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5號潛艦 (1940年)
歷史 | |
---|---|
納粹德國 | |
船名 | U-95號 |
下訂日 | 1938年5月30日 |
建造方 |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
船廠編號 | 600 |
鋪設龍骨 | 1939年9月16日 |
下水日期 | 1940年7月18日 |
入役日期 | 1940年8月31日 |
結局 | 1941年11月28日在地中海遭荷蘭潛艦O-21號擊沉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VII級潛艦 |
船型 | VII-C型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高度 | 9.60公尺 |
吃水 | 4.74公尺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230公尺;計算壓垮深度:250-295公尺 |
乘員 | 4名軍官、40-56名水兵 |
傳感與 處理系統 | 群聽裝置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識別代碼 | M 13 550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7次巡邏 |
戰績 |
|
U-95號(德語:U 95)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568艘VII-C型潛艦(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40年7月18日下水,至同年8月31日交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七次巡邏作戰,共擊沉8艘、擊傷4艘同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56,331噸。1941年11月28日,U-95號在阿爾梅里亞西南的地中海遭荷蘭潛艦O-21號發射的魚雷擊沉,造成艇內35名官兵陣亡、僅12人倖存。
設計
[編輯]VII-C型是VII級潛艦的第三次、也是最有價值的改進型。它搭載了被稱為「S裝置」的新式主動聲吶系統,為了容納這種新設備,VII-C型的艇體尺寸有所增加,並重新設計了鞍狀水艙,在其兩側各增加了一個可提供儲備浮力的小型浮艙,有利於潛艦完成快速下潛。[1]U-95號的全長為67.10公尺,舷寬6.20公尺、並有4.74公尺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769噸和871噸。該艇採用雙軸設計,具有兩副直徑為1.23公尺的三葉螺旋槳。在機械系統方面,VII-C型艇也得到了升級:通過艇上配備的燃油過濾系統,柴油機潤滑系統的使用受命得以延長,也為不同潤滑劑在艇上機械設備上混合使用留足了餘地。原先前型艇用於發射魚雷和主壓載艙吹除操作的電動空氣壓縮機則改為容克斯的柴動壓縮機,從而減小了對艇上電氣系統的依賴;此外,該型艇還裝配了更為現代化的電力轉換系統。[2]動力由兩台日耳曼尼亞生產的F46型六缸四衝程1,400匹公制馬力(1,000千瓦特)渦輪增壓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AEG提供的GU 460/8-276型375匹公制馬力(280千瓦特)雙作用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7.7節(32.8公里每小時),水下7.6節(14.1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8,500海里(15,7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80海里(150公里)而無需充電。[3]
武器裝備方面,U-95號裝備有五具內置式魚雷發射管——艇艏四具、艇艉一具。其艇艉的魚雷發射管設計在耐壓殼體內部、兩片舵之間,魚雷可以由此向外發射。在輪機艙甲板下方還配備了用於艇艉的魚雷裝填系統,耐壓殼體與甲板室之間一前一後還設計有外置魚雷貯存裝置,因此U-95號可攜帶14枚G7型魚雷。但不同於其它批次的C型艇,該艇不設水雷貯存及布設裝置。[4]此外,它還搭載有一門配備220發彈藥的88公釐35式速射砲以及一門配備1,195發彈藥20公釐30式高射砲作為甲板砲。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40-56名水兵。[3]
歷史
