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糍粑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飲食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飲食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飲食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條目創建者與異議者討論一(移植自討論頁)

[編輯]

google過一些圖片和網頁,發覺糍粑有很多種,製作方法也有差異(例如有些地區弄成餅形再煎,不像大部份地區弄成圓形加佐料,他們還是稱為糍粑),但共通點是內無餡料和用捶打熟米的方式製成,這樣日本的鏡餅麻糬和朝鮮的朝鮮打糕也符合,打糕糍粑只是同物異名見此文,所以我把這些都放在一個條目介紹,當然最好是每一種各開一個條目介紹,糍粑只作簡介,因為種類太多,一個條目很難全部說明清楚的--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09:01 (UTC)[回覆]

內無餡料有些爭議(剛看到有些是會包餡料的),但捶打熟米應該沒問題吧?米糕分蒸糕打糕兩大類,打糕就是糍粑吧--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09:30 (UTC)[回覆]

麻糬是日本米糕的總稱,包括不同方法的,所以不完全算是糍粑或打糕,但鏡餅打糕,而打糕和糍粑又有些地方是混用的(打糕是製作方法,糍粑是另外取的名稱),朝鮮那種也只是漢人稱為打糕,他們是用固有詞「떡」來稱呼,而不會用漢字詞「타고」(打糕)來稱呼。另外有些地區稱為「糍粑」的東西不是用糯米,而是用江米粘米[1],也有些是幾種米混合,還有些是用大米的--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0:01 (UTC)[回覆]

剛剛又發現另一個問題,有些地方的糍粑不是用打的,而是把米磨粉製成[2],這樣糍粑應該是了,不一定是捶打而成的。打糕作為大類包含不同地區打糕,再8把打糍粑重定向至打糕應該可以吧?當然每一種都應該另有獨立條目就是了,因為每一種都有些差異--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0:09 (UTC)[回覆]
很多食物的名稱去了不同地方就變成不同的東西,而相近的東西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名稱,就算是中國境內同一食物名稱去了不同地方也會指不同的食物,不同地區名稱不同的食物又會是一樣的東西(有時中國不同地區的差異比中國某些地區與日本、韓國的差異更大),這就是每次寫傳統食物條目都很麻煩的原因,你可以看看的問題,那次也是討論很久才有共識的。另外在維基最好不要中國以內和中國以外區分,因為整個東亞漢字文化圈很多傳統都是相通的,只是名稱不同而已--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0:19 (UTC)[回覆]
難道你的定義又一定是對的嗎?都說了有大類和小類之分,是大類,打糕麻糬都屬於鏡餅朝鮮打糕、[桂林糍粑]]、興義糍粑湖南糍粑湘西糍粑四川糍粑都屬於打糕,換言之打糕應該簡介鏡餅朝鮮打糕、[桂林糍粑]]、興義糍粑湖南糍粑湘西糍粑四川糍粑應該簡介打糕麻糬等,而這些全部都應該用獨立條目來詳細說明。不知你是哪裡人?如果你所知的只是某些地區的定義,又怎能否定其他使用中文的地區對糍粑的不同定義?--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0:28 (UTC)[回覆]
如果9你所指糍粑僅包括中國南方的那種,請移至糍粑 (中國南方),因為中國其他地區也有稱為糍粑但實際上跟你所指的不同的東西,如果當地是這樣用「糍粑」這個名稱的,總不能說他們錯吧?本來很多中文名詞的意義一直都有變化,我想用消歧義括號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吧?遲些也許要把傳統食品的條目大修才可以了--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0:40 (UTC)[回覆]
請尊重不同地區的用語,人家一直以來叫糍粑的東西(例如艾葉糍粑)總不能因為並非「中國南方以糯米捶打而成的食品」而說別人錯吧?就算是客家糍粑也有捶打和磨粉兩種製法[3],也有些稱為「糍粑」的食品不是用米製成的[4][5],所以如果專指某一類時還是用消歧義括號註明吧,以免引起混淆和誤解--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0:56 (UTC)[回覆]


條目創建者與異議者討論二:麻糬(移植自討論頁)

[編輯]

因為現代台灣習慣把稱作麻糬,所以應該把麻糬加上條目消歧義,條目內則只說日本的麻糬--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13:11 (UTC)[回覆]

支持Ws227的說法!就其成品來看,並無不同,只是名稱不同罷了首醫女張德請在嗶聲後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10:15 (UTC)[回覆]

提議移動

[編輯]

各地糍粑的做法有不同之處,雖然同叫糍粑,不過像是在台灣的客家人做法是稍有不同的
台灣客家糍粑是先把米泡過後磨爛,再來是用石頭壓(有些用木頭綁著)
接著過了許久(時間不一定),把糍粑拿出來切塊,後用煮的(有些用蒸的),煮好後把他們全和在一起
再來就視個人的需求挖糍粑來沾花生粉食用 所以糍粑雖然名稱一樣但並不是都一樣的,在此提議將糍粑移至糍粑(中國南方)--Kevin-WY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08:55 (UTC)[回覆]

  • 首先,希望這位維基人下次記得簽名。其次,我想說的是你能否發一篇關於台灣的客家糍粑的介紹文章(最好不要是那種「我媽媽以前做過」的文章,而是「某地有某某,怎麼怎麼做,有什麼意義」那種)的連結,以確認台灣的客家糍粑的確存在?不然這又說「」那又說「」,跟深圳的山寨蘋果並無區別。—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08:42 (UTC)[回覆]
  • 抱歉--Kevin-WY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08:55 (UTC)[回覆]
  • 台灣的糍粑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字是這樣寫的粢粑,念起來是一樣的,雖然有很多地方都是用糍粑這個詞,不過不能說:「這個人說,那個人也說,跟深圳的山寨蘋果並無區別」就否定它是糍粑,其實它們都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做法和名稱會因各地而異,你也要向對我一樣,向他們要求一篇糍粑的文章(提出證據),我爬了一下文
引用:
  1. 行政院客委會~我的美食印記-客家甜品 --- 梁瓊白 請看一下粢粑那段
  2. 客家粢粑(麻糬)&米製年糕
--Kevin-WY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15:34 (UTC)[回覆]
我投降了,你們應該組織一群人繼續跟進此條目。我的研究到此為止。—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16:0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