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4年5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存檔:

(現由機械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14年5月1日[編輯]

颶風伊莎貝爾對弗吉尼亞州的影響創下該州因災難損失最為慘重的新紀錄,截止2014年2月,這項紀錄仍然得以保持。颶風伊莎貝爾於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熱帶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東風波發展而成。系統朝東北方向前進,進入一片水溫較高且風切變很弱的環境後穩步加強,於9月11日達到風速每小時270公里的最高強度。經過四天的強度波動後,颶風逐漸減弱,於9月18日在北卡羅萊納州外灘群島以風速每小時165公里的強度登陸。風暴登陸後迅速減弱,於次日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轉變為溫帶氣旋。颶風產生的狂風對全州99個城市產生了影響,颳倒了成千上萬的樹木,導致約180萬人失去電力供應。風暴潮衝擊了該州東南部大部分地區,里士滿詹姆斯河沿岸達到最高的2.7米左右,導致河道沿岸的民宅嚴重受損。奧古斯塔縣的降雨量高達513毫米,比這場風暴給全美其他任何地區帶去的降雨量都多。該州山區因強降雨而導致嚴重且極具破壞性的山洪爆發。伊莎貝爾共計給全州造成了約18.5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還直接導致10人喪生,間接引起26人遇難。>>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日[編輯]

1984年羅傑尼希教生物恐怖攻擊是一場發生在美國俄勒岡州沃斯科縣縣城達爾斯的生物恐怖襲擊羅傑尼希教的一個領導小組蓄意向當地十家餐館投放鼠傷寒沙門氏菌,目的是令當地選民無法投票,以便該組織候選人能在1984年縣選舉中勝出。這次事件導致751人食物中毒,45人需入院治療,但沒有任何人因此喪生。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生物恐怖攻擊,還是自1945年以來經過確認僅有的兩次恐怖分子使用生物武器危害人類的事件之一。羅傑尼希本人在1985年9月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指控自己的多名支持者涉嫌包括這次恐怖攻擊在內的多起犯罪事件,請求州和聯邦政府展開調查。俄勒岡州總檢察長大衛·B·弗朗麥爾成立了一個由俄勒岡州州警和聯邦調查局等多個部門組成的跨機構工作組,獲得搜查令和傳票後對奧修莊園城展開搜查。這裏一個醫學實驗室內發現的細菌樣本與達爾斯居民感染的提取樣本相符。最終有兩名奧修莊園城的主要官員受到起訴,她們在最低設防級別的聯邦監獄中服刑29個月後獲釋。>>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3日[編輯]

1991年大西洋颶風季於1991年6月1日正式開始,持續到11月30日結束。由於整個大西洋上空的風切變以往年要高,這一颶風季是四年來活躍程度最低的。第一個風暴安娜於7月2日在美國東南部近海形成,但沒有造成較大影響就已消散。本季形成的另外兩個熱帶風暴丹尼和埃里卡沒有對陸地構成顯著影響,其中丹尼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消散,而埃里卡則在穿越亞速爾群島後轉變成溫帶氣旋。此外,本颶風季還形成了四個沒有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熱帶低氣壓,其中第二個低氣壓吹襲了墨西哥並帶去了大範圍降雨。颶風鮑勃是本颶風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風暴,共計造成了高達15億美元的損失,還導致17人死亡。颶風格雷斯是本季最後一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其本身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影響,但給一股東北風暴發展成強烈颶風提供了能量,後一場颶風之後由一位作家命名為完美風暴。這場風暴造成的經濟損失總計超過2.08億美元,還導致13人喪生。>>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4日[編輯]

颶風費邊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於9月初吹襲百慕達的一個強勁佛得角型颶風,也是該颶風季第六個獲得命名的風暴,第四個颶風和第一個大型颶風。費邊源於8月25日大西洋熱帶海域的一股東風波,在北面一個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在進入一片海面溫度較高,風切變很小的利好環境後穩步加強。9月1日,風暴達到了風力時速23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轉向北上並緩慢減弱。9月5日,費邊以風速每小時195公里強度直接吹襲了百慕達,是繼1963年的颶風阿琳以來襲擊百慕達的最強颶風,並且也是1926年以來給該島造成損失最慘重的風暴和第一個造成人員喪生的颶風,其產生的狂風造成了中等程度的破壞,整個島上有許多屋頂被毀。颶風引發強烈的風暴潮,導致該島北部的堤道上有四人死亡,兩島間這條僅有的通道也被迫臨時封閉。瀕臨滅絕的百慕達海燕也受到這場颶風的威脅,有十處巢穴被摧毀,不過志願者將該物種運送到了更安全的地點。強烈的涌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造成了破壞,美國大西洋沿岸也有四人淹死。颶風費邊共計導致8人遇難,經濟損失約3億美元。>>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5日[編輯]