[編輯]1938年5月30日,海軍造艦局將首批八艘VII-C型潛艦(U-69至U-70號、U-93至U-98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其中U-95號於1939年9月16日開始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600。經過十個月的建造,它於1940年7月18日下水,至次月31日在曾擔任U-3號艇長的海軍上尉格爾德·施賴伯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與當時大多數德國U艇一樣,U-95號在瞭望塔上漆有專屬的艇徽:一隻撐傘的青蛙頂著巨浪坐在椅子上。[5]完成海試後,該艇加入駐基爾的第7潛艦區艦隊,先是在波羅的海進行戰備訓練,進而於1940年11月作為前線艇移駐德占法國的聖納澤爾,直到1941年11月28日沉沒。[6][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95號曾執行過七次巡邏和兩次狼群作戰,共擊沉8艘、擊傷4艘同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56,331噸。[8]
作戰巡邏
[編輯]完成戰備訓練後,施賴伯率領U-95號於1940年11月20日08:15從基爾啟程執行首次巡邏。他先是橫渡波羅的海,前往北大西洋游弋,繼而移駐德占法國。11月27日00:58,英國貨船艾琳·瑪麗亞號(Irene Maria)作為OB-248號護航隊的掉隊者,被U-95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船艉,兩分鐘內便在羅科爾西南偏南約55海里(102公里)從船艏沉沒。該船此前曾分別於00:42和00:52遭到兩枚魚雷襲擊,但都沒有命中。[9]次日08:27,因天氣惡劣自11月26日起便與OB-248號護航隊失散的挪威煤船靈舡號(Ringhorn),在55°29′N 18°01′W / 55.483°N 18.017°W處被施賴伯射出的魚雷擊中,遂試圖全速逃離,同時發出求救信號。09:33,該船躲過了第二枚魚雷襲擊,但U-95號於10:25浮出水面,用甲板砲攻擊。其煙囪和艦橋附近兩次中彈後,船員棄船逃生。由於海面波濤洶湧,潛艦不久後被迫停止砲擊,並於11:12發射第三枚魚雷。德國人認為靈舡號將會沉沒,於是離開了該地區,但船員們其後重新登上這艘僅上層建築受損的船隻,並於12月1日駛抵貝爾法斯特灣。[10]12月2日05:25,HX-90號護航隊中的英國油輪海螺號(Conch)在布拉迪角以西約370海里(690公里)處被U-47號發射一枚魚雷擊中,開始掉隊。09:05至09:32,U-95號又向海螺號發射四枚魚雷,兩次擊中船艏卻收效甚微,惟命中輪機艙後迫使該船停止,但隨後遭到一艘護航驅逐艦的攻擊和驅離。這艘廢棄的油輪最終直到12月3日才由U-99號擊沉。[11]經過為期十七天、水面約3,400海里(6,300公里)和水下124海里(230公里)的航行,施賴伯於12月6日14:00抵達洛里昂。[6]
U-95號的第二次巡邏於12月16日離開洛里昂,前往北海海峽以西的北大西洋游弋,至1941年1月14日16:30返回。在這次為期三十天、水面5,150海里(9,540公里)和水下約245海里(454公里)的航行中,施賴伯僅擊傷一艘萬噸級油輪。[12]受害者是英國籍的懷奧蒂拉號(Waiotira),它於12月26日20:03以16節(3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至羅科爾以西約124海里(230公里)處時,被U-95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船艏。20:07,第二枚魚雷射失,而第三枚魚雷則於20:18命中船艉。由於在襲擊期間發現了附近有3艘盟軍驅逐艦出沒,潛艦只得離開該區域。懷奧蒂拉號延至次日才由U-38號擊沉。[13]
1941年2月16日18:30,U-95號在施賴伯的指揮下從洛里昂出發,前往愛爾蘭島以西的北大西洋游弋。八天後的00:27,該艇向分散的OB-288號護航隊發射了一枚魚雷,未能擊中既定目標,但施賴伯認為他擊中了另一艘船。盟軍的報告沒有證實這一點。00:28,U-95號發射第二枚魚雷,觀察到一艘船的艉部被擊中並沉沒。受害者可能是在護航隊解散後失蹤的挪威貨船斯維寧領主號(Svein Jarl)。[14]18分鐘後,同樣已脫離OB-288號護航隊的英國貨船納爾遜角號(Cape Nelson)也被施賴伯射出的魚雷擊中,不到7分鐘時間便在冰島西南部海域從船艏沉沒。[15]從相同護航隊中分離的另一艘英國貨船廟壕號(Temple Moat)則於當天01:45被U-95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並在冰島以南約240海里(440公里)處從船艏沉沒。[16]3月2日00:46,當無護航的英國貨輪太平洋號(Pacific)正以8.5節(15.7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至羅科爾以北約105海里(194公里)處時,被施賴伯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左舷輪機艙,不到90秒便從船艉沉沒。該船原本隸屬HX-109號護航隊的33號陣位,但由於惡劣天氣導致操舵裝置發生故障,因此掉隊。潛艦在大約兩小時前發現它,並於00:44射出第一枚魚雷,但未能命中。[17]3月5日05:25,U-95號在羅科爾西北偏北海域發射一枚魚雷擊中中立的瑞典貨輪穆爾耶克號(Murjek)。該船早在05:06便被第一枚魚雷擊中,但直到05:33、05:51、06:25(未引爆)和06:55遭接連命中四次後才沉沒。施賴伯報告稱,該船雖在航行中打開了燈光,但未見國籍標識,他認為這是一艘利用燈光設置詭計的盟軍艦艇,直到攔截無線電信息後,才確認對方為瑞典籍的穆爾耶克號。[18]U-95號於3月19日18:30抵達聖納澤爾,完成了為期三十二天、航程達水面5,790海里(10,720公里)和水下174海里(322公里)的第三次巡邏。[6]
