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2021年7月河南水災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河南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河南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河南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氣象專題 (獲評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理清各種降水量數據和紀錄

[編輯]

我讀了半天各個報道,大概弄清楚了一點。

降水量

[編輯]

19日14時到20日14時24小時內,鄭州的平均降雨是253毫米。[1]

之後發生了鄭州的最大小時降水,這點沒有任何疑問,它發生在20日16時至17時,該小時的降雨量達到了201.9mm。(有很多報道)

鄭州17日20時到20日20時,三天降雨量617.1mm。鄭州19日20時到20日20時,單日降雨量(更準確地說是「24小時降雨量」)552.5mm。此時,最大小時降水,和最大24小時降水就已經突破了自1951年鄭州氣象台建站以來的紀錄。[2]

這時,許多媒體也報道:「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mm,相當於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3],這裡指的是17日20時到20日20時三天總降雨量617.1mm。

然而後來,20日凌晨2點至21日凌晨2點,24小時鄭州降雨量達到了622.7毫米[4]。明顯再次突破紀錄。這裡媒體未將此24小時降雨比較年降雨。

業界看起來似乎不怎麼使用0點到0點作為日降雨量。

紀錄

[編輯]

最大小時降水,和最大24小時降水打破了自1951年鄭州氣象台建站以來的紀錄。這點沒有問題。其中最大小時降水是20日16時至17時的201.9mm,沒有疑問。[5]而最大24小時降水,看上去好像是上述20日凌晨2點至21日凌晨2點的622.7毫米,但不是完全確定。

鄭州20日16時至17時的201.9mm,也打破了大陸2418個國家級氣象站的單小時雨量紀錄[6],或者說,打破了中國陸地小時降雨量的紀錄(之前的紀錄是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州1小時降雨量198.5毫米)[7]。(爭議,見#是不是中國時雨量紀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omchen1989討論貢獻)於2021年7月23日 (五) 16:36 (UTC)加入。[回覆]

嵩山、偃師、新密、伊川、登封等5個國家級氣象站突破建站以來日降水量、3日降水量歷史極值。[8]

「千年一遇」?

[編輯]

此外有媒體引用鄭州氣象局,稱:從氣候學角度,通過分布曲線擬合看,暴雨的概率是「超千年一遇」(重現期超過千年)[9]。這個只是理論上的東西(實際是否真的從公元1000年以來都沒有過,不一定),所以值不值得寫進條目編輯者自己判斷。更新:中央氣象台回應稱:氣象台僅有1950年以來的數據,沒有可靠、長時效的數據,所以很難去談是否「千年一遇」的問題。所以「千年一遇」假如真寫進條目,那需要提及中央氣象台的這個觀點。

--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1日 (三) 12:14 (UTC)[回覆]

這是一個翻譯問題,百年一遇其實是指一年內發生概率為1%的事件,千年一遇則為0.1%,並不是「重現期超過千年」。見「千年一遇」,不等於1000年才發生一次。--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7月24日 (六) 13:34 (UTC)[回覆]
類似的概念還有降水概率,同樣常被人誤解。--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7月24日 (六) 13:35 (UTC)[回覆]

編輯討論

[編輯]

該編輯的解釋:「從17日20時到20日20時,鄭州三天的降雨量達617.1毫米[12]。20日凌晨2時至21日凌晨2時,24小時鄭州降雨量達622.7毫米[4]。作為對比,鄭州正常年份全年的降雨量為640.8毫米。」這句話可以將三天降雨617.1毫米,和24小時降雨622.7毫米,都來和正常全年降雨640.8毫米來進行對比。單單將三天的降雨量和正常年份的進行對比沒有意義,而且我上文《理清各種降水量數據和紀錄》說的很清楚,媒體將三天的降雨量和正常年份進行對比,那是在「24小時鄭州降雨量達622.7毫米」這個數據之前進行的。在這個數據出來後,很顯然,622.7毫米比617.1毫米更加接近640.8毫米,所以,622.7毫米與640.8毫米對比更有意義。現在,我提及「617.1毫米」和「622.7毫米」,然後說「作為對比,...640.8毫米」這樣兩個對比都存在,還是很清楚的。--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1日 (三) 14:05 (UTC)[回覆]