戰神:背叛》是一款二維橫向捲軸動作冒險手機遊戲,由Javaground和索尼在線娛樂的洛杉磯分部開發,Sony Pictures Digital於2007年6月20日在Java ME平台發行,是戰神系列遊戲的第三作,按情節時間順序則是第五部。這款遊戲從一定程度上改編自希臘神話,以古希臘為背景,復仇為核心主題。玩家操控的主人公是在殺死前任戰神阿瑞斯後成為新戰神的克雷多斯,他受到陷害,背負上謀殺阿耳戈斯的罪名,然後在希臘四處尋找真正的殺手。他最後將面對奧林匹斯派來的信使刻律克斯,這次對抗讓克雷多斯與其他同為神靈的同胞們之間更加疏遠了。《背叛》是系列中唯一未在PlayStation家族發行的遊戲,也是唯一一部平面橫向捲軸畫面遊戲。雖然手機遊戲平台存在局限性,但與幾款家用遊戲機前作相同,本作也以動作為主,並將戰鬥、平台益智元素相結合。雖然戰神系列總體來說屬於家用機系列遊戲,但《背叛》還是獲得了在遊戲性、藝術風格和圖像上都忠實於系列的讚譽,是「這個殺手級系列中貨真價實的第三作」。遊戲也贏得了2007年6月的「月度無線遊戲」獎和2007年的「最佳(無線)平台遊戲」獎。>>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6日[編輯]

2014年中國足球協會超級盃是2014年的一項足球錦標賽,由2013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冠軍廣州恆大對陣2013年中國足協盃冠軍貴州茅台。比賽於2014年2月16日在貴陽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由於廣州恆大隊計劃2月14日結束海外冬訓回到中國,參加冬訓的球員來不及在賽前倒時差,廣州恆大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推遲比賽時間。中國足協拒絕更改比賽時間,廣州恆大隊決定不派主力球員出戰。最終,憑藉穆斯利莫維奇的頭球,貴州茅台1比0擊敗以替補和預備隊球員出戰的廣州恆大,歷史上首次獲得該賽事的冠軍,而廣州恆大則連續兩年屈居亞軍。貴州茅台隊長孫繼海當選最佳球員。譚海擔任這場比賽的主裁判。評論認為這屆賽事不夠成功,原本期待的強強對話變成了雞肋比賽。>>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7日[編輯]

最大持續風速是一個用于衡量風暴強度的常見指標。一個發展成熟的熱帶氣旋,其最大持續風速可以在風眼牆中探測出來。與陣風不同的是,持續風速是根據採樣一段時間內的風速計算平均值來得出。對風速的測量已經制訂了全球統一的標準,在距地球表面10米處進行,而最大持續風速則代表了熱帶氣旋內部任何位置在一分鐘或十分鐘時間段內的最高平均風速。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之間的磨擦,風速有很大的變化範圍,如果熱帶氣旋位於陸地上空的山峰或山脈附近也同樣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對於海上的熱帶氣旋,可以利用衛星圖像來確定其最高持續風速。如果有陸地、船隻、颶風獵人偵察機的觀察報告以及雷達圖像,那麼氣象部門同樣可以對最大持續風速做出估算。這個數值可以通過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加以應用,有助於對熱帶氣旋可能造成的破壞作出預計。>>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8日[編輯]

最大風速半徑指的是氣旋中心到其最強烈帶之間的距離,是一個用於大氣動力學和熱帶氣旋預測的參數。熱帶氣旋的最大風速半徑內降量通常也最高。使用這個參數,可以對氣旋的最大潛在強度和所產生風暴潮的規模做出估算。隨着最大持續風速的提高,最大風速半徑通常會減少。近年來,這個參數已經開始在龍捲風的描述中使用。此外,在對建築物進行設計,防止因氣壓變化而出現損傷時,也可以調用最大風速半徑來進行計算。>>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9日[編輯]