在第四次巡邏中,U-95號於4月12日17:30駛離聖納澤爾,經過為期三十二天、在冰島西南部的北大西洋完成水面6,202海里(11,486公里)和水下183海里(339公里)的航行後,至5月13日08:30返回,期間僅擊沉1艘商船。5月2日06:20,施賴伯在編號為AL-3178的海軍網格處發現了無護航的挪威貨船塔蘭格號(Taranger)並實施追擊,但由於航向改變和船速過快,對方沒有受到任何攻擊。直到5月3日02:08,潛艦才發射首枚魚雷,但從水面上略過目標。02:45,U-95號在雷克雅維克西南約150海里(280公里)處改用機槍攔截塔蘭格號,但該船(裝備兩挺哈乞開斯機槍)試圖以之字形航向全速逃跑並發出緊急信號,因此德國人在十分鐘後用甲板砲開火,21發砲彈取得16發命中。第一次命中後,發動機關閉,船員開始棄船,而砲擊繼續從右舷進行。施賴伯隨後駛向另一側,於03:12發射魚雷,魚雷再次從水面上略過並失效。03:16,潛艦發射艉部魚雷,擊中塔蘭格號艦橋下方,導致船體斷裂,於03:25再遭受「致命一擊」後沉沒。[19]
施賴伯率U-95號於6月30日從聖納澤爾出發執行第五次巡邏,前往大西洋中部和北部游弋。7月20日05:05,該艇在愛爾蘭島西南部海域向無護航的英國貨輪帕爾馬號(Palma)發射了兩枚魚雷,但未擊中。隨後,施賴伯於05:28試圖用火砲阻止這艘商船,但由於甲板砲出現問題,潛艦在十一分鐘後便不得不停止砲擊,並放棄追逐,因為對方正在高速航行。他報告稱有一發命中,但實際上是三發命中。[20]經過為期三十二天、水面約6,300海里(11,700公里)和水下約130海里(240公里)的航行,U-95號於7月31日13:00返抵聖納澤爾。8月21日至9月20日,該艇前往愛爾蘭島西南部的北大西洋執行第六次巡邏。在這次為期三十一天、水面約5,400海里(10,000公里)和水下約135海里(250公里)的航行中,施賴伯曾先後於8月28日至9月2日和9月2日至14日分別加入「博澤穆勒」和「狼䲁」狼群作戰,但僅擊沉1艘商船。[21]受害者是無護航的巴拿馬貨船千里達號(Trinidad),它於9月5日23:50接到U-95號的命令,要在距菲尼斯特雷角西北偏西約380海里(700公里)處提交文件接受違禁品查驗。十分鐘後,由於船員不從,德國人遂用機關槍向船上施射。不久,貨船放下一艘小艇,搭載船長登上潛艦。相關文件顯示,他們是在為英國的利益進行交易,因為貨物是在倫敦購得,而船主是一個住在卡地夫的西班牙人。施賴伯給對方二十分鐘的時間棄船,繼而於9月6日01:23通過甲板砲射出的37發砲彈將千里達號擊沉。[22]
1941年11月,施賴伯接到命令,需要將U-95號調往地中海作戰。為此,該艇於11月19日17:30從從洛里昂出發執行第七次巡邏,與另外九艘潛艦一同駛向地中海。它於26日安然無恙地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但當28日午夜行至阿爾梅里亞西南部海域時,艦橋值班人員在黑暗中發現了一個可疑輪廓。這是在英國服役的荷蘭潛艦O-21號,當時正從義大利海岸執行了無果的作戰任務後返回直布羅陀。施賴伯讓船員進入戰鬥崗位,但他猶豫著是否開火,因為他擔心對方可能是友軍的德國或義大利潛艦。他三次悄悄駛近,但每次都轉向離開。直到第四次他用通信燈發出常規的德國識別信號,驚動了O-21號。荷蘭人立即瞄準U-95號並發射了兩枚魚雷,首枚射失、但第二枚取得命中,並觀察到德國潛艦所在的位置(36°24′N 03°20′W / 36.400°N 3.333°W)出現一道巨大的水柱,在升起的煙雲和水柱中還發生了強烈的爆炸。O-21號隨後小心翼翼地接近殘骸,發現施賴伯、另外三名軍官和八名船員都在水中,遂將他們救起並送往直布羅陀的戰俘營。U-95號艇內的其餘35名官兵則全數陣亡。[7][23][24]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 [8] |
---|---|---|---|---|
1940年11月27日 | 艾琳·瑪麗亞號 | 英國 | 1,862 | 擊沉 |
1940年11月28日 | 靈舡號 | 挪威 | 1,298 | 擊傷 |
1940年12月2日 | 海螺號 | 英國 | 8,376 | 擊傷 |
1940年12月26日 | 懷奧蒂拉號 | 英國 | 12,823 | 擊傷 |
1941年2月24日 | 納爾遜角號 | 英國 | 3,807 | 擊沉 |
1941年2月24日 | 斯維寧領主號 | 挪威 | 1,908 | 擊沉 |
1941年2月24日 | 廟壕號 | 英國 | 4,427 | 擊沉 |
1941年3月2日 | 太平洋號 | 英國 | 6,034 | 擊沉 |
1941年3月5日 | 穆爾耶克號 | 瑞典 | 5,070 | 擊沉 |
1941年5月3日 | 塔蘭格號 | 挪威 | 4,873 | 擊沉 |
1941年7月20日 | 帕爾馬號 | 英國 | 5,419 | 擊傷 |