圖表

[編輯]
鄭州每小時降雨量,2021年7月20日0時至7月21日12時
降雨量(mm) 3,4 4,1 2,5 1,3 8,1 11,3 20,7 6,8 6,6 10,2 11,9 18,2 7 13,6 30,6 12,3 60,6 201,9 48,3 28,7 22,5 27,7 25 21,9 11,1 13,4 3 15,3 17 10,3 6,1 4,2 3,3 10 2,8 0 0
時間(n-1時至n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不帶*號的為20日;帶*號的為21日)

來源:[10][11]

該圖表數據也和Commons的這張File:2021-07-20 Zhengzhou China precipitation.jpg一致。

一些結論

[編輯]

由該數據得出的一些判斷或結論:

--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1日 (三) 17:31 (UTC)[回覆]

謝謝提醒,不過可以告訴您一個查歷史天氣的網站[12],輸入年月日即可查詢。 Hbqxahz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03:57 (UTC)[回覆]

這樣就可以少看亂七八糟的媒體報道了 Hbqxahz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03:58 (UTC)[回覆]

好的,數據很豐富的天氣網站。--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20:18 (UTC)[回覆]
如果有媒體提到這些記錄,可以把數據列出來,但是在沒有人做對比的前提下應避免原創研究以及衍生的原創總結。——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7月24日 (六) 13:18 (UTC)[回覆]

是不是中國時雨量紀錄

[編輯]

這個肖文忠; 楊毅; 夏維武. 陕西省“81.6”大石槽暴雨简介. 水文. 1989年, (5). 肯定算是可靠來源。根據這個來源,1981年陝西省渭南縣大石槽的最大時雨量252毫米。這篇2020年的文章《一小時降雨量之最 中國大陸地區實測一小時降水量之最——大石槽暴雨》也說:「1981年6月20日大石槽發生歷史上一場罕見的大暴雨,陝西省大石槽站一小時實測252.8毫米,成為中國大陸實測一小時降水量之最[...]陝西省水文總站、陝西省渭南市氣象局的肖文忠、楊毅、夏維武、韓廣均、李懷仁 堂漢華等組成大石槽暴雨調查組,在由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水文》雜誌發表調查報告:1981年6月20日,陝西省渭南縣南部的秦嶺北坡淺山區發生了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於渭南縣橋南鄉以南的大石槽(即北緯34°18′,東經109°38′)。暴雨從20日15時25分開始,到20時基本結束,歷時4小時35分鐘,大石槽雨量站實測降水量339.9mm。本次暴雨在陝西省17場典型大暴雨中,4小時降水量占第5位,6小時降水量占第2位,1小時降水量占第1位(肖文忠,楊毅,夏維武.陝西省「81·6」大石槽暴雨簡介.水文.1989年05期)。」

鄭州的201.9毫米超過了75·8時河南泌陽林莊的198.5毫米,但沒有超過這個大石槽的紀錄。我來想想正文怎麼把這麼混亂的「紀錄」解釋清楚,是不是加一個「之一」。氣象台的專業程度也夠糟的,到底誰是紀錄也一團漿糊。--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16:12 (UTC)[回覆]

@Hbqxahz我看到你在Commons上傳了File:2021-7-21中央氣象台會商.jpg圖片(這是你拍的麼?就算是你拍的,那也要PPT也是你做的,你才有版權。但現在這圖的版權問題先放一邊),你是氣象台的人嗎?你怎麼看鄭州和大石槽的紀錄?--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16:18 (UTC)[回覆]