愛莎迪士尼影業第53部經典動畫長片魔雪奇緣》的角色,主要配音員百老匯女星兼歌手伊迪娜·曼佐(圖),片頭的幼年與少女時期分別由愛娃·貝拉與史賓賽·萊西·甘納斯配音,角色創造者為該片兩位導演克里斯·巴克珍妮佛·李。艾莎的角色原型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筆下的冰雪女王,而迪士尼版本將她設定為北歐虛構王國「阿德爾」的長公主、王位繼承人、以及二公主安娜的姊姊,擁有與生俱來的魔力,但卻在自己的加冕典禮當晚不慎將國家籠罩在嚴冬之下。在劇情中,艾莎從小就一直控制自己的超能力,唯恐傷害到身邊的人。之後她逃離王國,決定讓自己從長年的壓抑和恐懼中徹底解放。《冰雪奇緣》於2013年上映後,艾莎一角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其在片中呈現的複雜性格亦讓她人氣上升。曼澤爾的配音表現獲得如潮好評,特別是她為艾莎的片中主題曲《冰心鎖》獻唱時的表現,讓許多評論稱讚她的唱功「電力四射」。此外,艾莎也將與安娜一起列入迪士尼公主行列,成為其中的第13位成員。>>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0日[編輯]

E.T.外星人》是史提芬·史匹堡1982年美國同名大片有聲書原聲專輯。由美國唱片歌手米高·傑克遜解說,作曲家昆西·瓊斯製作,MCA唱片公司發售。有聲書的製作讓傑克遜再度與多位製作人合作,其中包括羅德·坦普頓、弗雷迪·德曼和布魯斯·斯維頓。《E.T.外星人》的有聲書於1982年11月7日發行,與傑克遜廣受好評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Thriller》發行月份相同,但之後發生的法律爭議迫使MCA將專輯撤回。《E.T.外星人》發行後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在英國專輯排行榜上排到第82位,並且也得到了評論家的好評,還為傑克遜贏得了一項格林美獎最佳兒童唱片獎。>>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1日[編輯]

颶風裏克是有紀錄以來第二強烈的太平洋颶風,僅次於1997年颶風琳達,也是在10月期間形成的最強烈太平洋颶風。風暴於2009年10月15日在墨西哥以南海域發展形成後進入了一片有利於爆發性增強的區域,令其在成為熱帶低氣壓後24小時內就達到了颶風強度。10月16日下午,系統中開始有風眼形成,並且形成後又進入了第二輪爆發性增強期。到了10月17日下午,颶風已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五級強度,並在幾小時後達到最大風速每小時290公里,最低氣壓906毫巴的最高強度。保持最高強度數小時後,里克由於風切變的增加和眼牆置換的影響而開始減弱。到了10月19日,風暴已降級為三級颶風,並在次日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起初預測里克會以較強的二級颶風強度在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登陸,並發佈了颶風觀察預警。雖然風暴減弱後颶風觀察預警也替換成了熱帶風暴警告,但政府還是下令成百上千的居民從低洼區域撤離總體而言,這場颶風造成的破壞遠小於之前的預期。墨西哥共有三人直接因風暴遇難,其中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兩人,瓦哈卡州一人。>>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2日[編輯]

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化學元素,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的錒系化學符號U原子序為92。每個鈾原子有92個質子和92個電子,其中6個為價電子。鈾具微放射性,其同位素都不穩定,並以鈾-238鈾-235最為常見。鈾在天然放射性核素原子量第二高,僅次於。其密度高出大約70%,比低。天然的泥土、岩石和水中含有百萬分之一之百萬分之十左右的鈾。1789年,馬丁·克拉普羅特在瀝青鈾礦中發現了鈾元素,並將其以天王星命名。尤金-梅爾希奧·皮里哥英語Eugène-Melchior Péligot首次分離出鈾金屬,而亨利·貝可勒爾則於1896年發現了鈾的放射性。1934年起恩里科·費米等人進行研究,使鈾成為了核能工業所用的燃料和用於轟炸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原料。冷戰期間美國蘇聯進行軍備競賽,生產了數萬個含鈾或衰變產物為鈾-235的鈈-239的核武器。蘇聯解體後蘇聯核武器的安全問題受到公眾的關注。>>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3日[編輯]

