈丘縣(今屬山西省),與僑治平遙的蔚州相區別,稱為北蔚州。隋朝大業二年(606年)省。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復置蔚州。僑治陽曲縣(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陽曲鎮),七年僑治繁峙縣(今山西省繁峙縣西),八年又僑治恆州城(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貞觀五年(631年),破突厥,復故地,還治靈丘縣。天寶初年移治安邊縣(至德二載757年改興唐縣,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隆化縣,後唐同光初年復興唐縣,後晉初改為靈仙縣,即今河北省蔚縣),轄境相當今山西省靈丘、廣靈、天鎮及河北省蔚縣、陽原、淶源等地。
後晉向遼朝獻地,升忠順軍,後更為武安軍。統和四年(986年),蔚州入北宋,不久遼朝收復,降刺史,隸奉聖州,升觀察,復忠順軍節度。兵事屬西京都部署司。遼朝開始,蔚州轄境有縮小。下統五縣:靈仙縣、定安縣、飛狐縣、靈丘縣、廣陵縣。金朝時仍為蔚州。元朝時,屬上都路。至元二年(1265年),省蔚州為靈仙縣,隸弘州。其年,復改為蔚州,隸宣德府(後改為順寧府)。領五縣:靈仙縣、靈丘縣、飛狐縣、定安縣、廣靈縣。
1913年省州改為蔚縣。
北魏蔚州轄郡縣 | |||
---|---|---|---|
郡 | 始昌郡 | 忠義郡 | |
縣 | 干門縣 蘭泉縣 | 葦池縣 楊柳縣 |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區劃 | 開皇元年 | 區劃 | 大業3年 | |
州 | 肆州 | 蔚州 | 郡 | 雁門郡 |
郡 | 雁門郡 | 靈丘郡 | 縣 | 雁門縣 崞縣 五台縣 靈丘縣 繁畤縣 |
縣 | 廣武縣 石城縣 驢夷縣 | 靈丘縣 大昌縣 |
唐朝蔚州轄縣 | |
---|---|
618年 | 靈丘縣[1]、飛狐縣[2] |
622年 | 被突厥佔據 |
631年 | 重設,下轄靈丘縣、飛狐縣 |
724年 | 靈丘縣、飛狐縣(新設安邊縣[3]) |
742年 | 安邊縣(改治)、靈丘縣、飛狐縣 |
757年 | 靈丘縣(改治)、安邊縣(改為興唐縣)、飛狐縣 |
- 唐朝蔚州刺史
- 時德睿(620年)
- 高開道(620年—624年)
- 步大汗威(武德、貞觀年間)
- 宋公弼(貞觀年間)
- 劉某(貞觀年間)
- 李君球(661年)
- 趙師立(唐高宗時)
- 柳范(唐高宗時)
- 崔玄藉(670年—671年)
- 李思儉(683年)
- 陳福(唐高宗時)
- 龐同本(唐高宗末年)
- 敬仙客(唐中宗時)
- 彭復仁(唐中宗前後)
- 張待問(721年)
- 張議福(開元年間)
- 齊武口(開元年間)
- 王元琰(736年)
- 安邊郡太守
- 興唐郡太守
- 曹楚玉(765年之前)
- 薛坦(771年—776年)
- 馬旴(798年)
- 張任(799年)
- 朱邪執宜(元和初年)
- 李聽(811年—813年)
- 梁希逸(元和末年—長慶年間)
- 馬紆(開成年間)
- 契苾通(842年)
- 馬紆(843年—844年)
- 李國昌(849年—869年)
- 崔某(咸通末年)
- 王龜范(876年)
- 白義誠(880年)
- 蘇祐(881年—882年)
- 邢善益(890年)
- 遼朝忠順軍節度使
- 耶律遂正(乾亨年間)
- 楊佶(1037年—1041年)
- 耶律宗教(1045年—1047年)
- 夏行美(1047年—1048年)
- 耶律宗允(1048年—1055年)
- 耶律元亨(1055年—1056年)
- 耶律宗允(1056年—?)
- 張績(1055年—1059年)
- 蕭諱安(咸雍年間)
- 耶律頗的(1078年—1080年)
- 金朝忠順軍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