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歡迎打開時間之門!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大英國協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大英國協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梁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軸心國在澳洲水域的軍事活動
軸心國在澳洲水域的軍事活動

軸心國在澳洲水域的軍事活動是指儘管澳大利亞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個主戰場都很遙遠,但軸心國在澳大利亞水域的軍事活動仍然很頻繁。在1940年1945年之間,納粹德國日本帝國共有54艘海軍艦艇及潛艇在澳大利亞水域襲擊過盟軍的船隻、港口及其它設施。軸心國在此進行的最有名的襲擊是1941年11月德國巡洋艦擊沉雪梨號輕巡洋艦、1941年2月日本海軍戰機對達爾文的轟炸、及1942年5月日本袖珍潛艇對雪梨港的攻擊。1941年上半年,軸心國在澳大利亞水域的軍事活動達到了頂峰,澳大利亞海岸周圍已有日本潛艇在巡邏,而澳大利亞北部的幾個城市也遭到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攻擊。

軍事衝突

雷伊泰灣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雷伊泰灣海戰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10月26日。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


淶靈戰役是1940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對占據河北淶源—山西靈丘地區的日本華北方面軍駐蒙軍一部發起的進攻作戰,屬於中國抗日戰爭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一部分。日軍稱之為察南南境反擊作戰。淶靈地區是聯絡八路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和平西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環節,日軍對此地亦是非常重視,且黃土嶺戰鬥八路軍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後,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對楊成武的部隊恨之入骨。新任的旅團長人見與一部署了一批已深入至晉察冀邊區內部的據點。八路軍展開此次戰役的目的便是掃除這些據點,相機擴大根據地,達到鞏固根據地的目的。

武器裝備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使用的單兵肩扛式火箭發射器的綽號,也稱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實戰用的單兵反坦克裝備。巴祖卡使用固體火箭作為推進器,彈頭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彈頭,能夠摧毀裝甲車機槍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彈手雷的投擲範圍。因為其管狀外形類似於一種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北非戰場中繳獲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們馬上就發現了巴祖卡在戰場上的作用並開始著手仿製。德國設計師將彈頭直徑增加到88毫米(還有一些小的改動)並在德軍中推廣使用,這種武器被稱作坦克殺手。由於新奇且易於識別,「巴祖卡」在軍事術語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發射器。

海上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

航空武器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美國波音美國陸軍航空軍製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二戰拾遺

二戰歷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A·J·P·泰勒20世紀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1927年,泰勒從牛津大學畢業。自1938年1964年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擔任研究員。泰勒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有達廿多本著作,以及數百篇文章和書評。他在1961年發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至今仍引起不少爭論。泰勒之治史方法近於民粹主義,覺得歷史是開放給所有人的。正因如此,他常因為人們稱呼他為「眾人的歷史學家」和「每一人的歷史學家」而感到欣慰。泰勒支持反偉人論,並不相信「英雄造時勢」,反而相信歷史是由一大群愚人所建構而成的。他的著述之描述手法充滿諷刺幽默之餘,而具備資料性。特別的是,他更時常從特別的角度出發研究歷史,反駁其他人認為是至關重要的論點,所以有人以「泰勒主義」形容他機智、簡練精闢,甚至於神秘的特點。

軸心國傳記

安妮·法蘭克為出生於德國猶太人,15歲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為奧圖·法蘭克一家的么女,家中還有母親艾迪斯和姐姐瑪格特。由於當時納粹德國排斥猶太人風氣日盛,父親奧圖便放棄於德國的事業而將家庭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家過著較為平順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後,荷蘭為德國攻占之後,荷蘭的新統治者英夸特也將排猶法律於荷蘭執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這段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有人告密而被德國和荷蘭警察逮捕。數日後所有人被轉送到荷蘭的威斯第包克集中營。之後,安妮與姐姐又被轉送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1945年3月姐妹都因傷寒死於營中。安妮於躲藏期間所寫的日記,被公司的女職員梅普·吉斯發現並保存下來,直至戰後梅普又轉交給倖存下來的安妮父親奧圖,兩人合力於1947年將《安妮的日記》出版,成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二戰分類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