鷹遷行動美國軍隊於1975年4月12日在柬埔寨金邊實施的空中撤退作戰。金邊在1975年4月上旬時是美國支援的反共政權——高棉共和國的首都,並且已經遭到紅色高棉的包圍和孤立,完全依賴城西的波成東國際機場才能獲得空運補給物資。隨着紅色高棉的勝利迫在眉睫,美國政府和軍方制定了應急計劃,迅速用直升機將高棉境內所有的美國公民和部分高棉人士疏散到暹羅灣內的海軍艦隊上避難。於4月12日前半天完成的鷹遷行動是一場在戰術上取得成功的軍事任務,執行過程中沒有損失人員。該行動結束5天後的4月17日,紅色高棉軍就佔領金邊,高棉共和國宣佈投降並且解體,終結了柬埔寨內戰。隆波烈、朗農和多位金邊政府的要員都被殺害,而金邊城內的高棉政府軍殘部也被解除武裝,官兵被押至奧林匹克體育場集體處決。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4團2營和第A兩棲戰備群而言,鷹遷行動相當於一次小規模的綵排,替其17天後在南越西貢參與的、複雜程度更高的常風行動展開預演。描述柬埔寨共產黨統治時期歷史的1984年電影《殺戮戰場》中亦有提及鷹遷行動。>>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4日[編輯]

亞裔美國人軍事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812年戰爭(第二次獨立戰爭)時期,當時就有亞裔士兵加入美國軍隊英國軍隊作戰。在後來的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北軍)邦聯軍(南軍)兩方皆有亞裔軍人參戰的記錄。在此之後,亞裔美國人主要在美國海軍服役直到美菲戰爭。到了20世紀初,亞裔美國人開始進入西點軍校聯邦軍事院校。同一時期,也產生了第一位獲得代表美國最高軍事榮譽——榮譽勳章的亞裔美國軍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亞裔等非白人族群在國民軍中服役。一戰以後,亞裔軍人陷入默默無聞的低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湧現出諸多日裔華裔菲裔韓裔等在戰爭中做出巨大貢獻的亞裔美國軍人。根據1948年杜魯門總統頒佈的9981號行政命令廢止了軍隊中的種族隔離制度,如陸軍442步兵團等一些由亞裔編成的部隊均被取消,士兵被分配至其他單位。在韓戰越戰中又出現了數位獲得榮譽勳章的亞裔美國軍人。此後,亞裔美國人繼續在軍隊中服役,直至今日。>>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5日[編輯]

美姬·佳蘭賀是一位美國女演員。她是導演史蒂芬·佳蘭賀劇作家妮奧美·芳娜·佳蘭賀的女兒,也是男演員積·吉林哈爾的姐姐。她首次亮相大銀幕就是在父親的電影中,之後在2001年獨立製作邪典電影死亡幻覺》中出演配角而開始獲得認同。2002年虐戀愛情片秘書》是佳蘭賀取得突破的作品,她因此贏得了評價界的好評和金球獎提名。佳蘭賀出演過多種類型的電影,包括2006年為她再次贏得金球獎提名的《雪莉寶貝》,愛情喜劇片相信男人》,還有多部大成本電影,如《世貿中心》和《黑暗騎士》。她還因在2009年的音樂劇情片《瘋狂的心》中出演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此外,佳蘭賀還出演過舞台劇和多部電視電影,如2000年的《偷心》和2004年的《搜身》。佳蘭賀自2002年起與彼得·薩斯加德交往,兩人於2006年訂婚,他們的女兒雷蒙娜也在2006年10月3日出世。2009年5月2日,兩人在意大利成婚,他們的次女格洛麗亞·雷於2012年4月9日降生。佳蘭賀是位政治上很積極的民主黨人,並且與雙親和弟弟一樣都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支持者。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開戰前,她參與了反戰遊行。她還積極參與人權公民自由、消除貧困和父母觸發事務。>>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6日[編輯]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太平洋時區1999年3月21日下午17點30分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多蘿茜·錢德勒大廳舉行,共計頒發了24座奧斯卡金像獎。本屆頒獎典禮通過ABC美國直播,由吉爾·凱茨擔任製片人,路易斯·J·霍維茨執導。女演員烏比·戈德堡第三次擔任主持人。她之前還主持過第66第6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近一個月前的2月27日,另一位女演員安·海切比佛利山威爾希爾麗晶酒店主持頒發了奧斯卡科技成果獎。《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贏得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七獎大獎,成為這個夜晚的最大贏家。其它獲獎電影包括獲獎五項的《拯救大兵瑞恩》,獲獎三項的《美麗人生》,獲獎一項的《苦難》、《棕兔夫人》、《選舉之夜》、《伊利沙伯》、《眾神與野獸》、《最後的日子》、《徵婚啟事》、《埃及王子》和《美夢成真》。本屆頒獎典禮的電視轉播一共吸引了近4600萬美國觀眾收看。>>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7日[編輯]

