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
外观
腧穴又称穴位,是中国传统医学在人体分布体表的脏腑经络循环路线中,对气血汇聚、转输与出入之所的特定处所给定的名称,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等医学临床的刺激点。腧穴在《黄帝内经》中又称节、会、气穴、骨空,《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中文古文中,“腧、输、俞”三字可相通[1],发音(shù ㄕㄨˋ),但使用时各有所指。“腧穴”是指穴位的统称;腧与“输”通,有转注输注的含义,指经气的转输如同水流的转输灌注;穴有孔隙的意思,指经气所居留之处在筋骨肌肉的空隙间。“输穴”指五腧穴(井荥输经合)中的第三个穴位;“俞穴”是指募俞穴中的背俞穴,即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
人体五脏六腑的“正经”经络系统共计十二条,加上身体正面中央的“任脉”、背面中央的“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系统。加计后共为“十四经络”或称为“广义经络”,在其上所排列著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三百六十五处。但仍还有很多隐敝、偏僻的穴道,如果连这些都算在内,人体总穴位数目超过该数目。
腧穴用途
[编辑]- 医家:常用手指压按各经的穴位寻找压痛点,诊查疾病;用针来聚气通经,泻脏腑邪气,调理阴阳表里脏腑之气,以有余补不足;用灸来补阳平阴。医者也以药归经,调理脏腑阴阳。主要载于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与《难经》第六十二难至第六十八难中。
- 武学家:直接攻击伤害腧穴,来减损对方攻防能力,严重伤害者可能导致瞬间死亡。[来源请求]。
腧穴的分类
[编辑]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 阿是穴
- 是以痛处为穴直接进行针灸的一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又称为不定、天应。
铜人穴位模型
参考文献
[编辑]- 杨甲三等,《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ISBN 7532302199
- 黄维三,《针灸科学》,台北,正中书局(2000),ISBN 9570900733
- 郑魁山,《针灸集锦》,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ISBN 978-7-5424-1364-2
参见
[编辑]站外链接
[编辑]- ^ “腧”字的解释 | 汉典. www.zdic.net. [2024-09-19]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