事實信息沒有版權。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4日 (六) 02:43 (UTC)[回覆]
或許吧。關鍵是Hbqxahz在Commons上的記錄太差了(commons:User talk:Hbqxahz),半年內因侵權(上傳非自由圖像)被刪了近30張圖,被封了2次。--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4日 (六) 18:22 (UTC)[回覆]
沒有意外的話,圖就是氣象部門做的,不是他的作品。--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7月25日 (日) 09:52 (UTC)[回覆]
Hbqxahz在Commons曾上傳氣象資料被封,但氣象資料是經過處理的,可能有版權。單純事實信息只要不涉密就沒問題。--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7日 (二) 03:16 (UTC)[回覆]

好了,首段、#鄭州#雨量紀錄問題都改了。接下來英文條目也要去改下。--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22:47 (UTC)[回覆]

也改了。--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23:29 (UTC)[回覆]
(!)意見201.9毫米是鄭州57083站的雨量,這個「站」是不是幾個站的平均雨量?如果是,陝西省大石槽站一個站的紀錄無法撼動平均紀錄。再說,[13]上有鄭州57083站,無大石槽站,兩者並非統一規格。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4日 (六) 02:25 (UTC)[回覆]
另據File:2021-7-21中央氣象台會商.jpg,有沒有下轄區的數據還是個問題。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4日 (六) 02:39 (UTC)[回覆]
雖然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確定,但看起來是一個站,不是平均,比如說這裡,寫了「單站數據分析」,另據這個最大時雨量發生的那個小時的全鄭州降水圖,登封、鞏義等很多非市中心的鄭州地區雨量10mm都不到,如果把包括登封、鞏義都平均的話,幾乎不可能達到200mm。大概率是市中心的單站。--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4日 (六) 16:41 (UTC)[回覆]
事實上再仔細看那個最大時雨量發生的那個小時的全鄭州降水圖,登封的6.8mm旁邊畫了個圓圈,顯然這個數據就是在那裡測量到的,而201.9mm也應該類似(雖然圖不清楚,看不清201.9的圈圈是不是被文字擋著了),當然其他沒有圓圈的地方可能也有很多站,否則也畫不出這張圖來,但這些數據看上去是圓圈那個點的數據。--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4日 (六) 18:35 (UTC)[回覆]
此外不僅是陝西大石槽站。據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官網及板橋水庫官網(其實還能找到更多來源),1975年「75·8」暴雨期間河南下陳站最大一小時雨量達到218.1毫米(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 水文调查. 河南水文信息網. 2014-01-09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2). 板橋水庫. 75·8暴雨洪水.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3).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那些說鄭州時雨量破紀錄的報道,都說此前的紀錄是1975年「75·8」暴雨期間河南林州的198.5毫米,而無視同樣在「75·8」暴雨期間下陳的218.1毫米。現在的氣象網站上大概大石槽、下陳以及林州都沒有,但這點不影響這鄭州及三個站破紀錄與否的問題。--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4日 (六) 17:34 (UTC)[回覆]

201.9mm是中國大陸紀錄的說法,多數媒體文章的句子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14][15][16][17][18][19]澎湃的句子稍有修改,它的來源是央視新聞,而央視的來源是新華。總之,看起來原始來源是21日,中央氣象台召開媒體通氣會,中央氣象台、河南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聯合接受媒體記者採訪(就是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澄清「千年一遇」的那個會)後,新華社的通稿:「從短時降雨強度看,鄭州、開封等多地1小時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鄭州氣象觀測站最大小時降雨量達201.9毫米(20日16時-17時),突破中國大陸小時降雨量歷史極值(198.5毫米,河南林莊,1975年8月5日)。鄭州局地3小時最大降雨量達333毫米。」報道看起來是在說「破國內紀錄」是從中央氣象台獲悉的內容,但沒有引號直接引用氣象台的話,沒看到完整視頻,無法確定是陳濤或其他氣象台人員的說法,還是記者自己的理解。該說法也已傳到了一些外文媒體,香港南華早報英文[20][21]說它破了1975年的紀錄,但沒說是全國還是全省紀錄(雖然有點暗示是全國紀錄),當然如果考慮到1975年下陳的218.1毫米,破全省紀錄也依然不對。不過還好,大概地搜一下,其他主流英文媒體似乎沒提這個「全國紀錄」,雖然有不少媒體文章倒是在標題里引號引用了其實在中國爭議更大的「Once in a thousand years」(Google搜尋),弄得十分標題黨。--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4日 (六) 20:22 (UTC)[回覆]