1911年大西洋颶風季相對來說不算活躍,夏季秋季期間已知只有六個熱帶氣旋大西洋形成。季內很可能有過另外三個熱帶低氣壓,其中一個於2月颶風季開始時形成,另一個在12月颶風季結束時消散。有三個風暴增強到了颶風強度,其中兩個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二級颶風標準。風暴數據大部分來源於大西洋颶風數據庫,該數據庫中1911年到1914年的數據於2005年進行了全面修訂。雖然氣旋數量不多,但大部分都直接對陸地產生了影響。其中8月下旬一個向西行進的颶風造成17人死亡,並對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及其周邊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幾個星期前,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地區受到墨西哥灣一個風暴產生的時速130公里狂風襲擊。本季的第四個風暴還吹襲了尼加拉瓜海岸,導致十人喪生和大面積破壞。>>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8日[編輯]

1997年前的香港政府徽號
1997年前的香港政府徽號

韓美洵(1917年-1988年),英國殖民地官員,1964年3月至1969年5月出任香港副輔政司,任內曾多次署任輔政司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韓美洵畢業於愛丁堡大學二戰期間於1941年加入香港政府任職官學生,同年12月參與香港保衛戰。香港淪陷後,他以戰俘身份被日方囚禁,1942年9月與另外千餘名戰俘和其他被囚人士登上客貨輪里斯本丸,準備被押往日本從事苦工。不過,里斯本丸在10月1日駛至浙江舟山對開海面時遭美國海軍潛水艇魚雷擊中,該船旋於翌日沉沒。是次海難造成多名戰俘喪生,但韓美洵成功獲救,此後他在日本繼續遭到拘禁,直到二戰於1945年結束為止。戰後,韓美洵重新加入港府,1964年出任副輔政司前歷任首席助理華民政務司、助理輔政司、兩局秘書、副防衞司和人事處主任等職,期間又曾於1954年至1956年被借調到英屬洪都拉斯出任發展專員一職。返回香港後,他在1958年至1959年參與香港紋章的設計工作,1962年至1963年主持初級公務員薪酬調查,發表備受爭議的《韓美洵報告書》。在副輔政司任內,韓美洵曾應對六七暴動,並在暴動初期兼任港府內部的宣傳委員會主席一職。>>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19日[編輯]

由許敬雅設計的垃圾蟲
由許敬雅設計的垃圾蟲

許敬雅(1932年-2013年),來自英國香港插畫家畫家歷史學家,1967年至1989年任職於香港政府新聞處,1972年為清潔香港運動創作名為「垃圾蟲」的卡通人物。許敬雅先後畢業於法漢姆藝術學校和皇家藝術學院,來港前曾於倫敦歷任《旗幟晚報》設計師和藝術總監等職,1967年加入港府後任職藝術總監,隨後於1974年升任創作總監。他設計的「垃圾蟲」像一個身材矮小肥胖、形象頑皮淘氣的小朋友,造型也參考了傳統的。此外,蟲身採用他最喜愛的酒瓶綠為主色調,再配上紅色波點、眼罩和一條開叉的尾巴,以突顯其奸角的身份。整個設計過程並不輕易,許敬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前後畫了350份草稿才能夠定稿;期間,他又從朋友圈子中尋找靈感,以不同朋友的面貌特徵對草稿加以修改,並要依賴一點「運氣」才最終成功設計出「垃圾蟲」。「垃圾蟲」憑藉其醜陋的外形,再配上「人見人憎」等字眼作為宣傳口號,成功使大眾留下深刻印象,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深入民心,使之成為清潔香港運動的標記。此外,他在港府供職期間也設計過不少海報郵票和書刊等。1989年退出港府後,他選擇留港生活,並熱衷於研究香港歷史、著述自娛和從事藝術創作。>>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0日[編輯]

克勞德特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三個熱帶風暴和第一場颶風。其源於加勒比以東洋面一股快速向西移動的東風波,掠過尤卡坦半島後轉向西北穿過墨西哥灣。風暴起初一直保持着熱帶風暴強度,但就在其登陸德克薩斯州卡爾霍恩縣沿海非建制地區奧康納港前快速增強到了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標準。對於這場颶風走向和強度的預測一直無法確定,導致風暴沿途大範圍地區都做了大量的防災準備工作,並且很多最終都是毫無必要的。克勞德特是繼1997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丹尼以來首個在7月登陸美國的颶風,在德克薩斯州造成一人死亡和中等程度的破壞,其中大部分是因狂風導致,同時還出現了大範圍的海灘侵蝕。颶風造成的損失促使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宣佈德克薩斯州南部為聯邦災區,受到影響的災民因此可以申請聯邦援助。克勞德特還以熱帶風暴強度給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帶去了暴雨,造成了輕微損失,並且發展為熱帶氣旋以前還對聖盧西亞造成了輕度破壞。>>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1日[編輯]

