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草稿:基督教犯罪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督教犯罪史》是作者和教會評論家卡爾海因茨·德施納(1924 - 2014)的十卷本主要作品。它詳細描述了各種基督教 教會宗派教派、特別協會及其代表以及基督教統治者在歷程中被歸咎於基督教的歷史。該書涵蓋了從聖經起源到18世紀的教會歷史。 1986年出版第一卷,2013年出版第十卷。

這部長達 5,000 多頁的著作的部分或完整譯文已以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希臘語、波蘭語和俄語出版。

目標

[編輯]

在第一卷之前的整部作品的介紹中,德施納描述了他的意圖,並從人們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的東西開始:「基督教有什麼好處?」這個問題的答案。他想用「Audiatur et altera pars」(「也聽聽另一方」)這句話來平衡現有基督教頌揚的「巨大優勢」。他也不想報道任何有關「基督教的假定的或特別是真正的積極後果」的內容。但他想表明,第一道德權威的倡導者不僅未能部分實現他們的理想,而且始終未能實現。德施納已經預見到了對其作品的批評要點,即事實選擇的片面性,並以明確的界限予以反駁。其目的不僅僅是教會的歷史,而且是基督教所有(包括非教會)現象的代表。這些不僅可以通過犯罪和人道的一般概念來衡量,還可以通過對觀學的中心倫理思想,通過基督教作為宗教的自我形象來衡量。 好消息和平、[...],但也存在於後來教會被忽視的要求中,例如禁止戰爭服務最初是為所有基督徒,然後是神職人員;禁止買賣聖職利息高利貸和其他事情。」

德施納對保守派和道歉教會史學的故意挑釁性攻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某些情況下還引起了抵制。他所整理和大量記錄的事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可爭議的。然而,他們的選擇、解釋和爭論性的誇張卻受到廣泛批評。

第一卷:早期

[編輯]

經過 16 年的準備工作,第一卷出版了,描繪了基督教崛起成為羅馬國教的過程。

它始於公元前 14 世紀和 13 世紀埃及在巴勒斯坦的統治崩潰後,以色列人土地的掠奪。以及迦南城邦的毀滅。這段介紹與基督教無關,而是涉及古代猶太教,代表了宗教訴求與暴力政治之間的關係: 德施納認為這是聖戰傳統的起源,基督徒後來也以以色列的上帝的名義進行大規模謀殺。他描述了托拉對宗教罪行規定的許多死刑、國王大衛的征服政策、祭司的統治和腐敗以及羅馬時代以色列國的滅亡。

這種衰落使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崛起,因為基督徒從此將自己視為真正的「上帝的以色列」。在精選引文的幫助下,德施納將反猶太主義歸咎於教會的聖師以法蓮約翰·克里索斯托姆傑羅姆和[[希拉里烏斯]普瓦捷]]。

根據德施納的說法,據說教父也曾煽動反對「[[異端]」和「異教徒信徒」。德施納為奧利金辯護,他認為奧利金是「最崇高的基督徒之一」。整整一章專門討論「對異教的攻擊」。

德施納還研究了「基督教的第一個重要反對者」,塞爾蘇斯波菲里奧斯

根據德施納的說法,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和平主義者的教會轉變為田野牧師的教會」。德施納認為,拋棄前君士坦丁基督教的和平主義價值觀是「耶穌教義的破產」。德施納進一步描述了君士坦丁在「反對猶太人、「異端」和異教徒的鬥爭中所做的工作。[1] 亞美尼亞王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301 年),也未能倖免於 Deschner 的批評,指出這與開始時一樣對外邦人的大規模迫害。

德施納在談到皇帝朱利安時寫道,他「在性格、道德和精神上超越了他的基督教前輩」。德施納對朱利安試圖重新使異教合法化的評論如下:

也許,誰知道,一個非基督教世界也會陷入同樣多的戰爭——儘管非基督教世界一直在發動戰爭比 17 世紀基督教世界的戰爭還要少!但在異教世界裏很難想像:所有基督教的偽善。更難以想像的是他們的宗教不寬容。