  • (!)意見 直接說結論吧,不是。關於這點,方舟子的推特也有資料,可能是世界氣象組織的(英文 而且內容很清楚,google反查很容易吧)。是說國際公認的是1975年的一次,在內蒙古。但是似乎官方不承認...--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5日 (日) 06:02 (UTC)[回覆]
    @Tomchen1989Red16二位搜索作出結論不容易,但是這些結論都是原創研究原創總結。請二位注意,條目不應該包含有對已發表材料的新式分析和總結,如若這些分析與總結產生了原始來源中並未明確的立場。--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7月25日 (日) 09:52 (UTC)[回覆]
    (:)回應 我記得這裡只是討論板吧?(我不記得我自己動手處理過主條目,還好都有貢獻記錄在)--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6日 (一) 12:05 (UTC)[回覆]
    維基條目也不是鐵板一塊,也不是只能把主流媒體的句子複製過來而不經思考,不是把來源一股腦兒放上去而不加斟酌,不要太WP:SYN原教旨。英文維基有一篇對WP:SYN的反面意見en:Wikipedia:What SYNTH is not。而現在我們談到的雨量紀錄問題,首先,「千年一遇」和其他一些爭議已經說明,「紀錄與否」這個氣象數據的問題似乎已經泛化為了政治立場的問題,官方可能會有希望把災難說得很罕見的趨勢,這時,新華的來源需要小心處理(WP:可靠來源/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依我看,學術雜誌《水文》、河南水文水資源局官網發表於以前的學術性的文章更可靠一些。所以這裡有三大支柱中的WP:VWP:NPOV的問題在裡面,不要只看到WP:OR。而且,是否構成WP:OR或WP:SYN,我也很懷疑,「252大於201.9」或者「218.1大於201.9」的判斷是可能符合WP:日常計算,而不構成對WP:OR的觸犯的。--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6日 (一) 10:17 (UTC)[回覆]
    本人既認為不能直接複製新聞,但也認為不應自行推理出新的結論,這兩個問題在維基百科其他條目中也廣泛存在。具體而言,因為數據比較得出XX的結論有問題那並不是日常計算,因為已經有新的結論出現了。而且暫時沒見到其它媒體有這麼一個主張。WP:OR是一個專門論述這種情況的方針;而英文維基百科的反面意見en:Wikipedia:What SYNTH is not僅為補充說明,不是英文維基百科的方針,也不是中文維基百科的。--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7月28日 (三) 08:47 (UTC)[回覆]
  • @Red16是的,方舟子引用的資料是這個:【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HDSC World Record Point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21-07-26]. 】它說內蒙古的Shangdi在1975年7月3日在60分鐘內達到了401毫米。NOAA的來源其實是這個:【世界氣象組織. Guide to Hydrological Practices (5th edition) (PDF). 1994 [2021-07-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1-20). 】,而它的來源可能是「29 November 1991, U.S.A. NWS; U.S.A. Bureau of Reclamation;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雖然世界氣象組織看起來十分權威,但NOAA和Weather Underground都標明了這個數據無法驗證。而且Shangdi到底是哪裡不是非常清楚,Weather Underground的文章【Christopher C. Burt. What is the Most Rain to Ever Fall in One Minute or One Hour?. Weather Underground. 2013-06-02 [2021-07-26]. 】註明是商都,不過,NOAA標了個坐標42°16′N 119°08′E / 42.27°N 119.13°E / 42.27; 119.13(世界氣象組織的PDF里並沒有坐標,這或許是來自另一個引用資料「Burt, C. C., 2007. Extreme Weather: A Guide & Record Book. Climate Change Edition. W. W. Norton & Comp., NY.」的數據?我暫時無法驗證),這裡並不是商都,而靠近赤峰。總之這是一個可以參考、可以在條目注釋里寫出的紀錄,但未必比大石槽和下陳的紀錄更加可靠。--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6日 (一) 13:10 (UTC)[回覆]
    (&)建議目前以打破國家級氣象站的紀錄為主,如有鄭州下轄區的數據就再議。我看,鄭州下轄區完全可能突破218.1mm這個數據。
    還有一點,根據我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京廣路隧道是17:40開始水位激增的,與鄭州市16:00~17:00降水量極值的數據有出入。可能是下轄區的關係,也可能是上游洪峰來了。--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7日 (二) 03:08 (UTC)[回覆]

