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后像广场

坐标22°16′52″N 114°09′35″E / 22.281131°N 114.159837°E / 22.281131; 114.15983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皇后像广场
Statue Square
皇后像广场(2008年)
基本资料
类型公共广场
位置 香港香港岛中环
坐标22°16′52″N 114°09′35″E / 22.281131°N 114.159837°E / 22.281131; 114.159837
开放1897年 (1897)
营运者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状态已开放
停车场1950-1964年(临时)[1]
连接交通港铁巴士
设施喷水池、凉亭及园林绿化设施
地图
地图

皇后像广场(英语: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个广场,位于香港岛中环,为早年维多利亚城地标性广场建筑。原本设置维多利亚女王铜像,惟现时已经没有任何英国王室成员的铜像,仅保留了一座纪念银行家昃臣爵士的铜像。政府于1960年代将广场重建成现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历史

[编辑]
1920年代的皇后像广场
皇后像广场重建前的面貌(1955年),广场内的铜像被移走,拱顶亭座亦被清拆,并成为临时停车场

皇后像广场原名皇家广场,用地是1880年代填海所得的土地。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1887年),香港政府铸造了一座女王的铜像,但计划拖了很长时间,才于1896年5月28日(庆祝女王寿辰的指定日子)在中央广场揭幕。女王铜像是意大利裔雕塑家马里奥·拉基英语Mario Raggi的作品[2][3],另外两座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南非金伯利的同款铜像亦由他建造[4]。重达3吨的女王铜像,放置位于中央广场核心位置(遮打道获多利街交界)的拱顶亭座之内,与王后像停泊处(第一代王后码头)构成中轴线。1897年,政府将中央广场更名为皇后像广场,“王后”一词实际是政府官员将英文“女王”一词“Queen”误译所致。

广场南部为一片草坪,中央为贯通德辅道中遮打道的获多利街。1902年7月5日,康乐公爵(维多利亚女王第三子)的铜像由遮打爵士捐立,被放在皇后像广场(后于1907年改放于干诺道)。为了表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昃臣爵士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他的铜像于1906年获安放于广场之内,由汇丰银行捐立。广场北部则放置多尊英国王室成员的铜像,包括英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的铜像,两座铜像均于1907年2月6日由访港的康乐公爵主持揭幕,分别由遮打爵士和贝尔·艾尔芬(Bell Irving)捐立。1909年11月25日,广场放置了爱德华七世妻子雅丽珊王后(Queen Alexandra)和乔治五世妻子玛丽王后(Queen Mary)的铜像,分别由公众和么地爵士捐立。1923年5月3日,广场放置了港督梅含理爵士的铜像。同月24日,广场放置了“汇丰银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职员像”。同年,广场北部东侧的和平纪念碑建成,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将士。最盛时期,皇后像广场里共有9个铜像[5]

日治时期被石碑所封的拱顶亭座

香港日治时期,皇后像广场中的女王铜像被日军运往日本,准备熔掉成为制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顶亭座则被刻有占领香港告谕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经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拱顶亭座因为毁坏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扩阔。香港政府透过驻日盟军总部寻回爱德华七世伉俪(其后运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及昃臣爵士的铜像,昃臣爵士铜像其后重置于皇后像广场南面。亦曾换过位置,而他所企高石台,亦改为低石台,至于昃臣爵士铜像重置后底部出现三角尖,相传是与六七十年代神秘失踪案有关。话说当时皇后像广场,附近经常有人失踪,警方无法寻获失踪人士,亦无头绪。期间有人竟见,昃臣爵士铜像好像从高台跳下来,因此大家联想到失踪案与昃臣爵士铜像有关。于是请了有术之士,在这昃臣爵士铜像的高台的底部四边,布下三角尖,好像封铜像。其后皇后像广场附近再没有人经常失踪,只有人问起昃臣爵士铜像底部三角尖的事。[6]

而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则重置于1957年落成的维多利亚公园内。由于皇后像广场的英文名称是 Statue Square,意即“铜像广场”,因此很多外地人士误以为皇后像广场是因昃臣爵士铜像而得名。