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又稱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字重德,契丹人西遼開國君主,廟號遼德宗,在位20年。耶律大石早年效力於遼天祚帝,遼天祚帝出奔後,耶律大石參與擁立耶律淳蕭德妃,在北宋金朝兩面夾擊的情況下,積極維持風雨飄搖的北遼,兩次率軍以少勝多擊敗北宋的進攻。北遼滅亡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在葉密立稱「菊兒汗,西遼帝國正式建立。隨後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亞西亞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以少勝多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成為中亞霸主,將威名遠播至歐洲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1143年,去世。耶律大石在軍事、政治和外交上都有成就,歐洲得知其西征的事跡,流傳着祭司王約翰的傳說。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為西遼帝國的代稱,在耶律大石去世後多年,很多國家仍用「大石」稱呼西遼的後代君主。>>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2日[編輯]

1950年大西洋颶風季是大西洋颶風數據庫中對大西洋盆地生成風暴命名的第一個大西洋颶風季,這一季相對來說非常活躍,共形成了16個熱帶風暴,其中11個發展到了颶風強度,並且按照現代用於為颶風強度分級的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其中又有8個颶風的最大持續風速達到了三級或更高的標準,即屬於大型颶風,創下了一個颶風季中出現大型颶風數量的新紀錄。本季的第12個風暴沒有得到命名,起初也沒有列入年度總結數據。此外,如此眾多的大型颶風也令本季的氣旋能量指數創下新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1世紀才由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打破。本季的熱帶氣旋共計造成88人死亡,經濟損失達到3850萬美元。8月12日形成的颶風艾伯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命名的大西洋颶風,這場風暴擦過北卡羅萊納州海岸,之後又穿越了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颶風多格是本季最強烈的颶風,其強烈達到了五級颶風的標準,給背風群島造成嚴重破壞。本季有兩個大型颶風對佛羅里達州產生了影響,颶風依茲創下了美國歷史上24小時降雨量的新紀錄;颶風金襲擊了邁阿密鬧市區,造成2775萬美元的損失。颶風洛芙是本季的最後一場風暴,吹襲了佛羅里達州西北部狹長地帶後於10月21日消散,只造成了程度很輕的破壞。>>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3日[編輯]

熱帶風暴巴里是一個於2001年8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登陸的強烈熱帶風暴,也是2001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三個熱帶氣旋和第二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巴里源於7月24日離開非洲海岸的一股東風波,這股東風波於7月29日進入加勒比地區並催生出一片低氣壓區,然後在8月3日組織形成熱帶風暴。經過強度和行進路徑的波動後,風暴在墨西哥灣上空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1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向北前進並沿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登岸,最終於8月7日消散。巴里造成的影響遠遠小於本季的第一個風暴阿利森,一共有9人死亡,其中古巴6人,佛羅里達州3人。風暴給塔拉赫西帶去了高達230毫米的降雨量,該市遭遇的陣風時速達到127公里,是這場風暴產生的最大風速。系統即便還只是東風波時也令佛羅里達州南部普降大雨,導致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和結構性的破壞。該州西北部的狹長地帶也出現了中等程度的洪水和風力破壞。之後風暴殘留持續北上朝內陸進發,在密西西比河部分河段降下小雨。整場風暴共計造成了約3000萬美元的損失。>>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4日[編輯]

Cross Days》是一款由日本0verflow公司於2010年3月19日在Microsoft Windows平臺上發售的成人視覺小說遊戲,後來又以個人電腦版本為基礎移植到DVD互動式電影以及PlayStation Portable平臺上。《Cross Days》在日本常被簡稱為「クロイズ」(Kuroizu),而中國大陸的愛好者則因為標題中的「Cross」而常將遊戲翻譯成「交叉日」。0verflow在2008年12月時首次公佈《Cross Days》的製作,然而從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期間遊戲的發售日期共計延後了七次才正式發售。其中《Cross Days》為同樣由0verflow製作的成人遊戲《School Days》和《Summer Days》系列之續作,在故事內容上也常常被視為《School Days》的外傳作品。另外《Cross Days》除了遊戲的推出外也有其他跨媒體作品出現,其中早在遊戲還在製作時便已經在網絡電臺上開始錄製其廣播劇內容。其他還有像從2010年4月26日至8月10日期間在角川書店出版的雜誌《月刊Comp Ace》所連載的漫畫、9月15日至10月29日期間推出的3本輕小說與遊戲介紹指南,以及在4月24日至7月21日由Lantis所推出的遊戲音樂原聲帶。>>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5日[編輯]