命名問題

[編輯]

目前還是以河南為主要災情吧--葉又嘉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06:47 (UTC)[回覆]

災情以鄭州為主,以鄭州加上時間來命名。--葉又嘉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07:04 (UTC)[回覆]

不認同。災情不僅僅發生在鄭州一市,條目涵蓋全河南的情況,不能以「災情以鄭州為主」為由命名為「鄭州水災」。且,本人並未看見有媒體稱「720水災」,「鄭州720水災」一名恐怕涉及原創研究。
至於是暴雨還是水災,我認為,條目側重於水災,暴雨是其成因,因此應該是水災。附上「中國」二字是與越南的河南省區別,不用「北方水災」是因為水災集中在河南,而「中國北方」範圍過大,顯然不當。-Cheetahze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07:27 (UTC)[回覆]
@Cheetahze「7月」沒必要加。「河南」二字沒有消歧義,它重定向到中國的河南省,說明「河南」的首要主題是中國的河南省(「河南省」三個字的首要主題也同樣是中國的河南省),這是共識,沒什麼爭議,所以本條目也同樣沒必要加「中國」。所以「2021年河南水災」比較合適。--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20:17 (UTC)[回覆]
@Tomchen1989地名興許是可以省略。但「7月」呢?-Cheetahze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15:06 (UTC)[回覆]
同類條目都很少加月份。除非當年同一地點不同月份確實有較知名的其他同類事件。--Tomchen1989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16:20 (UTC)[回覆]
@Tomchen1989好,我覺得可以移動。-Cheetahze留言2021年7月28日 (三) 12:40 (UTC)[回覆]

7月一次現在來看務必要加,不然容易與2021年8月27日前後的過程混淆。~~~~~ 列寧格勒郊外的護林員留言2021年10月16日 (六) 01:48 (UTC)[回覆]

抱歉,打錯了,大家能理解意思就行 列寧格勒郊外的護林員留言2021年10月16日 (六) 01:49 (UTC)[回覆]

京廣路隧道

[編輯]

隧道完全淹沒時間測算

[編輯]

[22],18:00完全淹沒,17:51還沒完全淹沒。據[23],「7月20日下午4點42分,許女士打電話給另一同學勞某某,對方說電動車在中原路、京廣路交叉口北段隧道里被沖走了」。合理推斷:以隧道口的車為參照,從沒過輪胎到沒過車頂20分鐘是可信的。但積水是16:40就開始了,且隧道是有一定排水能力的。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3日 (五) 12:54 (UTC)[回覆]

  • (!)意見 下一步的重點,我認為應該集中在京廣路隧道上(已知似乎澎湃新聞的相關視頻新聞報道被刪,只能去外網看看了。大意是,事發時1.8公里的隧道內可能有上千輛車,而且每車都有人,到底多少人出來很難說。)
時間問題,rfi出報道了,1分鐘內灌滿(目前看最長時間不超過5分鐘被灌滿。有積水和被灌滿是兩個概念)
另,考慮到澎湃的問題,儘可能多建存檔,估計大量404不可避免。

--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3日 (五) 12:55 (UTC)[回覆]