1941年9月6日 | 千里達號 | 巴拿馬 | 434 | 擊沉 |
腳註
[編輯]- ^ 威廉生,第11頁.
- ^ 加洛普,第74頁.
- ^ 3.0 3.1 Gröner 1991,第43–46頁.
- ^ 加洛普,第72頁.
- ^ Högel,第54頁.
- ^ 6.0 6.1 6.2 U 95. U-Boot-Archiv Wiki. [2025-01-07].
- ^ 7.0 7.1 Helgason, Guðmundur. U-95.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
- ^ 8.0 8.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95.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 ^ Helgason, Guðmundur. Irene Mar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Helgason, Guðmundur. Ringhor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 ^ Helgason, Guðmundur. Conch.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5 (2n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8).
- ^ Helgason, Guðmundur. Waiotir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 ^ Helgason, Guðmundur. Svein Jar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 ^ Helgason, Guðmundur. Cape Nelso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Helgason, Guðmundur. Temple Moat.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4).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cific.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Helgason, Guðmundur. Murjek.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Taranger.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lm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5 (6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Trinidad.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 ^ Blair,第473–474頁.
- ^ Busch & Röll,第33–34頁.
參考資料
[編輯]- 阿蘭·加洛普. 《狼群出击:二战德国海军U型潜艇》. 由姚軍翻譯.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5. ISBN 978-7-115-38985-5.
- 格登·威廉生. 《德军U型潜艇 1939-1945》 (1). 由雷韻、曹可飛翻譯.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66-9835-2.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Högel, Georg. Embleme, Wappen, Malings deutscher U-Boote 1939–1945. 5 Auflage. Hamburg: Koehlers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2009. ISBN 978-3-7822-1002-7.
- Blair, Clay. Der U-Boot-Krieg. Die Jäger 1939-1942. 1. München: Heyne. 1998. ISBN 3-453-12345-X.
- Busch, Rainer; Röll, Hans-Joachim. Der U-Boot-Krieg 1939–1945. Band 4: Deutsche U-Boot-Verluste von September 1939 bis Mai 1945. Hamburg: E. S. Mittler und Sohn. 1999. ISBN 3-8132-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