約翰·拉魯·赫姆美國肯塔基州的第18任和第24任州長,不過他的實際在職時間一共還不到14個月。他還先後當選為哈丁縣肯塔基州議會兩院中的代表,並四度獲選擔任肯塔基州眾議院議長。1838年,他參選聯邦眾議員,但最終不敵對手威利斯·格林。赫姆於1826年首度當選肯塔基州眾議員,該議席每屆任期僅有一年,但從1826到1843年間,他一共任職了11年。1844年,赫姆當選為州參議員,然後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至獲選成為輝格黨的副州長候選人,是州長候選人約翰·J·克里滕登的競選搭檔。南北戰爭結束後,赫姆成為民主黨人。1867年,赫姆成為該肯塔基州民主黨的州長候選人,雖然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他還是在全州進行了積極的競選演說並贏得普選。由於身體太過虛弱,他已無法前往法蘭克福舉行就職典禮,因此州政府官員安排他於1867年9月3日在自己家中宣誓就職,僅僅五天後,約翰·拉魯·赫姆就在任上與世長辭,享年65歲。>>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6日[編輯]

冬季戰爭1939年11月30日爆發,也就是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三個月。當時蘇聯軍隊入侵芬蘭蘇聯並於同年12月14日應芬蘭要求被國聯開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結束戰鬥,但由於芬蘭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簽署停戰協定,芬蘭將10%的國土劃給蘇聯。這場戰爭中雙方皆有損失,芬蘭喪失了拉多加湖周圍的土地,蘇聯為列寧格勒周圍獲得了一塊緩衝地帶,但喪失了國際輿論支持,並暴露了紅軍作戰能力的缺陷,而為後來希特拉發動進攻蘇聯的戰爭增加了信心。3月15日的蘇芬和平協議阻止了聯盟通過挪威向芬蘭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納粹德國於當年4月9日進攻丹麥挪威>>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7日[編輯]

瑪莎·萊恩·柯林斯(1936年12月7日)是一位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女商人和政治家,曾於1983至1987年間擔任該州第56任州長,還曾在小約翰·Y·布朗就任州長期間擔任該州的第48任副州長。截止2013年止,她仍是肯塔基州歷史上僅有的一位女性州長,並且起初當選時也成為全美級別最高的女性民主黨官員。她在1984年美國總統選舉前曾有望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沃爾特·蒙代爾的競選搭檔,但蒙代爾最終選擇了傑羅丁·費拉羅。從肯塔基大學畢業後,柯林斯從事學校教師的工作。她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參與了1971年溫德爾·福特州長選舉和1972年沃爾特·「迪伊」·赫德爾斯頓聯邦參議員選舉的競選工作。1975年,她獲選成為該州的民主黨秘書,並當選肯塔基州上訴法院書記員。柯林斯其後繼續在更名後的新法院擔任書記員。1979年,柯林斯當選為州長小約翰·Y·布朗手下的副州長。1983年,她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吉姆·邦寧,成為肯塔基州首位女州長。柯林斯的州長任期結束後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從1990到1996年,她擔任斯普林菲爾德附近的聖嘉芙蓮學院校長。2005年1月,她成為肯塔基世界貿易中心的董事長兼CEO,還是包括伊士曼柯達公司在內多家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截止2012年,她仍在喬治敦大學從事兼職教學。>>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8日[編輯]

沙特阿拉伯統一沙特阿拉伯建國是1902年至1932年期間發生在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場軍事與政治浪潮,以沙特王朝統治下的內志第三王國將半島上絕大部分的部落君主制國家兼併,以及現代沙特阿拉伯王國的成立而告終。沙特王朝首領伊本·沙特是這場運動的主要領袖和推動者。這場運動的起因要追溯到19世紀末,阿拉伯半島上的拉希德王朝英語Al Rashid崛起並建立傑貝勒沙馬爾酋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下擊敗沙特王朝統治的內志第二王國,沙特王朝被迫流亡巴林科威特。直到1902年,伊本·沙特帶領沙特王朝奪回利雅得,沙特阿拉伯統一運動就此開始。在1913年至1926年間,沙特王朝利用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英國的支援,經過一系列的作戰,領土範圍已包括內志哈薩綠洲、傑貝勒沙馬爾和漢志,於1927年更名為內志與漢志王國。1932年,內志與漢志王國更名為沙特阿拉伯王國至今。>>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29日[編輯]