鳳凰衛視的[24]這個抖音視頻很清晰,17:47分到隧道出口處輪胎,17:51到隧道與地面相接處輪胎,4分鐘漲了多少要請當地人測算了。澎湃的話口徑不統一:[25][26][27],而且沒現場視頻。我看了另一個視頻,侯文超一個人喊了四分鐘,結束的時候還沒到車窗,視頻是侯文超本人拍的。
這個事情很怪,雨最大的時候是16:00~17:00,出事是18:00。可能性包括:排水系統撐不住了、上下游時間差、降水量地區差異。水庫麼是進多少出多少,庫容早耗竭了,最大的可能是上游洪峰18:00趕到。--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3日 (五) 15:00 (UTC)[回覆]
澎湃最主要的那條被人刪了,懂?去方舟子推特找吧(是,他看了,應該有部分信息。那條的內容很清楚,有現場音被收進去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4日 (六) 08:20 (UTC)[回覆]
閣下說的方舟子,閣下把連結拿出來。退一萬步說,當事人體感的時間不一定準。--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7日 (二) 01:59 (UTC)[回覆]
(:)回應 他帳號就在那兒,這才幾天?即使每天發20條最多也就100+而已,從第一條往下看最多不超過10分鐘夠了吧?(如果你被他拉黑了就遊客進去看吧,又不是隱私推文,不知道號是不可能的事情吧)--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7日 (二) 03:07 (UTC)[回覆]
方舟子推特又不是可靠來源,我看還沒現場的抖音有價值。--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7日 (二) 04:20 (UTC)[回覆]
(:)回應 你顯然不明白我的意思。1.他那是推認證的藍V,至少說明是本人在操作(我希望有人跟我說,川普被Block之前那個藍V號也是不准不算數的...關於ref,我一向是要看具體內容再決定,有些是儘可能不用,但不說絕對不用)。2.他那裡幾乎每一條都是有截圖的 標題 作者 時間 內容 包括哪個媒體(比如nyt那版式太明顯)基本都看得出,真要反向查很容易。資訊汪洋里,有大V替你篩過一遍了,能大大縮小搜尋的範圍,當然是最好的。(微博類似,不過幾位居住在美國的資訊博主也只能用資訊博主這個稱呼,還經常被炸號。因為微博的大V是類似孤煙暮蟬這種貨色)3.截圖有截圖的好,比如昨天環時(老胡單位)被人發現一篇剛發的鄭州地鐵5號線沙口路站獻花悼念(頭7了)的文章直接404了(可能根本來不及有人存檔)。
另,何清漣老師一篇有關本次水災的評論是大紀元獨家首發(沒辦法,要找個能發文的地方現在不容易),還在想能怎麼處理。裡面引用了幾處(新華社),很好的說明了下面那個升一級戰備為不實謠言的由來(老實說,除了本地新聞我會看之外,新華社、人民日報 CCTV等等我現在是不看的。類似觀察者網昨天說什麼了,我基本也知道,不過那是因為有人RT轉了,我路過看見了我才知道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8日 (三) 06:37 (UTC)[回覆]
隨便舉兩個例子,方舟子7月23日說按這種堵車密度和隧道長度,澎湃新聞說五分鐘內上千輛車被淹,可信。,今天還說從京廣路隧道拖出來的無人認領的車,成百上千輛,想必都是無人駕駛的。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這種不可信來源不值得我查看,不再多羅嗦。--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9日 (四) 11:26 (UTC)[回覆]
他說什麼你就全信?(我告訴你,我也不全信,我什麼意思上面也說的很清楚了)無人車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在說了(你不否認官方有過很長各種各樣的瞞報歷史吧?要不要看看75年的事情?)你是你,各人判斷不同。就這麼放著吧,不知道你同意嗎?--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30日 (五) 09:20 (UTC)[回覆]
隧道內視頻也是有的,[28],請當地人驗證是哪條隧道。--E.A.Crowley666✍️ 2021年7月27日 (二) 02:53 (UTC)[回覆]

條目拆分

[編輯]

條目過長,建議將鄭州地鐵5號線淹水事故和鄭州京廣路隧道淹水事故拆分成獨立條目。--Selums留言2021年7月25日 (日) 09:50 (UTC)[回覆]

