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emplate talk: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请修正bug

[编辑]

[1],三方状态时顶部显示。还有结果也不应该必然显示。-- [ ] 2010年3月22日 (一) 09:04 (UTC)[回复]

结果不显示,目前好像不输入也会显示,高人能修正吗?-- [ ] 2010年5月12日 (三) 09:25 (UTC)[回复]
user:Mys 721tx两项完成-- [ ] 2010年5月22日 (六) 10:06 (UTC)[回复]

请修正模板

[编辑]

怎么partof、image、caption、casus、territory全变成必填参数了,[2][3][4],而且如果不填这些参数的话颜色显露出来的背景颜色也很难看。建议参照英文版的模板修改。谁能帮忙修改一下?--122.90.96.195留言2012年8月2日 (四) 07:33 (UTC)[回复]

请求在“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框中的“结果”后面加上冒号

[编辑]

例如“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日期: 1942年7月1-27日
地点: 埃及阿拉曼
結果: 僵持狀態,戰略上盟軍獲勝

“日期”和“地点”的后面有冒号,但是“结果”后面没有,显得不协调--IsaacDragonBlack留言2012年8月21日 (二) 13:18 (UTC)[回复]

完成:已由User:P1ayer加入。--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2年8月21日 (二) 13:42 (UTC)[回复]
那谁顺便修一下这个模板的另一个问题吧,见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期”,“地点”应该在一行的,在某些条目中使用的时候不知为何变成两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8月21日 (二) 14:42 (UTC)[回复]
这模板貌似还不能套用{{infobox}}的说……--铁铁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8月21日 (二) 14:45 (UTC)[回复]
也不是完全不能套用,只是改起来要费力一些。至少要把{{infobox}}完全弄明白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8月21日 (二) 16:06 (UTC)[回复]

起因

[编辑]

英文模板在近7年前就删除了“起因”一项,因为这一栏非常容易混淆概念而被误用——有人在其中填入战事的背景,有人在其中填的则是战争的直接诱因,还有人使用的则是战争的借口(英文模板中的项目为Casus belli,即Case of war,此应为正确释义),最后的结果是几乎所有有关战争的文章都必须回归正文去研究其“起因”,使这一栏在模板中基本上失去作用。建议删除这一项。--BryterLayter留言2014年2月19日 (三) 05:23 (UTC)[回复]

關於「結果」欄的規範

[编辑]

模板目前對於「結果」欄並無規範,在有編輯爭議時難以形成共識。例如甲午战争條目的「結果」欄是「日本勝利,中國(清朝)慘敗。 簽訂《馬關條約》 北洋水師覆滅 朝鮮東學黨起義鎭壓 洋務改革徹底失敗 清朝正式撤出朝鮮半島,並喪失遼東半島(後贖回)、澎湖列島和台灣領土主權 清朝國威銳減,列強加強瓜分中國勢力範圍 日本國際地位得以提升,並與西方列強一同加入瓜分中國的行列。 」长津湖战役條目的「結果」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對美軍陸戰一師及步兵第七師造成打擊,但沒有達成殲滅聯合國軍的目標 聯合國軍遭伏擊後,取消「聖誕節回家」攻勢; 聯合國軍突圍到興南港,帶十萬餘難民撤退至38度線以南; 志願軍第9兵團傷亡慘重,無力追擊」。 我認為模板內容應該簡要,「結果」欄應該回答「戰事是誰勝利」的問題,要避免超過一兩句話。參考英維的作法,我建議的規範是「結果」欄應該寫「某方勝利」、「不分勝負」、「有爭議(參考某節描述不同觀點或加以註解)」。鑒於「有爭議」的情形,我建議此欄改名「結局」,比「結果」更貼切。--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6日 (五) 19:55 (UTC)[回复]

舉例說明英維作法的好處: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結果」欄是「中方勝利」,清川江戰役的「結果」欄是「中方勝利」,但长津湖战役的「結果」欄是「參考Aftermath」或是「有爭議」。為何?因為此役聯合國軍的原來計畫是東西夾擊,但在西線清川江戰役敗退後,鉗形攻勢已經失敗,東線已無必要單獨進攻,所以東線的撤退是必然的,與西線不同。反過來說,假定聯合國軍在西線清川江戰役勝利,就有可能包圍東線的志願軍,則東線第十軍團的勝敗決定第二次战役的勝負,則寫法成為第二次战役的「結果」欄是「中方勝利」,清川江戰役的「結果」欄是「不分勝負」(聯合國方最初勝利,但後來因東線失利而撤退),而长津湖战役的「結果」欄是「中方勝利」,或是三者都是聯合國方勝利。如此寫則讀者能清楚理解战役結果對戰略情勢的影響。--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6日 (五) 20:29 (UTC)[回复]
@Happyseeu有同樣問題的可能還有{{Infobox civil conflict}}。Sanmosa 新朝雅政 2024年12月6日 (五) 23:44 (UTC)[回复]
@Sanmosa閣下若是對{{Infobox civil conflict}}「結果」欄的寫法有具體建議請提出。civil conflict模板的結果欄似乎不能簡化成「某方勝利」。--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7日 (六) 01:39 (UTC)[回复]
其實是能的,但寫法可能會變成“某方訴求完全得到滿足”或“某方完全被打壓”之類的東西。當然,要是遇上inconclusive的結果的話,情況就會與你提議的长津湖战役的首個寫法差不多了。Sanmosa 大統領님의政變方式은 2024年12月7日 (六) 04:20 (UTC)[回复]
既然用語不同,建議閣下在{{Infobox civil conflict}}討論頁另開討論用語,提一下結果欄是否規範為簡化成一兩句話參考本頁討論。如此討論比較簡單。--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7日 (六) 15:51 (UTC)[回复]
(+)支持,支持閣下的兩項提議。--CaryCheng留言2024年12月7日 (六) 10:33 (UTC)[回复]
「結局」就是「結果」,實際上沒兩樣,不必改。重點是簡化內容寫法,最好用一句話闡述戰事本身情況,搭配兩三個列點其影響(且最好是最直接而重要者)即可。上面舉甲午戰爭跟長津湖戰役兩例都寫得太多了。至於是否「規範」,那倒也是過了,因為不同戰爭規模有異,總不能要求大戰按戰鬥的篇幅來寫。還是先推薦以精簡為綱,具體則請編者自己拿捏要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2月15日 (日) 13:10 (UTC)[回复]
局面和(成)果感觉有细微差异,前者可能更少争议。--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15日 (日) 14:06 (UTC)[回复]