——犯罪史第 1 卷,第 317 頁和 passim

本書最後是德施納對教父亞他那修安布羅修斯奧古斯丁​​的評價。德施納指責阿塔那修斯「不擇手段」和「追求威望和權力」。用德施納的話說,安布羅修斯是「猶太人的狂熱敵人」。感謝他的教會政策,「無情和不寬容,但不那麼直接;」 「更有成就,更柔順」,他是「迄今為止教會的榜樣」(第 400 頁和 passim)。奧古斯丁將「愛國主義置於父親對兒子的愛之上」(第520頁),他認可「正義戰爭」和「聖戰」。

第 2 卷:古代晚期

[編輯]
  • 「古代晚期」。從天主教的「兒童皇帝」到查士丁尼一世 (527-565) 統治下消滅阿里烏派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 Rowohlt, Reinbek 1989, ISBN 3-498-01277-0;平裝本同上,1996 年,ISBN 3-499-60142-7

德施納寫道,「類似古羅馬的狀況」是羅馬教會狀況的特徵。今天,基督教牧羊人的古代暴行仍然經常被教會歷史學家掩蓋和掩蓋。

第三卷:老教堂

[編輯]

與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其他卷不同,德施納在此根據所謂的犯罪焦點進行論述,他在以下領域中確定了犯罪焦點:

  • 基督教的偽造制度
  • 奇蹟和遺物騙局
  • 朝聖經濟
  • 古代教育的愚昧和毀壞
  • 基督教書籍銷毀和異教的毀滅
  • 奴隸制的保存和鞏固
  • 口是心非的社會教義和主教會的實際社會政策

第 4 卷:中世紀早期

[編輯]
  • 中世紀早期。從國王克洛維一世(約 500 年)到查理曼大帝去世(814 年)。」Rowohlt, Reinbek 1994,ISBN 3-498-01300-9;平裝本同上,1997 年,ISBN 3-499-60344-6

中世紀早期,拜占庭分裂,針對伊斯蘭教的戰爭開始,羅馬教皇成為強大的統治者。德施納認為教皇格雷戈爾一世是一個雙重標準的人,他反覆宣揚悔改和即將到來的世界末日,但他本人卻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權力的擴張,包括監禁和酷刑、劫持人質和搶劫,也懂得如何應對賄賂。德施納稱康斯坦丁的捐贈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文件偽造事件。在卷的結尾,查理曼被指控與教皇有機會主義關係,他對撒克遜人執行極其血腥的「劍使命」,並摧毀了倫巴第和阿瓦爾帝國。

第 5 卷:9 世紀和 10 世紀

[編輯]

該卷包括德施納 (Deschner) 的 選集「基督教的刑事化?」的複製品,以及赫爾曼·吉塞爾布施 (Hermann Gieselbusch) 的社論編輯,[[Rowohlt Verlag] |Rowohlt ]]-Verlag,在前。

德施納認為,在九世紀和十世紀,世俗權力和教會權力之間存在着密切的糾葛。教會公國興起,高級神職人員的兵役蓬勃發展。在奧頓統治下,神聖羅馬帝國的教會完全軍事化;教區和修道院擁有巨大的軍事潛力。教皇也會參戰:奧斯蒂亞海戰849中的利奧四世,<!-- 約翰八世。 在 876 年,--> 約翰十世 在 [[加里利亞諾之戰] (915)|加里利亞諾之戰 915]]。教皇們互相逐出教會,有些人被投入監獄、勒死、肢解、毒害。 塞爾吉烏斯三世同時殺死了兩人。在第 1 章中。第 3 章涉及 Pseudoisidorian 法令,它被描述為加洛林時期(道森)最重要的偽造品。

第 6 卷:11 世紀和 12 世紀

[編輯]
  • 11 世紀和 12 世紀。從「聖人」亨利二世皇帝(1102 年)到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結束(1192 年)。 Rowohlt, Reinbek 1999,ISBN 3-498-01309-2;平裝本同上,2001 年,ISBN 3-499-61131-7

本書講述了聖人皇帝亨利二世,他與異教徒結盟,對天主教波蘭發動了三場戰爭,格列高利七世的重要教皇,一個「好鬥的撒旦」,這導致羅馬教廷在冊封之爭卡諾莎)中戰勝了皇位,與分裂東方教會,屠殺耶路撒冷所有居民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以及第二次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第 7 卷:13 世紀和 14 世紀

