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爪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爪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 隼科 Falconidae
属: 隼属 Falco
种:
黄爪隼 F. naumanni
二名法
Falco naumanni
(Fleischer)[2]
Range of F. naumanni
  繁殖区
  全年
  冬季
Falco naumanni

黄爪隼学名Falco naumanni)为隼科隼属鸟类。是一种小型猎鹰。这种物种地中海[3]阿富汗、中亚至中国和蒙古地区繁殖。它是一种夏季候鸟,在非洲和巴基斯坦过冬,有时甚至迁徙至印度和伊拉克。它在繁殖区以北很少见,在欧洲的分布范围也在减少。该属名源自晚期拉丁文falx,falcis,意指一种镰刀,指的是鸟的爪子[4],而这个物种名是为了纪念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瑙曼而命名的。[5]

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云南等地,多栖息于开阔地以及在海崖或建筑的墙上筑巢。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德国南部。[2]

描述

[编辑]
飞行中的雌鸟露出白色的爪子
交配中的黄爪隼

这是一种小型猛禽,体长27—33 cm(11—13英寸),翼展63—72 cm(25—28英寸)。它的外观与较大的红隼非常相似,但翅膀和尾巴比例上更短。它有着与较大物种相同的棕色背部和灰色下部的条纹。雄鸟有一个灰色的头和尾,像雄性红隼一样,但没有背部的深色斑点、黑色的须状纹,且翅膀上有灰色斑块。

雌鸟和幼鸟比其亲属稍微淡一些,但如此相似,以至于叫声和结构比羽毛更能作为区分的依据。它的叫声是一种显著的粗糙chay-chay-chay,不同于红隼的kee-kee-kee。两性都没有像其它隼那样深色的;该物种的爪呈现一种奇特的白色角质颜色。然而,这只有在鸟类非常近距离观察时才会显得明显,例如在饲养时。

分类

[编辑]

尽管外表相似,但这种物种似乎与红隼并不密切相关。事实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 序列分析显示它在与其他“真正的”红隼(即不包括美国隼,可能还有灰色的非洲红隼)相比时处于基部位置。[6] 其分歧时间被暂定为大约在中新世上新世边界(墨西拿期赞克尔期,约7-3.5百万年前)。这种与红隼的形态学相似性最令人困惑,但似乎仍然揭示了该物种的实际关系:缺乏须状纹似乎是红隼的祖征,而灰色的翅膀颜色将黄爪隼与大多数其他隼属(Falco)物种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其他真正的红隼。

黄爪隼-一种非常罕见的印度冬季候鸟

生态

[编辑]

正如名字(英名:小红隼Lesser kestrel)所示,黄爪隼比红隼更小且更纤细,且在其繁殖范围内完全同域分布;牠们的竞争范围有限。因此,类似的颜色是否具有某种适应性优势值得研究。考虑到如果某些潜在的掠食者将其与较大的物种混淆并因此避免它,黄爪隼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可能是缪氏拟态的案例。

黄爪隼以昆虫为食,但也捕食小鸟、爬行动物和啮齿动物(尤其是老鼠),[7] 这些通常是在地面上捕获的。牠们集体在建筑物、悬崖或树洞中筑巢,每窝产下3-6颗蛋。没有建造巢结构,这是隼的典型特征。在西非的冬季栖地,黄爪隼偏好塞内加尔一带的“纬度带”[8],那里蝗虫和蚱蜢丰富。由鸟类保护联盟于2007年1月对越冬中的黄爪隼进行的调查发现它们集体栖息。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塞内加尔的一个栖地内有28,600只黄爪隼,以及16,000只叉尾鸢Chelictinia riocourii[9]

在全球范围内,它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无危”物种。[1] 除了可能的栖地破坏外,无差别使用杀虫剂似乎对该物种有强烈影响,因其主要以昆虫为食。[10]

保护

[编辑]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Falco naumann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1: e.T22696357A205768513 [12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21-3.RLTS.T22696357A205768513.en可免费查阅.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爪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MOURAD AMARI, HICHEM AZAFZAF. Tunisia in Important Bird Areas in Africa and Associated Islands: Priority Sites for Conservation, Fishpool, L. D. C. and Evans, M. I., eds (PDF). Cambridge: Pisces Publications,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1: 961 [2024-08-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29) (英语). 
  4. ^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804. ISBN 978-0199206872. 
  5.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266. ISBN 978-1-4081-2501-4. 
  6. ^ Groombridge, Jim J.; Jones, Carl; Bayes, Michelle K.; van Zyl, Anthony J.; Carrillo, José; Nichols, Richard A.; Bruford, Michael W.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frican kestrels with reference to divergence across the Indian Ocean.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2, 25 (2): 267–277. PMID 12414309. doi:10.1016/S1055-7903(02)00254-3. 
  7. ^ McDonnell, K. "Falco naumanni" (On-line). animaldiversity.org. 2000 [1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8. ^ Graham, Rex. Tracking by satellite solves bird migration riddles. 17 September 2013 [2024-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9. ^ BirdLife: Surveys Reveal Raptor 'Super-Roost'. 26 April 2007 [2024-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5). 
  10. ^ Species factsheet: Falco naumanni.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14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