(:)回應 我沒意見(且表示支持,只要內容資料來源足夠多)但請小心處理那個隧道死了6300人的消息(一開始是推還好處理,現在台灣自由時報和livedoor給跟上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6日 (一) 12:04 (UTC)[回覆]

火車被困的新聞

[編輯]

本條目中關於火車被困的新聞太多,且內容多有重複,應該進行清理和合併。--Selums留言2021年7月25日 (日) 11:57 (UTC)[回覆]

不實消息

[編輯]

鄭州進入特大自然災難一級戰備狀態 經核實為不實消息 類似這種新華社口吻的還是儘早撤了好。

不是什麼不實消息,而是官方的兩條新聞(播報)前後自相矛盾。相隔了不到一小時。只要當時在微博的所有用戶應該都看到了(必須看私信,當然我自己不是實時看見的,當天根本不知道有事,早睡了。具體發布時間第一條是半夜1點多),都是新浪發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7月26日 (一) 12:17 (UTC)[回覆]

新浪和搜狐是典型的不可靠來源。7.20當夜新浪新聞轉載的是一個名叫「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三流小報,隨後新浪新聞的文章又被多個鄭州以外的河南省地方媒體進行未加核實的轉載。任何中央一級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報或新華社或央視新聞均從未發布過該消息。 列寧格勒郊外的護林員留言2021年10月15日 (五) 17:44 (UTC)[回覆]

數據統計和來源

[編輯]

關於造成人員及財產損失的數據仍在上升,數據來源由黨媒官方發布,單一化和缺少監督影響數據的客觀性及可靠性,請編輯時標註人員和財產損失的數據來源。 Wikinighter留言2021年8月5日 (四) 20:12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希望大家可以協助我處一起大幅改善條目質量,我相信我們應當也有能力把這個條目改善至GFA

[編輯]

從7月20日至今,我一直在默默看著大家討論2021年中國河南暴雨相關的訊息。本條目從初時的混亂無序到當今的有板有眼,我發現大家的氣象類的知識均較為薄弱(比如時隔數日後仍在討論新聞所指的鄭州的201.9mm/h反應了何處的小時雨強),且對於短時強降水類的可靠來源的尋找方式感到相當迷茫。事實上,根據我的現有認知,媒體對於氣象實況類新聞的報道往往十分容易欠缺準確,混淆概念,給出錯誤的結論。如本條目中我加入的中國青年報的文章的來源中,中國青年報聲稱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在接受採訪時指「只要24小時雨量超過200mm就算是特大暴雨」,而這卻是錯誤的。

本人是長期的氣象愛好者,且有很多大佬氣象愛好者朋友願意協助我和為我提供諮詢服務。但我剛剛向Unblock-zh申請完IPBE,尚且無法向Wikicomms上傳相關重要的圖片資料,且實在是還不太會使用維基百科的編輯器,故真心希望大家可以放下自己的疑慮,來多幫幫我完成這個條目。

我十分相信,2021年7月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的這場暴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歷史上堪比的極為重要的極端天氣事件。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它完善好,沒有理由不把它打造成一個優秀的條目。我十分相信,在大家的協助下,今後的幾周里我們一定有能力去完善好這個條目,將這個條目打造成極具學術性的中文維基百科的典範之作。

現時我遇到的主要問題: 1.無法上傳圖片。 2.是否可以引用氣象台會商時使用的PPT,如果不能我該如何做以使其中的內容加入條目中而不缺乏可查證性。 列寧格勒郊外的護林員留言2021年10月15日 (五) 18:05 (UTC)[回覆]

請求再加入二級標題

[編輯]

護林員認為,要百科全書式地系統性地講清楚一個降水過程,務必至少要有「氣候背景」和「降水過程」兩個獨立的部分。 建議把二級標題「天氣」改成「降水過程」或類同詞彙,在其前加入一個二級標題「氣候背景」。 列寧格勒郊外的護林員留言2021年10月16日 (六) 02:3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