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英語:East Roman Empire)是羅馬帝國於公元286年實行東西分治後,於原帝國東部(相對於西部的西羅馬帝國)分離出的政權;其被當時的西歐世界視為有別於古羅馬的新政權,故其滅亡後西歐學界普遍稱之為拜占庭帝国。然而其國祚一千餘年期間仍自稱罗马帝国(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转写: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認為罗马人(中古希臘語:Ῥωμαῖοι 转写: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臘人”。帝國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典時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隋、唐時期稱其為拂菻。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東羅馬帝國雖然文化上有變化,但名義上就是原羅馬帝國存續下來的政權。主流观点之一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开始的标志。另一主流观点认为,395年最后一位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的去世,标志东罗马帝国的开始。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分治)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阅读全文……)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是公元7世纪到11世纪发生在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从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扩张开始,经过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等时期,到11世纪中期结束。公元7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今沙特阿拉伯)开始的急速扩张使得拜占庭很快损失了南部的一些省份(埃及、叙利亚)。在之后的五十年里,倭马亚哈里发多次袭击小亚细亚,两次威胁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占领了阿非利加地区(今突尼斯一带)。公元718年,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围中战败后,阿拉伯人的攻势没能延续下去。阿拔斯王朝时期多次交换停火协议的情况下,双方关系趋于缓和,但冲突仍然存在。在阿拔斯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几乎每年都有军事袭击。这种僵持的状况持续到公元10世纪。战争的最初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为避免与穆斯林在空旷的地带发生正面冲突,拜占庭帝国更愿意撤退到防守坚固的要塞当中去。在约740年后,拜占庭帝国才开始打反击,但阿拔斯王朝能利用对小亚细亚巨大而有毁灭性的入侵来实施报复。随着公元861年后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拜占庭马其顿王朝时的国力有所强大,战势逐渐逆转。在公元920年到976年这大约五十年间,拜占庭帝国终于打破了穆斯林的防守,重新夺回了北叙利亚与大亚美尼亚地区。战争的最后一个世纪主要是拜占庭帝国与法蒂玛王朝在叙利亚边境上的战事,但边境线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直到1060年后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穆斯林在这场战争中开始使用海军。从公元650年开始,地中海便成为战场。地中海里的岛屿和海岸边的港口等聚落时常有军事冲突发生。穆斯林在9世纪末10世纪初占领了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和西西里岛之后,取得了地中海的制高点,使得他们的舰船可以轻易地到达法国、克罗地亚等地的海岸,甚至能到达君士坦丁堡周围。
巴西尔二世,绰号「保加利亚屠夫」,马其顿王朝的东罗马帝国皇帝(976年-1025年在位)。他从960年就已经是共治的统治者,在其父罗曼努斯二世963年去世之前巴西尔二世就和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已经被加冕为共治皇帝,但在巴西尔二世成为皇帝之前,皇位归属于两位将军,尼基弗鲁斯二世和 约翰一世。而巴西尔的舅祖父巴西尔·拉卡潘努斯则在985年之前实际统治着拜占庭,之后巴西尔二世才真正掌握帝国40余年。在巴西尔二世统治时期,中世纪的拜占廷帝国达到极盛状态。
巴西尔二世是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二世之子,其母狄奥法诺有亚美尼亚血统。960年,巴西尔被他的父亲确定为皇位继承人。但当罗曼努斯二世在963年去世时,巴西尔年仅5岁,因此他与其弟君士坦丁都因年龄太小而被暂时排除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狄奥法诺皇后与帝国的一名主要将领尼基福鲁斯·福卡斯结婚,之后尼基福鲁斯获得皇帝的地位。尼基福鲁斯二世于969年遭到谋杀,谋杀者约翰一世·齐米斯基斯继承他的位置进行统治。约翰一世死于976年,此时巴西尔二世已经长大成人,于是他无争议地登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