[編輯]
  • 13 世紀和 14 世紀。由亨利六世皇帝。 (1190) 致巴伐利亞皇帝路德維希四世 (1347)。 Rowohlt, Reinbek 2002, ISBN 3-498-01320-3;平裝本同上,2003 年,ISBN 3-499-61511-8

德施納寫了關於斯托弗皇帝的文章亨利六世,即使沒有教皇的祝福,他也想統治世界,關於歷史上最強大的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所描述的時期,十字軍東徵發生在各個方向,包括[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腓特烈二世,十字軍東征路易九世埃及和突尼斯,怪誕的兒童十字軍,基督徒針對基督徒的十字軍東征,西西里晚禱聖殿騎士的毀滅,東北部異教徒的滅絕,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謀殺,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旨在鎮壓任何自由精神運動的極權主義宗教裁判所

第 8 卷:15 世紀和 16 世紀

[編輯]

德施納描述了政治迫害西方分裂、文藝復興教皇、反對基督教內部反對派的鬥爭(威克利夫、[[揚·胡斯])的開始。 |胡斯]]和康斯坦茨委員會路德農民戰爭)。

2005 年,第 1 卷至第 8 卷以 CD-ROM 形式出版:Directmedia,柏林 2005 年,ISBN 3-89853-532-0

第 9 卷:16 世紀中葉至 18 世紀初期

[編輯]

第 9 卷詳細討論了以下主題:

第 10 卷:18 世紀 以及隨後的時間

[編輯]

該犯罪故事的第十卷也是最後一卷於 2013 年 3 月 8 日出版。它涉及:

接待處

[編輯]

人們對德施納的系列作品的反應不一。媒體和學術界都報道了他的工作。 1992年10月初,一些教會歷史學家專門為德施納的《犯罪史》前三卷舉行了為期三天的研討會。除了 Deschner 本人之外,Hans Reinhard Seeliger 還邀請了 22 位專家和其他人。教會歷史、教父學古代史考古學法律進入天主教學院。研討會的演講於 1993 年作為選集出版,其標題是「基督教的犯罪化?」,會議的座右銘也是會議本身。卡爾海因茨·德施納 (Karlheinz Deschner) 的教會歷史受到審視。德施納拒絕參加,理由是他已經在第一卷的前言中對其著作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評論。他決定在第五卷文本之前的回覆中以Maria R.-Alföldi的演講「君士坦丁皇帝,歷史上的偉人?」為例。他跳過了研討會的其餘演講。 Rowohlt-Verlag 的編輯 Hermann Gieselbusch 同時指出,只有少數研討會參與者「至少沒有進行個人誹謗」,特別提到了四位演講者,Ulrich Faust、[[Theofried Baumeister] ]、Erich FeldmannGert Haendler,感謝他們代表德施納的公平性。

文獻

[編輯]
  • Hans Reinhard Seeliger(主編):《基督教的刑事化?卡爾海因茨·德施納 (Karlheinz Deschner) 的教會歷史受到審視。」天主教施韋特學院研討會第一至第三場。 1992 年 10 月。Herder,Freiburg im Breisgau 1993(第 2 版,1994 年修訂和改進版),ISBN 3-451-23222-7
  • 克拉拉和保羅·雷因斯多夫:「上帝的策劃者。」邁向 21 世紀的教堂。」Alibri,阿沙芬堡 1995 年,ISBN 3-9804386-2-7
  • Hubert Mania:「Karlheinz Deschner 的主題索引和個人名錄:《基督教犯罪史》,第 1 至第 10 卷」。 Rowohlt 平裝本,漢堡附近的 Reinbek,2014 年,ISBN 978-3-499-63055-2

網頁連結

[編輯]

個人證據

[編輯]

<參考文獻/>


類別:教會歷史著作 類別:宗教批判文學 類別:史學 類別:文學作品 類別:文學(20世紀) 類別:文學(21世紀) 類別:基督教批評

  1. ^ 然而,在最近的歷史研究中,強調君士坦丁幾乎沒有對傳統邪教或猶太人採取行動,而是針對基督教異端。參見布魯諾·布萊克曼:「君士坦丁大帝」。 Reinbek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