颶風迪安的氣象歷史從2007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開始,這時有一股強烈的東風波離開非洲西海岸進入北大西洋。而且迅速的移動到了一片適合熱帶氣旋發展的環境中並迅速組織起來。到了8月13日早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還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超過2400公里海域的系統歸類為熱帶低氣壓。8月14日,低氣壓有所增強並升級為熱帶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其命名為「迪安」(Dean)。到8月16日時,風暴已進一步增強達到颶風標準。颶風迪安在向西穿越小安的列斯群島的過程中繼續強化,一度在加勒比海中爆發性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五級颶風強度。颶風迪安後於8月19日以四級颶風強度在牙買加南部海岸掠過後繼續朝尤卡坦半島進發。加勒比海西部的有利條件讓風暴得再度強化並達到五級颶風標準,然後在金塔納羅奧州登陸。首次登陸後,颶風迪安在穿過尤卡坦半島的過程中減弱,然後進入了坎佩切灣。期間風暴再度加強,在韋拉克魯斯州實現二度登陸。之後迪安朝西北方向移動,逐漸減弱成殘留低氣壓,最終在美國西南部上空消散。>>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30日[編輯]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Nb原子序為41。鈮是一種質軟的灰色可延展過渡金屬,一般出現在燒綠石鈮鐵礦中。其命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尼俄伯。1801年,英國化學家查理斯·哈契特在宣佈發現一種近似於鉭的新元素,並將它命名為「Columbium」。德國化學家海因里希·羅澤在1846年得出結論,指鉭礦物中確實存在另一種元素,他將其命名為「Niobium」。一系列分別在1864和1865年進行的研究終於發現,鈮和鈳實為同一元素,與鉭則是不同的元素。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內,兩種稱呼都被廣泛通用。1949年,鈮成為了這一元素的正式命名,但美國至今仍在冶金學文獻中使用舊名「鈳」。鈮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有商業應用,巴西是目前鈮和鐵鈮合金的最大產國。鈮一般被用於製作合金,最重要的應用在特殊鋼材,例如作天然氣運輸管道的材料,只要加入少量的鈮即可達到強化鋼材的作用。含鈮的高溫合金具有高溫穩定性,對製造噴射引擎火箭引擎非常有用。鈮是第II類超導體的合金成份。這些超導體也含有,被廣泛應用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作超導磁鐵。 鈮很容易用陽極氧化處理進行上色,所以被用於錢幣和首飾。鈮的其他應用範疇還包括焊接、核工業、電子和光學等。>> 閱讀全文

2014年5月31日[編輯]

垃圾箱裏的嬰兒》是一部由朱麗葉·梅導演英國廣播公司出品,根據傑奎琳·威爾遜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於2008年12月21日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首播。達科塔·布魯·理查茲在片中飾演還是嬰兒時就遭父母遺棄在垃圾桶中女主角艾普爾,十餘年後已成長為一位問題少女,茱麗葉特·斯蒂文森扮演艾普爾的養母馬里昂·比恩,大衛·海格出演馬里昂的朋友兼同事埃利奧特。影片由海倫·布萊克曼編劇,坎德爾娛樂公司製作。涉及的主題包括母愛親情霸凌青少年犯罪。故事圍繞着艾普爾在自己14歲生日這天離家出走展開,馬里昂四處尋找自己的養女。電影通過多個閃回鏡頭回憶了艾普爾的過去,她還前去探訪了在自己以前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和地方。威爾遜和職業影評人都對本片作出了正面評價,其中威爾遜表示這是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最出色的改編電影。影片於2009年1月12日發行了DVD。《垃圾箱裏的嬰兒》於2009年獲國際艾美獎的兒童和青年類電視節目獎,海倫·布萊克曼也贏得了英國兒童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頒發的編劇獎,影片得到該組織的劇情類電視節目獎提名併入圍兒童投票獎,之後還獲得了2010年兒童銀幕獎面向家庭觀眾類最佳單集、特別節目或電視電影獎和最佳演技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