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歸仁潁川家廟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歸仁潁川家廟曾於2011年6月17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新條目推薦討論
- 哪一座位在臺南的歷史建築又曾稱為「大學陳家祖厝」?
- 歸仁潁川家廟條目由作者自薦,其作者為Pbdragonwang(討論 | 貢獻),屬於「histroical building」類型。
- (+)支持--Alexchris (留言) 2011年6月11日 (六) 04:27 (UTC)
- (+)支持--ITWN (留言) 2011年6月11日 (六) 11:01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1年6月12日 (日) 11:07 (UTC)
(+)支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3日 (一) 13:11 (UTC)(-)反對,太短了,正文(不包括信息框、注釋和參考資料)只有521個字。--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3:32 (UTC)- (+)支持--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14日 (二) 18:48 (UTC)
- (-)反對:按照Symplectopedia對沙王渭河大橋條目的標準(「太短了,正文(不包括信息框和注釋)只有564個字。」),此條目的徵文數量更短,理應按照同一標準反對之。然Symplectopedia似乎因為疏忽而沒有注意到,因此我行使我的權利反對之,儘管我的真實意願是(+)支持。只要他改成(-)反對,我就改成(+)支持—— Sumtec(讚美 罵街 討論 察看貢獻) 2011年6月15日 (三) 10:51 (UTC)
- (:)回應,感謝您的意見,這個條目確實是我疏忽,沒有仔細檢查字數。現已撤銷支持,改投反對票。--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3:32 (UTC)
- 請問因為字數而反對票的幾位認為要多少的字數才叫足夠?--祥龍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5:01 (UTC)
- 我的標準是正文(不包括信息框、注釋、參考文獻、外部連結和圖片)至少600字。只要在600字以下,我就會投反對票。--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5:03 (UTC)
- 已增加正文字數,應已超過600字。另好奇閣下的600字標準是如何訂出的?--祥龍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6:12 (UTC)
- 您不明白,我也不明白。我的反對純粹是為了反對這種自定義標準而反對,我對於因此誤傷你表示非常抱歉。照這樣是否可以不要標準了,大家各自心裡一套標準好了,比如我可以認為只要沒有超過3000個中文字符都反對,不包括標點符號、標題、目錄、信息框、注釋、參考、引用等等,還要刨掉「了」、「的」、「得」、「地」、「之」、「等」,等等沒有太大意義的文字。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破壞精神。—— Sumtec(讚美 罵街 討論 察看貢獻) 2011年6月16日 (四) 02:23 (UTC)
- 閣下請注意,「不少於3000位元組」僅是基本推薦資格,是指達到這標準才可以提名參選,不是符合這個要求就一定可通過。而就實際層面來看,如果一個條目的正文非常少,位元組基本上大部分都被參考來源給佔去的話,這樣的條目可能就寫得太簡單或內容有點空洞,相信閣下也不會贊同讓一個正文才100多字的條目通過吧。而就上方一個漢字約三位元組來看,Symplectopedia要求的正文600字是相當於1800位元組,即是要求正文字數要佔一半以上再多一點的比例,尚不算過於偏激或嚴厲。閣下與Symplectopedia的問題應該是在正文比例如何才算適當,有的人可能覺得過半就好,有的人可能覺得正文比例要在高一點。我只是想順便問一下Symplectopedia是基於什麼原因而選擇以600字為標準的。--祥龍 (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02:46 (UTC)