重建与现况

[编辑]
皇后像广场近遮打道的喷水池
晚上的皇后像广场,背后为终审法院

1960年代政府重建皇后像广场,属全港绿化运动的一部分[7]。1965年正值汇丰银行成立100周年[8],于是委托司徒惠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费雅伦(Alan Fitch)于同年负责设计[9],加建了喷水池、凉亭及园林绿化设施,其融入包豪斯(Bauhaus)建筑风格[10]。1966年为皇后像广场举行开幕典礼时,港督戴麟趾爵士与费雅伦均有出席[11]。广场北面的干诺道中行人隧道于1959年4月2日启用,是香港首条行人隧道,连接爱丁堡广场码头香港大会堂。1980年2月12日,地铁中环站启用,但尚未计划兴建地铁出口。因应汇丰总行大厦工程及其启用后的安排,1984年汇丰高层终于跟广场经理人市政局地铁公司达成共识,兴建广场内的车站出口(亦即K出口),刻意采用跟广场和汇丰总行匹配的灰色花岗石外墙,在大厦1985年局部开放之际,铁定于8月31日中午起对外开放,川流不息的行人成为了皇后像广场平日的特色景象。

位处中环商业区的皇后像广场,自1960年代就成为举行大型公众活动的场地,如在1969、1971及1973年举行的香港节嘉年华及香港节小姐竞选决赛[12]。在1997年后举行主权移交纪念等活动,随着最高法院大楼于1985年改建为立法会大楼,皇后像广场及遮打花园亦成为了集会示威的主要场地,直至政府总部及立法会大楼迁到金钟。1990年代,随着来港的菲律宾佣工每逢假日都在广场一带集会休憩,遮打道在假日都被划为行人专用区,一些专栏作者就曾经将皇后像广场讥为“宾妹广场”。

自2003年起,皇后像广场在每年12月均会举行香港缤纷冬日节,广场一带仿照北欧芬兰圣诞老人镇布置,并有全香港最高的户外圣诞树,成为每年的特色活动。

自2007年1月1日相关禁烟条例生效后,此场地全面禁烟。

公共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电车
港铁
巴士

附近建筑物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am Wing Sze. Public space and British colonial power : the transformation of Hong Kong Statue Square, 1890s-1970s. Department of History at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2014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2. ^ 維多利亞女皇銅像 (PDF). 湾仔区议会文化及康体事务委员会. 2017-01-18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04). 
  3. ^ 陈铭智. 維園女王銅像重修走樣 專家批保護漆太厚 康署:光線影響顏色. 香港01. 2017-01-25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4. ^ Sculpture and Ceremonial: Monuments to Queen Victoria. 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5. ^ 皇后像廣場曾豎立9個銅像?香港殖民地時代銅像5個小知識. 关键评论. 2020-07-21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6. ^ 【港古佬】 皇后像「人口失蹤」傳聞 銅像夜晚出嚟捉人?. 苹果日报 (香港). 2018-06-04 [202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7). 
  7. ^ Docomomo Hong Kong. 皇后像廣場. 2016-08-31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8. ^ 陈, 天权. 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 香港: 中华书局. 2019: 39. ISBN 9789888571949. 
  9. ^ M+故事. 考考你:你能認出這些香港地標嗎?. 西九文化区. 2019-07-11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10. ^ 黄, 棣才. 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841-1896. 香港: 中华书局. 2012: 116. ISBN 9789888148004. 
  11. ^ 费雅伦. 港督戴麟趾爵士與費雅倫出席香港皇后像廣場(1956至1966年)開幕典禮照片. 西九文化区 M+. 1966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2. ^ 1969年第一屆香港節小姐競選. 香港记忆.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 中西区区议会皇后像广场
  • 丁新豹.香港:香港联合书刊物流有限公司,2008年.ISBN 978-962-07-4433-4
  • “大会堂皇后像广场 香港中区历史见证”《成报》,2006年11月23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