- 其實我以前是以正文500字作為標準的。因為我看到英文維基百科的標準是正文至少1500個字符(en:WP:DYK#Selection criteria:「Articles must have a minimum of 1,500 characters of prose (ignoring infoboxes, categories, references, lists, and tables etc.)」)。1500個英文字母就相當於500個漢字,因此我就以500個字作為標準。但後來,我看到有條目超過了500字但仍然因為內容不足而落選(我忘了是哪個條目了),所以我就把標準提高到了正文600字。--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14:36 (UTC)
- 閣下請注意,「不少於3000位元組」僅是基本推薦資格,是指達到這標準才可以提名參選,不是符合這個要求就一定可通過。而就實際層面來看,如果一個條目的正文非常少,位元組基本上大部分都被參考來源給佔去的話,這樣的條目可能就寫得太簡單或內容有點空洞,相信閣下也不會贊同讓一個正文才100多字的條目通過吧。而就上方一個漢字約三位元組來看,Symplectopedia要求的正文600字是相當於1800位元組,即是要求正文字數要佔一半以上再多一點的比例,尚不算過於偏激或嚴厲。閣下與Symplectopedia的問題應該是在正文比例如何才算適當,有的人可能覺得過半就好,有的人可能覺得正文比例要在高一點。我只是想順便問一下Symplectopedia是基於什麼原因而選擇以600字為標準的。--祥龍 (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02:46 (UTC)
- 您不明白,我也不明白。我的反對純粹是為了反對這種自定義標準而反對,我對於因此誤傷你表示非常抱歉。照這樣是否可以不要標準了,大家各自心裡一套標準好了,比如我可以認為只要沒有超過3000個中文字符都反對,不包括標點符號、標題、目錄、信息框、注釋、參考、引用等等,還要刨掉「了」、「的」、「得」、「地」、「之」、「等」,等等沒有太大意義的文字。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破壞精神。—— Sumtec(讚美 罵街 討論 察看貢獻) 2011年6月16日 (四) 02:23 (UTC)
- 已增加正文字數,應已超過600字。另好奇閣下的600字標準是如何訂出的?--祥龍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6:12 (UTC)
- 我的標準是正文(不包括信息框、注釋、參考文獻、外部連結和圖片)至少600字。只要在600字以下,我就會投反對票。--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5:03 (UTC)
- 請問因為字數而反對票的幾位認為要多少的字數才叫足夠?--祥龍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5:01 (UTC)
- (:)回應,感謝您的意見,這個條目確實是我疏忽,沒有仔細檢查字數。現已撤銷支持,改投反對票。--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3:32 (UTC)
- (+)支持--O-ring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5:13 (UTC)
- (+)支持。燈火闌珊處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7:36 (UTC)
- (=)中立—內容不錯,若能更加詳述較為妥當—神遊勝地(Eager)~Who talks about me now?~(圓桌會,歡迎加入) 2011年6月17日 (五) 03:53 (UTC)
關於IP用戶111.252.141.131的編輯
[編輯]由於無法確認111.252.141.131的身分,而且依照wp:可靠來源與wp:可供查證的內容,「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開的來源。」,「臺南市歸仁大學潁川陳氏宗親會 文廣組」並非「第三方單位」,所以該IP用戶所添加支內容現階段恐怕不適合直接放入條目中,故改放於條目討論頁。--祥龍(留言) 2017年4月19日 (三) 14:45 (UTC)
- (~)補充:該IP用戶所添加之內容可能與「wp:原創研究」此一方針有所衝突,如有該單位之成員看到此討論頁,還煩請參閱維基百科的方針。建議貴單位應將其成果呈請相關學者檢視評論或是經由報章雜誌發表(如已有發表請以該正式出版品為參考來源)。--祥龍(留言) 2017年4月19日 (三) 14:51 (UTC)
IP用戶111.252.141.131 所添加之內容
[編輯]<以下為2017.4.19 臺南市歸仁大學潁川陳氏宗親會 文廣組 修正資料內容> 「潁川家廟」,俗稱「大學陳家祖厝」,為大學聚落內的精神核心,係大學先祖陳熙世公(澎湖嵵裡社開澎始祖霸良公曾孫)最晚於清康熙54年(1715)左右自澎湖遷居來臺的居住地,至今已逾300年。於嘉慶24年(1819)創建「潁川家廟」,後因受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影響,建築主體多有受損,於民國45年(1956)重新進行整建完成,而後再經40餘年,因建物老舊多處壞損漏水,故於民國87年(1998)全面進行整修,形成現今「潁川家廟」樣貌,迄今近200年,現前廳過道紅磚仍為清代原有建材留用。大學陳氏子孫以「潁川家廟」為中心,排列而居,老建物以紅瓦為頂,牆壁為紅磚堆疊,而現今老建物拆除後仍清楚可見清代地基。 「忠順聖王」原係供奉於「潁川家廟」(大學祖厝)之祖神(清康熙九年族譜所載祖先為「開漳聖王陳元光」),而後為凝聚分住在各莊之大學陳家人,而由大學獻出供各同脈宗親莊頭輪祀,進而發展成不同脈陳氏宗親加入輪祀,讓各莊宗親同受「忠順聖王」的庇佑,進而強化區域內陳氏宗親間的共同團結。「忠順聖王」之稱最早出現於清同治4年(清嘉慶18年地契上所加蓋之「忠順王公圖記」之印記),然而因祭祀方式係由各莊值東輪祀方式進行,因此各莊對「忠順聖王」各有「聖祖」、「聖王」、「陳姓祖」、、「陳聖祖」、「忠順王」、「忠順聖王」等各種不同的稱呼,但是不論為何皆係指各莊所輪祀的同一神明「忠順聖王」。 在漳州、金門、澎湖等地「唐太子太傅陳邕」皆是以祖先牌位方式祭拜,而無神像金身。而「忠順聖王」從清代原由漳州人群所奉祀的「開漳聖王」開始,在臺灣這個島嶼上落地生根,跟隨社會變遷,時至今日已逐漸轉化成具有在地特殊性的陳姓共同祖神「忠順聖王」,泛指陳氏眾祖先,而非僅單一歷史人物的神格轉化。各莊頭因「忠順聖王」而結合,雖非一定同一宗脈,但藉由祭祀儀典、參與食祖活動及祖神信仰的傳承,互助互信,透過輪莊祭祀的制度凝聚了陳氏大宗族團結意識。不管「忠順聖王」實際身分是為神威顯赫的開漳聖王陳元光抑或唐太子太傅陳邕,透過「忠順聖王」這個共同的祖先信仰,同姓即是親,對陳姓人而言,「忠順聖王」不只是廣受眾人崇祀的「神」,更是一百五十多年來團結著新豐地區陳氏大宗族共同的「祖」。 過去學界諸多「忠順聖王」信仰相關研究報告採用所謂的科學方法去推論「忠順聖王」就是「唐太子太傅陳邕」,然而其實信仰就是一種信任與依靠,不論過去祂在歷史上的戰功彪炳或功績顯赫,人們相信神明能夠庇佑眾生並帶給我們未來的希望,「忠順聖王」既是「開漳聖王陳元光」,也是「唐太子太傅陳邕」、「南康郡王陳洪進」,是共庇佑著陳氏大宗族所有子孫的「祖佛」。
<以下為2017.4.19 臺南市歸仁大學潁川陳氏宗親會 文廣組 修正資料內容> 「大學」地名由來眾說紛紜,然而僅為鄉野傳說,卻無據可考。為發掘歷史的真實情況, 「歸仁潁川家廟」針對「大學」地名由來予以探究後發現,「大學 (tuā-o̍hㄉㄨㄚˇ·ㄜˋ)」 原是以民間習慣按照當地地理環境而命名,為「鯽魚潭」的彎曲處,稱為「大澳 (tuā-o̍hㄉㄨㄚˇ·ㄜˋ)」, 為大學開台祖清康熙54年(1715)左右自澎湖遷居來臺的居住地,而嘉慶24年(1819)潁川家廟建成後, 中庭為傳授漢學教育子孫的場所,稱為「大學」,而「潁川家廟」此一教育功能直至國民教育普及後才暫停。 因為大學歷代先祖對子孫教育的重視,也使得「大學(tuā-o̍hㄉㄨㄚˇ·ㄜˋ)」=「大澳(tuā-o̍hㄉㄨㄚˇ·ㄜˋ)」 這個閩南語發音相同的美麗巧合,歷經二百餘年後,至今仍繼續被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